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全面分析了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的开发潜力和制约其发展的6个因素,提出了开发西南喀斯特地区的5大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2.
我国西南喀斯特生态脆弱区以土壤退化为核心的环境退化形势严峻.揭示土壤退化过程和退化机理,是认识喀斯特这个特殊环境的土地生态系统诸多环境退化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本文选择黔中猫跳河流域上游长顺县广顺乡典型喀斯特景观为研究区,通过野外采样和实验室分析,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水分性能进行了比较研究,以探讨喀斯特地区土壤退化的过程与机理.结果表明,与基本无退化的本底林地相比较,草地土壤的水分性能明显变劣,表现为:土壤的持水能力下降,田间持水量和毛管持水量分别下降49.5%和56.2%;土壤供水能力降低,总有效含水量下降56.4%;土壤渗透性能减弱,150 min饱和渗水量减少70.1%.土壤的这些水分特征与土壤发生的强度和速度都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草地土壤水分性能的这种退化将加剧土壤的侵蚀.可以认为,在西南典型喀斯特地区,土壤的水分退化是土壤退化的一个关键过程和因素.  相似文献   

3.
广西喀斯特和红壤地区桉树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喀斯特地区种植桉林是恢复和改善岩溶地区生态环境及推进脱贫致富的重要措施,但其生态环境影响也是广泛关注的科学问题。选择广西桂林、扶绥两处地点,对比分析了红壤和喀斯特土壤种植桉树对土壤结构和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1)喀斯特地区桉林土壤容重略大于红壤、毛管孔隙度不发达,非毛管孔隙度较发达,总孔隙度小于红壤;(2)喀斯特地区桉林土壤非毛管含水量显著低于红壤,但饱和含水量基本相当;(3)喀斯特桉林土壤的全量养分多高于红壤,而一些速效养分低于红壤,尤其是钾的含量显著偏低;(4)喀斯特桉林土壤的pH值和有机质含量高于红壤。研究表明喀斯特地区种植桉树人工林并未引起土壤结构的破坏和土壤养分含量的显著降低,相反在某些方面喀斯特地区种植桉树相对于红壤还有其优势。最后,结合研究结论,该文还就喀斯特地区和红壤地区桉树人工林管理提出了一些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4.
西南喀斯特山地的土壤侵蚀研究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南喀斯特山区具有独特的喀斯特土壤特征与土壤侵蚀的环境效应,普遍面临着因土壤侵蚀导致的"石漠化"问题.已有研究认为,在气候、地质地貌、植被和人为活动等环境因素的影响下,喀斯特山区土壤侵蚀以混合侵蚀方式进行.但由于对喀斯特山区土壤侵蚀过程的认识不同,致使研究者得出土壤侵蚀强度差异较大的研究结果.有关喀斯特土壤侵蚀系统研究重点应该在土壤侵蚀机制、土壤侵蚀分级强度与土壤合理流失量等方面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喀斯特地区不同植被类型覆盖下的典型土壤呼吸变化规律,采取野外原位观测的方法,监测了2种典型植被类型(林地和灌草地)下的红壤、棕色石灰土、黑色石灰土在不同时刻的土壤呼吸过程。通过对土壤呼吸的日变化、季节变化和在旱季、雨季的差异的分析,探讨了喀斯特典型土壤的土壤呼吸规律。结果表明,3种土壤不同植被呼吸速率相比,旱季红壤和棕色石灰土的土壤呼吸速率均有:林地〉灌草地(P〈0.05),黑色石灰土的土壤呼吸速率有:灌草地〉林地(P〈0.05);雨季为红壤:灌草地〉林地(P〈0.05),石灰土:林地〉灌草地(P〈0.05)。灌草地土壤呼吸速率对温度湿度的响应比林地敏感。西南喀斯特地区土壤呼吸特征的变化因植被类型不同而存在差异。不同的植被覆盖状况会影响到土壤呼吸对不同土壤类型的敏感程度。  相似文献   

