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水质型缺水是长江流域的主要缺水类型之一。通过研究认为,长江流域以河流、湖泊和水库为水源的水质型缺水主要是由于污水排放引起,以地下水为水源的水质型缺水主要是农药、化肥其残留物、各种垃圾废弃物的渗滤液、以及海水和苦咸水侵入造成,因此,水质型缺水地区节水的实质是保护现有水资源,防止水污染。通过对长江流域水质型缺水地区农业、工业和生活节水存在问题以及节水难点的分析,认为,长江流域水质型缺水地区农业节水潜力巨大,工业节水和生活节水仍有较大的节水空间,农业节水可从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数、推广节水灌溉面积取得突破成果,工业节水可从工业技术改造和技术更新、分质供水及中水利用取得突破成果,生活节水可从降低管网漏失率和大力推广节水器具取得突破性成果。  相似文献   

2.
荆州市浅层地下水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与分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实地调查荆州市浅层地下水环境,合理选择评价指标集(16项),分别采用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法和F值法对该浅层地下水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对比两种方法的评价结果,对浅层地下水环境进行分区和污染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浅层地下水环境质量不容乐观,整体状况较差。浅层地下水中主要超标组分为Fe、Mn、NO-3、NO-2、As、Ba等,对比分析荆州市2006~2011年主要超标组分的平均含量,可知6 a来,Fe、Mn、NO-2的平均含量均超过地下水Ⅲ类水质标准,NO-3、As、Ba的平均含量虽然均未超过地下水Ⅲ类水质标准,但其平均含量呈现随着年份递增的趋势。浅层地下水环境质量分区结果显示:严重区面积为2 623 km2约占305%,较严重面积为1 33128 km2约占1548%,合格区面积为3 07192 km2约占3572%,较好区面积为1 5738 km2仅占183%。浅层地下水环境质量在很大程度上不仅受当地特有的区域原生地质环境影响,还与人类活动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仙女湖富营养化特征与水环境容量核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典型的亚热带大型水库——江西省仙女湖为例,于2011~2013年季节性监测了仙女湖水体理化指标。采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对其富营养化状态进行了评价,并采用沃伦威德尔模型(Vollenweider)和狄龙模型(Dillon)计算了COD、NH3-N、TN和TP的水环境容量。结果表明:仙女湖水质总体处于地表水Ⅱ类~Ⅲ类标准,TN 0.32~0.91 mg/L、平均0.59 mg/L,NH3-N 0.012~0.59 mg/L、平均0.31 mg/L,TP 0.017~0.080 mg/L、平均0.028 mg/L,CODMn 1.61~5.59 mg/L、平均2.85 mg/L,Chl-a 0.37~0.95 μg/L、平均0.56 μg/L。从湖区上游到下游,各指标尤其是总氮、总磷、透明度和氨氮呈现明显的趋优变化特征,除TP出现Ⅲ类水质外,其余指标多年持续处于Ⅱ类水质状态;从单因子状态指数来看,采用透明度评价的营养状态最高,大部分湖区持续处于轻度富营养状态;TN和TP评价的营养状态次之,处于中营养水平。仙女湖COD、NH3-N、TN和TP水环境容量分别为21 208.0、3 528.8、4 991.2和248.1 t/a,分别剩余容量比率56.88%、68.25%、62.89%和13.67%,影响仙女湖水环境容量最突出的环境因子为TP。同时,基于对水环境容量影响因素的分析,最后提出了提高仙女湖区水环境容量的建设性方案。  相似文献   

4.
