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甲磺隆对沉水植物伊乐藻的生理生态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室内水培实验方法,研究不同浓度甲磺隆对伊乐藻生长的影响及其体内光合色素含量和3种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甲磺隆可以刺激伊乐藻新芽萌发,但是对植株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浓度≤5.mg/L的甲磺隆在实验初期可促进伊乐藻体内叶绿素含量的增加,随时间的延长,最终抑制叶绿素的合成,降低了植物体的光合作用能力.低浓度条件下, CAT及POD活性先升高后降低,而SOD活性持续升高.较高浓度和较长时间处理时,伊乐藻抗氧化酶系统活性下降.甲磺隆胁迫可以引起伊乐藻体内活性氧的产生和积累,诱导抗氧化酶活性,当胁迫超过一定强度时,抗氧化酶活性受到抑制,活性氧不能及时清除,从而对植物体形成氧化损伤,这可能是该类除草剂对水生植物的重要致毒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汞在腐殖酸影响下对浮游植物的毒性及其富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研究受汞严重污染的蓟运河水体中,腐殖酸对汞抑制浮游植物生长及光合作用的影响、对汞富集的影响及不同组分腐殖酸影响的差异。实验证明,腐殖酸能降低汞对莱因衣藻(Chlamydomonas reinhardi)、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及布朗纤维藻(Ankistrodesmus braunii)生长的抑制。黄腐酸(FA)、棕腐酸(HA)及其混合液(FA/HA)的作用无显著差异。但在高汞浓度下(1ppm),HA及FA/HA的效果大于FA;FA及HA可降低汞对斜生栅藻光合作用的抑制,并能使光合较早得到恢复、腐殖酸能减少斜生栅藻对汞的富集。  相似文献   

3.
酚酸类化感物质对塔玛亚历山大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探讨了不同浓度酚酸类化感物质香草醛、没食子酸和(+)-儿茶素对赤潮藻-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tamarense)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没食子酸和(+)-儿茶素的浓度为4,20,40mg/L时均能有效抑制塔玛亚历山大藻的生长,且具有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浓度为40mg/L时,藻的生长被完全抑制.香草醛的浓度为40mg/L时对塔玛亚历山大藻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没食子酸和(+)-儿茶素对塔玛亚历山大藻生长的抑制作用比香草醛明显,提示香草醛、没食子酸和(+)-儿茶素抑制赤潮生物生长的机制可能与自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4.
细菌产绿脓菌素对东海原甲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donghaiense)为实验材料,研究了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aeruginosa)产绿脓菌素对藻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其浓度达到5.0mg.L-1时,对东海原甲藻的生长表现出明显的抑制效果,并且抑制效果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对裸甲藻而言,当其浓度增加至15.0mg.L-1时,裸甲藻的生长才开始受到较明显的抑制。8.0和15.0mg.L-1的绿脓菌素在实验初期对湛江叉鞭金藻的生长表现出了一定的抑制作用,但这种抑制作用不能持久。对绿藻而言,即使浓度增加至15.0mg.L-1,绿藻的生长受其影响也很弱。本文首次探讨了细菌产绿脓菌素对东海原甲藻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该类物质可以选择性的抑制东海原甲藻的生长。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颗粒状活性炭对水溶液中低浓度氰化物(≤1mg/l)的吸收,确定减少氰化物残余水平的条件,使其低于加拿大饮用水质规定的可接受最大浓度值。经过30小时的连续混合,吸收过程是缓慢进行的,其初速率随活性炭颗粒体积的增大而增大;一般而言,除在pH8~9内吸收略有增加外,吸收量与pH值无关,当氰化物浓度在0.3mg/l以上时,吸收量与吸收液浓度呈线性增加;低于0.3mg/l时,吸收量与吸收液浓度的一个幂次方成正比。而Freundlich等温线指出,氰化物浓度对吸收的影响与单位粒状活性炭的吸收量成正比。增加次氮基三乙酸在10mg/l以上时,对氰化物的吸收无影响,但胡敏酸,Ca~(+2)、Mg~(+2)、Al~(+3)和Fe~(+3)可减少吸收量的30~50%。GAC吸收氰化物的可能机制及其在水处理方面的意义已得到认可,包括CN~-在内的吸收机制是离子交换,象HCN分子这样的氰化物吸收是通过与含氧官能团(如—COH)形成氢键进行的。  相似文献   