6.
对西南喀斯特地区2种不同建园方式柑橘园水土流失情况进行连续3a的定位监测,并研究了4种类型柑橘园土壤含水量的年动态变化。结果表明,2种不同建园方式柑橘园的土壤流失量逐年减少,坡地柑橘园的年径流系数大于梯地柑橘园;不同类型柑橘园土壤含水量与土壤层次、建园方式及柑橘园成土母质有关;柑橘园土壤含水量与月降雨量呈正相关,应在不同月份对柑橘园采取不同水分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7.
对西南喀斯特地区2种不同建园方式柑橘园水土流失情况进行连续3a的定位监测,并研究了4种类型柑橘园土壤含水量的年动态变化。结果表明,2种不同建园方式柑橘园的土壤流失量逐年减少,坡地柑橘园的年径流系数大于梯地柑橘园;不同类型柑橘园土壤含水量与土壤层次、建园方式及柑橘园成土母质有关;柑橘园土壤含水量与月降雨量呈正相关,应在不同月份对柑橘园采取不同水分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8.
在桂西北喀斯特地区的环境移民工程中,对不同坡面及土地利用类型,连续4a定位监测移民开发活动造成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对土壤养分、水分及生态安全的影响,初步揭示了开发过程中水土流失、土壤水分、土壤养分的动态变化,提出了减少降水径流系数与土壤流失量,以及增加土壤有效水分和培肥土壤的调控措施,为土地类型的合理利用及产业化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茂兰喀斯特原生林不同地球化学环境的植物物种多样性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侯满福  蒋忠诚 《生态环境》2006,15(3):572-576
中国西南岩溶区是中国生物多样性分布中心之一。该区生态系统不断退化,生物多样性大量丧失,不同喀斯特地球化学背景下植被恢复的速度与成林性质存在明显差异。我们在最有代表性之一的贵州茂兰喀斯特森林保护区选取纯灰岩和纯白云岩两种岩性的喀斯特环境,对其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中原生性植物群落的相异性和物种多样性进行了对比,结果发现:①不同岩性区域多样性:乔木层和灌木层为纯灰岩区>纯白云岩区,草本层为纯白云岩区>纯灰岩区,总体上纯灰岩区的高于纯白云岩区的;②各样地间的相似性系数都很低,相同岩性类型内的明显高于不同岩性类型之间的相似度;物种周转率高,且白云岩区高于石灰岩区,种类组成差异明显;③喀斯特区可溶岩地球化学背景通过喀斯特作用导致特殊的地形条件与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并引起局部小生境的分异从而影响植物群落特征。  相似文献   

10.
基于地理探测器的喀斯特植被NPP定量归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NPP)作为生态系统功能的重要指标,既可以反映植被的生长状况,又是生物圈内碳循环的重要分量。喀斯特地区植被NPP的研究是植被建设和生态系统恢复的重要基础,其影响因素的定量识别对喀斯特地区的生态恢复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高精度NDVI数据反演的基础上,运用CASA模型模拟贵州省典型峰丛洼地区三岔河流域2015年区域尺度的植被NPP,分析喀斯特地区植被NPP的空间变化特征,综合海拔、坡度、降水、温度、植被覆盖度和土地利用类型等影响因子,应用地理探测器方法在不同地貌形态类型区内进行喀斯特植被NPP空间异质性的定量归因研究。结果表明:植被覆盖度与温度是植被NPP的显著控制因子,其交互作用对NPP的解释力为77.8%;地貌形态类型对植被NPP的空间分布具有宏观控制作用,土地利用类型在相对平缓的平原、台地地区对NPP的解释力是山地丘陵等地势起伏较大地区解释力的近两倍;海拔因子在小起伏中山和中起伏中山等山地地区对NPP的解释力强于较平缓地区;各个地貌形态类型区内因子的层间差异均随地貌特征的变化而显现出不同程度的差异性。双因子的交互作用均能增强对植被NPP空间分布的解释力,且在各个地貌形态类型区中,解释力排在前三位的主导交互作用方式均为植被覆盖度因子与另一影响因子的叠加。因此,在喀斯特地区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应考虑多种环境因子之间的交互作用,从多视角、多维度探究环境因子对植被NPP的影响,为喀斯特石漠化的治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Biodiversity offsets are intended to achieve no net loss of biodiversity due to economic and human development. A variety of biodiversity components are addressed by offset policies. It is required that loss of protected species due to development be offset under the EU Habitats and Birds Directives in Europe. We call this type of offset a species‐equality offset because the offset pertains to the same species affected by the development project. Whether species equality can be achieved by offset design is unknown. We addressed this gap by reviewing derogation files (i.e., specific files that describe mitigation measures to ensure no net loss under the EU Habitats and Birds Directives) from 85 development projects in France (2009–2010). We collected information on type of effect (reversible vs. irreversibl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affected and offset sites (i.e., types of species, total area). We analyzed how the type of effect and the affected‐site characteristics influenced the occurrence of offset measures. The proportion of species targeted by offset measures (i.e., offset species) increased with the irreversibility of the effect of development and the conservation status of the species affected by development (i.e., affected species). Not all effects on endangered species (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 Red List) were offset; on average, 82% of affected species would be offset. Twenty‐six percent of species of least concern were offset species. Thirty‐five percent of development projects considered all affected species in their offset measures. Species richness was much lower in offset sites than in developed sites even after offset proposals. For developed areas where species richness was relatively high before development, species richness at offset sites was 5–10 times lower. The species‐equality principle appears to have been applied only partially in offset policies, as in the EU directives. We suggest the application of this principle through offsets is highly important for the long‐term conservation of biodiversity in Europe. Compensaciones y Conservación de las Especies de las Directivas de Hábitats y Aves de la UE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论述了人的全面发展是个体发展与整体发展的统一,个体的发展是整体发展的基础,整体发展是个体发展的必然结果.提出了人类通过实践、创新、发展生产力,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该文基于名人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建设热潮背景下,全面剖析了名人文化旅游产品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名人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对策.参12.  相似文献   

