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关于深海铁锰结核中金含量的资料,在许多文章中已有过介绍,但有关大洋不同地区铁锰结核中金的分布以及金与其他元素的关系等问题尚未得到深入的研究。本文根据作者所获得的最新成果和早先发表的资料对这些问题进行了专门研究。  相似文献   

2.
日本海海底山脉和高地上的铁锰形成物主要是铁锰结核和结壳。采用一系列分析方法研究了它们的化学成分,包括大量元素和30多个稀有和分散元素。据地球化学对比判断,在这些铁锰形成物的形成过程中有水成、热液和生物成因物质的参与。除了稀土元素的成分之外,Ba和Li的含量以及Mo/Pb和Sb/As比值均可用作铁锰结核和结壳的成因指示剂。  相似文献   

3.
在微波的促进作用下,采用零价铁作为Fenton反应的催化剂,对罗丹明B模拟废水进行处理。研究了零价铁投加量、零价铁粒径、微波辐射功率、微波辐射时间、初始pH、H_2O_2投加量等因素对罗丹明B模拟废水中色度和TOC的去除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初始pH 5.0,s-Fe~0投加量为3.0 g,粒径为2.0 mm,微波功率为400 W,过氧化氢投加量1.5 m L时,对体积50 m L、浓度20 mg/L的罗丹明B模拟废水色度和TOC去除效率,在8 min时间内分别可达到94.8%、72.8%以上,反应后pH达到7.9,大大减少了出水铁离子浓度。研究结果可为印染废水的处理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采用古地磁法和放射性法分别测定的太平洋结核区的沉积速率和铁锰结核的生长速度。提出陆源搬运物、风力破坏、火山活动、海洋深度、气候、海底地貌、水力条件和生物含量是影响沉积速率的因素。这些因素决定了海底沉积物形成的区域性和局部性的分带特征。沉积速率低是结核形成的有利条件,结核的物质成分与其形成速度有关,结核“富矿”生长速度最慢则高度富集Co、Ni、Cu等元素。沉积速率和铁锰结核的生长速度的明显差别为定量评价最近0.4Ma的沉积过程和二者之间的联系提供了依据,使我们更好地了解海底不同构造位置的沉积环境和铁锰结核的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5.
根据文献资料和原始资料,确定了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铁锰结核中常量和微量元素的平均含量。计算了太平洋海底山的微型铁锰结核、海底结核和含铅铁锰结壳的平均成分。为了对比,援引了洋底结核和结壳热液形成物的成分资料。对上述各形成物类型指出了其化学成分的最典型特点。  相似文献   

6.
铁基催化剂的微波水热处理对其SCR脱硝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微波对共沉淀制备的铁铈钛复合氧化物催化剂前驱体进行水热处理,探讨了微波水热处理对铁基催化剂低温SCR脱硝性能的优化;并对微波水热处理条件的影响进行了正交分析.结果表明:对铁基催化剂前驱体进行微波水热处理,可提高其低温SCR脱硝性能,使其脱硝温度窗口向低温偏移;且微波水热处理的低温优化效果与催化剂中Fe/Ti摩尔比密切相关,Fe/Ti摩尔比越小,微波水热处理的低温优化越强;微波加热方式和微波辐射时间会影响微波水热处理对铁基催化剂SCR脱硝性能的低温优化;在相同微波辐射时间条件下,当P30逐渐变为P80,微波水热处理对铁基催化剂低温SCR脱硝的促进作用降低;在P30条件下,微波辐射15min使铁基催化剂具有最佳低温SCR脱硝活性.  相似文献   

