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微波解吸载乙醇活性炭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针对酒精工业中产生的淡酒液用活性炭吸附 -微波解吸方法回收其中可利用的酒精。设计了固定床吸附器提纯淡酒液的流程 ,制定了活性炭吸附微波解吸的试验方案。结果表明 ,微波加热温度均匀 ,活性炭不会被过分加热分解 ,解吸速度快 ,能实现对被蒸发物质的选择加热 ,对要回收的物质可以浓缩回收  相似文献   

2.
微波解吸-催化燃烧净化甲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曹晓强  张浩  黄学敏 《环境科学》2013,34(7):2546-2551
以甲苯为目标污染物,采用活性炭做吸附剂对含甲苯废气进行吸附;吸附完成后利用微波辐照进行解吸;另外采用浸渍法制备Cu-Mn复合氧化物催化剂并对微波解吸后的废气进行催化燃烧处理从而达到对污染物进行彻底净化的目的.实验中甲苯的浓度由气相色谱(GC)测定.结果表明,采用微波解吸后,在以氮气为载气的解吸气体中加入空气来提供氧气从而实现催化燃烧是可行的,解吸气与空气配比为1∶1(体积比)时效果最好,此时对应的催化空速为2.67 s-1.解吸温度会影响解吸气体中的甲苯浓度进而影响催化燃烧效率,实验结果表明400℃解吸比较理想.当催化燃烧温度保持在300℃时,系统对甲苯的最终净化效率可以维持在90%以上,其中大部分时间是在95%以上.  相似文献   

3.
实验研究了微波功率、微波加热时间、载气流速等对CS2解吸过程的影响,得出了影响CS2解吸的基本规律和最佳解吸条件,结果发现600 W微波功率,300 mL/min载气流速下解吸较快较好。  相似文献   

4.
采用人工神经网络对微波解吸过程进行了模拟研究.采用解吸温度、栽气线速、活性炭床层厚度、活性炭对甲苯的吸附量、解吸时间5个因子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变量,解吸浓度为输出变量.网络创建后采用已有的实验数据对网络进行训练,经124步收敛后网络达到指定精度.采用实测数据对网络的预测精度进行检验后表明:人工神经网络对载甲苯活性炭的解吸过程能够较精确的进行模拟,多数预测数据的误差范围在±5%之内.  相似文献   

5.
微波辐照程序升温与恒温解吸载甲苯活性炭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微波作为加热手段,采用恒温解吸和程序升温解吸两种方法对吸附了甲苯的活性炭进行了解吸研究。两种方法的操作条件分别为:1.恒温400℃;2.程序升温,初始温度及升温幅度均为100℃,每个温度点保持时间10min,终温500℃保持5min。结果表明,微波恒温解吸和程序升温解吸产生的甲苯气体浓度最高可达到56.7g/m3、28.7g/m3;两种解吸方法都可以在45min左右使活性炭达到90%以上的解吸效率。对两种方法的能量消耗进行分析后发现,相比400℃恒温解吸,程序升温解吸的能量消耗可以降低23.7%。  相似文献   

6.
电子束技术在环保方面的应用范围很广,曾经设计了一个实验室规模的电子束沉积器试验系统,以评价作为一种先进排放控制技术的电子束沉积作用。根据试验气溶胶和颗粒的条件详细描述了试验系统,包括沉积器、监测系统和数据加工系统的结构。该系统可用于结合SO_2、NO_x 和颗粒物的脱除。  相似文献   

7.
<正> “橄槛岩为主要成分”的说法已成定论众所周知,地球具有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构造。那么,“橄榄石”是什么呢?一般认为,地球的约一半,即地壳和地幔是由岩石组成的;而且,地幔是由称之为“橄榄岩”的岩石、或者以“橄榄岩”为原料的物质组成的,这就是目前的“定论”。橄榄石当然是组成这种“榄橄岩”的最主要的矿物,即主要成分。所以,若按上述定论,可以说橄榄  相似文献   