6.
水中不同铅浓度(5—500μg/l)急性致毒使白鲢血液中δ-氨基乙酞丙酸脱水酶(ALA-D)活性随铅浓度的增加而呈线性关系下降.温度越高,铅对酶活性的抑制越明显。0.1ppm汞、镉、铜,0.008ppm滴滴涕和0.84ppm对硫磷急性致毒,除对硫磷外对草鱼血ALA-D活性皆没有显著性影响.锌、镉、铜分别与铅混合,降低铅对ALA-D酶的抑制作用,致毒四天,可恢复甚至刺激鱼血ALA-D酶活性.被重金属(包括铅)污染的S湖中白鲢血ALA-D酶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但鲤鱼血ALA-D酶却测不出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石油类在水体中可使水体产生油膜,影响水的通气性和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使鱼类发生窒息,抑制水鸟的产卵和孵卵。因此,我国工业“废水”排放标准中,规定石油类最高允许浓度为10 mg/l,一般地面水最高允许含量为0.3 mg/l。按照环境污染物分析方法中所推荐的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的油含量。  相似文献   

8.
使用硼氢化钠还原硝酸银,聚乙烯醇(PVA)作为分散剂,制备出粒径为(7 ± 3)nm的纳米银,分别使用计数法和溶解氧法,研究了纳米银对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生长、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并调查了对叶绿素a的抑制状况.结果显示,黑暗条件下加入3mg/L的纳米银,基本抑制了小球藻的呼吸作用,当暴露于4mg/L的纳米银时,小球藻生长的抑制率为93%;而光照条件下加入10mg/L纳米银时,才能抑制其光合作用,此时对小球藻生长的抑制率达到90%.光照时,叶绿素a在10mg/L纳米银的作用下,抑制率达到77%.研究表明了纳米银对小球藻呼吸作用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可能通过抑制叶绿素a的合成或破坏叶绿体的结构来完成;光照能够明显减弱纳米银的毒性.  相似文献   

9.
Geobacter sulfurreducens对汞的甲基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邹嫣  司友斌  颜雪  陈艳 《环境科学》2012,33(9):3247-3252
在实验室模拟条件下,研究了铁还原菌Geobacter sulfurreducens对汞的甲基化作用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G.sulfurreducens在低浓度汞溶液中能够生长,但生长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主要表现在菌株生长曲线迟缓期的延长.G.sulfurreducens在生长过程中能同时将溶液中无机汞转化为甲基汞,甲基化过程受多种环境因素的制约.在初始HgCl2浓度为1 mg.L-1、温度35℃、pH 6.0、0.9%盐度的厌氧环境条件下,G.sulfurreducens对汞的甲基化率可达38%.适当增加HgCl2初始浓度与盐度能提高甲基汞的转化率,但过高汞浓度和盐度会造成微生物的死亡;温度在4~35℃范围内,温度越高甲基汞转化率越高;弱酸性环境比酸性或中碱性环境更利于汞的甲基化.此外,腐殖酸和半胱氨酸等均影响甲基汞的转化效率,其中腐殖酸对汞甲基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半胱氨酸有较强的促进作用.该研究为自然水体生态系统中铁还原菌参与汞甲基化的过程提供了直接证据.  相似文献   

10.
恩诺沙星和硫氰酸红霉素对铜绿微囊藻的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恩诺沙星、硫氰酸红霉素暴露对铜绿微囊藻生长和生理的影响.结果显示恩诺沙星、硫氰酸红霉素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有抑制作用,且96h-EC50分别为84.6,48.2mg/L;对铜绿微囊藻的叶绿素荧光和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一致,表现为浓度-效应关系;对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表现为低促高抑的现象;丙二醛含量随着抗生素浓度的增加显著增加.可见,恩诺沙星和硫氰酸红霉素能够阻碍铜绿微囊藻的光合作用,抑制可溶性蛋白的合成,从而影响铜绿微囊藻的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11.
汞镉对水稻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栽培在Cd浓度0,0.01、0.05、0.1、1、5ppm和Hg浓度0、0.1、0.5、1、3、5ppm的荷格兰德溶液中的水稻,其叶片光合强度随处理浓度和叶片金属含量增加而明显地下降。用不同浓度Cd、Hg处理的植株,在拔节期光合比率(即处理叶片光合强度为对照叶片光合强度的百分比,下同)分别减少17—43%和22—66%。到了盛花期,各处理叶片光合比率有所提高,低浓度处理的尤为显著,这是成年植株对重金属逐渐产生抗性的结果。Cd使叶片逐渐褪绿,破坏叶绿素结构;Hg抑制根系正常生长,妨碍水分吸收,从而抑制光合作用。初步看出在光合比率约减少50%时,叶片的表面伤害巳很突出,可达到严重受害的界限。光合比率下降导致了产量及千粒重的降低。  相似文献   

