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胡文海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7,23(10):942-944,951
从旅游资源、交通区位、旅游产业基础3个方面分析了池州旅游产品开发条件,指出了池州旅游产品开发存在着旅游产品结构单一、文化内涵挖掘不够、市场营销乏力、旅游产品空间布局不合理等问题,构建了两大品牌、八大系列、六条特色旅游线路的多层次旅游产品体系,最后提出了池州旅游产品开发的思路:规划先行,优化布局;科学定位,错位开发;区域联动,借力开发。  相似文献   

2.
川南区域旅游资源空间整合及旅游合作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宝  张勃  周陶  张金华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9,25(11):1043-1046
区域间旅游合作是当前旅游业发展的一大趋势。川南旅游资源丰富、互补性强,开展区域旅游的合作发展具有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经济优势。通过分析川南区域旅游合作发展的可行性,对其合作发展的旅游资源空间整合、组织形式、当前应给予关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认为川南区域的合作发展对整个川南经济的产业结构调整、经济腾飞具有重要意义,而政府引导、旅游企业依据市场规律的联合运营、富有地域特色旅游产品的开发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珠江三角洲旅游空间结构分析与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着眼于宏观和中等空间尺度,从代表性旅游资源、旅游网络、旅游发展轴、旅游中心地体系等方面对珠江三角洲旅游空间结构的现状进行了系统分析,认为有进一步优化的必要;同时提出培育类型多样的旅游发展轴线、构建八大特色旅游文化板块、加快边缘区域的旅游发展、促进区域旅游流空间流动的相对均衡等四个方面的优化思路,这些措施对提高珠三角地区旅游发展的总体水平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标与重点西藏是一片诱人的处女地,在西部大开发的今天,西藏旅游资源的开发迎来了它的黄金时代。目前,西藏待开发的旅游景点很多,在今后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方面要达到的目标是:力争到2020年把西藏建设成特色鲜明、环境优美、功能完善、市场繁荣、文明进步、世界知名的生态旅游目的地和特色旅游目的地,使西藏成为中国旅游网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21世纪中国迈向世界旅游强国贡献自身的力量,使旅游业成为西藏的重要支柱产业和“兴西富民”的主体经济之一。今后的发展重点应是:以历史文化观光、民俗风情、朝觐、登山、探险、生态考察…  相似文献   

5.
以秦皇岛旅游城市建设为出发点,针对秦皇岛旅游城市建设现状,分析了旅游环境恶化、特色旅游产品缺乏、旅游软硬件设施水平低、旅游业带动作用弱等问题,并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改善旅游环境、丰富旅游产品、加强旅游设施体系建设、发展旅游相关产业群等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6.
根据近十年来江西省森林公园旅游产业收入在全国森林公园旅游产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变动情况,分析了影响江西省森林公园旅游产业发展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对江西省森林公园旅游产业建设的可持续稳定发展提出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7.
钭晓东 《四川环境》2003,22(3):8-12
为平衡旅游开发过程中的经济与环保利益,作为一种全新旅游理念与旅游发展形式的“生态旅游”应运而生,也对传统旅游结构的演变提出挑战,西方通过对“生态旅游”的概念、特性、构成要素、核心内涵、历史使命的解析,以求能为“生态旅游”发展的可持续性,从而为结合“经济效益”、“生态支柱”、“文化内涵”的新型旅游发展模式提出思考。  相似文献   

8.
国家重点文物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以河南省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河南是我国重点保护文物(以下简称重点文物)大省,众多的古建筑、古遗址、古墓葬是河南旅游的主要吸引物。文章从分析了河南重点文物的开发现状,发现其文物旅游的优势和劣势,并结合均衡开发、循序渐进、三个效益并行、尊重历史剖面四个原则,提出了文物开发的五个策略:理顺管理体制、实现开发主体多元化、发挥自身优势突出特色旅游、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培养、加大营销力度、把科技引入文物开发。  相似文献   

9.
旅游“双核”结构是区域旅游发展的一种空间结构形态,“双核”的有效合作可充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促进区域旅游发展。在测定广西各市旅游业绩与关键生产要素的基础上,发现南宁、桂林在广西旅游业发展中处于核心地位。通过分析南宁、桂林与广西其他城市的旅游经济关联度、旅游产出溢出与接收溢出,发现南宁、桂林的辐射效应未得到充分发挥。根据研究结论,提出构建广西旅游发展的“双核”结构,构建以南宁、桂林为核心的旅游圈,打造各自的特色旅游产品,并以柳州、来宾为节点,打通两大旅游圈,促进广西整个区域旅游的联动发展。  相似文献   

