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宁波地区滩涂贝类养殖区环境及贝体重金属含量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2008~2009年宁波地区滩涂贝类养殖区养殖环境和贝类生物质量趋势性监测的资料,对象山港和三门湾几个主要贝类养殖区的表层沉积物、水质和三种养殖贝类(僧帽牡蛎、缢蛏、泥蚶)的五种重金属含量进行测定,并对其产品质量安全进行评价。海水重金属检测结果均低于《渔业水质标准》,但Pb含量超过《海水水质标准》中的一类标准。沉积物中Cu平均含量超过海样沉积物一类标准,其他重金属均低于海样沉积物一类标准,但基本上均高于背景值。通过对照水产品质量标准,宁波地区滩涂养殖贝类泥蚶Cd严重超标,僧帽牡蛎中Cu和Cd也超标严重,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泥蚶不同组织器官对重金属(Cu、Pb、Cd)的富集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室内半静态暴毒试验,研究三种重金属(Cu、Pb、Cd)的单一与联合胁迫作用下,泥蚶(Tegillarca granosa)不同组织器官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富集途径,以及两两重金属之间的交互作用。结果发现:单一胁迫条件下,泥蚶各组织器官对Cu的富集能力是鳃>内脏团>肌肉,对Pb和Cd的富集能力是鳃>肌肉>内脏团;肌肉和鳃对Pb的富集速率显著(P<0.05)高于内脏团,即泥蚶对Pb的富集可以通过鳃的呼吸作用和体表的渗透作用两条途径实现。联合胁迫条件下,Cd能够拮抗Cu的富集;一定量的Cu也能够在内脏团中发挥作用,拮抗Pb和Cd的累积;在其他各组织中累积的Cu和Cd则不影响Pb的累积,说明Cd和Cu在泥蚶体内以可溶形式存在,而Pb以不溶形式存在。重金属的富集与金属种类、金属浓度、累积途径、生物体的解毒机制等等多种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3.
我国海岛潮间带贝类体中重金属含量及其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2007年5月~2008年10月我国典型海岛潮间带贝类体内重金属检测结果为基础,探讨了我国海岛潮间带贝类体中重金属(Cu、Pb、Zn、Cd、Cr、Hg)含量水平.结果表明,研究区各海岛潮间带贝类体内以Zn、Cu较高, Pb、Cd和Cr较低, Hg最低;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数据比较,变化不明显.根据《海洋生物质量》标准,评价了各海岛潮间带贝类体中重金属污染水平.分析表明各种重金属含量均有一定程度的超标, Zn超标较严重, Cu和Cd次之,其余较轻.原因可能与陆源污染物排放和贝类对不同金属的富集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4.
于2014年6月、8月、10月和12月对浙江省温州地区沿海主要贝类养殖区的海水、表层沉积物进行取样,研究了重金属Cu、Cd、As、Pb在贝类养殖区海水和表层沉积物中的分布特征,并对养殖区进行了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所测养殖区海水中Cu、As属于本底水平,Pb、Cd已属中度到重度污染,污染程度顺序为CdPbCuAs;表层沉积物中各重金属的污染程度顺序依次为PbAsCuCd;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贝类养殖区重金属Cu、Pb、As属于轻微潜在生态危害水平;Cd属于中等潜在生态危害,各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程度顺序依次为CdPbAsCu,从多种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RI)看,所调查的贝类养殖区域RI值均小于140,为低潜在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5.
根据2005年4月和10月厦门贝类养殖区环境调查资料,着重对贝类养殖区海水、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含量分布进行分析,并对贝类养殖区的生态环境进行质量评价及潜在生态危害评价.结果表明:厦门贝类养殖区海水中Cu、Pb、Cd、Zn、Hg、As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06 μg/L,1.23 μg/L, 0.05 μg/L,6.28 μg/L,0.033 μg/L,1.01 μg/L;沉积物中Cu、Pb、Cd、Zn、Hg、As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0.0×10-6,39.5×10-6,0.07×10-6,97.3×10-6,0.05×10-6,7.20×10-6.生态质量评价结果表明,贝类养殖区海水重金属的含量符合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要求,处于清洁水平.养殖区沉积物重金属的含量符合第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属于较清洁水平.潜在生态危害评价结果,Hg、As和Cd的潜在生态危害系数大于Cu、Pb、Zn,表明和Hg、As、Cd的潜在危害大于Cu、Pb、Zn,但整个养殖区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潜在危害属于轻微,养殖环境良好.  相似文献   