荆州市地下水动态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8~2011年4年荆州地区36个水位观测孔、30个水质监测孔的连续监测资料,结合地下水补径排条件,分析了该区上部孔隙承压水水位和水质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驱动因子。结果显示:(1)荆州地下水位动态类型分为自然动态型和人为动态型两种,不同类型地下水水位动态规律在时空分布上有明显差异,呈现出周期性、同步性、特殊性等特点。4167%~50%的监测孔地下水位处于稳定状态,2222%~3611%的监测孔地下水位下降幅度大于02 m,1944%~3611%的监测孔地下水位上升幅度大于02 m,地下水位动态主要受气候条件与人工开采条件影响。(2)荆州地区地下水质不容乐观,整体较差。连续四年均超标的指标有总硬度、亚硝酸盐、氨氮、砷、铁、锰、溶解性固体含量,同时在部分监测点存在超标异常情况,铁、锰、砷的超标与江汉平原区域特有的原生地质环境条件密切相关,而其它组分的超标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瀑河水库蓄水后水质变化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瀑河水库拟作为南水北调中线的一个调蓄水库。在瀑河水库淹没区内布10个采样点,分别采集0-20、20-40、40-60cm深度的土壤,实验室中模拟水库蓄水淹没情景,连续监测“库水”水质,试验表明:蓄水初期土壤中营养物质溶出对库水水质有一定影响,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各营养物质溶出的速度及浓度变化不同,蓄水16天后浓度趋于平稳,库水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Ⅱ类标准,将模拟值作为初始值,利用WQRRS模型进行运行期水质预测,得到结论为:(1)当调水水质为Ⅰ和Ⅱ类标准值的中值、流域汛期径流水质为Ⅱ-Ⅴ类时,预测库水水质为Ⅱ-Ⅲ类;(2)当调水水质为Ⅱ类标准值的下限值、流域汛期径流水质为Ⅱ-Ⅴ类时,预测库水水质大多为Ⅲ类,部分情况下为Ⅳ类,且N、P超标;(3)当调水水质为Ⅰ和Ⅱ类标准值的中值、流域径流水质为Ⅱ类时,在2010、2020和2030水平年水库水质全部为Ⅱ类;当调水水质为Ⅱ类标准值的下限值时库水水质则为Ⅲ类。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人为活动对小流域微量元素的影响,以赤水河流域22条主要支流为研究对象,采集表层水样,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水体中8种溶解态微量元素(Al、Cr、Fe、Sr、Mn、Cd、Li和As)的含量、空间分布规律及来源进行分析.结果 表明:8种微量元素的中位值浓度顺序为Sr>Fe>Al>Li>As>Cr>Cd>Mn,元素浓度总体较低,与长江源区背景值相近,其中Sr浓度中位值最高,为540.2 ug/L.空间分析表明,微量元素含量较高的子流域集中于赤水河中、上游地区.因子分析表明,As和Li的来源主要受到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的影响,Mn和Cd的来源与农业生产活动输入有密切关系,Al、Cr、Sr、Fe的来源除了与岩石矿物风化和土壤侵蚀有关外,还受到城市废水输入的影响.通过聚类分析,赤水河子流域在空间上划分为4个区域:赤水河下游段(C1),赤水河中上游段(C2),赤水河源河和渭河(C3),盐津河(C4),溶解态微量元素水平大小排序为C4>C2>C3>C1.其中Sr、Fe、As和Li浓度在C4最高,Mn和Cd浓度在C3最高,Al、Cr则在C2达到最高浓度值.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长江流域经济的快速发展,长江下游南岸南漪湖的水质恶化受到当地政府高度重视。为了解南漪湖水体重金属的污染状况,研究采集全湖区表层沉积物中样品39个和主要出入湖支流表层水样6个,分析了南漪湖水体中重金属As、Cr、Cu、Mn、Ni、Pb、Zn含量和赋存形态以及沉积物中TOC、TN含量,评价了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程度及生态风险,并利用主成分分析和相关性分析对南漪湖污染来源进行解析。结果表明:间隙水中Pb平均浓度值超过美国优先污染物国家推荐水质基准的连续浓度(CCC);沉积物中As、Cr、Cu、Mn、Ni、Pb和Zn的平均含量高于背景值倍数为Pb(3.36)>Mn(2.74)>Zn(2.51)>As(1.8)>Cu(1.4)>Ni(1.34)>Cr(1.13)。沉积物中重金属As、Cr、Ni和Pb以残渣态为主,Zn在东湖区非残渣态占比54%,Mn在东湖区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占比达37.4%,Cu在西湖区有机物及硫化物结合态占比为26.7%。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法表明Pb在13位点潜在生态风险等级为中等;重金属分配系数(lgKd)平均值及排序为Cr(4...  相似文献   

8.
