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 毫秒
1.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包头市生态承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足迹是一种度量人类对自然利用程度的新综合指标.在阐述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概念和计算模型的基础上,运用生态足迹分析法,测算了包头市2006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结果表明,包头市2006年存在生态赤字,人均1.192765hm2,生态压力指数已达1.77.纵向比较得知,包头市经济建设中资源利用强度较大并造成生态承载力下降,生态足迹上升,这表明包头市生态系统正承受着较大的压力. 相似文献
2.
3.
评价区域持续发展水平和状况可为区域的循环经济研究提供依据,为实现生态经济以及经济的转型提供可行性参考。生态足迹模型是定量评价区域生态状态与可持续发展水平的主要方式。文章利用生态足迹模型对研究将近十年的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了计算与分析。结果显示:城市人均生态足迹处于增长的趋势,年均增长率为6.50%,工矿仓储和草地的生态足迹需求呈现出较高的增长趋势;在六大类生物生产性土地中耕地的生态承载力最大,所占比例为95.66%,而各类人均生态承载力在2007—2016年的波动不大,相对稳定;六大类生物生产性土地除耕地外均呈现为生态赤字,工矿仓储用地生态赤字所占比重最大。整体来说,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水平比较低,一直并将长期处于生态赤字的状态;城市的生态需求超过了城市生态系统的自然再生能力,生存发展强度超出了城市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4.
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探讨了传统发展指标体系存在的弊端 ,研究了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和具体指标的组成、模式 ,以及我国对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研究状况 ,为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14(4):1-9
中国教育电视台《第一观察》栏目与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联合主办的《可持续发展与环境教育》节目于10月17日播出。节目特邀联合国安南秘书长的特别顾问斯特朗先生、原国家环保局局长、原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委员会首任主任委员曲格平先生作为嘉宾。节目就可持续发展与环境教育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讨论。这对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环境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党委宣传部、学报编辑部联合将对话的主要内容进行整理,现予以刊登,供读者阅读。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伦理学的概念、环境伦理学的形成以及环境伦理学的理论基础进行深入剖析的基础上,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并着重论述了加强环境伦理学研究,树立环境道德现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可持续发展与环境教育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全新的社会发展观。也是世界各国共同选择的发展道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是生态环境保护而环境保护大计,教育为本,本文全面阐述了可持续发展和环境教育的关系,可持续发展观下环境教育的特征和策略以及环境教育怎样才能适应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据《现代快报》载:近年来,到阳澄湖吃蟹的人为了追求情趣,喜欢在湖里船上吃,于是,在阳澄湖湖面上、围网中先后冒出150条从事餐饮经营的船只。迅猛发展的船餐业带来了污水排放、生活垃圾等一系列环境保护问题。从6月 19日开始,江苏昆山市对阳澄湖中从事餐饮经营的餐船进行集中整治,到8月底,150条餐船陆续撤出阳澄湖湖面,进入规定区域经营。 相似文献
9.
10.
本文已经提出了如果将环境安全作为人类安全被实现,那就需要较好的环境治理。环境安全可以被理解为一系列的价值观、原则、政策、技术、体制和程序,由此,社区与社会管理环境和自然资源以透明、负责任的参与和公平的方式克服可持续发展的障碍。可持续发展与环境安全是否相互依存、相互促进还需要进一步论证。环境安全和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也常常解释为实际的产出。社会性学习对于应对有关的不安全环境,并导致不可持续发展的挑战至关重要。社会必须利用信息共享、传播和共同的理解改进决策而发展适应改变的能力。这只有通过发展学习型社会才能成为可能。环境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是社会性学习的产出,而且所有相关方利用创新方法的环境友好政策,是基于环境安全和环境治理的原则为基础的,大大地推动了生态系统的管理、性别公平、尊重人权、解决冲突、建立社区信任为应对未来的意外或潜在风险和新的挑战需要适应性管理,建立社会和生态系统恢复。应集中努力改进人们的生活质量,不要使用超过环境所能承受的自然资源能力。 相似文献
11.
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述了可持续发展提出的历史背景及其内涵,以及生态环境保护在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指出我国生态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就我国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2.
13.
地质环境与城市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姜建军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12(3):5-11
城市建设要处理好人与地质环境的关系,充分考虑地质环境的容量和质量,正确认识地质作用对地质环境的干扰。我国城市地质环境脆弱,地质灾害严重,不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诱发了一些环境地质问题,矿山城市地质环境形势严峻。以上问题威胁着城市可持续发展,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4.
针对我国国情提出城市环境污染治理、协调城市环境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矛盾的对策,建立以规划为龙头,以科学技术为支柱,以法律为手段,以经济为基础,以社会为目的的可持续发展系统,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可持续发展观肯定了发展的基础和核心地位,揭示了发展与环境的辨证关系,强调"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观念.经济的快速发展要求树立与科学发展观相适应的环境观,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以世界眼光谋划我国的资源与环境战略,积极推进环保领域的"引进来"和"走出去".发展中国家要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即生态经济,在市场经济规律下为企业提供宽松的发展环境,促进一定区域的企业之间通力合作,建立生态工业园. 相似文献
16.
就农村中存在的农业生产资料的过量使用导致的污染、生活垃圾污染、农村水污染及农村生态环境破坏等环境问题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当前农村环境污染现状,针对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大农村环保宣传、规范政府行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及推广新能源等具有较强可行性的对策措施,以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水土资源的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是一对矛盾统一体,如何协调发展是当今环保学科的重要课题。本文在论述了伊犁州“1515”工程和伊犁地区生态环境及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分析预测水土资源开发的影响,并得出了一些基本的可持续发展结论。 相似文献
18.
基于耦合度的新疆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良性协调关系有利于促进土地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同时也能提高环境自我恢复的重建能力.过度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只会加剧生态环境的脆弱性,进一步制约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从新疆的基本现状出发,运用耦合评价模型和主成分分析法,在耦合关系原理的基础上研究两者耦合关系的程度及影响机理,分析土地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在2000-2010年间的动态演变过程,认为坚持土地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改善同步进行,维系生态环境相对稳定的运行机制,才能保持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