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关于生态补偿标准和机制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生态补偿项目的成本是确定生态补偿标准的基础.在生态补偿项目评估中,全面、准确地计算损失者的直接成本、机会成本和发展成本比生态服务价值评估远为重要.生态补偿没有统一标准,最终结果取决于生态补偿项目中受损者和得益者双方的谈判能力.因此,动员各利益相关者参与能更准确地制定生态补偿标准,保护那些实实在在提供生态服务或遭受外部性损失的基层农民的利益;同时还可以充分利用地方性技术和制度知识,提高项目效益,监督项目管理者,减少寻租行为.生态补偿机制除政府和市场补偿外,还应包括社区内部补偿.在政府补偿中,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分工是不同的.财政分权理论表明,由地方政府负责实施生态补偿是有效率的.因为地方政府更接近社会,更了解当地居民的偏好.  相似文献   

2.
作为消除生态环境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负外部性的重要手段,研究生态补偿机制对于指导我国流域生态环境资源开发和流域环境污染治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选取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作为研究对象,从生态补偿思想的来源、内涵、实施模式、补偿标准等角度系统梳理了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并论述了市场主导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和政府主导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两种模式的区别与联系.在此基础上,文意从基本思路、政策框架、监管体系等维度分析评述了子牙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发现子牙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是将生态补偿基金扣缴制度、改良的政绩考核制度、生态补偿基金使用监督管理制度等组成有机整体的运行体系,属于典型的政府主导模式,并剖析了子牙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取得成效的原因.最后,本文认为,基于现阶段国情,我国应推行由政府主导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并就完善政府主导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水源地生态补偿机制是一种调动水源地生态保护的经济手段。本文首先从生态补偿的概念、特征、目标与原则、主客体分析、补偿标准和补偿方式等方面综述了水源地生态补偿的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国外水源地生态补偿起步早、发展成熟;国内起步相对较晚且不完善,存在补偿标准偏低、资金来源单一、监督评估体系几乎空白等问题。通过综述水源地生态补偿实施效益评估方面的研究及案例发现,尽管国内外已有相关学者开始探索评价生态补偿政策的实施效果,但仍缺乏对生态补偿政策的有效监管与效益评估方法。针对以上问题,本研究提出通过拓展资金渠道,引导市场化资金募集方式;因地制宜,多重补偿方式相互结合;建立水源地生态补偿实施效益评估机制等几方面建议,以此完善水源地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与优化。最后,本文指出采用定性描述与定量指标相结合,探索全面、有效与可行的水源地生态补偿机制实施效果监督与评估体系作为今后水源地生态补偿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退牧还草地区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退牧还草工程作为21世纪初国家启动的一项重大的生态治理工程。在部分地区已取得了初步成效。然而也暴露出了不少问题。尤其是现行的补偿体系不够完善。无法实现农牧民的适度补偿。因此。建立与完善退牧还草项目的补偿体系。对巩固草原地区生态建设成果意义重大。本项研究在构建完整的生态补偿机制分析框架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及跟踪访谈等方法。对内蒙古翁牛特旗退牧还草项目的实施进行实证分析。并根据不同类型草场的产量与承载力。遵循“以失定补”的原则。制定了不同类型草场的补偿标准。最后提出建立与完善退牧还草地区生态补偿机制的途径与措施。  相似文献   

