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喀什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以来,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显著,文章从土地沙化、土壤盐渍化、水环境情况、土壤地膜污染、土壤肥力、生物多样性、沙尘暴、大气污染物时空分布特征等方面分析了喀什市土地生态环境现状,通过分析土地利用规模、结构和布局及基础设施建设、土地开发整理和重大生态建设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提出喀什市生态改善目标及用地建议.  相似文献   

2.
<正>新疆喀什市第一污水处理厂自2010年运行以来,始终坚持"抓设备维修、保生产运行、促达标排放、治二次污染"的根本宗旨,在建立运行规模化、完善附属设备配套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较好实现了24 h正常运行,未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出厂水水质一直保持了国家综合排放一级B标准水平,经国家、自治区有关部门跟踪测定,从2013—2015年城市集中式污水处理率达到84.6%以上,较好实现了国家关于西部地区城镇污水处理率  相似文献   

3.
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是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文章从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基本内涵入手,探讨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阐述了喀什市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要制定科学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新村规划。创新投入机制,加大投入力度,合理配置农业土地类型,尝试土地流转,集约节约用地,建设农村中心村,统筹土地利用,探索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模式。通过优化喀什市土地资源配置,确保新农村高效、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4.
2007年7月,在新疆喀什市举行了"千乡万村环保科普行动"启动仪式,同时开展大型农村环保科普活动。在国家环保总局科技司和中国科协科普部的大力支持下,新疆喀什地区  相似文献   

5.
宁黎平 《青海环境》2004,14(3):123-125
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是西部大开发的两大关键问题。青海省幅员辽阔 ,环境条件恶劣 ,交通不便 ,传统方法无法解决生态环境快速调查和监测问题。在近 10年得到高速发展的遥感技术 ,具有常规手段难以替代的作用 ,能够在大范围内开展生态环境调查和监测。文章就此较为详细地阐述了利用遥感技术进行青海省生态环境调查和监测的技术方法、技术路线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李生元  许英 《青海环境》2001,11(4):180-182
文章阐述了在西部大开发中,环境监测工作要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牢固树立科学监测及质量保证意识,大力开展环境监测研究工作。并对开创环境监测的新局面提出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模型预测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阐述了4种预测模型的原理,并以新疆喀什市的城市用地预测为例,通过时间序列建立了4种预测模型,对城市用地实际值进行预测与分析,从而得出各种模型的特点。认为只有选择最适合的预测模型,才能为土地利用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中国西部地区旅游开发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利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4,20(6):476-477,480
我国西部旅游资源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但旅游发展受到多方面的限制.旅游整合开发战略是在科学分析西部地区旅游发展优势和局限因素的基础上提出的科学决策,对西部旅游开发具有切实的指导意义.西部应着重以下工作:吸引资金,重视人才,实行政府主导型开发;改善基础设施落后面貌,做好旅游营销和宣传工作;增加资源开发的深度与广度,合理规划旅游路线,开发旅游商品;科学规划,加强监测,实行生态保护.  相似文献   

9.
西部地区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而农村又是西部地区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在全面分析西部农村经济社会和环境落后状况的基础上,认为新农村建设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促进西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要战略途径,据此提出了西部新农村建设的战略意义、基本原则和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10.
关于西部开发中的环境保护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促进各地共同繁荣发展,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必然要求,也是改善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保障国家环境安全的迫切需要。西部是我国重要水源发源地,也是各种自然资源极为丰富的地区。但是,西部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环境容量极为有限,环境问题关系到下游乃至全国的生态安全。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入手,实施科学的开发与建设,是实现西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党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把治理和改善生态环境作为西部开发必须首先解决好的前提条件和根本切入点。加强环境保护已成为西部大开发的重要…  相似文献   

11.
张军驰  樊志民 《绿叶》2011,(1):75-81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生态环境治理是直接关系西部开发中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工程。西部开发10年来,在国家政策、法律、财力和物力等多方面巨大支持下取得了巨大成就,但西部生态环境依然面临着严峻形势。解决之策是以生态文明为理念,以政府为主导、以市场为基础、以公众为推动力,完善西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实现西部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环境教育》2012,(2):I0002-I0002
西部黄金股份有限公司是目前中国西部最大的现代化黄金采选冶企业,旗下拥有西部黄金哈图金矿有限责任公司、西部黄金伊犁有限责任公司和西部黄金哈密金矿有限责任公司三家全资子公司。几年来,公司致力于尝试探索各类新工艺、新方法的使用,在实现节能减排的  相似文献   