6.
椒江口海域重金属含量分布及在沉积物和生物体中的富集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研究了椒江口海水、沉积物和生物体中7种重金属的浓度水平,评价了各种重金属在沉积物和生物体内的富集情况.结果表明,表层海水中重金属Cr、Cu、Pb、Cd、Zn、As和Hg的平均浓度分别为0.57、7.37、1.89、0.18、36.99、1.57、0.018μg·L-1;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Cr、Cu、Pb、Cd、Zn、As和Hg的浓度分别为30.11、30.62、32.61、0.106、68.56、2.48、0.027×10-6;生物体内除了鲻鱼中未检出Zn外,七种重金属在缢蛏、鲻鱼体内均有检出,且缢蛏中重金属含量明显高于鲻鱼体内重金属的含量.Cr、Cu、Pb、Zn、As在沉积物中富集系数高于生物体内,Cr、Zn、Hg、Pb在鲻鱼中的富集系数大于缢蛏中.  相似文献   

7.
谢文平  朱新平  郑光明  马丽莎 《环境科学》2014,35(12):4663-4670
利用气相色谱(GC-ECD)、原子吸收和原子荧光法,对广东罗非鱼主要养殖区鱼塘水体及罗非鱼肌肉中Cu、Pd、Cd、As、HCHs和DDTs进行检测,同时应用了不同评价模型对罗非鱼食用安全进行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Cu、Pd、Cd、As、BHCs和DDTs在4个不同养殖区水体中含量范围分别为:nd~0.101 mg·L-1、nd~0.097 mg·L-1、nd~0.003 27 mg·L-1、0.012 1~0.081 27mg·L-1、2.63~37.18 ng·L-1和2.05~12.21 ng·L-1.主要罗非鱼养殖区水体中BHCs、DDTs含量大小依次为:茂名>广州>惠州>肇庆,仍有新的γ-HCH输入.罗非鱼肌肉中残留Cu、Pd、Cd、As含量均值分别为0.805 6、0.409 6、0.070 6、0.257 mg·kg-1,BHCs和DDTs含量均值分别为12.21 mg·kg-1和13.21 mg·kg-1;采用美国国家环境保护署(EPA)推荐的评价模型对食用罗非鱼健康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除As可能存在致癌风险外,Cu、Pd、Cd、HCHs和DDTs的致癌和非致癌风险均低于国际放射性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推荐的最大可接受风险水平,表明罗非鱼肌肉中HCHs、DDTs和重金属对人体健康风险处于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8.
李晓燕  汪浪  张舒婷 《环境科学》2016,37(8):2889-2896
本研究以贵阳市为研究区域,选择73户家庭和6间办公室采集室内灰尘样品,用ICP-OES测定灰尘中常量元素Ca、Fe和重金属元素Cd、Cr、Cu、Ni、Pb和Zn含量,探究室内灰尘重金属水平及影响因素,并综合室内和室外灰尘暴露量,评估儿童所受灰尘重金属健康风险.结果表明:1家庭室内灰尘中Ca、Fe的平均含量(g·kg-1)为107、31.9;Cd、Cr、Cu、Ni、Pb和Zn的平均含量(mg·kg-1)分别为1.77、107、231、81.9、199、721;2办公室灰尘中Cu和Zn含量显著高于家庭灰尘,其他元素与其在家庭灰尘中的含量差别不大;3不同楼层家庭灰尘中Ca、Fe含量差别不大,Cd、Cu和Pb含量差异明显,1楼室内灰尘重金属含量相对较高,同时高层住宅室内Pb含量大于低层住宅;4家庭住户室外环境和室内装修及使用情况等导致家庭室内灰尘重金属水平差异分布;5灰尘重金属对儿童的暴露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9.
滏阳河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现状分析及风险评价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针对海河流域重金属污染严重问题,选择海河南系滏阳河作为研究对象,研究表层沉积物中6种重金属元素(Cr、Ni、Cu、Zn、Cd和Pb)含量空间分布特征,采用富集系数(EF)和相关性探讨其来源,并利用地积累指数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评价重金属生态风险.结果表明,滏阳河表层沉积物存在重金属污染问题,Cr、Ni、Cu、Zn、Cd和Pb平均含量分别高达142 mg·kg-1、38.2 mg·kg-1、96.2 mg·kg-1、573 mg·kg-1、0.730mg·kg-1和89.2 mg·kg-1,各元素分别超标河北省环境背景值的1.1倍、0.2倍、3.4倍、6.3倍、7.1倍和3.1倍;沉积物中Ni无重金属富集,其它元素在整个河段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富集,且Cu、Zn、Cd、Pb 4种重金属元素受人为排放源影响较大.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处于强风险等级,Cd污染达到重风险等级,其它元素处于低风险等级.滏阳河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主要存在于城市近郊河段以及受污染支流汇入河段.  相似文献   