5.
基于水足迹的流域生态补偿标准模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流域水资源是一种公共物品,其系统的整体性以及资源外部性等特征要求各相关区域应共同承担环境保护.如何衡量各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环保投入的关系,建立合理的生态补偿标准模型,已成为流域管理研究领域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运用水足迹理论和方法,界定流域水足迹内涵,通过反映流域沿岸各区域水生态服务耗费情况判断分析水生态系统安全状态,提出流域生态补偿标准计量流程及不同情况下的流域生态补偿标准测算模型,从而客观、准确地量化流域生态补偿额度,为管理者正确分析和解决流域各区域间利益冲突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与支持.同时本文以碧流河为案例,收集并分析了2002-2006年间碧流河沿岸各行政区水足迹和环保投入情况,理清各区域生态系统状态及相互关系,计算补偿标准,进而验证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是解决流域生态环境问题、实现环境资源有偿利用的重要政策工具,结合流域及地方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流域生态补偿模式对于在全国范围切实开展流域生态补偿实践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述评我国流域生态补偿实践进展及其相关问题的基础上,研究构建我国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实施框架体系,揭示其基本环节的主要特点,并从补偿资金来源的视角,将我国流域生态补偿模式划分为上下游政府间协商交易的流域生态补偿模式、上下游政府间共同出资的流域生态补偿模式、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的流域生态补偿模式和基于出境水质的政府间强制性扣缴流域生态补偿模式等类别,系统阐释了各种模式的特点与适用条件,提出进一步完善我国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完善西部区域生态补偿机制的建议   总被引:44,自引:3,他引:41  
西部生态建设的顺利进行不仅需要长期的大量资金投入和相应的制度予以保障 ,国家和生态建设的社会受益者还应对西部地区予以相应补偿 ,从而构建起一种良性运转的区域补偿机制 ,促进西部的生态保护和恢复建设。1 西部生态建设面临的困境我国的西部地区包括 10个省、市和自治区 ,土地面积约占全国土地面积的5 7% ,人口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 2 3 %。从整体来看 ,西部地区由于气候干旱 ,地势较高 ,生态系统较为脆弱 ,加之长期以来不合理的开发利用 ,生态破坏严重。自党中央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 ,生态建设已被置于十分重要的战略位置。目前 ,西…  相似文献   

8.
生态补偿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262,自引:11,他引:262  
本文深入探讨了生态补偿的概念和内涵,认为生态补偿是一种使外部成本内部化的环境经济手段,其核心问题包括:谁补偿谁,即补偿支付者和接受者的问题,补偿多少,即补偿强度的问题,以及如何补偿,即补偿渠道的问题,本文认为,生态补偿的实施应以产权的明晰为基础,补偿额度须以资源产权让渡的机会成本为标准,进而对生态补偿机制设计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森林生态补偿机制若干重点问题研究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我国森林资源有限.并且大多分布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然而森林生态效益的受益者主要是江河中下游地区,一般属于经济较发达地区。因而如何给森林生态效益提供者实施补偿.实现生态公平。建立森林生态补偿机制显得十分必要,这也是当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在研究提出我国生态补偿政策总体框架和分析评价国内外森杯生态补偿研究与实践进展的基础上.对森林生态补偿机制的若干重点问题进行操讨:界定了森林生态补偿的内涵与范畴;对补偿森林类型进行分类.主要分为防护林、特种用途林两类;对森林生态补偿标准进行估算.考虑营造林的直接投入、保护森林生态功能而放弃经济发展的机会成本和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效益三个方面的因素;培育森林生态补偿市场化途径,加强对私人企业的激励机制.建立基金寻求国外非政府组织捐赠机构支持等办法;开征森林生态税,对征收对象、征收范围、征收依据和税率等进行研究;最后提出森林生态补偿的“三步走”战略。包括补偿基金完善阶段。补偿基金与生态税双轨并行阶段。生态税独立运行阶段。  相似文献   

10.
我国建立和完善区际生态补偿机制的制度建设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补偿机制作为社会各种群体利益博弈的均衡结果.将对经济和环境不协调的现状进行调整.从而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实现机制.我国是世界上开展生态补偿工作较早的国家之一.近年来,中央政府及部分省(市)区对于生态补偿机制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形成了许多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和工具,体现了生态补偿理论的特征和要求.但生态补偿作为一种新型环境管理制度,在我国推行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制约因素.建立完整的生态补偿机制需要从制度、主体、手段、标准、方式及管理等方面着手.本文突出了生态补偿机制建设的制度问题研究,并主要从法律制度、流域管理体制和横向转移支付制度三个方面探讨了如何进一步完善我国区际生态补偿机制的建设.  相似文献   

