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声音     
《现代职业安全》2009,(8):10-10
"政府部门将汲取三鹿奶粉事件的惨痛教训,进一步明确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相应机制,修订国家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建立部门协调、信息通报、事故善后处理、整改督查回访等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机制,健全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报告、事故调查、事故处理和流行病学调查制度。"  相似文献   

2.
本标准规定了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的统计 范围,计算方法和评价指标。 1 基本定义 1.1 伤亡事故经济损失 指企业职工在劳动生产过程中发生伤亡事故所引起的一切经济损失,包括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 1.2 直接经济损失 指因事故造成人身伤亡及善后处理支出的费用和毁坏财产的价值。 1.3 间接经济损失 指因事故导致产值减少、资源破坏和受事故影响而造成其他损失的价值。 2 直接经济损失的统计范围 2.1 人身伤亡后所支出的费用 2.1.1 医疗费用(含护理费用) 2.1.2 丧葬及抚恤费用 2.1.3 补助及救济费用 2.1.4 歇工工资 2.2 善后处理…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已进入环境污染事故高发期。然而,我国污染事故的善后处理机制并不完善,“企业违法污染获利,环境损害大家埋单。”企业应承担的赔偿和恢复环境原状的责任往往得不到落实,污染受害人也不能及时获得补偿,这引发了许多的社会矛盾。  相似文献   

4.
《江苏劳动保护》2008,(4):14-14
2月17日中午,河北省武安市西石门村,一家打着“特种野猪养殖场”名义私用炸药、非法盗采铁矿的矿点发生爆炸,24名矿工不幸罹难.5名矿工受伤。爆炸案后,当地政府组织了包括多位市级领导和职能部门一把手组成的抢险指挥部,进行善后处理。应该说,当地有关部门对于事故的反应是迅速的,采取的手段是得力的。我们在肯定当地政府高度重视事故善后处理的同时,也有一些疑问:这家“从未被举报过”的非法采矿点是怎样打着养殖场的招牌进行非法生产的?是怎样脱离监管的?  相似文献   

5.
记者在陕西韩城调查出山西运城富源煤矿特大透水事故时发现,富源煤矿矿长之所以敢隐瞒事故,原因之一是在相邻的陕西省韩城市有一个地下的"事故善后处理中心".这个地下据点可以阻止家属进入山西境内,以免暴露事故真相,最终使矿方达到化特大事故于无形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江苏劳动保护》2006,(6):16-17
第三十五条 对矿山、道路交通运输、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和民用爆破器材等危险性较大领域的生产经营单位,按照国家规定实行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制度。生产经营单位发生安全生产事故时,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转作事故抢险救灾和善后处理所需资金。  相似文献   

7.
(一) 1998年4月10日10时30分,云南曲靖市麒麟区东山镇卑舍办事处一无证私挖煤窑发生重大瓦斯爆炸事故,造成5人死亡。 事故发生后曲靖市、麒麟区有关领导和部门及时赶赴现场,对事故进行抢救和善后处理。 据初步调查,这次瓦斯爆炸的原因是独眼井,无任何通风设施进行开采造成瓦斯积集,导致瓦斯爆炸。事故原因还在进一步调查之中。 (二) 4月23日17时30分,云南师宗县雄壁镇雨柱办事处白兆村一私人非法开采煤窑发生瓦斯爆炸,造成8人死亡,其中5名是女工。事故发生后,市、县、镇有关领导和部门人员及时赶赴事故现场进行抢救和善后处理工作。 现基本查明,造成这起事故的主要原因是非法开采,独眼井生产,忽视安全,无风作业,作业人员使用放炮器不当,产生火花,引爆瓦斯,而导致的重大责任事故。  相似文献   

8.
1998年7月2日下午3时左右,云南罗平县一无证煤井发生重大瓦斯爆炸事故,造成12人死亡,3人重伤。事故发生后,省委、省政府责成省劳动厅、煤炭厅、公安厅、地矿厅、监察厅、省总工会、省地方煤炭公司等有关部门领导和人员及时赶赴事故现场,协助当地政府抢救伤员,进行善后处理。事故原因正在进一步调查之中。  相似文献   

9.
<正>本刊讯2014年9月初,为了更好地处理生产安全事故,上海市安全监管局建立健全了3项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制度。制度包括:指导和协同处置制度。主要任务是:了解掌握事故基本情况和初步原因;督促区县政府和相关部门、应急管理单元牵头单位及生产经营单位核查核实,并如实上报事故遇险、遇难、受伤人员情况;根据前期处置情况对救援方案提出建议,协调应急资源,指导事故处置工作;指导当地做好舆论引导和善后处理工作;起草事故情况报告,并及  相似文献   

10.
2019年2月23日8时20分许,内蒙古西乌珠穆沁旗银漫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发生井下车辆伤害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造成22人死亡,28人受伤。事故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有关部门先后赴现场指挥应急救援、看望慰问伤员、指导伤员救治和善后处理工作。  相似文献   