7.
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氧化还原平衡等技术,研究了我国几种土壤铁锰结核对Cr(Ⅲ)的氧化特性,结果表明:供试土壤铁锰结核中的锰为+3、+4价态,黄棕壤(N2-1)、黄褐土(N4-1)、砂姜黑土(5-1)铁锰结核中氧化锰矿物对Cr(Ⅲ)的最大氧化量分别为627.1、723.6、478.6mmol/kg(MnO2),其中水钠锰矿/锂硬锰矿组合对Cr(Ⅲ)的氧化量化钙锰矿/锂硬锰矿组合的大;对Cr(Ⅲ)的是分率随Pb吸附量的增加而降低至稳定,随Cd、离子吸附量增大的变幅较小,土壤铁锰结核中的氧化锰矿物对Cr (Ⅲ)的氧化量与氧化锰矿物类型、锰的价态、吸附态阳离子种类及表面位点亲和性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8.
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氧化还原平衡等技术,研究了我国几种土壤铁锰结核对Cr(Ⅲ)的氧化特性.结果表明:供试土壤铁锰结核中的锰为+3、+4价态.黄棕壤(N2-1)、黄褐土(N4-1)、砂姜黑土(N5-¨铁锰结核中氧化锰矿物对Cr(Ⅲ)的最大氧化量分别为627 l、723 6、478.6mmol/kg(Mn02),其中水钠锰矿/锂硬锰矿组合对Cr(Ⅲ)的氧化量比钙锰矿/锂硬锰矿组合的大;对Cr(Ⅲ)的氧化百分率随Pb吸附量的增加而降低至稳定,随Cd、P离子吸附量增大的变幅较小土壤铁锰结核中的氧化锰矿物对Cr(Ⅲ)的氧化量与氧化锰矿物类型、锰的价态、吸附态阳离子种类及表面位点亲和性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9.
<正> 对采自赤道太平洋和西南太平洋的62个锰结核和17个伴生沉积物样品,用仪器中子活化法分析了大量元素(包括稀土元素)。西南太平洋锰结核中Sc、Co、As、Hf、Th和REE等元素  相似文献   

10.
<正> 关于深海锰结核的形成机理已有多种看法。多数主张海水中锰和铁的无机沉淀说和火山热液沉积说。此外,还有锰在沉积物和水的接触带中的成岩富集说及生物成因说。但是,这些机理都不能解释实验观测资料的一些重要特性,故又提出了多成因说。 人们对锰结核的分布和形成已作了广泛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活化铁锰结核的除氟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琼  郭华明 《环境科学》2009,30(8):2263-2270
通过批实验研究接触反应时间、温度、共存阴离子对除氟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接触反应时间为48 h时,吸附都将近平衡.温度越高,越有利于氟离子的吸附.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模式都可以较好地描述氟离子的吸附特性.热力学分析发现活化铁锰结核对氟的吸附为自发的吸热反应.当其他阴离子存在时,会对吸附造成不利影响.柱实验结果表明,活化铁锰结核动态除氟效果很好,性能稳定,机械强度高,易洗脱再生,且洗脱再生后饱和吸附量明显增大.出水中铁、锰含量不超过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用Thomas模型分析,得到的平均饱和吸附量可达1.340 mg/g.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分析表明,经FeCl3活化的铁锰结核表面附着大量铁的氧化物或氢氧化物.这些铁的氢氧化物或氧化物对水中氟离子的去除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通过微波辐射对污水处理厂动态流活性污泥性能进行实验研究,考察了微波辐射3min内污泥沉降性能、脱水性能的变化,探讨了微波辐射对污泥挥发性悬浮固体(VSS)溶解率、上清液中COD和污泥微观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低强度的微波辐射对活性污泥相关性质的影响不显著,没有从根本上改善活性污泥的结构.适宜的微波辐射能显著改善活性污泥的沉降性能和脱水性能,500、700和900W微波辐射的适宜辐射时间分别为180、150和60s,此时,活性污泥的比阻为0.3×109S2·g-1左右,较原活性污泥减小了88%,泥饼含水率由原活性污泥直接抽滤的85.2%降低到70.0%.VSS溶解率和上清液COD都随着辐射功率及辐射时间的增加而升高.适宜的微波辐射能促进污泥的团聚絮凝,过度的辐射会破坏活性污泥结构,使活性污泥颗粒细小化,混合液黏度增大,导致脱水性能变差.通过动态流动下微波辐射对活性污泥性能影响的研究,可为微波辐射在活性污泥处理的实际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徐文倩  郑广宏  黄钟霆 《环境科技》2006,19(1):26-27,30
对当前微波辐射技术在水污染治理领域的应用和研究状况进行了综述,着重介绍了微波辐射机理、特点及其在废水处理、材料制备等方面的应用,并展望了微波技术在环保领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主要研究辐射技术对污泥沉降与脱水特性的影响,实验采用某污水处理厂的样品经过微波、超声辐射改性后,对毛细吸水时间(CST)、粘度、污泥沉降比(SV)、含水率、上清液的COD浓度、Zeta电位、形态学特征的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微波辐射后污泥颗粒的平均粒度由33.551μm降低到28.979μm,分形维数在2.8左右,图像显微分析表明微波调质后污泥有粗大化现象;超声辐射后污泥的粒度由33.551μm降低到9.435μm,分形维数在2.9左右,超声调质后污泥颗粒较小;利用Origin8.0软件对污泥脱水特性与污泥含水率进行分析,建立了污泥脱水特性的模型有助于在线预测污泥含水率。  相似文献   