11.
水污染生态补偿是解决流域跨界水污染纠纷的重要措施。以行政单元为补偿主体,通过交界断面水质目标确立上下游政府间的水污染生态补偿责任,建立基于污染物通量的生态补偿量化计算方法,并提出了生态补偿运作模式。以钱塘江流域为例,根据2004年钱塘江流域水质状况,在75%保证率的水文条件下,基于COD通量估算了流域内各县(市)间水污染生态补偿量。结果表明,生态补偿量反映区域污染特点,上游地区基本上都是接受补偿者,而呈结构性污染的地区是生态补偿支付者,部分区域补偿强度超过当地经济发展水平,表明其发展不具有可持续性。钱塘江流域水污染生态补偿模式可以是政府层面上的财政支助,也可以通过项目支持、技术支持等形式实现区域间的补偿。通过生态补偿机制的实施,将对流域水环境保护起到积极的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12.
资金投入不足、建设者与受益者之间利益分配关系割裂,是影响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工作的重要因素,本文以生态环境服务功能的经济学特征分析为基础,指出生态环境建设的实质是环境再生产,认为尽快建立起符合中国国情和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是确保环境再生产过程顺利进行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3.
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中亟待解决的几个认识问题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本文在分析80年代在以来我国用水变化趋势基础上,探讨了北方地区的缺水程度,并对南水北调工程和可调水量提出了下些看法;文章还从水资源管理模式、法制和法规建设等方面阐述了对当前我国水资源管理政策方面的认识,从水的有效利用与水源保护、水的定价与成本回收、与水有关的社会与环境问题等方面论述了我国21世纪将面临的有关水问题。  相似文献   

14.
西藏玉龙铜矿开发对区域水环境影响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西藏玉龙铜矿是世界级特大型铜矿,目前即将开采。矿区位于海拔4 800多米的青藏高原,地处长江上游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脆弱。矿区位于一个完整水文地质单元内的区域地下水补给区,地下水与地表水垂直交替运动频繁,水力联系密切。评价了区域地表水、地下水环境质量,通过江西省德兴铜矿开发过程中的环境问题类比,分析了矿山开发对区域水环境的影响,根据区域水文地质条件,从保护水环境角度,对玉龙铜矿开发提出了几点防止污染扩散的建议,以利于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根据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提出了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原则及相应的激励机制:①水价机制;②宏观调控机制;③水权机制;④相应的流域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6.
西藏是世界上一个十分独特的区域;西藏高原农业可持续发展在世界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具有重要科学意义。为此,本文分析了西藏农业生产条件和历史现状,对不同农业生产类型进行了概括和总结。  相似文献   

17.
水市场双边叫价贝叶斯博弈模型及机制设计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水权交易提高水资源的使用效率和配置效率,实现水资源最优配置。水权和水市场理论研究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研究课题,而水权交易模型是水市场理论与实践中水权交易的核心。针对水权交易市场最常见的双边交易,采用双边拍卖的交易模式,通过对水权交易市场的双边交易进行描述分析,建立了水权交易买卖双方叫价拍卖的不完全信息博弈模型,给出双方叫价拍卖的机制设计。该机制具有有效性和激励相容性,最后给出算例。  相似文献   

18.
为了减少小样本时间序列资料中个别异常值对气候变化趋势分析的破坏性影响,采用探索性数据分析方法之一的三组耐抗线对西藏近30年气温、云量资料进行线性趋势分析,研究了西藏地区气温和云量的变化趋势及其区域分布,并讨论了二者的相关特征。通过与传统的最小二乘法相比,表明三组耐抗线用于西藏气候变化趋势分析具有明显优势,而用最小二乘法得到的西藏气候变暖估计偏高。分析认为,西藏气候变暖主要由最低气温增高显著所致,最低气温变暖趋势在春、夏季较明显,冬季相对不明显;西藏各地增温幅度在空间分布上不一致,中、西部地区呈较强的增温趋势,东部相对较弱;西藏高原总云量和低云量总体呈减少趋势,总云量和低云量变少分别与西部和中部地区的升温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9.
针对现状以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不同调水方案下的水文条件,从可利用水资源量和水环境容量两个方面来研究中线调水对汉江下游枯水期水量和水质状况的影响。以人均月可利用水资源量和人均月水环境容量作为评价指标,提出相应的水安全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来定量评价调水前后汉江下游枯水期水安全的变化程度。研究结论认为:各调水方案对汉江下游水量安全的影响程度比水质安全大;调水对枯水期水安全影响较大的月份是12月、1月和2月,而11月、3月则要好一些;现状条件下的水安全评价结果都在“较为安全”级别以上,而各调水方案的实施对汉江下游水安全都有一定影响,其中以方案Ⅱ的影响最大,方案Ⅲ则由于引江济汉补偿工程的兴建,其水安全保障程度要高于其他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