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吴晓青 《绿色视野》2008,(12):19-20
建设生态省,就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发展循环经济为核心,以改善环境质量为出发点,统筹城乡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推动整个区域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因此,生态省建设是现阶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  相似文献   

2.
经济实力较强的城市在发展中如何改善生态环境,生态良好的地区如何加快发展,这是安徽生态省建设需要探索与解决的两大问题。绩溪等12个地区被确立为生态省建设首批综合示范基地,铜陵进行循环经济试点,马鞍山进行清洁生产试点,合肥、芜湖、马鞍山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都是生态省建设的有益实践,为更大区域的生态省建设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3.
潘骞 《绿色视野》2009,(3):17-19
安微生态省建设启动5年多来,围绕构建生态省的五大体系,在管理制度创新、节能减排、生态工业、生态文化、循环经济、环境保护等方面,做了大量基础工作,促进了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其成果在本次世界金融危机中得到了检验。  相似文献   

4.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探索科学发展的新路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环经济是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发展循环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具有缓解资源约束矛盾的作用,能从根本上减轻环境污染。因此,要从企业、产业、区域层面积极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确保循环经济发展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5.
<正>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手段,是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苏州高新区虽自然条件优越,但经济快速发展,企业和人口大量集聚,对资源和环境产生巨大压力。当前,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发展循环经济对区域发展尤为重要。从健全循环型产业体系、构建生态集约的生产行为模式、完善废弃物再生利用体系和健全循环型社会发展体系四个方面,阐述苏州高新区发展循环经济具体实践,为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6.
洪峰 《绿色视野》2008,(12):22-23
在新形势下继续推进生态省建设,其根本出路在于发展循环经济。循环经济的实现,需要在三个层面上努力:在企业层面上推进清洁生产,在区域层面上通过建立循环型生态工业园区形成工业共生关系,在社会层面上使物质和能量尽可能实现良性循环。用循环经济理念打造工业园区,是各级政府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着力点。通过循环型工业园区的创建,将循环经济理念贯穿到区域发展、城乡建设和产品生产中,使资源得到有效利用,使经济发展更具活力,从而推动生态省建设目标的实现。推进循环型工业园区建设要从四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7.
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循环经济是应用生态学指导的反馈式物质流程,其原则是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发展循环经济在企业中主要是清洁生产;在产业区中主要是建设工业生态园区;在城市中是建立循环经济系统。循环经济是经济、社会、环境的“三赢”经济。发展循环经济需要法规、政策、科技支持。我国公布了发展循环经济的有关政策及重点行业、重点省市、重点工业园区,以加快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全县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增强发展后劲,提升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现实选择。循环经济是指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进行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活动的总称。它是一种遵循生态规律和经济规律,应对资源约束和环境约束,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  相似文献   

9.
生态产业园区是循环经济在区域层面的实践模式,是园区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基于自然生态系统食物链类型,分析了产业生态系统的资源利用方式以及成员间的相互关系,尝试性地提出适合我国生态产业园区发展的3种典型模式:牧食型生态产业园区、寄生型生态产业园区和腐生型生态产业园区.以合肥市为例,对生态产业园区发展模式选择和产业生态链构建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0.
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根据生态学原理和循环经济的“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基本原则,阐明了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循环经济分析的目的、重点和工作程序,提出了调查和评价开发区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现状、确定开发区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目标、构建开发区区域循环经济系统、提出开发区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推进方案和对策措施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1.
关于建设生态省和发展生态环保型效益经济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省建设就是在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以发展生态环保型效益经济、建设生态环境、创建环境文明为主要内容,把遵循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结合起来,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同实施科教兴省战略结合起来,综合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和能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有效地控制污染和保护、建设生态环境,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真正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环境与资源永续利用,自然生态持续平衡,社会再生产良性循环。 一、建设生态省和发展生态环保型效益经济,体…  相似文献   

12.
文章论述了吉林省建设生态省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推进和实现经济跨跃式发展的正确选择,文章在进行科学论证和调研的基础上,阐述了生态省建设的总体思路,指导思想,建设总目标、总任务等,并且对如何实施生态省建设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生态工业园的概念及其建设的重要作用作了介绍。以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生态工业园的建设为例,探讨了生态工业园的建设方法,并分析了生态工业园建设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从而阐明了生态工业园建设对于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战略意义。生态工业园建设是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生态工业园建设应围绕主导产业构建生态工业产业链,实现区内资源循环利用并运用产业生态管理。  相似文献   

14.
结合对吉林省生态省建设情况的调查结果,论述了吉林省开展生态省建设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理论上都进行了创新,指出生态省建设是经济发展模式的重大改革,是生态环保型效益经济的全新模式,可持续发展的新方略,是环境管理的新思路和建设生态人的文明变革。  相似文献   

15.
关于实施生态省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吉林省在世纪转换之际作出了建设生态省的决策,这是面向二十一世纪在政治、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教兴国战略的具体措施,是发挥一个省地域、区位优势,扬己之长,推进经济快速发展的英明抉择,是在检讨、摒弃传统的发展方式基础上,寻求的一种新的二十一世纪的发展模式。一、生态省的概念对于生态省这一新的发展模式,应该进行认真的思索和系统地研究。生态省是以一个省的行政管辖区域为空间范围,在这个范围内生命系统与环境系统之间,通过不断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与信息传递,建立起一个相互联系…  相似文献   

16.
中型城市发展循环经济研究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山东沿海城市日照为例,从转变发展思路、实践科学发展观,破解发展瓶颈、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持资源环境优势、增强区域持续竞争力三个方面分析了日照市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出抓好“小循环”,构筑循环经济微观基础;搞好“中循环”,构筑循环经济示范基地;推进“大循环”,努力建设循环型社会是在当前中小城市经济欠发达、面临环境保护和发展经济双重压力下,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一条好路。  相似文献   

17.
本文叙述了生态城市理念的由来,生态城市的特征以及建设生态城市的意义,在分析我国生态示范区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提出生态城市建设的措施: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可持续发展为主题,以城市规划为蓝本,以环境保护为重点,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建立循环经济体系,发展生态农业,建设经济、社会、生态高度和谐的生态城市.  相似文献   

18.
生态省建设对推进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全面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生态省建设的思想进行国内外的比较研究,并探讨了对我国生态省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环境资讯     
国务院批复第一个区域循环经济规划2009年12月24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以下简称《总体规划》)(国函〔2009〕150号,以下简称《批复》),这是我国第一个由国家批复的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实现了循环经济由理论到实践的重大突破。《批复》指出,甘肃省地处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交汇处,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陆路交通枢纽,资源蕴藏丰富,战略地位重要,发展潜力巨大。要把《总体规划》实施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举措,着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着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实现甘肃省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批复》强调,《总体规划》实施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体制机制创新和科技进步为动力,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积极培育循环经济产业链、骨干企业、示范园区和基地建设,加大循环经济支撑技术的研发推广力度,努力把甘肃省建成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批复》要求,甘肃省人民政府要切实加强对《总体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落实配套措施,积极探索发展循环...  相似文献   

20.
在分析了猛洞河风景区发展旅游循环经济的现实基础、风景区资源概况、环境制约、优势及主要障碍的基础上,提出了猛洞河风景名胜区发展旅游循环经济的模式,包括旅游企业、旅游行业和区域旅游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运用旅游经济学、循环经济学、生态经济学有关理论对猛洞河风景名胜区发展旅游循环经济模式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