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州市近年来大气降尘变化规律及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气降尘是城市大气环境监测的重要内容之一,其值可作为空气质量的指标。目前,对降尘数据的有效分析和利用尚处于研究阶段,国家也无明确、统一的评价标准,这为研究和评价城市大气污染状况,制定改善城市生活环境的具体措施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本文根据徐州市多年监测的降尘数据,对徐州市市区及近郊的降尘量进行了分析统计,找出了徐州市近11年来降尘的总体变化规律;利用方差分析检验了不同季节降尘的显著性差异,发现春季降尘量最大;找出了不同功能区的降尘变化规律,发现工业区的降尘量最大。最后根据秩相关系数对其进行了趋势分析,结果表明,徐州市的降尘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2.
2019年11月~2020年12月,从太原市8个监测站点采集的大气降尘样品,进行化学组分和粒径分析,研究了降尘化学组分及降尘来源的粒径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首先,太原市降尘的粒径大小受地理位置影响显著,呈现南部粒径大,北部粒径小的特点,且呈现秋冬季粒径偏大的季节特点,这与太原市降尘污染源的时空分布有关.此外,不同粒径大小降尘的化学组分存在明显的时空差异,尤其是OC、SO42-和无机元素Ca、Si和Fe等组分.源解析结果表明城市扬尘源对太原市各粒径大小降尘样品的贡献均较高(33.7%~37.5%).同时,建筑尘源(21.8%~31.6%)和钢铁工业源(5.1%~18.1%)对中粒径和粗粒径降尘具有显著贡献,燃煤源对细粒径降尘的影响也不可忽视(14.1%~22.6%).  相似文献   

3.
北京及其北部地区大气降尘中的黑碳含量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北京及其北部地区的10个采样点开展了为期一年的大气降尘样品采集,并测定了降尘样品中的黑碳含量.结果表明:该地区大气降尘中黑碳含量的时空差异明显,变化范围在1.21 ~50.10 mg·g-1之间.研究区总体平均月降尘黑碳含量最低、最高值分别为5月份的3.32mg·g-1和9月份的10.40 mg·g-1.总体而言,整个研究区夏秋季节降尘中黑碳含量普遍高于春冬季节.这主要是由于冬春季节,沙尘天气频发,降尘中表土来源比例增多,对降尘的黑碳浓度起到“稀释”作用.研究区各点降尘中黑碳的年通量在1659 mg·m-2·a-1(北京城区)和761mg·m-2,a-1(丰宁)之间.主要黑碳排放源强度的常年持续性,决定了城市地区的降尘中黑碳通量季节间差异较小.而在一些受沙尘天气影响大的地区,沙尘暴主导的月份里降尘量较多,也产生了相对高的黑碳通量.  相似文献   

4.
以北京某建筑垃圾堆放场为研究对象,通过在建筑垃圾堆放场2.5 km范围内放射式布点,于2019年4月对降尘进行监测,探究了建筑垃圾堆放对环境空气中降尘的影响。结果表明:监测范围内降尘量普遍高于北京市同期降尘月平均水平。建筑垃圾堆≤150 m范围内降尘量最高,平均值为75.09 t/(km2·30 d);随着与建筑垃圾堆距离的增大,150~500 m范围内降尘量数值仍偏高,但有明显的下降趋势,平均值为32.53 t/(km2·30 d);在距离>500 m后,降尘量数值变化趋于平缓。建筑垃圾对降尘的主要影响范围在半径500 m内,受主导风向控制,建筑垃圾堆东北部受影响明显较大。  相似文献   

5.
降尘监测可以较客观地反映与评价城市区域扬尘污染水平。及时掌握降尘污染状况,对区域扬尘污染治理措施成效和评价城市区域环境空气质量具有实际意义。降尘监测具有采样设备简单、操作简便易行、成本相对较低等特点。但是监测周期长、环节多等都会影响降尘监测的准确性。本文通过对吴泾工业区扬尘污染治理中降尘数据分析发现,降尘监测中存在降尘数据波动大、受周边环境影响大、人为损坏多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就这些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了若干建议和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6.
王志垚  姚琦  吕富  王雨薇  王珊  王铮  胡月琪 《环境科学》2023,44(11):6007-6014
为研究北京市门头沟区大气降尘污染特征,收集了2018~2022年门头沟区2个国控环境空气站57个大气降尘量月平均监测结果,分析了门头沟区大气降尘污染状况及其时间变化特征.为探究大气降尘化学组分特征与质量重构结果及其来源,在三家店国控环境空气站,使用主动抽滤法模拟采集降尘样品57个,测定了降尘的质量浓度及其化学组分的质量浓度,研究了大气降尘中的化学组分特征,并利用颗粒物质量重构技术对大气降尘主要组分进行质量重构,探讨了质量重构的结果可靠性及其未确定成分的原因.结果表明,2018~2022年,北京市门头沟区月降尘量呈周期性变化,最大值在春季4、 5月,最小值在秋季10、 11月,且最大月降尘量是最小月降尘量的3.2~8.4倍.季度平均月降尘量大小表现为:春季>夏季>秋季>冬季,且降尘主要来自于春季和夏季,其降尘量分别占全年总降尘量的40.1%~43.0%和23.8%~37.5%.北京市门头沟区大气降尘年平均月降尘量下降趋势明显,2022年较2018年降尘量下降了52.8%,年均下降了13.2%,与近年来北京市城市环境保护精细化管理水平的提高有关;2021年沙尘对门头沟区降...  相似文献   