10.
钭晓东 《四川环境》2003,22(5):36-40,54
为衡平旅游开发过程中的经济与环保利益,作为一种全新旅游理念与旅游发展形式的“生态旅游”应运而生,也对传统旅游结构的演变提出挑战,本文通过对“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原则及模式的选择等问题解析,以求能为结合“经济效益”、“生态支柱”、“文化内涵”的新型旅游发展模式提出思考。  相似文献   

11.
随着国内外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构建南贵昆旅游经济圈成了西部大开发的一个亮点。通过区域联系、旅游资源、政策环境等方面分析构建南贵昆旅游经济圈的基础和条件;从指导思想、打造精品、完善交通路网和信息网络、促销和客源组织、培养人才等方面提出了构建南贵昆旅游经济圈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警惕生态旅游中的"生态破坏"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邱云美 《四川环境》2004,23(2):64-66,71
生态旅游是当今世界旅游业的一个热点,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但是由于人们对生态旅游的认识存在偏差,以及盲目地追求经济效益,使生态旅游演变成了破坏生态的旅游。本文讨论了生态旅游的内涵,提出了目前生态旅游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实现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3.
阜康市生态旅游规划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旅游规划是生态示范区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天池风景区规划为例阐述生态旅游规划应突破以风景区为主单一的旅游景观格局,应根据景观生态学原理、旅游地理学和旅游经济学理论,按照景观格局的梯度性变化为依据,以增长旅游线路、丰富景区类型、提高旅游收入为内容,以保护景区资源、开发景区资源为目标,开展基于发展“大旅游”思想的以沈域为单元的全面战略性规划,为实现阜康产业结构调整、增强区域经济实力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随着徽杭高速公路的开通,打造大黄山旅游圈成了当前发展安徽省旅游的一个热点.锻造大黄山旅游圈概念,将黄山的文化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并将黄山-九华山-太平湖以及周边众多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等旅游景点由单一的观光旅游转化为复合型、立体型的旅游,提升黄山旅游的档次和品位.在提升世界双遗产黄山观光产品的基础上,着力开发世界文化遗产皖南古村落的徽州文化体验与皖南山水休闲度假产品.加强区际协调,实行"东进北拓西联"战略,以旅游产业接轨为突破口,以旅游经济一体化为先导,借助杭州、苏州和上海大都市建设平台,主动融入长江三角洲经济圈,把黄山建成著名的旅游目的地和"长三角"的后花园.  相似文献   

15.
旅游客源市场分析是区域(城市)旅游发展规划的重点。从国内旅游发展的人口学特征、行为特征及客流地理结构等角度对无锡国内旅游发展做了分析,并对其未来的发展战略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旅游业作为“朝阳产业”,越来越显示出其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立足辽东地区的旅游资源实际,对该地区旅游发展态势及旅游产业对金融的需求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金融支持旅游产业发展并以此来提升金融竞争力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7.
度假"自由行"不同于传统的包价旅游,它是一种游客自主选择游览活动的出行方式。这种个性化的旅游方式代表了市场需求的方向,也成为众多旅行社服务商的主打产品,发展前景广阔。但与之相伴的游览安全隐患也大大增加了旅行社的经营风险,影响了"自由行"产品的健康发展,不利于旅游经营方式创新。在分析"自由行"概念和特征的基础上,深入阐述了度假"自由行"产品的经营风险,提出了控制风险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珠江三角洲旅游城市一体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通过对珠江三角洲城市旅游资源及其发展条件的剖析,就如何加快珠三角旅游业的发展速度,增强珠三角旅游业的发展后劲和促进珠三角可持续发展等问题,提出了珠江三角洲旅游城市一体化的战略思想。分析了有效推进珠三角旅游城市一体化的优势,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对策,指出旅游城市一体化不仅可以促进形成珠三角区域良性协调机制,实现区域经济优势互补,有利于城乡一体化和实现现代化,而且还可以提高珠三角在我国加入WTO以后的旅游竞争力和抗冲击能力。  相似文献   

19.
山东滨海旅游资源开发及其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海上山东"发展战略的实施,促进了山东省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结合山东省滨海旅游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分析了该省滨海旅游资源的特点、旅游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发展潜力,针对性地提出了综合开发利用旅游资源,发展山东省海滨旅游区的战略设想和对策.  相似文献   

20.
导游与旅行社的矛盾和谐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分别对导游和旅行社调查的基础上,就目前旅行社业的高回扣伴随着旅游线路产品的低价格现象背后出现的导游与旅行社的矛盾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解决这一矛盾的建议,旨在促使导游与旅行社的关系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