基于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进行水域生态系统评估是区域水环境监测的有效手段。研究于2021年7月对青弋江流域10个河流采样点的大型底栖动物进行了生物采样以及水体理化因子监测,采用生物环境分析和丰度/生物量比较曲线等方法研究了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并应用水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WQI)对流域内河流健康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青弋江流域内河流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组成以水生昆虫和软体动物为主,直接收集者为主要功能摄食类群,主要优势种为中国圆田螺、纹石蛾、日本沼虾以及方形环棱螺。群落多样性良好且具备明显的空间异质性。生物环境分析表明,解释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差异的主导因子为溶解氧、河宽、水温、化学需氧量、流速、总磷和水深。最佳因子组合为溶解氧、总磷、化学需氧量。丰度/生物量比较曲线显示多个点位受到不同程度的干扰。由WQI指数分析可得流域内水质较好,除了个别点位外,整体处于健康及以上状态。相较于生物评价和理化因子评价,WQI指数评价法能够综合反映流域健康状况,更具适用性。  相似文献   

9.
红枫湖水质变化趋势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枫湖是贵阳市重要的饮用水源地,自2007年集中治理以来,水质不断好转,基本达到预期目标。对红枫湖流域7个断面及4条入湖支流水质进行监测,研究2003~2012年10年的水质变化趋势和2013年年内变化趋势,并对引发水质变化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2003年到2007年红枫湖水质急剧恶化,从Ⅲ类降到劣Ⅴ类;经过6年的集中治理,水质提升至目前的Ⅲ类、局部Ⅱ类,整体处于中营养状态,但受内源污染和外源生活污染等影响,部分断面仍存在TP、NH3-N、COD等超标现象。湖库水质季节性变化明显,受降雨及气温影响,在6月和7月出现轻度富营养化,其余月份均处于中营养状态。红枫湖4条入湖支流水质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2011年后水质状况好转,但支流水体呈现受生活污染源污染的显著特征,主要表现为BOD5、粪大肠菌群超标。因此,对影响水质的污染源还需要增加处理设施,加强管理,以达到水源地水质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苍南县流域水环境评价及污染防治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浙江苍南县江南河网地区工农业发达,人口密集,污染日益严重,水环境安全已经成为发展当地经济和保障人民生活的首要问题。根据浙江苍南县环境监测中心1996到2001年对全县平原河道13个监测断面的水质监测数据和基础资料,应用单项指标达标率评价方法对苍南县地表河网水质进行了现状和发展趋势评价。结果表明:横阳支江水系的主要监测断面类别为Ⅱ、Ⅲ类,基本能够保证生活饮用水质量。萧江塘河水系和江南河网、甘宋溪水质类别均为劣V类,由于工业污水直接排放,江南河网地区水质污染尤为严重。最后根据河道水质污染特征和存在问题,从流域水资源保护体制、水环境规划和保护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综合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1.