10.
铅锌矿区及周边土壤铅、锌、镉、铜的污染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37,自引:10,他引:27  
李静  俞天明  周洁  谢正苗 《环境科学》2008,29(8):2327-2330
从点、线、面3个角度利用指数和健康风险2个评价模型对东关镇铅锌矿区土壤中Pb、Zn、Cd、Cu的含量进行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点、线和面土壤中Pb、Zn、Zd、Cu的平均含量都表现为Pb>>Zn>>Cu>>Cd;点和线土壤中Pb、Zn、Cd、Cu 4种元素的平均含量远远大于对应面中的含量,其中以Pb、Zn含量最为明显;土壤点、线、面中Pb、Zn、Cd、Cu 4种元素空间分布很不均匀;土壤中重金属Pb、Zn、Cd、Cu含量所引起的成人与儿章平均个人风险均是Pb>>Cd>Cu>Zn;儿童比成人更易受到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影响,总的健康危害风险是成人的3倍左右;东关镇全镇土壤中重金属Pb、Zn、Cd、Cu环境质量现状尚属安全,但越靠近矿区重金属污染的土壤对周围居民人体健康的危害风险越大.  相似文献   

11.
以洞庭湖湿地新发现的Cd高富集植物——蒌蒿(Artemisia selengensis)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方式,系统研究了蒌蒿在生长期内对Cd的性状反应及富集特征.结果表明,大于40mg.kg-1的Cd胁迫对蒌蒿叶片伤害明显,且导致生物量下降,但植株在100mg.kg-1胁迫下可完成生活史,对Cd有较强的耐受能力;土壤中有效态Cd的含量仅占土壤全Cd含量的15.3%~37.1%;相同胁迫浓度下,各生长阶段的植株体内Cd含量差别不大,但由于生物量的原因,幼苗期对Cd的提取量显著小于其他时期,其中40~60mg.kg-1的Cd处理可使蒌蒿地上部分Cd含量达492~588mg.kg-1(成株期),且植株对该浓度范围的Cd污染去除效果最好;蒌蒿可作为对湿地土壤Cd污染较理想的修复植物加以研究和利用.  相似文献   

12.
利用观赏植物白雪姬修复铅污染的潜力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添加了不同浓度铅的1/4Hoagland营养液为介质,对观赏植物白雪姬(Tradescantia sillamontana)进行人工模拟铅胁迫实验,探讨了白雪姬的铅富集性和铅胁迫下其生长、生理的变化.结果显示,在0~1500mg.L-1铅浓度范围,白雪姬地上部铅含量持续增长(p〈0.05),根部铅含量先在500mg....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氮磷浓度对生物操纵效果及同时恢复水生植被的影响,以小球藻、大型溞和金鱼藻分别作为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大型沉水植物的代表,模拟自然条件研究了不同氮磷浓度对三者生长和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金鱼藻和小球藻共培养时,在氮浓度介于2.92~12.60mg·L-1、磷浓度介于0.06 ~0.85 mg·L-1,金鱼藻增长不明显,甚至出现负增长;而小球藻的增长率则远高于金鱼藻.小球藻和大型溞共培养时,氮、磷浓度分别为1.26~ 10.53 mg·L-1和0.04~1.16 mg·L-1时均占据优势,对小球藻的抑制效果显著,抑藻及氮磷去除效果明显好于金鱼藻和小球藻共培养,而且磷的去除效果优于氮.三者共培养时,在氮浓度介于3.15 ~23.92 mg·L-1、磷浓度介于0.07 ~0.64 mg·L-1时,大型溞与金鱼藻的增长率都较高,而小球藻则维持在较低的增长水平,水质改善效果较好;当氮、磷浓度分别升至25.95 mg·L-1和1.18 mg·L-1时,大型潘和金鱼藻的增长率均下降,水质变差.大型溞和金鱼藻的联合控藻效果好于其单一的控制效果,该效果明显受到氮磷浓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重金属Zn和Cd对翅碱蓬生长及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通过测定翅碱蓬生长和生理指标,研究了不同含量Zn和Cd对翅碱蓬的发芽率、苗高、苗重、体内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过氧化氢(H2O2)的产生及对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以探讨盐生植物翅碱蓬对重金属胁迫的反应.结果表明,两种重金属均不同程度地加快了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产生速率;翅碱蓬对Zn胁迫的耐受阈值为100 mg·kg-1,Zn含量低于100 mg·kg-1时,发芽率和苗高、苗重保持良好;含量高于100 mg·kg-1实验组,翅碱蓬生长及体内酶活性机制受到不同程度抑制,SOD 、POD反应迅速,CAT相对缓慢.翅碱蓬对Cd污染抵御能力差,含量高于0.4 mg·kg-l即可造成严重伤害,阻碍翅碱蓬生长,降低抗氧化酶活性.Zn和Cd共同作用(200 mg·kg-1 +0.2 mg·kg-1)时,表现为协同作用,发芽率仅为对照组的50.5%、苗重仅为49.2%,实验50 d后,SOD、CAT均失活,影响极显著.  相似文献   