12.
Azolla pinnata was grown out-of-doors at Phoenix, AZ, U.S.A. in open-topped plastic-walled chambers supplied with either 340 or 640 μl CO2l−1 air. Net photosynthesis and growth rate were measured weekly between September 1985 and May 1986 and a significant (P < 0.01) positive correlation was established between these two parameters in both CO2 environments. Regression coefficients for the linear regression of growth rate onto net photosynthesis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in the two CO2 environments, indicating that the rate of growth per unit of CO2 uptake is not influenced by an atmospheric CO2 concentration - environment interaction.  相似文献   

13.
硫酸盐还原菌还原U(Ⅵ)的影响因素与机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在厌氧环境下,改变温度、U(Ⅵ)的初始浓度、pH值、共存离子等因素,进行硫酸盐还原菌(SRB)还原U(Ⅵ)试验,以了解其特性.结果表明,SRB的最佳还原条件为温度35℃、pH值7.0、U(Ⅵ)初始浓度25 mg·L-1.SRB的最大还原能力为179.1 mg·g-1.共存离子Mo(Ⅵ)或Ca2+初始浓度小于或等于5 g·L-1时,对SRB还原U(Ⅵ)影响不大;但当其浓度达到20  g·L-1时,它们对SRB还原U(Ⅵ)均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Mo(Ⅵ)对SRB的抑制主要是生理抑制,Ca2+是通过和U(Ⅵ)形成稳定的Ca-UO2-CO3络合物竞争抑制.试验结果还表明,Ca2+浓度低于5  g·L-1时未出现停滞期,但其浓度超过20  g·L-1时出现了1 d的停滞期.  相似文献   

14.
铬对水栖寡毛类赫德莱顠体虫(Aeolosomaheadleyi)的毒性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赫德莱Piao体虫(Peolosoma headleyi)为一种小型水栖寡毛类,行无性繁殖,室内培养容易,铬对其急性毒性试验结果为:24hLC50为3.55(3.16-3.90)mg/L,48hLC50为1.88(1.77-2.01)mg/L。低浓度慢怀试验结果为:无效应浓度(NOEC)为101μg/L,最大可接受浓度(MAEC)为101-102μg/L,慢性暴露10天后种群可的最高浓度为210μ  相似文献   

15.
利用藻类-卤虫-对虾系统深度处理含盐含汞化工废水的模拟试验研究表明,该系统对BOD5和COD去除率分别达95.5%和80.0%,对PO4^2-和Hg^2+去除率都在98%以上。在卤虫密度52.1个/L和36.0个/L,藻类密度25725.8万个/L和20924.9万个/L,水中汞能被不同营养等级的生物累积,在水中汞浓度1.0×10^2-7.8×10^3和2.10×10^2-1.04×10^4;卤虫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铜对缘管浒苔(Enteromorphalinza)的毒性效应,试验了不同的配合剂对铜的毒性效应及累积量的影响。结果发现,铜对缘管浒苔的毒性效应阈值为0.10mg/L;0.50mg/LCu ̄(2+)可使缘管浒苔迅速死亡,培养96h后光合作用强度下降为零。EDTA可抑制铜在藻体中的累积,缓解毒性;8-羟基喹啉则促进铜在藻体中的累积,加刷了毒性。和铜污染的培养介质短期接触(<1m后,加入足量EDTA,藻体生长和对照组相当,较长时间接触(>4h)后,ED-TA不能使藻恢复生长。结合EDTA“洗脱”实验提出,Cu ̄(2+)可能首先经离子交换机制结合于藻体表面,之后,才逐步向细胞内转移。  相似文献   

