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4 毫秒
1.
中新生态城·绿色建筑·绿色建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中国、新加坡天津生态城建设积极推进 中新生态城位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区域—天津滨海新区范围内。做为世界上第一个国家间合作开发建设的生态城市,将为中国乃至世界其他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样板:为生态理论创新、节能环保技术使用和展示先进的生态文明提供国际平台;为中国今后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合作提供示范。  相似文献   

2.
访德随感     
孙江 《环境导报》2002,(2):39-40
日前,中德“江苏生态城市规划与管理”技术合作项目考察团应德国技术合作公司(GTZ)邀请,赴德进行了为期10天的访问、考察,期间我们领略了德国优美的自然环境和那些让人着迷的现代生态城,深深感受到他们对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活环境的追求。  相似文献   

3.
魏佩 《环境导报》2003,(2):40-40
2002年,兴化市被国家环保总局命名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在创建生态示范区的实践中,兴化市坚持以人为本,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确立以人为本的创建理念兴化市确立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在生态示范区建设初期就明确要以人为本,提出了“实现蓝天、碧水、绿色、清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生态良性循环,农工商一体化,生态旅游、生态文化同步协调发展”的建设思路。在宣传上重点围绕突出人,提出“保护环境,造福人民”、“保护水环境,建设生态城,造福兴化人”、“加快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步伐,造福兴化人民”的宣传口径,多形式、多侧面、…  相似文献   

4.
“2+26”城市是我国实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点地区之一.为量化评估“2+26”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成效,在全国生态文明发展水平评估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评估技术方法,基于双基准渐进法评估了2015年和2017年“2+26”城市生态文明发展水平,揭示了该区域生态文明发展的短板;对比分析了2015—2017年生态文明发展水平的年际变化及其主要原因,特别是空气质量改善对该区域生态文明发展水平提升的影响.结果表明:①2017年“2+26”城市生态文明中国指数(ECC)得分为64.98分,整体上达到一般水平,但与长三角、珠三角等城市群以及全国平均水平相比,生态文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依然存在生态环境质量较差、区域与城乡发展不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不协调等短板.②2015—2017年“2+26”城市生态文明发展水平明显提升,ECC得分增加了3.64分,高于长三角、珠三角等城市群及全国平均水平,地表水环境质量、主要水污染物排放强度及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强度是其生态文明发展水平提升的主要贡献指标.③2015—2017年“2+26”城市空气质量改善不明显,对生态文明发展水平提升的贡献相对较小,这可能与气象条件变化、大气治理成效的滞后效应有关.研究显示,“2+26”城市生态文明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依然存在突出短板,应优化国土生态空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立协同发展机制,补齐短板,从而进一步提升生态文明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5.
可持续发展是现代化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近年来 ,日照市委、市政府把保护生态环境作为全市发展的战略措施来抓 ,经济和城市建设快速发展的同时 ,城市环境质量保持了良好状态 ,“一控双达标”任务提前完成后 ,市委、市政府又提出了创建生态市的奋斗目标 ,2 0 0 0年 6月 2 9日日照市被国家环保总局批准为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市 ,标志着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1、精心组织 ,高起点做好生态规划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工作 ,始终坚持党委、人大、政府三个“一把手”亲自抓 ,定期研究部署与督查环保工作。在研…  相似文献   

6.
2006年2月7~13日,南开大学循环经济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多位专家组团赴日,对日本北九州市生态园区建设情况进行考察。考察期间还访问了北九州大学、福冈大学、北九州市环保局,听取了“生态城”建设情况介绍,参观了生态园区中由废弃物再生利用企业组成的产业链。  相似文献   

7.
通过几年的生态示范区建设,宿迁市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为了进一步提高宿迁市的生态环境质量,宿迁市即将进行“生态宿迁”建设。在揭示了“生态宿迁”建设的必要性之后,提出了“生态宿迁”建设的总体构想。通过对生态示范区工作的总结,提出了“生态宿迁”建设的主要任务:生态工程、生态经济、生态意识和生态人居。在对“生态宿迁”建设的工作组织实施提出意见后,明确提出“生态宿迁”近期的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8.
围绕天津生态城高标准水系统建设目标,分析不同发展阶段的水环境问题与技术需求,全方位开展水系统及海绵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技术研究,创新形成了统筹所有涉水设施的生态城市新型水系统规划模式、耦合大水系构建与全过程灰绿蓝结合的海绵城市规划策略,研发了非常规水多源多功能净化处理技术、景观水体水质保持与生态修复技术、盐碱区域生物滞留设施雨水径流污染控制技术、盐碱影响下的雨水调蓄与利用技术、基于盐渍土改良和耐盐植物群落构建的景观生态改善技术,建立了融合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多水源补水优化调度模型和内涝模型的天津生态城水系统智能化管理平台。该技术成果在天津生态城水系统和海绵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中得到应用,实现非常规水利用率超50%、水体水质达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Ⅳ类,年径流总量控制率>80%,径流污染削减率>65%(以SS计),年雨水资源化利用总量达30余万m3,优化了水资源结构并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效率,全面改善了天津生态城水环境质量,提升了涉水设施动态联动联控的协同管理水平,为同类型地区水系统和海绵城市高标准建设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2006年2月7~13日,南开大学循环经济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多位专家组团赴日,对日本北九州市生态园区建设情况进行考察。考察期间还访问了北九州大学、福冈大学、北九州市环保局,听取了“生态城”建设情况介绍,参观了生态园区中由废弃物再生利用企业组成的产业链。  相似文献   

10.
近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在中国天津滨海国际生态城市论坛上表示,“十二五”期间,中国将投资两万亿元推进绿色低碳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