13.
西部大开发战略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里程碑。占国土面积86%、全国人口60%的西部地区的发展和振兴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基础,如何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已成为西部地区需要认真研究和解决的课题。顺应潮流,在西部开发中抓机遇首先,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实施,国家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将实施,部分资金将投入西部,这些都将给西部城市的发展带来较大的拉动效应,带动地区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科技教育等方面的大发展,从而为各项事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第二,由于开发政策的实施,西部的交通、通讯等设施将得到较…  相似文献   

14.
王昌堃 《绿叶》2013,(8):71-77
美国20世纪60、70年代出现的现代环保运动是战后环境问题严重恶化,社会各阶层积极回应的结果。此次运动的兴起、发展与美国西部休戚相关。西部日趋严重的环境问题、西部自然景观的独特性及其在美国人心中的地位,环境史的西部源流、西部浓厚的保护主义传统,等等,都与美国现代环保运动有着十分密切的渊源关系。美国西部开发与环境运动的历史,也为中国目前的西部大开发及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诸多教训、启示。  相似文献   

15.
西部矿产资源开发产生巨额的资金需求,目前西部开发的融资渠道除了政府资金外是不畅通的。矿产资源证券化是一种金融工具或金融操作形式,通过证券化可将西部资源优势转化为资本优势,解决西部大开发资金短缺的矛盾。同时,还可引入西部大开发所需要的经营理念、管理制度、先进的技术和各种专门优秀人才,通过诸多资源组合,促进我国西部区域发展目标的实现。探讨了矿产资源证券化的模式,包括上市、矿业权抵押贷款证券化、矿业权资产证券化等。  相似文献   

16.
基于成本分析的西部生态补偿法律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和实施西部生态补偿机制,是加强西部生态建设和强化西部生态功能专业化服务的必由之路。生态系统服务补偿理论和自然资本理论为我们分析西部生态补偿提供了新的分析范式,西部生态补偿包括国家补偿、区域和流域补偿、自力补偿三个层次。其内部的成本关系包括生态服务利用成本关系、跨区域资源调配成本关系、生态工程实施成本关系、内部补偿成本关系等,基于成本分析基础上的三层次补偿关系协同发展是完善西部生态补偿法律机制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17.
西部开发中有关环境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部开发之初,营造一种强大的舆论氛围和社会合力,确保政府决策、公众行为不降低现有环境资源的质、量、价值。这是环境教育刻不容缓的任务。 对西部环境 问题的认识   西部地区包括陕西、甘肃、宁夏、内蒙古、青海、新疆、重庆、四川、云南、贵州、西藏, 11个省、市、自治区。占我国国土面积的 56%,总人口的 23%。它们地处西部但环境问题却不仅仅是属于西部的,它将对东部乃至全国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 环境问题的发生   西部总体环境问题的发生可用图表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西部环境承受着已开发地区的影响和自身开发需…  相似文献   

18.
西部地区是中国旅游资源宝库,但生态环境脆弱,保护西部生态环境是发展西部旅游业必须遵循的前提,而打造中国西部绿色旅游供应链是西部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介绍了中国西部丰富的旅游资源,建立了西部绿色旅游供应链的模型,构造了西部绿色旅游供应链的管理系统,并提出了西部绿色旅游供应链的建设对策。  相似文献   

19.
湖南西部民俗旅游资源丰富,系统开发和保护民俗旅游资源、有效整合、形成合力、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是构筑湖南西部黄金旅游区的基石。分析了民俗、民俗旅游资源与民俗文化的概念和内涵,以及湖南西部民俗旅游资源的结构及其特征,提出了湖南西部民俗旅游开发和保护的原则、模式和措施。  相似文献   

20.
电解铝西部转移是大势所趋,再生有色金属的西部转移是目前行业内探讨的热门话题。但西部并不具备大规模发展再生有色金属产业的条件和基础。西部再生有色金属产业更多的是依赖内生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