基于遥感和GIS的赤水河水质对流域土地利用的响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2009年TM影像和11个断面的水质监测数据,同时在缓冲区和子流域尺度上,分析了赤水河流域内土地利用方式与水质指标(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氨氮)之间的相关关系,并建立水质对土地利用结构的空间响应模型。由相关性分析得:从缓冲区尺度到子流域尺度,建设用地与氨氮的相关性由显著正相关变为高度正相关,相关系数达到0836;与高锰酸盐指数的相关性则由普通正相关变为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76。耕地与高锰酸盐指数的相关性由显著正相关增加为高度正相关,相关系数达到0913;与氨氮的相关系数也增加到0782;而耕地与溶解氧则由缓冲区尺度的一般负相关变为子流域尺度的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达0609。在缓冲区尺度上,林地与氨氮、高锰酸盐指数呈负相关,相关程度总体上随着缓冲半径的增大而增大;而当研究尺度为依自然属性划分的子流域时,林地与氨氮呈现出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达到0673;与高锰酸盐指数呈现出高度负相关,相关系数达到0822;且在子流域尺度上林地对溶解氧的“汇”的作用才充分表现出来,相关系数达0718。研究结果表明:赤水河流域土地利用方式对水质有重要影响。赤水河流域内的城镇建设用地和耕地对流域水质有着严重的负面影响,承载在其上的城市生活、工业污水和农业面源污染(种养殖)是河流水质污染的重要污染源。林地对流域的水质污染有重要的缓解作用。总体上,各水质参数与土地利用类型间的相关性在子流域和缓冲区两种尺度下表现出一致的规律,但这种相关性在子流域尺度下表现的更为显著。研究成果可为赤水河流域的水污染防治、土地利用方式优化提供科学依据,并为同类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在4次地下水水质监测的基础上,对潜水和浅层承压水的“三氮”含量进行了季节变化和空间差异分析,同时探讨了时空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1)地下水氨氮浓度超标率较高,承压水中浓度明显高于潜水,4次采样结果承压水氨氮浓度超标率均在50% 以上;(2)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含量在承压水中能达到良好的标准,在潜水中超标率高;(3)氨氮浓度季节变化明显,9月份浓度显著高于4、6和11月。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在潜水中6月份浓度最高,在承压水中季节变化不明显;(4)地下水氨氮含量空间变异性强,浓度较高的多集中在流经洪湖的内荆河两侧区域。研究区地下水水质受气象因素、农业活动、农村生活污染以及氧化还原环境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13.
分别于2005~2012年的4个季节对长江入海口徐六泾断面水质实施了29个航次的监测。2005、2010和2012年为丰水年,2006、2011年为枯水年,其余3 a为平水年。2005~2012年化学耗氧量(CODCr)的年度平均浓度范围为52~1469 mg/L,氨-氮(NH4 N)为0051~0358 mg/L,总磷(TP)为0069~0255 mg/L,活性磷酸盐(PO4 P)为0044~0098 mg/L,石油类(Oil)为2367~7939 μg/L,铜(Cu)为171~277 μg/L,镉(Cd)为0057~0116 μg/L,砷(As)为234~294 μg/L。引入计算Spearman秩相关系数的方法分析评价指标与时间序列间的相关性,并检验相关系数的显著性意义。评价结果显示,长江入海径流量呈现上升的趋势,但趋势不显著。年平均浓度呈上升趋势的污染因子水质要素从强到弱到小依次为TP、PO4 P、NH4 N、Oil和CODCr,TP上升趋势显著,呈下降趋势的水质要素从强到弱依次为Cu、As和Cd,Cu下降趋势显著;长江入海口的水质综合标准指数呈显著上升趋势,监测断面水质等级持续下降,污染状况持续恶化;长江污染物入海通量总体呈显著增加趋势,特别是氮的输出通量有较大增加。研究表明,长江入海口水质恶化速度加剧,应引起政府和社会的足够重视,保护长江水质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徒骇河、德惠新河与马颊河2003~2010年入海断面水质变化状况及入海通量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徒骇河与德惠新河主要超标污染物为CODCr、CODMn、BOD5、NH3 N、石油类,主要表现为耗氧类有机污染与有机有毒类污染。马颊河主要超标污染物除CODCr、CODMn、BOD5、NH3 N、石油类外,还包括TP与VHB,以上各水质指标浓度分别超过III类水质标准的9、7、12、6、7、9、13倍,表现为耗氧类有机污染、营养盐类污染及有机有毒类污染问题。3条河流中,马颊河污染最为严重。研究期间,除德惠新河的无机无毒类与有机有毒类分类综合污染指数呈一定的上升趋势外,其它类别分类综合污染指数均呈下降趋势,表明3条河流的污染程度有所缓解。徒骇河TN、TP的入海通量总体上呈下降的趋势,其他两条河流污染物的入海通量均有所增加,至2010年,3条河流CODCr、CODMn、NH3 N、TN、TP及石油类入海通量分别为73 871、12 963、1 025、26、69、162 t,16 075、2 997、365、304、13、31 t及51 571、10 801、1 738、626、934、140 t;且3条河流主要污染物入海通量的贡献顺序为徒骇河>马颊河>德惠新河  相似文献   

15.
