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我国西部半干旱矿区生态受到采煤与气候的双重胁迫,区域生态环境脆弱。掌握区域生态系统自然修复规律,可为半干旱矿区生态恢复与重建提供基础理论参考。基于系统视角,分析了我国西部矿区煤炭地下开采对地貌、水文、土壤和植被等生态环境要素影响的研究进展。分析指出,已有研究尚存在以下不足:研究尺度单一、各生态子系统间互馈关系不清、采矿对生态的扰动机理不明、生态修复标准与评价体系不完善。今后应从多尺度(特别是微观尺度)定量研究西部矿区采煤对生态系统的损伤机理,构建矿区生态系统自修复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可量化的自修复标准。  相似文献   

2.
正矿产资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但近年来一些地方由于开发不当,矿山生态环境受到破坏,急需得到治理。以最典型的煤炭为例,鄂尔多斯市1985年煤炭产量仅100万吨,201 1年已近6亿吨。开发强度过大,已突破环境承载力的极限,并引发地表塌陷、粉尘污染、地下水水位下降、水土流失加剧等一系列生态问题。据国土资源部统计,全国11.3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牦牛坪矿区的生态环境现状进行调查、分析,针对破坏和污染现状提出针对性的治理建议,为促进四川省稀土行业生态发展、实现矿区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协调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矿区环境监测与治理是区域经济、生态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选取辽宁省鞍山矿区作为研究对象,利用不同时期的遥感影像提取矿区的各类工矿用地和环境改善的变化信息,进而监测矿产资源的开发情况及矿区环境的动态变化。研究表明,运用遥感技术按照3个层次,即矿产资源规划执行情况监测、中等分辨率重点区矿产资源开发多目标监测、高分辨率关键区矿产资源开发多目标监测进行实施,从宏观到微观、从整体到局部进行全方位的监测,是矿区环境实施动态监测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探究区域内矿区土壤重金属变化并对其进行污染评价,旨在为该区域环境保护及污染治理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以期实现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矿产资源开发并行的矿业绿色发展。以铅、锌、镉、砷含量为评价指标,结合《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2018),采用重金属单因子污染指数法与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进行重金属污染评价,并对该区域矿区潜在生态风险作出评定。结果表明,A矿区土壤各重金属含量的变异系数为149.05%~211.42%,B矿区土壤各重金属含量变异系数为60.88%~118.58%;A矿区土壤重金属均出现超标现象,其中铅、锌和镉含量超标较为严重,超标率在72%以上,而砷含量超标现象则相对较轻,超标率为36.36%;B矿区土壤铅和锌含量均未出现超标,超标率为0,而砷和镉含量则出现不同程度的超标,其中砷含量超标率为92.31%,镉含量超标率为65.38%;两个矿区土壤各重金属含量均超背景值的现象,超背景值比例为42.31%~100.00%。A矿区土壤以铅、锌和镉污染为主,而B矿区土壤中砷和镉的污染较为严重。两个矿区土壤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均属重度污染,A矿区生态风险综合指数为很强生态风险危害,而B矿区为中等生态风险危害。  相似文献   

6.
矿区土壤污染与修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矿产资源开发带来社会的繁荣与进步,同时也给环境带来破坏,特别是矿区土壤受到的影响最大。矿区土壤在矿山废水、粉尘以及矿山尾矿等的侵入下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给矿区的农业生态系统和人们的健康带来了危害。因此,深入调查矿区土壤的污染现状,适时进行土壤质量评价、污染物的生态风险评价以及土壤利用适宜性评价,再进行土壤利用生态功能分区,为污染土壤的治理与修复奠定基础,最后因地制宜地采取合理措施进行修复,才能使矿区土壤发挥正常的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7.
煤矸石是我国排放量最大的工业固体废弃物,它既压占土地又严重污染环境。概述了煤矸石的形成以及煤矸石大量堆放对环境所产生的危害和影响,并针对我国矿区实际,介绍了煤矸石污染的生态治理措施与开发利用途径。  相似文献   

8.
伊犁地区煤炭所致辐射污染的污染源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在本世纪初就发现了煤炭中有天然放射性元素的富集,但烧煤所带来的辐射污染问题近些年来才越加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本文着重报告了伊犁地区燃煤造成环境中放射性污染的污染源调查结果。并就伊犁河南北煤矿矿区和伊宁市区煤炭所致的辐射状况做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矿区的生态安全对维护区域经济与区域环境的和谐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河南省义马煤矿为代表,从人口、资源、经济和环境等四个方面构建了基于P-S-R框架的矿区生态安全预警评价体系,并以2005—2013年河南省的统计数据为基础,运用情景预测方法对矿区生态系统的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与评价,并对矿区生态安全的未来发展状况进行了综合预警;同时,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挖掘矿区生态安全动态演化过程中的驱动因素,以期为矿区政府制定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政策提供有力的参考和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10.
攀枝花矿业基地环境恢复与生态重建的对策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攀枝花矿业基地大规模的矿业开发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该区环境恢复和生态重建的基本对策:(1)矿业开发过程中实施清洁生产工艺;(2)采用先进技术治理和修复环境;(3)加强矿区土地复垦和生态重建;(4)完善矿山环境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