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低碳城市试点“十四五”期间需助力碳排放达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碳城市试点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和实现低碳转型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国家层面,我国加入《巴黎协定》并承诺在2030年左右实现碳排放达峰目标。城市层面,低碳试点城市也设定了各自的碳排放达峰目标年份。总体而言,三个批次的低碳试点城市承诺的平均达峰年份为2025年。大部分城市预计"十四五"结束之前完成碳排放达峰目标,而其他试点城市所设定的达峰目标也不晚于国家目标。"十四五"期间低碳城市试点需要继续积极发挥引领作用,结合自身的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位置和城市化水平等明确各自的达峰路径。  相似文献   

2.
我国政府对外承诺2020年碳排放强度在2005年基础上降低40%~45%,为此国家发改委于2010年7月在5省8市进行低碳试点,要求各试点省市建立温室气体排放数据统计和管理体系;积极倡导低碳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相似文献   

3.
<正>2015年2月25日,国家发改委印发《低碳社区试点建设指南》。通知提出,拟打造一批符合不同区域特点、不同发展水平、特色鲜明的低碳社区试点,并整合相关政策、加大财政投入和创新支持政策,探索利用碳排放市场支持低碳社区试点的有效模式。低碳社区建设的开展,有望给建筑节能行业带  相似文献   

4.
碳排放成为影响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因素,建设低碳城市逐渐成为遏制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要选择。国际上应对气候变化的压力以及国内能源产业的转型需求促进了我国低碳城市的发展。2010年起我国已陆续开展三批低碳城市试点工作,在推动低碳发展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但在落实方面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政策目标缺少约束性和科学性、政策执行主体权责不匹配、政策内容过于宽泛、缺少专项资金保障以及对应的政策评价体系。为此提出要量化低碳城市试点的发展目标并增加其约束性;将低碳城市试点政策纳入生态文明体制中,重新定位,配套对应体制机制;构建多元的、可持续的资金保障机制;完善政策评价标准并建立试点退出机制。  相似文献   

5.
《环境保护》2013,(2):64
2013年1月10日,低碳发展蓝皮书《中国低碳发展报告(2013)》在北京发布。该报告由清华大学气候政策研究中心完成,对中国低碳发展的政策执行和制度创新进行了全面评估、分析和总结,旨在为中国的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和循环发展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借鉴和帮助。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中国气候变化首席谈判代表苏伟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谢寿光  相似文献   

6.
中国2050年低碳能源经济转型路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5年中国在巴黎气候大会前夕发布国家自主决定贡献,承诺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达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要履行这一应对气候变化国际承诺,中国的能源经济系统需要深刻的低碳转型.本文借助于中国一全球能源模型(China in Global Energy Model,C-GEM),利用情景分析的方法,对中国未来低碳能源经济转型的路径和政策进行了量化分析,并评估了转型对中国社会福利的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7.
低碳试点工作正在全国试点省市全面展开,试点省市分别制定了适合当地特色的低碳发展工作方案,这些工作方案中均运用了认证体系这一典型自愿性工具。本文详细介绍了绿色建筑评价标识、低碳产品认证制度和低碳企业认定标准三个方面的认证体系。研究表明,在已经取得的低碳试点阶段性成果中,认证体系已成为低碳发展的强效助推剂。  相似文献   

8.
基于对现有理论成果的研究与分析,从低碳经济、低碳社会、低碳环境、低碳能源四方面出发,设定22个指标,构建城市低碳发展水平评价体系.再结合实例研究法和层次分析法,对南京市低碳发展水平进行评价,提出政策建议.通过对各个城市各个年份低碳发展水平进行评价,一方面,能为城市相关部门制定低碳城市规划、申报低碳城市试点、监督低碳城市建设进度提供重要依据,另一方面,也为城市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指引方向.  相似文献   

9.
郭沛  梁栋 《自然资源学报》2022,37(7):1876-1892
作为推动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政策,低碳试点城市建设成效在当今我国面临碳减排及经济下行双重压力的情况下显得尤为重要。基于2006—2018年间的279个地级市样本数据,运用超效率SBM模型核算了城市碳排放效率,并通过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低碳试点政策对城市碳排放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低碳试点政策能够显著提高城市碳排放效率,这一结论在经过PSM-DID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异质性分析发现,低碳试点政策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在东西部及非资源型地区更显著。机制分析则表明,低碳试点政策的政策效应主要通过提高城市技术创新水平和调整城市能源结构来发挥作用。区分东中西地区的作用机制检验结果表明,东部地区的试点政策主要通过调整能源结构及产业结构合理化来影响碳排放效率,西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则分别主要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合理化发挥作用。本文为加强低碳试点城市建设、实现碳减排与经济发展双赢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启示。  相似文献   

10.
低碳经济的提出为解决城市化的一系列问题带来了新思路.低碳发展模式已成为全球城市规划建设和发展的趋势.2008年,中国低碳城市发展项目首批试点花落上海和保定,天津、珠海、杭州等多个城市也提出了建设低碳城市的构想.  相似文献   