7.
淮阴区大气降尘污染状况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静 《环境科技》2006,19(Z2):79-80
根据淮阴区多年监测的降尘数据,对淮阴区降尘量进行了统计分析,找出了淮阴区近几年来降尘的变化规律;利用方差分析方法检验了不同季节降尘的显著性差异,发现春季降尘量最大;找出了不同功能区降尘变化状况,发现交通区的降尘量最大。最后根据秩相关系数法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淮阴区降尘是呈下降趋势变化。  相似文献   

8.
基于BP神经网络的空气污染指数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P神经网络已成为研究空气污染预测的有效工具之一。文章利用近十年北京市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和空气污染指数数据,通过BP神经网络技术构建了不同季节的空气污染指数预测模型,对北京市空气污染指数进行了预测。通过相关系数分析法,对比分析了预测结果与实际监测结果,研究结果表明:春、夏、秋、冬季的预测值与监测值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81、0.84、0.89、0.85。北京春季常伴随有沙尘天气,而文章并没有考虑沙尘天气对预测模型的影响,因此春季BP神经网络预测精度在四季中最低,其预测值与监测值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81。由于秋季不同空气质量级别的数据都有较多分布,因此该季节构建的网络更具有代表性,其预测精度在四季中最高,预测值与监测值的线性相关系数高达0.89。总之,BP神经网络模型对于北京空气污染指数预测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颗粒物污染是影响我国城市空气质量的首要因素,交通扬尘是城市大气颗粒物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排放特征研究是进行环境影响分析、控制措施成本效益分析、控制方案制定以及进行环境管理的基础。文章采用降尘法监测呼和浩特道路扬尘并分析降尘排放特征。对呼和浩特不同类型道路共30条,每条道路布置1个降尘监测点,并对背景降尘值进行了监测,道路降尘(DFr)与背景降尘(DFb)的差值作为道路自身降尘(ΔDF)。结果显示,环城路、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的ΔDF分别为32.6、26.5、22.9和22.6 t/km.230 d,降尘值比例为100∶81∶70∶69,则单辆车引起的降尘比例为1.58∶1.00∶1.22∶3.16;从季节规律上看,春季降尘量最小,夏秋冬季降尘量差别不大,春夏秋冬四季的排放强度比例为0.88∶1.00∶1.00∶0.99;从空间分布上看,没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相似文献   

10.
根据天津市多年监测大气降尘数据,分析天津市降尘总体变化规律及季节分布特征,表明天津市大气降尘呈现逐年降低的趋势,降尘量春季最高,秋冬季次之,夏季最低,随季节变化呈现明显的单峰单谷特征。同时利用聚类分析方法考察降尘现有点位设置情况发现,中心六城区中,和平区降尘污染特征有别于其他行政区。建议将现有点位优化调整为24个,点位通过相关检验,可代表天津市区大气降尘污染水平。  相似文献   

11.
黄土高原东部大气降尘量的空间和季节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晋昌  康晓云  高婧 《中国环境科学》2013,33(10):1729-1735
2012年,黄土高原东部未发生明显沙尘事件,降尘主要表现为常态化的非尘暴降尘.对2012年该区18个站点降尘量监测结果表明,研究区年均降尘量为89.27t/(km2×a),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分别占全年的53.69%、22.45%、8.44%和15.42%;降尘量季节变化主要受风速影响,但高的降水量和NDVI指数也可以减少降尘量;在现代气候背景下,研究区各季节非尘暴降尘均主要为地方性粉尘,春、冬季降尘中远源粉尘含量相对较高,总体来说,黄土高原东部已很少接收西北干旱区的远源粉尘;与地质时期风尘通量相比,黄土高原现代降尘量表明现代气候可能处于间冰期较为暖湿的时期,并且倒数第2次冰期和末次冰期的整体气候环境可能类似于黄土高原西部现代3、4月份的气候,而倒数第2次间冰期和末次间冰期则类似于黄土高原东部现代5、6月份的气候.  相似文献   

12.
昆明城市环境空气降尘污染的演变与防治对策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过去20a来的昆明市空气降尘监测数据,研究昆明市空气中降尘污染的水平、演变、季节变化、降尘内在物质的构成成分、来源贡献,污染扩散,提出控制降尘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3.
西北地区河谷城市大气降尘环境磁学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田世丽  夏敦胜  余晔  王博  王丽 《环境科学》2011,32(9):2761-2768
应用环境磁学方法对西北地区重点污染城市兰州和清洁对照点黄花滩两地大气降尘的磁学特征进行对比研究,分析了大气降尘磁性矿物含量、类型和颗粒大小等磁学性质及其对城市大气污染的指示意义.结果表明,兰州市大气污染较为严重,大气降尘中磁性矿物含量明显高于黄花滩,且呈现冬季明显高于其他季节的变化趋势.两地降尘样品磁学特征均受磁铁矿控...  相似文献   

