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水质预警模型是大数据时代构建环境智能决策与管理体系的关键技术.近年来, 水质自动化监测能力的提升以及测管协同对环境模型的强烈需求, 激发了研究人员探索新的建模方法并努力提高模型预测性能.其中, 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ANN)模型发展迅速.本文综述了3大类ANN模型的发展历史和模型结构特点, 梳理了ANN模型在水质数据软测量、数据异常检测和时间序列预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归纳了一般建模流程、技术建议和常用的模型性能指标, 发现ANN模型的应用依赖于监测数据质量, 存在模型可解释性差、模型运行硬件资源要求较高等不足, 提出未来水质预警模型的研发思路和重点, 需要加快推进水环境监测技术与预警模型的协同发展和业务化应用, 通过多种应用场景检验实现技术迭代, 形成大数据驱动的水质在线监测-智能预警-应急管理支撑体系, 助力我国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3.
刘梦轩;张捍民;刘嘉玮;刘芳;郑鹏凯;孙风莲 《环境科学与技术》2024,(S2):45-50
荧光指纹溯源技术基于水质荧光图谱的指纹特异性,即三维荧光图谱中荧光峰的位置与相对强度随污水中荧光污染物种类与浓度的不同而变化,以此进行水质污染源的判别。以北方D市S工业园区及污水处理厂为研究对象,各企业污水对应其独特的三维荧光图谱,利用这种显著差异性,以荧光峰作为荧光指纹指标,确立各企业污水的特异性荧光峰及强度阈值,构建荧光指纹数据库,结合LabVIEW溯源系统,实现污染源回溯自动化。荧光指纹溯源技术能够从源头上发现污染问题,有效提升水质监管效率,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5.
通过对太湖水环境进行为期1 a的实地监测,评估了多种水质监测技术在水生态保护中的应用效果。采用传统理化分析、生物指标监测和新型传感器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建立包括溶解氧、pH、氨氮等在内的15项指标的综合监测体系。结果表明,多参数在线监测系统能实时反映水质变化,准确率达95%;基于监测数据开发的机器学习模型可预测藻华发生,提前7 d预警准确率为87%。因此,集成多种监测技术的综合系统能有效支持水生态保护决策。 相似文献
6.
随着大数据技术在各领域的逐步应用,已经有不少成功的案例来证明其确实可以解决之前通过常规信息化手段无法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在将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结合以后,基于底层海量数据的"智能"分析,对于实时性要求比较高的业务的决策辅助,有非常好的应用效果.而环境保护管理工作复杂、专业、涉及面广、信息量大的特点,非常适合采用大数据技术;特别对于排污企业的执法检查工作,通过打造"环境大数据平台"为环境执法者提供第二个大脑,将真正为环境执法工作对精细化、精准化发展的目标服务. 相似文献
7.
国土空间规划监测评估预警是监督规划实施管理、保障规划实施成效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可感知、能学习、善治理、自适应”智慧规划转型的关键支撑。针对当前国土空间规划监测评估预警研究重机制、轻理论,以及缺乏一套科学可用的监测评估预警技术方法支撑的不足,在系统分析国土空间规划监测评估预警目标与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以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大数据(Big Data)、云计算(Cloud Computing)等新型信息技术(“ABC”技术)为支撑,覆盖国土空间规划“监测—评估—预警”业务全生命周期的应用模型体系,并结合信息系统建设案例,介绍了基于“ABC”技术的国土空间规划监测评估预警模型体系对实现各地国土空间规划“动态监测、精准评估、及时预警”的重要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对大型的饮用水源检测中,需要用在线信息化的设备来实现对水库水质的实时监测.加强对饮用水的水源检测,能够提高水源的质量水平.近年,环保型物联网信息技术、大数据技术在水质监测中的应用,提高了环保监测设备的使用效率.应用智能化、自动化的水质检测系统,可以实现对水质连续的检测,而且也可以快速地去发现水库内部水质出现突变状况,...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研究的意义与现状出发,讨论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系统的核心与难点,阐述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可行性与优势,最后提出了实现基于神经网络的多指标综合评价系统的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10.
水质监测是水质监控和水环境治理的重要技术手段.无人机因具有机动性强,无线可操作性高等优点,而成为河流流域取样和水质监测的新兴技术手段,在水质监测中有着极大的应用潜力.综述了无人机技术在水质监测中的应用研究现状,分析了基于无人机技术的水质监测技术的瓶颈问题、总结了无人机水质监测技术的研究热点和主要研究方向,并最后建议其需... 相似文献
11.
12.
杜宝伟 《安全.健康和环境》2024,(3):48-53
从风险预警的概念、风险预警与风险监测的区别出发,全面梳理了国内外企业在实践中应用的各类风险预警思路及存在的问题,阐述了某企业进行前瞻性风险预警的需求,探索总结了风险预警工作思路及其在污染物排放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3.
14.
15.
当前背景下,大数据的有效应用以及普及,其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各个领域创新发展的进程,尤其是在一些企业中,其通过对大数据的应用,实现了对数据的分析以及统计,有效优化了生产工艺,也满足了现阶段节能降耗的要求.因此,在进行环境执法与监测工作阶段,为了可以更好地提升监测水平,也应该积极的对大数据技术进行应用,合理创新. 相似文献
16.
17.
本文首先介绍了环境应急现场便携式仪器的工作原理,为后续内容奠定了基础。接着,对大气污染事件溯源中的应用需求进行了分析,包括快速响应、高效的数据处理和分析,以及不同仪器的融合应用。随后,探讨了常用便携式仪器在事件溯源中的具体应用,包括便携式气相色谱仪、便携式光谱仪和无人机搭载检测仪器。最后,提供了提高便携式仪器溯源效果的对策建议,包括完善技术指南和应用规程、加强人员培训和装备配备,以及建立仪器共享和调配机制。 相似文献
18.
王恒俭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4,39(5)
本文分析环境在线监控一体化平台发展的必要性,提出基于物联网、云计算以及GIS的技术对在线监控一体化平台系统进行技术支撑。首先整合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环境质量在线监测系统,其次形成基于GIS进行展示的监测监控平台,实现新增点位数据的对接。最后实现在线监测监控平台系统一体化,利用环境监测数据和各种模型进行环境分析,为决策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9.
在水质监测中,氨氮的监测是十分重要且常见的项目之一.氨氮是释放游离氨的主要源头,而游离氨的含量上升是导致水体富营养的元凶之一,因此,监测水体中氨氮的含量是水环境监测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我国开始越来越重视对自然环境的监测工作,也逐渐认识到氨氮在水体中导致的危害,开始积极开发和应用分析技术,用于监测水体... 相似文献
20.
水质在线质控仪在地表水监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其实时监测能力使监测数据能够即时采集和传输,实现对水体变化的快速响应。多参数传感技术能够同时监测多种污染物,如有机物、重金属等,提供更全面的水质信息。此外,数据共享能促进信息透明度,增强公众参与,推动环境保护。然而,水质在线质控仪面临挑战。高购置和维护成本使其在资源匮乏地区应用受限。数据可靠性是关键问题,受到环境因素和传感器漂移的影响,需不断改进校准方法。适应性考验在不同环境中的适用性,需要克服技术限制。此外,数据处理和隐私安全问题也亟需解决。为充分发挥水质在线质控仪的优势,需通过技术创新和合理策略解决局限性。降低成本、提高数据可靠性和适应性,加强数据处理与隐私保护,有望实现更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