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生命线系统的震害耦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震害分析时,弧立地评价一个生命线系统的功能,不考虑与其它生命线系统间的耦联关系,可能会低估地震造成的损失。将地理信息系统(GIS)与现有的震害预测方法结合起来,有利于推动新方法的研究。本文在GIS环境下定义了网络失效率,提出了一种考虑不同生命线系统之间耦联关系的震害分析方法,给出了一个算例,并建议了相应的生产能力相关的震后应急抢修决策方案。  相似文献   

2.
天津开发区供水系统地震反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天津开发区供水系统作为实例,研究了地震作用下该系统的震害,及震后供水功失效状态。实例研究表明,所采用的最新研制的供水系统地震反应分析软件(SPAWGIS)是可靠的。同时还证明,该软件所基于的方法,包括震害预测专家系统及失效流分析等方法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3.
Wed GIS的发展与防震减灾信息系统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简要介绍了基于Internet的GIS发展现状,分析了Web GIS的主要优势和开发基于Web GIS防震减灾信息系统的必要性,提出了目前在防震减灾工作中Web GIS应用的主要研究内容,还初步设计了该信息系统的框架及其主页的基本功能模块,并介绍了各模块的主要功能和研制方法。  相似文献   

4.
GIS在山东省震后早期应急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本文将地理信息系统(GIS)应用于震后早期地震形势判定,地震灾情快速了解,地震监测能力汇总显示等地震应急工作,建立了山东省震后早期地震应急信息系统,实现以历史地震活动信息和地震地质构造背景为基础,以最大概率法给出地震早期形势的判定。同时快速给出震中附近各种历史地震特点,快速给出灾害的影响范围和震区地震监测能力的统计分析结果,为地震早期应急工作提供高显示度的综合信息。  相似文献   

5.
《灾害学》2019,(2)
传统震后应急指挥系统应对大型体育赛事突发性地震灾害,未考虑到地震后接受能力不足时,如何解决伤员救助问题,且救援规划时间较长。所以该文提出新的大型体育赛事突发性地震灾害应对措施模型。设计震后任务优先权与时间约束来构建大型体育赛事突发地震灾害时限应急救援指派模型,为灾害地点指派救援队伍;考虑异地疏散的情况,设计GIS技术构建地震应急异地疏散接受能力判断模型,采用模型接口实现模型数据输入、分析与输出,集成地震应急异地疏散接受能力判断模型与GIS技术获取有效的震后地理空间数据,对大型体育赛事现场震后应急异地疏散接受能力做出判断。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模型可有效指派大型体育赛事灾害现场应急救援队伍,应急异地疏散接受能力判断用时均值约为120 s,为大型体育赛事震后救援节约时间。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传统应急评估软件计算速度偏慢、评估时间过长的问题,利用GPU加速计算技术,开展应急快速评估算法的并行化研究。在分析串行评估算法性能瓶颈的基础上,运用计算任务并行化和数据处理并行化的方法,提出了基于CPU-GPU混合架构的并行化评估模型,给出了分区和分层的数据并行处理方案。与传统的串行评估模型相比,并行评估模型可以充分发挥当前主流计算机的计算能力,计算速度更快,数据处理能力更强,更适合震后应急救援工作的实际需求。该模型经软件优化后,可大大缩短震后快速评估所需的时间,为震后早期决策提供更为及时有效的支持。  相似文献   

7.
张仁霖 《灾害学》1995,10(2):11-15
对自然灾害的深入认识是进行减灾工作的思想基础,这种认识必须依靠专题地理信息的分析结果。灾害往往伴随在人类与自然系统的交互作用中。利用GIS能帮助人们更好地实现对环境数据的分析与综合能力,并提供制定减灾工作所需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8.
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在自然灾害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灾害是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威胁。本文从现代遥感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构成和特点出发,论述了遥感与GIS技术在减灾活动,包括预警、评价和辅助决策中的重要作用。在综合考虑现有各项技术的基础上,设计了以遥感信息为基础建立自然灾害信息系统的总体设想.  相似文献   