11.
<正>发改委2月25日印发《低碳社区试点建设指南》。《通知》提出,拟打造一批符合不同区域特点、不同发展水平、特色鲜明的低碳社区试点,并整合相关政策、加大财政投入和创新支持政策,探索利用碳排放市场支持低碳社区试点的有效模式。低碳社区建设的开展,有望给建筑节能行业带来利好。建筑节能涉及墙体保温材料、节能建材、环保幕墙、电气设备、工程承包等细分行业有望受益。  相似文献   

12.
据悉,国家发改委近日要求承担低碳省试点工作的5个省和开展低碳城市试点的8个市将各地低碳试点方案纳入本地"十二五"(2011-2015年)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家发改委近期将尽快批复各省市的低碳试点方案.  相似文献   

13.
在控制地区环境规制等重要解释变量下,检验碳排污交易权试点机制在中国是否能促进我国的低碳经济转型.研究结果显示:在全局DEA框架下,考察期内,碳排放交易权试点省份与非试点省份的工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乏力.从潜在双重红利来看,相对于试点省份,非试点省份的减排手段缺乏灵活性,其经济红利和环境红利仍有较大的释放空间.基于核匹配双重差分模型的政策效应分析可知,碳排污权交易机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现阶段碳排放总量,但对经济产出的影响微弱;碳排放交易权试点政策并没有提高试点省份的工业全要素生产率,而对技术进步率有显著的提升作用.因此,碳排放交易权机制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技术创新的"弱波特假说",而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强波特假说"并未显现,碳排放交易权机制应该是我国实现低碳经济转型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低碳经济是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及世界各国发展的必然选择.低碳经济理论的提出不仅是为了达到哥本哈根会议上各国所承诺的减排指标,更为了使世界各国的经济向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迈进,而环境材料对节能减排、实现低碳经济的目标有着很重要的作用.综述在阐述低碳经济内涵的基础上,分析环境材料与发展低碳经济的关系,重点介绍环境材料在建筑业、汽车业及日常生活中的具体应用,旨在为实现我国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5.
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深刻影响到整个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是世界各国面临的重大挑战.发展低碳经济成为应对气候变暖、实现节能减排的必由之路.2010年7月19日,明确将重庆纳入低碳试点城市.本文对重庆目前碳排放基本情况以及面临的挑战做了简单的陈述.促进低碳发展的税收政策如果能在重庆试点成功,可以为其他省市的低碳工作提供经验借鉴.因此,对重庆低碳经济发展进行研究具有典型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将基于卫星遥感数据的CO2与PM2.5纳入统一研究框架,运用多期双重差分等方法,在城市尺度上分析评估2007~2019年中国低碳城市政策对CO2减排与PM2.5污染控制的协同效应及其影响机制.研究发现:低碳城市CO2与PM2.5减排的协同效应十分显著,低碳政策使试点城市的CO2排放量和大气PM2.5浓度分别下降3.2%和0.74%,且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改善公共交通环境是低碳城市建设实现协同效应的最主要途径.低碳城市政策的协同效应存在地区差异,经济发展水平高、产业结构水平高的城市以及非资源型城市的协同效应更为显著.对此,应充分发挥协同效应,进一步加快低碳城市建设,实现CO2和PM2.5等大气污染物协同治理.  相似文献   

17.
新型城镇化是我国低碳发展的一大契机,运用立法与政策是推进低碳发展的不可或缺的手段。文章分析了我国新型城镇化低碳发展面临的问题,针对当前立法不足,主要依靠政策推进的现实情况,提出构建起政策一立法一政策的动态关系模型,除加速立法外,还应将城镇化发展政策制定(决策)与执行法治化,从低碳规划制定、产、业结构调整、碳汇制度建立、低碳社区生活方式的确立、向低碳农业的转型等方面,保障新型城镇化低碳发展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正>6月13日全国低碳日当天,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举办了"泰达工业低碳发展"主题活动,宣传工业低碳发展理念及相关政策,展现工业园区低碳发展成果,提升工业企业低碳发展意识。国家发展改革委应对气候变化司、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天津市发展改革委、天津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国家低碳工业园区试点代表、低碳发展领域专家、企业、社区、学校和媒体等百余人参加了此次活动。  相似文献   

19.
张厚美 《环境保护》2013,41(2):53-54
低碳经济是为了降低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避免气候发生灾难性变化,以及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通过人类经济活动低碳化和能源消费生态化所实现的一场涉及全球性能源经济革命的经济形态.近年来,四川省广元市大力发展低碳经济,走出一条后发地区发展低碳经济转变增长方式之路.先后被评为"低碳中国贡献城市"、"低碳发展突出贡献城市"、"低碳生态先进城市"和"杰出绿色生态城市".2012年8月,广元市碳足迹计算器系统正式运行;11月2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发正式文件,批准广元市为第二批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市.  相似文献   

20.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中国的产业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二氧化碳减排压力,发展低碳产业成为必然趋势.本文针对我国法规政策体系、产业结构、技术创新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我国低碳产业发展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