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该芳烃抽提装置是由400单元2个大小系列和4200单元组成。芳烃400单元是从西德鲁奇公司引进的 ,采用美国UOP专利技术 ,以环丁砜为溶剂 ,乙烯装置加氢汽油、重整生成油为原料 ,通过溶剂抽提和抽提蒸馏相结合的方法 ,分离芳烃和非芳烃 ,芳烃经精馏得到高纯度的苯和甲苯。由于原料来源和组成不同 ,400单元设2个抽提系统 ,而溶剂回收和芳烃精馏在同一个系统内进行 ,装置产品分别为苯、甲苯和重整抽余油。该装置自投产以来发生了3起事故和故障 :2000年5月 ,DA -407重整油抽提液汽提塔再沸器EA -411管程腐蚀穿空…  相似文献   

2.
王雄  李辉 《环境工程》1994,12(3):63-64
中低温煤焦油的综合利用王雄,周文权,李辉(冶金部建筑研究总院环保所,北京100088)(北京医用射线机厂)1前言中低温煤焦油主要组份为脂肪烃、烯烃、酚属烃、环烷烃、碱类、芳香族和类树脂物,其中以脂肪烃、酚属烃为主、而芳香烃很少,酚属烃中以高级酚为主。...  相似文献   

3.
沼气作为一种典型的生物质能源通过提纯可制得生物甲烷(BNG),低温提纯作为一种制取生物甲烷的技术目前仍处于实验室阶段,并没有任何工程应用。从原理出发,提出了沼气进行低温提纯的两种方式,即气液分离与气固分离。通过对相图的研究与沼气热力学参数的计算得出结论。结果表明:气液分离难以保证CH4含量,可行性较差,气固分离模式可达到分离目的,可行性较强。随后从能耗的角度对低温提纯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BNG纯度要达到车用天然气要求(CH4含量95%)时,低温分离所消耗的冷能约为77.2 k W。通过合理设计工艺可有效降低其能耗。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一种低温蒸发冷凝液化循环系统实现高浓度废水废液固液分离的技术,包括蒸发室、冷凝室、空调系统、PLC控制系统四部分,根据不同温度下空气饱和含水量不同的原理,采用蒸发与冷凝交替循环运行的过程,实现高浓度废水废液中的固液分离.该系统固液分离效果好,液体水质标准高,空调系统能效比高,整个系统能耗远远低于加热蒸发系统,且不易结垢.本系统是高浓度废液固液分离技术中一种全新的工艺思路.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一种很有实用前途的新型膜分离技术——液膜分离技术及其在坏境保护中的应用.此技术以使用液体表面活性剂薄膜为基础,具有很高的渗透度和较好的选择性.因此在废水净化和气体分离中显示出应用的广泛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液膜技术的分离机理包括:通过液膜的选择性渗透、在液膜内或液膜包着的小液滴内的化学反应、由液膜进行的萃取、在液膜与连续相界面的选择性吸附.在液膜分离操作中,表面活性剂的浓度、乳浊液相的组成、混合程度、液膜的吸附能力等对分离效果的好坏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低温焦油和焦化厂生产的焦油、原油性质大不相同。主要不同点是低温焦油的凝固点高,低温焦油的凝固点和高温焦油提练后产生的沥青凝固点相差不多。粘度大,含水量高,含酚量高。正因低温焦油比高温焦油和原油的含水量都高,所以低温焦油不进行脱水处理是不能进行利用的。一般说来低温焦油含水量占15~25%,甚至高达30%。这些低温焦油如不进行脱水处理,直接供给居民当燃料烧不但污染大气,堆放时还污染地下水和土壤。市区一般是严禁住户烧煤焦油的,只好供给远郊的农村烧用,但这种作法只不过是污染点的转移,并未从根本上解决污染问题,而且还浪费了能源,又产生了新的污染点,是不宜提倡的。  相似文献   

7.
萃取条件对支撑液膜法提取有机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支撑液膜法分离提取混合液中的有机酸,通过萃取工艺条件优化,探讨支撑液膜法提取有机酸的可行性。由疏水微滤膜组件、载体、有机溶剂和反萃取剂组成的支撑液膜体系可以有效实现有机酸的分离提取。气相色谱分析表明,当提取时间为360min、给液相有机酸浓度为20g/L、载体体积浓度为10%及温度为30℃时,总有机酸提取率可达79.3%,较好实现了有机酸的同步提取和浓缩。  相似文献   