于2012年春季在香溪河库湾合理布置断面观测,分析水体高锰酸盐指数(CODMn)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对CODMn与水体中叶绿素a、溶解氧(DO)、水体垂向稳定系数、总氮(TN)和溶解性硅酸盐(D Si)进行相关分析,以期为香溪河流域有机污染的治理提供支持和指导。结果表明:春季香溪河库湾CODMn浓度变化范围为1.40~5.36 mg/L,4月CODMn均值明显高于3月和5月,为366 mg/L,整个春季CODMn浓度从下游至上游呈现明显增大的趋势。相关分析发现,春季水华暴发期间,CODMn与叶绿素a显著正相关(分别为072和074),而在未暴发水华的3月二者的相关性不显著。浮游植物和水体稳定系数是影响CODMn变化的主要因素。倒灌异重流使得高含氮、低CODMn浓度的长江干流水体进入库湾下游并稀释CODMn浓度。CODMn与DO在3月和5月的弱相关关系为香溪河CODMn特殊的分布特征提供了其它合理的解释,其分布特征受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春季库湾上游有机污染趋于恶化,限制支流特别是上游污染物的排放是改善有机污染现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在上海市城市河岸带人工绿地建设了微区径流场,进行了5次模拟降雨径流实验,研究了人工绿地岸带下渗流中氮浓度和去除率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人工绿地岸带对垂直下渗流中氮有显著的净化作用,且主要集中于土壤的0~30 cm以内,TN和NH4+去除率在399%和398%以上,NO3-+NO2-去除率除11月为负值外,其余月份均在100%以上;在30~60 cm深度,由于土壤氮的析出导致径流中氮浓度增加,去除率降低;而60~90 cm深度的去除率增加。径流场内下渗流中氮浓度具有明显的水平空间变化,随距入水端距离的增加,30 cm深度下渗流中氮浓度先上升后下降;人工绿地岸带对下渗流中氮的净化作用均随淹水时间的延长呈降低趋势,且季节变化明显,在10月和4月具有较高的去除率,0~30 cm内TN、NH4+和NO3-+NO2-的去除率可分别达635%、891%和416%以上  相似文献   

17.