8.
试验考察高温(55℃)厌氧颗粒污泥对活性染料(以活性艳红X-3B(RR2)为代表)的吸附、解吸特征。试验结果表明,高温厌氧颗粒污泥的RR2染料吸附和解吸均符合Freundlich等温式,部分RR2被不可逆吸附;温度和盐度对高温厌氧颗粒污泥的吸附作用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9.
利用填料塔作为吹脱解吸设备,结合表面活性剂增强传质的特点,选取表面活性剂作为第三方物质,以空气作为气流吹脱解吸废水中的高浓度氨氮。实验研究了废水温度T、pH值、气液比n、表面活性剂种类和投加量ρ等条件变化对氨氮解吸效率η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表面活性剂X后,氨氮脱除效率提高2%;影响解吸效率因素的主次顺序为pH>T>n>ρ;最佳操作条件为T=80℃、pH=11.0、ρ=15 mg/L、n=650:1。在最佳的操作条件下,处理氨氮含量为2 159.0 mg/L和3 680.5 mg/L的废水时,解吸效率分别达到95.28%和94.69%,即废水最终的氨氮浓度为102.0 mg/L和195.5 mg/L,低于废水后续生化处理进水指标中对氨氮含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厌氧颗粒污泥对五氯苯酚的吸附、解吸和生物降解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以氯苯酚驯化污泥接种的上流式厌氧反应器中可形成降解PCP的厌氧颗粒污泥。在HRT20-22h,PCP负葆率200-220mg/(L.d)时,该反应器可有效地处理含PCP170-180mg/L的废水,PCP去大于99.5%PCP在砂氧颗粒污泥上的吸附和解吸均符合Freundlich等温方程,吸附是部分不可逆的,该方程可较好地描述厌氧反应器内颗粒污泥对PCP的吸附量的变化规律。试验表明厌氧颗粒污泥去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和相关法律法规的逐步完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已经成为大气污染治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对VOCs的控制技术和方法也提出更高的要求。VOCs从源头控制到末端处理,需环环把关,全过程控制。目前单一的传统处理技术已难以满足需求,而技术间的耦合和协同处理又展现出了新的活力。部分新技术的发展开辟了新的思路,但仍需不断的完善和提高。VOCs治理方法本身没有好坏之分,只要针对不同VOCs废气的特点,确定最合适的方法,就能取得好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12.
颗粒物质金属形态逐级提取技术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对颗粒物质中金属形态逐级提取测定技术方面的研究情况,重点阐述了颗粒物质金属形态分离方法,并对各相态的浸取技术和金属总量提取方法进行了讨论.从而为开展颗粒物质的金属化学形态的分析和研究,提出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3.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污染控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介绍各种常见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控制技术,包括回收技术和销毁技术。综述各种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特点、应用条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VOCs控制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15.
目前,常用于MOCVD技术的高纯金属有机化合物品种较多,由于这类化合物的性质非常活泼,遇微量水或氧可能使化合物的结构改变,而且这类化合物的毒性极大,对环境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本文就采用质谱技术对这类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研究。经研究,采用情性有机溶剂在情性气流箱中配制样品溶液,按常规方法取样直接进行质谱测定。实验证明:操作简便、结果可靠。根据这些金属有机化合物的碎片离子及相对丰度对其质谱的裂解规律进行了探讨。另一重要方面是:从这些化合物的质谱的同位素峰发现了文献所没有报导过的三甲基镓的二聚、三聚的含氧化合物,三乙基镓的二聚的含氧化合物的存在.  相似文献   

16.
基于稳定同位素示踪的流域颗粒有机物质来源辨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有效控制流域水质污染,保证饮用水水源的水质安全,通过采集和测定流域内土壤、植物以及河流断面水体悬浮颗粒有机质(POM)在枯水期和丰水期的碳、氮稳定同位素值和C/N比值,对石头口门水库汇水流域水体POM的来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水体中POM主要来源于土壤有机质,其贡献为69.2%,藻类等大型水生生物和浮游植物的贡献分别为23.1%和7.7%.流域水体中POM的来源存在时空差异.丰水期,浮游植物和藻类等大型水生植物的贡献均为15.4%,而枯水期后者的贡献提高到了30.8%.水体POM主要来源于双阳河和饮马河下游的土壤有机质,说明该区域土壤侵蚀较重,易发生非点源污染;岔路河和饮马河上游支流小黄河,水体POM以浮游植物的贡献占主导,其贡献分别为86.3%和94.8%,这些区域侵蚀较弱,非点源污染发生的风险小;大中型水库区域的POM主要由藻类等大型水生植物贡献,表明悬浮颗粒物在进入水库后可能发生了明显沉积.  相似文献   

17.
原油污染土壤的颗粒活性炭增强微波热修复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微波加热技术的加热速度快、内外同时加热及选择性加热特点,快速修复原油污染土壤并将污染油有效回收.在污染土壤中加入一定量的强微波吸收体——颗粒活性炭,提高土壤体系利用微波的能力,使土壤在微波场中加热到较高温度,从而去除污染油并将其在冷凝装置中冷凝回收.考察了相关参数对修复效果的影响及污染油的回收情况.结果表明,在颗粒活性炭剂量(质量分数)为10.0%、微波功率为800 W、系统压力为0.08 MPa、载气流速为150 mL·min-1条件下,该修复方法可在15 min内将土壤中污染油去除99%以上;同时将91%左右的污染油回收,与初始污染油相比,回收油的化学组成没有明显变化.此外,研究结果显示,颗粒活性炭可重复用于增强微波热修复污染土壤且重复使用中其增强能力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18.
厌氧颗粒污泥对五氯酚(PCP)的吸附、解吸及生物降解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未驯化污泥接种的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可形成降解五氯酚(PCP)的颗粒污泥.颗粒污泥去除PCP的主要机制是生物降解作用,而不是生物吸附作用.PCP在颗粒污泥上的吸附和解吸符合Freundlich等温方程,吸附和解吸的Freundlich常数K、1/n分别为0.7857mg/gSS、0.5079和1.1095mg/gSS、0.3782,部分PCP被不可逆吸附.与其它活或死的生物材料相比,本试验形成的颗粒污泥对PCP吸附量较小.该方程较准确地表达了UASB反应器内厌氧颗粒污泥对PCP吸附量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9.
由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危害巨大,因此VOCs控制技术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活性炭吸附法具有技术成熟、操作简单、净化效率高、能耗低以及可回收等优势,是净化VOCs最经济、有效的方法之一.主要综述了活性炭在脱除VOCs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活性炭的制备和改性技术及其对VOCs的吸附性能、活性炭吸...  相似文献   

20.
美国全国研究委员会(NRC)2004年3月24日发表一份报告,建议未来的颗粒物研究应重点放在颗粒物中哪些化学成分是最有害的.颗粒物是大气污染物之一,它们包括灰尘、煤灰、二氧化硫氧化产物和其他物质主要由机动车辆、电厂和森林大火排放.NRC报告总结认为,应由美国环境保护局(EPA)发起研究,更好了解颗粒物引起的健康影响,重点应有所转移,要测定哪些人群对颗粒物的健康效应最敏感.还需要了解不同污染源排放的颗粒物的大小和类型,要改进计算机模式,把具体地区的污染源和颗粒物浓度相联系.此外,该报告还建议对颗粒物暴露的健康影响进行长期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