15.
EDTA和BR对黑麦草铅积累与耐性的调控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乙二胺四乙酸(EDTA)与植物生长调节剂芸苔素内酯(BR)单施或配施对Pb胁迫条件下黑麦草生长、生理特性及铅富集与转运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施0.05~0.1 mg·L~(-1)的BR提高了黑麦草地上部Pb含量与积累量、植株干重、叶绿素a、叶绿素b、酸溶性巯基(SH)和络合素(PCs)含量.单施2.5 mmol·kg-1EDTA对黑麦草生长没有显著影响,但显著提高了植株Pb含量和积累量;EDTA与BR配施处理中,随着BR浓度的升高,地上部Pb含量与积累量、转移系数和富集系数随之提高,生物量则没有显著变化;叶面喷施0.1 mg·L~(-1)的BR配合根施2.5 mmol·kg~(-1)的EDTA,可使地上部Pb积累量提高8.79倍.BR单施在提高Pb积累的同时,通过提高SH和PCs含量来提高其对Pb的耐性;BR与EDTA配施处理则在进一步提高黑麦草对Pb的富集与转移能力的同时,通过提高As A含量来提高其对Pb胁迫的耐性.  相似文献   

16.
胶质芽孢杆菌对印度芥菜富集土壤Cd及土壤pH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杨榕  李博文  刘微 《环境科学学报》2013,33(6):1648-1654
采用根袋法盆栽试验,研究接种活菌量浓度分别为1×1010 cfu·kg-1 (T1)和2×1010 cfu·kg-1(T2)的胶质芽孢杆菌,对印度芥菜富集土壤Cd、土壤有效态Cd含量及土壤pH的影响.结果表明,以不接种菌液作为对照,处理T1、T2地上部分生物富集系数分别为13.58、16.83,与对照相比分别提高42.95%、77.16%;地下部分生物富集系数分别为4.35、4.83,分别比对照提高24.64%、38.40%;土壤的净化率分别是对照的1.73、2.20倍.对照组土壤有效态Cd含量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降低,根际和非根际土壤分别降低32.93%和45.54%;但T1和T2处理中,根际、非根际土壤有效态Cd含量分别提高15.15%、31.73%和36.54%、45.28%.收获时,处理T1、T2根际土壤pH降低率分别是对照的1.08、1.10倍.不同浓度胶质芽孢杆菌处理下土壤pH与有效态Cd含量均呈显著负线性关系.综上,胶质芽孢杆菌主要是通过改变土壤pH来影响土壤Cd生物有效性,从而促进超富集植物的修复效果.本研究可为微生物辅助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提供一定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7.
为探索化感物质在蓝藻水华治理方面的应用潜力,选取在凤眼莲根系分泌物中发现的5种化感物质(亚油酸、亚油酸甘油酯、丙酰胺、N-苯基—2-萘胺和壬酸),研究了3种剂量下(0.1、1.0、10.0mg.L-1)其对单一、混合培养铜绿微囊藻和斜生栅藻生长的影响.结果发现,化感物质成分、剂量和藻类培养方式对铜绿微囊藻和斜生栅藻生长...  相似文献   