8.
乳浊液膜处理含酚废水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报道了一种用于分离废水中苯酚的新液膜体系。该体系是以TBP为流动载体,以LMS-2为表面活性剂组成的煤油液膜,在内外相OH-浓度梯度的推动下.苯酚由外相有效地向内相富集,从而达到分离苯酚的目的。该液膜与其它液膜相比,具有稳定性好,选择性高等优点,用此液膜分离苯酚,除酚率可达99%以上。  相似文献   

9.
其他     
X799.3 9702476用UASB反应器处理高浓度人粪分离液的低温启动研究/李国平(第三军医大学预防医学系).二//中国沼气/农业部成都沼气研究所一1997,15(1)一10~13环信TK一14 本试验研究了用UASB反应器处理高浓度人粪分离液低温启动过程中,污泥量、冲击负荷与启动时间对COD去除率和产气量的影响,由此得出几个重要的回归经验公式。推导出最佳污泥拥有量。图4表5参6X799.5 9702477复合化处理家庭废食用油二口夕求又卜化忆上石家庭办乌。废食用油内处理【刊,日」/竺文彦…//环境技术一1996,25(6)一38~41 环信715D0054 生活杂污水是造成河流水…  相似文献   

10.
悬浮浆态光催化反应体系具有固-液接触面积大、过程效率高和处理量较大的优点,但存在浆态体系中纳米催化剂难于分离回收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难题,提出了在废水污染物光催化降解过程中使用易于沉降分离的微米级颗粒光催化荆,并与新设计的多层光源内置式气-液-固循环流化床相结合组成的光催化反应体系.以微米级颗粒Gd-TiO2为光催化剂,...  相似文献   

11.
The hazardous organic pollutants generated from coal gasification, such as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 are highly mutagenic and carcinogenic. More researchers have paid particular attention to them. Using air and steam as gasification medium, the experiments of three kinds of coals were carried out in a bench-scale atmospheric fluidized bed gasifier. The contents of the 16 PAHs specified by US EPA in raw coal, slag, bag house coke, cyclone coke and gas were measured by HPLC to study the contents of PAHs in raw coal and the effects of the inherent characters of coals on the formation and release of PAHs in coal gasification.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istributions of PAHs in the gasified products are similar to raw coals and the total-PAHs content in coal gasification is higher than in raw coal(except Coal C). The totaI-PAHs contents increase and then decrease with the rise of fixed carbon and sulfur of coal while there has an opposite variation when volatile matters content increase. The quantities of PAHs reduce with the increase of ash content or the drop of heating value during coal gasification.  相似文献   

12.
燃煤污染源多环芳烃的排放规律及其分布特征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对固定污染源烟道气中多环芳烃污染物采样和分析方法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对几种不同的燃煤锅炉和炉灶烟道气中的多环芳烃进行了分析测定和评价实验,并探讨了各种锅炉和炉灶多环芳烃的排放规律和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3.
A procedure for analysis of organic pollutants in coal gasification wastewater was developed, including a series extraction steps at different pH, followed by LC separation or resin adsorption, then analyzed by GC or GC/MS. More than 200 organic pollutants in 22 categories were determined. CH2CL2 extraction at NaHCO3 presence was used to separate carboxylic acids with phenolic compounds in aqueous. Derivatization with acetic anhydride was used for analyses of mono-, di-, poly-hydroxyl phenolic compounds. 21 mono-hydroxyl phenols and 13 di-hydroxyl phenols were determined from the coai gasification wastewater samples. Derivatization with BF3-CH3OH was used for analysis of carboxylic acid. 17 mono-carboxyl, 4 di-carboxyl acids and 6 aromatic acids were determined from coal gasification wastewater samples.  相似文献   

14.
管道煤气生产中汞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城市管道煤气生产中可能存在的汞污染,对贵阳市管道煤气及煤气生产所使用的洗精煤、煤气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化学产品焦碳、焦油及焦炉煤气脱硫洗涤物硫浆中汞的含量和分布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管道煤气中汞的含量低于二次金汞齐-冷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限0.05ng/m3,较贵阳市城区大气汞的含量还低。在原煤转化为城市管道煤气过程中,煤中的汞在煤气生产的各个环节都有不同程度的脱除:其中原煤的洗选过程是最主要的脱汞过程,约75%左右的汞在该过程中被脱除;焦碳中汞含量占洗精煤汞含量的14.1%;煤焦油中汞含量占洗精煤中汞的15.5%;硫浆的生成过程则脱除了煤气生产用洗精煤中51%的汞。  相似文献   