发源于云贵高原上的乌江是长江流域的重要支流之一。乌江流域喀斯特地貌广泛发育,是中国南方典型的喀斯特河流。以枯水季节乌江流域水体中的实测温度、溶解氧、碱度和pH值等理化参数为依据,探讨了乌江流域河道水体的CO2分压(〖WTBX〗P〖WTBZ〗CO2)与河流“呼吸”通量的变化规律。乌江流域枯水季节河道水体〖WTBX〗P〖WTBZ〗CO2介于2913~1 530 μatm之间,平均值为9493 μatm,约为大气的3倍,各支流样点的平均值为9924 μatm,大于干流平均值9026 μatm,由此推断乌江流域干支流河道在枯季是大气CO2的“源”。受各游段流域特征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干支流河道水体〖WTBX〗P〖WTBZ〗CO2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差异。水体〖WTBX〗P〖WTBZ〗CO2与溶解氧的相关关系不显著,说明河道内有机质的异养呼吸不是喀斯特乌江流域枯季水体中溶解无机碳的主要来源,其河道水体中高〖WTBX〗P〖WTBZ〗CO2成因复杂。〖WTBX〗P〖WTBZ〗CO2的上述分布规律是流域支流汇入、地下水以及河道水体有机质氧化分解等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In modern living, rapid development has created an increase in demand for groundwater. An endeavor has been made to understand the hydrogeochemical parameters to determine the utility of groundwater. This situation is severe in coastal hard rock aquifers due to the influence of salinity ingression and other anthropogenic influence. A total of 135 groundwater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coastal aquifer of the Tuticorin district and analyzed for major cations and anions during premonsoon (PRM) and postmonsoon (POM). The ions analyzed were used to determine the drinking, agricultural and domestic utility of groundwater. The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EC) contour shows that the groundwater quality is poor along the coast. The parameters were compared with WHO (Guidelines for drinking water quality recommendations, WHO, Geneva, 2004) standard for drinking purpose. A groundwater classification method has been developed for groundwater in the area using a dynamic water quality index (WQI). On the basis of the WQI so computed, groundwater in the area has been spatially classified into “excellent,” “good,” “poor” and “very poor” to “Unsuitable” water types variation lithologywise. Corrosivity ratio and hardness were noted to be higher and found to be unsuitable in majority of the regions for domestic purpose. Higher fluoride concentration was noted in the central part of the study area represented by complex geology comprising of the hornblende biotite gneiss and charnockite. Sodium percentage (Na%), sodium absorption ratio, residual sodium carbonate, Wilcox (Classification and use of irrigation waters, U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Washington, 1955), permeability index, residual sodium bicarbonate, magnesium hazard, Kelly’s ratio and potential salinity also indicate that most of the groundwater samples are not suitable for irrigation purposes.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城市河岸带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的反硝化速率及其影响因子,在上海市城市河岸带的长风绿地选择了熊掌木、硕苞蔷薇和矮生百慕大草3种植被类型,于2012年3月(春初)、5月(春季)、7月(夏季)、11月(秋季)测定了其下不同深度(2~5 cm、12~15 cm、22~25 cm和32~35 cm)土壤的反硝化速率和土壤的粒度、含水率、SOC、NH4+和NO3-含量等基本理化性质。结果表明:长风绿地3种植被类型下土壤理化性质和反硝化速率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但均表现为2~5 cm深度土壤反硝化速率显著高于其他深度;熊掌木和硕苞蔷薇2~5 cm深度土壤反硝化速率均为春初显著高于其他季节,而草地2~5 cm深度反硝化速率在春夏季显著高于春初和秋季;其他深度土壤均不存在显著的季节性差异;植被类型、深度和季节对反硝化速率的单一和综合影响效应(除植被类型*深度外)均显著;反硝化速率与土壤的SOC、NH4+和NO3-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而与土壤含水率和气温没有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0.
以乌江渡水库为主要研究对象,揭示了大坝拦截条件下的夏季水化学特征:阴离子以HCO-3,SO2-4为主,阳离子以Ca2+,Mg2+为主,其余离子含量低于10%,说明了碳酸盐岩的风化对水体化学组成起到了主要控制作用,蒸发盐岩石的风化对水体化学组成影响较小。水库水体存在温度分层现象,形成了不同层位的水体有着不同的水化学组成,即水化学分层。水化学的分层形成了溶解组分在水库垂直深度上的规律分布,比如受藻类的影响,Si和叶绿素随深度成相反的变化特征;HCO-3受光合作用和有机质降解的影响,30 m 以上随着水深的增加而递增,30 m 以下呈现相反趋势;水库泄水方式明显改变了水化学各种参数和离子在水体中的分配。乌江水库两主要支流(息烽河和偏岩河)分别对乌江渡坝前水体中的Ca2+,SO2-4,HCO-3,Mg2+和K+,Na+,Cl-有贡献。网箱养鱼、生活污水、农业施肥、酸性矿山废水以及酸雨沉降都会对水体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