11.
吴超  李思贤 《安全》2019,40(9):18-25,5
为发展安全科学原理和给事故防控与调查提供新的方法,根据变化对系统安全的影响机制,开展安全降变原理及事故致因新模型研究。首先,提出安全降变原理并解析其内涵及研究意义。其次,基于安全降变原理,给出不同层级安全系统变化的分类实例,并对作业场所事故及其致因重新定义和分类。再次,构建基于安全降变原理的C-S-R事故致因新模型。最后,基于事故案例分析,验证所提出的C-S-R事故致因新模型与安全降变原理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各级安全系统中自发或是受联动的变化超出系统的变化承受水平时,将导致事故的发生。经事故案例分析验证可知,安全降变原理及C-S-R事故致因新模型具有充分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2.
制氧企业安全现状评价技术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制氧企业进行的安全现状评价,其评价结果是企业能否获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的条件之一。因此,如何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得到符合制氧企业实际的评价结果,准确反映企业的安全生产状况,为制氧企业的事故预防和安全管理工作提供有效途径,同时也为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安全生产许可证的发放提供技术支撑,是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本文针对制氧企业生产的特点,将其划分为不同的评价单元,综合运用故障模式和影响及严重度分析、故障模式及影响分析、事故统计分析、故障树分析、安全检查表分析、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和事故后果模拟分析等方法,对制氧企业安全现状评价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飞行事故概率模型与风险评估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事故统计为基础,建立了飞行事故概率模型与随机过程模型,对飞行安全可靠性指标进行定量评估。根据独立性假设,推导了飞行风险的概率分布,并给出飞行安全重要指标间的关系。假设飞行事故发生是Poisson过程,导出了飞行安全可靠性概率指标的区间估计计算方法。实例计算表明,通过统计量可以对飞行安全进行风险评估,根据飞行事故风险概率等级要求得到评定等级。  相似文献   

14.
对矿山坠井事故进行故障树分析,找出了矿山坠井事故发生的原因,提出了在溜矿井口使用安全挡墙、活动安全门和安全警示灯等防护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5.
危险化学品事故后果计算过程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事故后果的风险评估方法是国内外进行安全评价和土地使用安全规划的基础方法之一。本文基于危险化学品种类和危险装置类型,对可能发生的事故情景和相应事故后果计算模型的选择方法进行了阐述,针对易燃、易爆、有毒危险化学品的事故后果计算过程进行了系统分析。最后对本文提出的事故后果分析方法进行了实例应用。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为安全评价或土地使用安全规划等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傅贵 《安全》2019,40(2):1-9
为使安全科学学进一步具体化,明确阐述了安全科学学的定义、主要内容和可能的应用方面。研究表明:安全科学学是以安全科学为直接研究对象的科学;安全科学学的主要内容有安全科学的基本问题、基础理论和构建分类系统3个主要方面;安全科学的基本问题有基本概念、研究对象等10个,安全科学的基础理论主要有线性、非线性事故致因理论2类,根据安全科学的基本问题、基础理论构建出来的安全科学新分类系统由4个二级、13个三级及其下若干四级及五级分支学科组成。安全科学学对安全学科建设、安全实务都起着具体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探索完善化工园区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借鉴生物免疫系统抵御疾病的机理,构建了在组织、功能、机制等方面与生物免疫系统相似的化工园区事故免疫系统;从化工园区安全生产监管的角度出发,阐述了化工园区事故免疫系统组织、功能和机制的具体构建方法。结果表明,生物免疫系统和化工园区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具有共性、完善的组织是化工园区事故免疫系统预防事故的首要条件、化工园区事故免疫系统可为完善化工园区安全生产监管提供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Mining remains one of the most hazardous occupations worldwide and underground coal mines are especially notorious for their high accident rates. In this work, we provide an overview of the broad and multi-faceted topic of safety in the mining industry. After reviewing some statistics of mining accidents in the United States, we focus on one pervasive and deadly failure mode in mines, namely explosions. The repeated occurrence of mine explosions, often in similar manner, is the loud unfinished legacy of mining accidents and their occurrence in the 21st century is inexcusable and should constitute a strong call for action for all stakeholders in this industry to settle this problem. We analyze one such recent mine disaster in which deficiencies in various safety barriers failed to prevent the accident initiating event from occurring, then subsequent lines of defense failed to block this accident scenario from unfolding and to mitigate its consequences. We identify the technical, organizational, and regulatory deficiencies that failed to prevent the escalation of the mine hazards into an accident, and the accident into a “disaster”. This case study provides an opportunity to illustrate several concepts that help describe the phenomenology of accidents, such as initiating events, precursor or lead indicator, and accident pathogen. Next, we introduce the safety principle of defense-in-depth, which is the basis for regulations and risk-informed decisions by the US Nuclear Regulatory Commission, and we examine its relevance and applicability to the mining system in support of accident prevention and coordinating actions on all the safety levers, technical, organizational, and regulatory to improve mining safety. The mining system includes the physical confin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ine, the equipment in the mine, the individuals and the organization that operate the mine, as well as the processes and regulatory constraints under which the mine operates. We conclude this article with the proposition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defense-in-depth as the guiding safety principle for the mining industry and we indicate possible benefits for adopting this structured hazard-centric system approach to mining safety.  相似文献   

19.
采用辩证的方法对事故发生的机理进行研究,提出了内-外因事故致因理论,阐明危险源是导致事故的内因,人—物—环—管中的不安全因素是导致事故的外因。根据危险源的存在形式,指出了有效控制危险源的基本手段和措施。通过深入分析人—物—环—管中的不安全因素的产生及导致的后果,从技术和管理方面论述了防止事故发生应采取的措施。最后提出将本质安全化与风险预控管理相结合,是实现安全生产的根本途径。内-外因事故致因理论为企业安全管理提供了理论,具有实用价值和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0.
塔式起重机安全性研究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塔式起重机作为建筑施工的重要象征与主要运输机械,在建筑业得到了广泛应用;它的工作特点是,根据建筑需要将物品在很大空间内升降和搬运,属危险作业,因此,如果在塔式起重机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和维修等环节上略有疏忽,就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和设备事故,在实际工作中,如何提高塔式起重机的本质安全,如何合理地使用和管理好塔式起重机,让塔式起重机更好地发挥作用,是建筑业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本简述了塔式起重机的发展历史,分析了塔式起重机的安全现状,提出了塔式起重机安全问题的对策,展望了塔式起重机安全性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