15.
褐煤与烟煤燃烧排放可吸入颗粒物的特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分别对燃烧褐煤与烟煤两个电厂排放可吸入颗粒物的粒度分布、显微结构及重金属和多环芳烃在可吸入颗粒物中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研究表明:不同煤种燃烧排放可吸入颗粒物的形态都以球形颗粒为主,表面比较光滑,同原状飞灰相比,可吸入颗粒物以实心结构为主,多孔和空心结构较少;随着可吸入颗粒物粒径的减小,重金属和多环芳烃含量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褐煤燃烧排放可吸入颗粒物中重金属总量要高于烟煤燃烧排放重金属总量,尤其是褐煤燃烧排放As含量明显高于烟煤燃烧排放As含量,原因是由于褐煤中As含量大于烟煤中As含量;褐煤燃烧排放可吸入颗粒物中多环芳烃总量要高于烟煤燃烧排放多环芳烃总量与煤种的挥发份有很大的关系。研究旨在为大气颗粒物的源识别、可吸入颗粒物的污染控制与资源综合等方面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煤炭地下气化技术的开发与应用,相比传统煤炭开采燃用技术,煤炭地下气化实现了煤炭清洁开采与利用,指出煤炭地下气化技术是环保型开采与利用技术,应用积极推广利用。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酸焦油的处理的问题,梅钢通过配煤炼焦试验,考察酸焦油配煤对配煤质量的影响和焦炭质量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酸焦油配比为0.5%时,焦炭质量有所提高.通过开发酸焦油配煤生产工艺,并应用于生产实践,达到了回收利用和控制污染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国内民用燃煤烟气中多环芳烃排放因子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模拟国内民用燃煤过程.确定燃煤排放烟气中PAHs的排放因子、PAHs在烟气气相与颗粒相之间的分配、特征排放谱以及不同燃烧方式的影响.结果表明:以15种母体PAHs加和计,燃煤排放因子的变化范围为71~882 mg·k8-1,排放因子和有毒PAHs组份排放量由高至低依次为烟煤、蜂窝煤和无烟煤,主要毒性成份存在于颗粒相中.PAH组份的气-固相分配比例与其饱和蒸汽压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燃煤类型和燃煤中挥发组份对烟气PAHs排放因子、气-固相分配以及排放谱分布具有决定性作用.另外,不同燃烧方式对燃煤排放因子也有一定影响,缺氧条件会导致排放系数升高.  相似文献   

19.
通过GC-MS分析,研究了气化温度和气料比S/B(水蒸气与污泥的质量比)对污泥气化焦油中芳香烃、含氮化合物、含氧化合物和含硫化合物分布特征的影响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污泥气化焦油中芳香烃的化学组分主要为菲类、萘类、芴类和联苯类化合物,其中S/B值1.1、1.5和1.9时菲类和萘类化合物的产率在850℃均达到最大值,S/B值1.5和1.9时芴类产率随气化温度的升高而呈先升高后降低,而800℃时联苯类产率则随S/B值的增加而呈先升高后降低,其最高产率为1.284g/kg.含氮化合物以吲哚类化合物为主,其产率在S/B值为1.5和1.9时均随气化温度的升高而呈降低趋势;含氧化合物中主要为酚类化合物,其产率在750℃时随S/B值的升高而升高,其最高产率3.103g/kg;含硫化合物主要为4,4'-双(四氢噻喃),且仅在850℃、S/B值为1.9气化条件下检出产率为0.263g/kg的萘并[1,2-b]噻吩.  相似文献   

20.
废焦油沥青的回收利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混合乳化剂和超声乳化法 ,以炭素厂废焦油沥青为原料生产沥青乳化燃料。分别考察了调配剂用量、不同HLB值乳化剂、乳化剂用量、加水量等条件对乳化过程的影响 ,并对乳化燃料的粘度和稳定性进行了测定 ,制得的沥青乳化燃料 4 0℃粘度仅为 36 0mPa·s,在常温下放置 7d无水析出 ,放置一个月后稳定性良好 ,使废焦油沥青得到了合理的回收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