18.
添加剂对伴矿景天修复石灰性铅冶炼污染土壤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讨利用伴矿景天(Sedum plumbizincicola)修复北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可行性,在河南省某铅冶炼形成的污染农田(全镉、铅和锌含量分别为2.65、261和130 mg·kg-1)上种植种子苗或扦插苗伴矿景天,并设对照(CK)、单独尿素(U)、尿素和单质硫(U+S)、尿素与鸡粪(U+CM)配合处理,生长7个月后采样分析.结果表明,种子苗产量比扦插苗高45.8%~162.0%,U、U+CM处理产量均明显高于CK,而U+S处理产量有所下降.种子苗地上部镉含量比扦插苗高15%~99%(p0.05),多数处理铅和锌含量也是种子苗高于扦插苗.与CK相比,各处理措施均导致伴矿景天地上部镉和铅含量下降,而U+S、U+CM处理均导致伴矿景天地上部锌含量上升.从伴矿景天地上部重金属积累量判断,与CK相比,对于镉,仅种子苗U+CM处理镉积累量有所上升;U处理种子苗和扦插苗地上部锌积累量分别比CK上升43.5%和32.3%,两种苗U+S处理锌积累量比CK分别上升11.1%和22.3%.种子苗和扦插苗地上部镉的积累量分别为137~178 g·hm-2和43.7~64.8 g·hm-2,锌的积累量分别为297~1042 g·hm-2和162~326 g·hm-2,两类苗对铅的积累量小于28.8 g·hm-2.U+CM处理对伴矿景天地上部锌吸收的促进作用主要是由于鸡粪中含有大量的有效锌.以上结果表明,可利用种子苗伴矿景天结合尿素的施用对铅冶炼污染石灰性土壤进行修复.  相似文献   

19.
组配改良剂对土壤-蔬菜系统铅镉转运调控的场地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组配改良剂LS(石灰石∶海泡石=2∶1)为试验材料,通过对湘南某矿区附近铅镉复合污染旱地土壤进行现场改良钝化,研究施加不同量的LS(0、2、4、8 g·kg-1)对茄子和苋菜植株吸收累积Pb和Cd的影响以及对Pb和Cd在2种蔬菜植株各部位间转运的调控.结果表明:1施加LS能够显著提高土壤p H,降低土壤中交换态Pb和Cd的含量.2施加LS能显著降低2种蔬菜植株各部位中Pb和Cd的含量.LS施加量为2~8 g·kg-1时,茄子果实中Pb和Cd的含量分别降低44.7%~78.6%和36.0%~78.7%;苋菜植株茎叶中Pb和Cd的含量分别降低45.8%~59.1%和40.0%~87.2%.3LS的施加降低了2种蔬菜植株各部位间Pb和Cd的转运系数.2种蔬菜植株在根-茎-果实间或根-茎叶间转运Cd的能力大于Pb,且施加LS各处理下,同种蔬菜相同部位对Pb和Cd的转运能力大小关系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20.
羟基磷灰石对Cd污染土壤中马铃薯生长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勇  何谈  刘明月  曾敏  廖柏寒 《环境科学》2010,31(9):2240-2247
通过温室盆栽实验研究了施用羟基磷灰石改良Cd污染土壤对马铃薯生长及品质的影响.实验设置了3个Cd污染水平(0、5、10 mg.kg-1)、6个羟基磷灰石施用量(0、4、8、10、16、30 g.kg-1)和2个马铃薯品种(中薯3号、大西洋).结果表明,土壤Cd污染导致马铃薯单株产量下降(5 mg.kg-1的Cd污染土壤中降低24%~31%,10 mg.kg-1的Cd污染土壤中降低41%~45%),但是施用羟基磷灰石可以提高单株产量.相对于不施用羟基磷灰石,5 mg.kg-1的Cd污染土壤中施用10 g.kg-1的羟基磷灰石可以增产17%~39%,10 mg.kg-1的Cd污染土壤中施用30 g.kg-1的羟基磷灰石可以增产45%~58%.由于羟基磷灰石改善了Cd污染土壤环境,因此马铃薯器官中叶绿素含量和SOD活性明显上升,而MDA含量明显下降.施用羟基磷灰石也提高了马铃薯品质,马铃薯块茎中维生素C含量、淀粉含量以及蛋白质含量也明显提高.随着羟基磷灰石施用量由0 g.kg-1增加到30 g.kg-1,在5 mg.kg-1的Cd污染土壤中,马铃薯块茎Cd含量由0.87~0.95 mg.kg-1下降到0.13~0.21 mg.kg-1,降幅为78%~85%;在10 mg.kg-1的Cd污染土壤中,块茎Cd含量由1.86~1.93 mg.kg-1下降到0.52~0.65 mg.kg-1,降幅为66%~72%.实验表明,羟基磷灰石缓解土壤Cd毒性的主要机制是提高土壤pH值,降低土壤中有效态Cd含量,羟基磷灰石中的Ca阻碍土壤Cd向马铃薯迁移.但是羟基磷灰石对土壤Cd毒性的缓解效应是有限性的,过量施用可能对马铃薯生长和品质产生胁迫作用.在Cd污染土壤中施用适量的羟基磷灰石后中薯3号生长状况和品质好于大西洋,说明不同马铃薯品种对种植环境的改善有不同的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