15.
微波诱导Fenton试剂氧化降解水中对硝基氯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微波辐射诱导Fenton氧化工艺处理对硝基氯苯模拟废水。考察了H2O2用量、Fe2+用量、溶液pH、微波辐射时间、微波功率对降解效果的影响;比较了微波诱导Fenton氧化法和单纯的Fenton氧化法对对硝基氯苯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微波辐射不仅可以提高对硝基氯苯的去除效率,还可促进对硝基氯苯的矿质化,大大提高COD去除率,并缩短反应时间。微波诱导Fenton氧化降解对硝基氯苯的适宜工艺条件为:H2O2和Fe2+用量分别为3.0g/L和160mg/L、pH为3、微波功率为800W、微波辐射时间为10min。在此工艺条件下,对硝基氯苯和COD的去除率分别可达98.9%和90.8%。  相似文献   

16.
在微波辐射下用ACF处理吲哚溶液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ACF存在下微波辐射能除去焦化废水中的吲哚污染物。实验研究了微波辐射时间。微波功率,吲哚溶液初始浓度,pH值等因素对微波处理吲哚溶液的影响。并用活性炭代替ACF作了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微波辐射下,用ACF处理吲哚溶液具有明显高的效果,3.5min去除率即可达98%,微波辐射不能使吲哚发生降解。其作用是使ACF的孔隙结构发生变化,增加了其吸附能力。  相似文献   

17.
微波辐射预处理对污泥结构及脱水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微波辐射用于污水污泥预处理,考察了辐射130s内污泥沉降、过滤脱水性能的变化,并通过粒度分布及污泥胞外聚合物含量变化探讨了相关机理,分析了微波辐射对污泥结构的破坏过程.结果表明,适宜的微波辐射可明显改善污泥结构及脱水性,900W微波辐射50s,SV减少48%,真空抽滤含水率由原泥直接抽滤的85%降为71%.污泥结构破坏是改善污泥脱水性的重要因素,胞外糖含量介于15.8~16.5mg/gMLSS时,污泥脱水性最佳.核酸能较好地指示微波辐射下污泥细胞壁开始破裂的时间,过量的微波辐射因破坏污泥的细胞壁结构、导致胞内物质大量溢出、污泥黏度增加,脱水性恶化.  相似文献   

18.
<正> 前言近年来,电磁辐射的危害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无线电广播、微波通信、雷达探测等都会产生不同频率的电磁辐射,对周围环境产生不同程度的射频辐射污染。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影响,随其波长的缩短而递增。微波比中短波对人体有更大的危害性,因此微波已成为可危及人体健康的一种因素。微波这一新技术在国防、工农业生产、科研和通信等方面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微波通信的迅速发展、其涉及的范围比其他微波辐射装置更为广泛。人们对于在微波站的外环境是否可能受到微波辐射的污染,以及污染的程度和在多大范围内危及人体健康,目前尚有争议。本文在调查研究和一些必要论证的基础上,对上述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环境电磁工程学的研究表明,在现代化大城市中,电视和无线电广播发射系统是最严重的人为电磁波辐射污染源。各种开放式的高功率射频与微波应用设备,是次一等的人为电磁波辐射污染源,这类设备主要包括雷达站、微波通信机、微波治疗机和射频溅射仪等。其电磁波辐射主要危害近旁的操作人员,但其泄漏辐  相似文献   

20.
微波催化氧化樟脑废水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活性炭与Fenton试剂存在下用微波辐射处理多次铁碳微电解处理后的樟脑废水,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得出了100mL微波处理废水的最佳条件:活性炭为0.6g,H2O2为1.4mL,pH值取4,微波加热时间为15min,辐射功率为350W,可以使樟脑废水的COD值从321.4mg/L降到145.2m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