9.
运用GIS技术进行森林防火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着重讨论了GIS技术在森林防火方面的应用,并通过建立森林火灾扑救辅助决策系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充分显示了GIS技术在森区信息管理、林火眩救决策,灾后损失评估等方面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0.
基于GIS的生命线防震减灾系统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生命线系统的震害预测和震害分析是防震减灾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强大的空间管理分析功能,建立了基于GIS的生命线系统空间数据库,并根据生命线系统的特点,结合震害预测方法,在ArcView环境下集成了生命线防震减灾计算机系统。  相似文献   

11.
简要回顾了地震工程研究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工程结构抗震技术的现状和发展方向,对生命线工程和城市综合减灾以及提高城市防灾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水平提出若干意见,并对单灾种防御到多灾害综合防御体系建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李毅军 《灾害学》2001,16(4):22-26
依据中国地震局有关建设防震减灾示范项目大纲的要求,就大型企业如何建立防震减灾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了研究,给出了地震危险性分析、地震地质背景及震害预测和对策,为企业防震减灾工艺的信息化管理,提供了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曹辉  宋峰  孙旻  卢振恒 《灾害学》2004,19(Z1):61-66
城市防震的首要问题是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同时应考虑火灾、危险物品的溢泄等次生灾害问题.另一方面是科学有效地推进交通基础设施系统、通信系统、生命线设施系统、物资交流系统、城市开阔空间、防灾活动中心体系建设和推进现有市区的改造等.  相似文献   

14.
利用城镇地籍数据信息,基于GIS软件进行建筑物易损性和居民安全风险分析与应用研究。通过对某县城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个街坊建筑物的易损性分析和居民安全风险分析实例应用研究,重点讨论并实现了利用现有数字化地籍图、城镇地籍数据库及土地调查记录等信息;并结合建筑物震害损失评估模型和人员伤亡预测方法,完成不同结构类型的建筑物在不同地震烈度条件下的破坏造成的经济损失评估和人员伤亡程度的预测,对城市防灾减灾进行辅助决策支持与评估。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2004年日本新瀉中越地震及其余震的概况、震源机制和地震发生的特点,描述了普通民宅、大型公共设施、生命线工程和农林畜牧业的震害情况及震后日本政府的紧急救援措施,初步总结了抗震救灾工作的经验和教训,为我国今后这方面的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地震损失预测是一项涉及多种学科的综合性分析。本文给出一种分析方法,可用来确定当城市遭遇一定地震烈度时的可能损失和年平均损失期望值。文中叙述了建筑结构、生命线工程等各类损失预测方法,以及由此引起的间接损失问题,并给出估算人员伤亡的经验公式。最后,用本文方法预测安阳市在遭遇Ⅷ-Ⅸ度地震影响时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数,为编制安阳市抗震防灾规划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空间信息技术在防震减灾工作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是个地震多发国家,地震损失严重。在防震减灾研究中,迫切要求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用高新技术推动防震减灾工作的发展。目前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合称3S)得到了快速发展,以3S技术为主要框架的空间信息技术在防震减灾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重点阐述了空间信息技术在防震减灾中的作用,并对空间信息技术在防震减灾中的应用趋势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18.
地震序列下桥梁连梁装置的防落梁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各类地震序列中,主-余震所占比例最大。主震震级越高其余震的震级亦越高,对结构的破坏越大。桥梁结构作为重要交通枢纽工程,其在整个地震序列发生时应确保通行,起到生命线工程的作用。选用集集地震序列对桥梁结构进行非线性时程分析,发现结构在主震作用下梁墩相对位移过大、主梁发生落座,余震作用下结构有发生落梁的可能。对结构设置防落梁装置,并进行非线性时程分析,结果显示连梁装置可有效抑制桥梁上、下部结构相对位移,提高结构抗推能力与整体性,保证了结构在整个地震序列中不发生落梁震害。在抗震分析中,应考虑到强余震对结构带来的影响,保证损伤结构在地震序列中的安全。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基于ArcSDE的防震减灾遥感数据库系统的框架结构、建库过程及利用ArclMS建立海量遥感影像网络发布系统的体系结构.分析了遥感影像网络发布系统中自动创建地图服务、不同坐标系统的矢量和影像数据的叠加显示、远程图像处理等关键技术.同时,介绍了系统的功能和目前系统包含的主要遥感影像库和矢量库.该遥感影像网络发布系统实现了遥感技术、数据库技术以及网络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防震减灾工作中的综合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