14.
北京东南郊大气中多环芳烃的沉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2005年3月─2006年1月北京市东南郊气相、总悬浮颗粒物(TSP)以及降尘样品中16种优控PAHs分析发现,降尘样品中2~3环PAHs组分占优势地位,其构成比例与TSP和气相样品差异较大;比较不同采样点、各季节的PAHs沉降速率,对样品中PAHs组分构成比例的特点给予解释,推断PAHs的沉降行为受气象条件、沉降点周围污染源强度以及下垫面性质等因素的影响;对PAHs月均沉降通量与ρ(PAHs)进行相关分析,建立PAHs月均沉降通量与TSP中PAHs总浓度之间的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15.
锦州市自然降尘污染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锦州市自然降尘污染监测的研究,找出了降尘的分布规律及影响降尘的相关因素,并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6.
近20年北京市城近郊区环境空气质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9,自引:4,他引:35  
利用北京环境空气质量定点监测资料,研究了北京市城近郊区近20年来环境空气质量的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从年际变化看,SO2、降尘、B[a]P浓度显著下降,而NOx、CO浓度和O3超标情况显著上升,空气污染处于由煤烟型向机动车尾气型转变的过程中,表现出典型的复合污染特征.年内变化显示,采暖期污染比非采暖期严重,尤其SO2在采暖期浓度是非采暖期的5.7倍.从空间分布上看,TSP、降尘、O3表现为近郊区污染重于城区;SO2、NOx、CO表现为城区污染重于近郊区.空气污染源增加的压力与环境保护措施的相互作用是驱动北京市近20年环境空气质量变化的主要因素.产业结构的变化、重点污染源的整治、能源结构调整、能源的清洁使用、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的提高等对保护环境空气质量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7.
建筑施工扬尘特征与监控指标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建筑施工活动引起的扬尘是我国城市空气颗粒物污染的重要来源,选择天津市一处典型的建筑施工工地作为研究对象,分施工阶段对环境空气PM10、尘源样品和降尘等进行了系统监测实验,得到了建筑扬尘的成分谱(元素、离子和碳组分)和尘源样品的粒径分布.结果表明,建筑施工扬尘的污染特点和化学组成特征与具体施工阶段、施工操作和建筑材料等密切相关.通过采集工地周边的降尘,发现利用降尘可以作为工地扬尘的监控指标.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对喀斯特城市贵阳和自然保护区荔波的大气降尘进行分时段采集,采样时间为2009年5月至2010年3月,并统计了各时段内的大气降尘量。结果表明:贵阳的日均大气降尘通量为104mg/(m2·d),远高于荔波11.5mg/(m2·d)的日均降尘通量。受人为活动的影响,贵阳降尘量的季节性差异比荔波地区显著,冬春季节的降尘量高于夏秋季节。大气降尘量与同期的降水量和降水天数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表明除了人为活动外,降水是影响贵阳地区大气降尘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19.
大气降尘中的重金属是环境污染的一大来源。它一方面危害生态系统,对水生生物和土壤中的微生物产生各种有害作用;另一方面通过饮用水、皮肤接触、食物链途径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类健康。降尘监测是探索大气降尘中的重金属对环境的影响和生态效应评估不可缺少的手段之一。本文通过阅读文献,对大气降尘的研究方法进行了综述。其中包括对样品的采集、理化性质分析、源解析等技术方法的介绍。指出现阶段所存在的问题:没有形成系统的、完全定量的研究方法。提出在未来应逐步形成空间区域上的网络化监测分析,完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20.
华北地区城镇多环芳烃干沉降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别于冬季和夏季采集了北京、天津和秦皇岛3个城市,遵化、沧县、涞源和张北4个县城以及两处人为活动较少的背景地区降尘样品,分析了降尘量及降尘中多环芳烃含量,据此计算了各样点多环芳烃干沉降通量.结果表明,所研究城市夏季和冬季多环芳烃平均沉降通量分别为(6.3±7.4)μg·m-2·d-1和(16.4±14.9)μg·m-2.d-1,县城为(2.2 4±0.9)μg·m-2 d-1和(16.3±3.8)μg·m-2·d-1,对照点明显低于城镇,两季多环芳烃沉降通量分别为(1.0±0.3)μg·m-2 d-1和(1.6 4±0.7)μg·m-2,d-1.两季节获得的所有样点多环芳烃干沉降通量与降尘量显著相关,若分季节统计,相关性更加明显,且冬季降尘中多环芳烃含量显著高于夏季.由此可见,对多数样点而言,导致其多环芳烃干沉降通量差别的首要因素是降尘量,其次为季节差异.仅个别数据(夏季秦皇岛)表现出不同.降尘中多环芳烃成分谱具有明显的季节差异,城市与县城冬季降尘中菲的相对含量显著高于夏季.不同类型样点间差别较小,表现出区域性趋同现象,同种类型样点之间的多环芳烃成分谱则非常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