17.
我国14种典型土壤脲酶、脱氢酶活性对汞胁迫的响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Hg作为环境的主要污染重金属之一,其对土壤酶的影响是表征其环境效应的重要方面,结果可为土壤环境监测等提供生物学依据.因此,本文通过室内模拟试验,较系统地分析了全国14种主要类型18个土样的脲酶和脱氢酶活性在Hg胁迫下的响应.结果表明,Hg会抑制土壤酶活性,其降幅随土壤类型的不同有明显差异;随着Hg含量的升高,土壤脲酶和脱氢酶活性均显著降低;模型U=A/(1+B×C)可较好地拟合酶活性(U)与汞含量(C)之间的关系,揭示出土壤脲酶和脱氢酶在一定程度上可监测土壤Hg污染的程度,且机理为完全抑制(包括竞争性抑制和非竞争性抑制)作用.同时,实验获得的供试土样脲酶的生态剂量(ED10)范围为0.08~0.77 mg·kg-1,脱氢酶ED10范围为0.11~2.58mg·kg-1,从土壤酶角度获得的土壤汞轻度污染临界值为0.08 mg·kg-1,此值要小于国家土壤质量标准中的二级标准.有机质、pH、CEC和粘粒显著影响了汞与土壤脱氢酶的关系,上述4个土壤性状参数值越高,汞对土壤酶的毒害作用就越弱;酸性土壤中汞的毒害作用强于碱性土壤.表明在我国主要土壤类型上,土壤脲酶、脱氢酶对Hg毒性均较为敏感,可在更广范围内作为Hg污染程度的监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探讨了各种实验条件对新型分离富集剂吸附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静态条件下,Cd~(2+)和Zn~(2+)的吸附平衡时间为1h,Pb~(2+)和Cu~(2+)为1.5h;富集剂对上述几种离子的吸附速度的顺序是:Pb~(2+)>Cu~(2+)>Zn~(2+)>Cd~(2+);当[Mg~(2+)]<200mg/L,[Ca~(2+)<400mg/L,[K~+]<350mg/L时,此三种金属离子不会干扰对Cu~(2+)的吸附。对于动态吸附,当吸附剂用量为0.1g(对Hg~(2+)),或0.15g(对Cu~(2+)),pH为0.3—8(对Hg~(2+)),3~8(对Cu~(2+))及流速>7mL/min(对Hg~(2+)),或≤10mL/min(对Cu~(2+))时,本富集剂可完全吸附上述两种物质。另外,此富集剂的饱和吸附量为巯基棉的3—20倍,具有很高的吸附能力和很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朱佳轩  万雨轩  王鑫 《环境科学学报》2019,39(10):3247-3255
硝酸盐是废水中常见的污染物,其具有较高的氧化还原电位,在水中的去除主要依靠微生物的反硝化作用.目前的初步研究表明,电活性细菌能够和反硝化细菌通过互营生长加速反硝化过程.为探究在不同外加碳源下电活性细菌对反硝化过程的影响,选取不能够利用硝态氮作为电子受体的模式电活性细菌硫还原地杆菌(G.sulfurreducens PCA)与不同碳源(乙醇、丙酸或葡萄糖)驯化得到的反硝化细菌进行共培养.结果表明,改变碳源为乙酸盐后,不同体系中硝态氮的去除效率达到了94%.碳源的改变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反硝化滞后现象,在当以乙醇为外加碳源时,G.sulfurreducens PCA的加入能够将迟滞时间缩短3 h,其反硝化速率可达到186 g·m~(-3)·d~(-1),同时产生的亚硝氮含量也相对最低.但以葡萄糖作为反硝化外加碳源时,迟滞时间最短,但加入G.sulfurreducens PCA后会延长反硝化所需的时间,这可能是与反硝化细菌同G.sulfurreducens PCA竞争体系中的乙酸盐碳源有关.分析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发现,G.sulfurreducens PCA的加入提高了反硝化细菌的相对丰度,使其能够适应因碳源改变而产生的对反硝化细菌的生长抑制现象.  相似文献   

20.
以活性污泥脱氢酶的活性作为毒性指标,研究了半导体材料GaAs、Ga3+、Ge4+对活性污泥活性的抑制影响,并用Hg2+作为参比材料;同时对抑制动力学也作了初步研究。实验表明,GaAs、Ga3+、Ge4+及Hg2+的10%抑制浓度分别为45.00,371.63,0.13ppm/gMLSS,GaAs、Ga3+、Ge4+和Hg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