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0 毫秒
1.
江苏省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基础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气候问题日益严峻,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已经成为温室气体研究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本文概述了中国温室气体清单编制的发展情况,并重点介绍了江苏省能源部门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基础工作,包括江苏省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计算方法和步骤,江苏省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及数据来源等。江苏省能源部门温室气体清单编制主要统计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三种最主要的温室气体,将为国家及其他省份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准确、一致、可比、透明的温室气体排放和吸收数据对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履约和国内“双碳”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温室气体监测是获取相关数据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系统梳理了国际履约对温室气体监测的要求和国在温室气体监测方面的实践,分析总结出我国温室气体监测需求,并提出制修订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核算以及监测技术规范,强化煤炭、油气等重点排放源试点监测,探索开展甲烷以及含氟气体等排放监管监测,整合国内大气、温室气体浓度监测网络,开展浓度反演技术和模型的研究和应用等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近几十年以来全球正在经历以全球变暖为突出标志的气候变化。《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的签订是全球气候变化的里程碑。全球温室气体规制形成及其后续谈判的过程可以看出,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突出导致了全球温室气体国际规制的逐步趋严。随着温室气体国际规制的趋严,温室气体的排放权不再是一项免费的公共资源。这已经成为具有全球共识的大趋势,也是全球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大新变量,将对全球各国自身的温室气体规制和经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2015年是全球气候变化谈判的关键一年,各方为取得谈判成功正在加大协调和准备的努力。  相似文献   

4.
作为世界最大的镁生产国和出口国,中国镁工业面临着温室气体减排的巨大挑战。研究分析了中国原镁生产过程温室气体排放随时间的变化,采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分解方法确定了影响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因素,从技术和政策方面提出了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措施。研究结果表明,自2003-2013年,中国原镁产量增长了125%,而温室气体排放仅增长16%;吨镁能耗相关的温室气体排放从28.4t CO_2eq降至6.6 t CO_2eq。自2009年开始,原镁生产的温室气体排放中,直接排放的比重为47%,已小于间接排放,说明中国镁工业在节能减排方面所做出的努力是卓有成效的。生产规模特别是国际市场对镁产品的需求是温室气体排放增长的主要贡献因素,而能源强度和能源结构是温室气体减排的主要促进因素。  相似文献   

5.
《世界环境》2012,(5):94-94
一项最新的研究揭示了水坝在气候变暖中的巨大作用:随着水流的忽高忽低,水库是如何产生惊人的温室气体的?华盛顿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首次通过量化湖泊、水库和河流释放的温室气体总量,分析了水位降低与温室气体排放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温室气体排放量会随水位的下降而急剧增加,水坝和水库对全球变暖的贡献被低估了,水坝和水库是新的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  相似文献   

6.
人类活动引起的大气温室气体浓度增加是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全球变暖已经成为了当今人类社会所面临的严峻挑战,应对气候变暖的关键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增加生态系统碳汇,由于生物炭特有的理化和生物学特性,将其施入土壤被认为是一种有前景的减排增汇措施.因此进行生物炭对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研究对于减缓温室效应和实现“碳中和”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综述生物炭对土壤温室气体排放影响的长短期效应及其影响机制,发现生物炭添加对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因生物炭原料类型、热解温度、添加量、土壤和植被类型的不同而不同.此外,因老化时间、老化方式和培养方法的不同,老化生物炭对土壤温室气体的减排效应可能增强或减弱甚至消失.同时,在总结现有研究不足的基础上,对未来生物炭影响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研究的方向和重点进行了分析和展望,提出了今后应加强CO2、 N2O和CH4排放影响的同步研究、减排与固碳效应的同步研究、不同老化方式生物炭和不同培养方法的联合研究和利用13C和15N示踪技术从过程层次上揭示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7.
研究在石油企业温室气体清单编制工作中,需要遵循的原则,保证清单的可靠准确。介绍温室气体排放源的确定、核算方法和活动水平数据收集等。通过对油田油气开采处理各环节温室气体排放进行分析研究,确定石油企业编制温室气体排放清单,能掌握准确的温室气体排放情况,有效实施温室气体减排计划。  相似文献   

8.
速读     
正改变农业生产实践可在2036年减少70%温室气体排放美国能源部阿贡国家实验室的科学家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技术创新和农业实践可以在未来15年削减70%因粮食生产排放的温室气体。这项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的研究称,将一些易于实施的科技创新与现有的生产体系和当前粮食市场结合起来,可以显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新技术的实施将在支持农业弹性、保证产量和利润的同时驱动农业脱碳。  相似文献   

9.
《亚太清洁发展与气候新伙伴计划》(以下简称《新伙伴计划》)是国际气候政策中相对较新的一项机制。这项新伙伴计划由一些重要的国家参与组成,旨在应对一些严峻的长期挑战,其中包括人类活动引起的气候变化。参加该计划的伙伴——澳大利亚、中国、印度、日本、韩国和美国,以及最近加入的加拿大一起拥有世界一半以上的人口和超过50%的国内生产总值,其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也占全球的一半以上。因此,这样一个“温室气体排放国的联合体”是国际气候政策中必不可少的要素。对中国来说,伙伴计划也是“和平发展”战略中气候政策的一个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10.
国际碳排放标准于中国企业之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碳减排是人类共同的话题,为此服务的国际碳排放核算标准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作为中国碳减排的主力军,中国企业当认清形势,采取措施,在规避自身风险的同时,为国家碳减排目标的实现作出贡献。促进低碳发展离不开温室气体排放管理的制度创新和政策发展,其中碳排放核算标准被认为是构建和完善温室气体排放管理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过去的几年中,碳排放核算标准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