14.
生物安全已经逐渐演变为一个包括科技、社会、经济、政治等诸多内容的世界性环境与发展的基本问题。生物安全问题,特别是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如不妥善解决,会大大限制生物技术的发展,因而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根据世界现代生物技术发展现状以及国际间生物安全的发展特点,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我国的生物安全对策,包括加强法规建设,重视生物安全基础研究,开展公众生物安全教育。  相似文献   

15.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与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艳霞  郑习健 《生态环境》2005,14(3):447-448
概述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认为它是以人为本,以全面、协调和可持续为根本特征;它强调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人口、资源、环境等各方面的和谐与统一。这种新的理念应该转化成为政府的具体行动。  相似文献   

16.
森林旅游业是二十一世纪的朝阳产业,我国森林旅游业发展较晚,但近几十年来发展迅猛,森林旅游业的开发有利于改善林业的产业结构,推动林业第三产业的发展.资金投入与回收是林业行业发展森林旅游业的关键问题,是制约森林旅游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解决资金问题是发展森林旅游业的保障所在.  相似文献   

17.
张金屯 《生态环境》2005,14(5):789-793
沙棘适合于在干旱瘠溥的黄土高原地区生长,在黄土高原生态恢复、环境治理和经济发展中成效显著,近年来沙棘灌丛资源发展迅速。但由于在沙棘灌丛资源保护和发展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使黄土高原区域整体效益并不理想。文章研究了黄土高原地区沙棘灌丛资源的类型,共有6个群系;分析了黄土高原沙棘灌丛资源的现状和效益,其在工矿废弃地治理、砒砂岩区治理、沙化土地治理、水土保持等方面作用明显,对当地畜牧业、食品工业、医药业起到促进作用;探讨了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资源发展问题,二是保护问题,三是管理问题,四是科学技术问题;最后从多个方面提出了黄土高原沙棘灌丛资源保护与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During development of Xantho bidentatus, ten stages of the eggs have been recognised. In this period the colour of the egg changes from black to pale white at the X stage of development. Total carbohydrate, glycogen, soluble protein, insoluble protein, total lipid, ash and water content have been determined in all ten stages of developing eggs. The utilisation of these compounds at various stages of development is discussed. The habitat of the crabs and its significance during development is also discussed. A constant decrease in the organic material as well as the dry weight of the egg was noticed with increased stage of development. Along with this a steady increase in the water and ash content was also observed. Glycogen was reduced during early days of development, whereas lipid was reduced during the latter stages of development. Both soluble and insoluble proteins exhibit conspicuous variations depending upon the stage of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9.
中国乡村城市化过程中的景观生态学问题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刘黎明  杨琳  李振鹏 《生态环境》2006,15(1):202-206
城市和乡村的发展共同构成了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然而长期以来,重城市轻乡村的发展思想导致了城乡二元结构矛盾不断尖锐。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加入WTO后的国际化冲击,未来的10~20年间,中国将进入一个乡村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时期,这将使得中国本来紧张的人地关系变得更加严重,资源消耗与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乡村发展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同时也将是中国乡村发展的重要契机。本文依据景观生态学原理与方法,通过研究乡村城市化进程中乡村景观的组合、结构、功能以及变化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城乡协调、全盘布局和保留自身特色等相应的生态规划治理措施和对策,尽可能使乡村景观格局呈现多样性、异质性,并在功能上表现出稳定性和连续性,最终实现城乡景观和谐发展的局面。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80年代以来,再生资源产业被许多国家作为战略性产业而得到迅速发展。近年来,我国再生资源产业发展较快,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总结和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并提出推进加快产业发展的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