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萧武 《绿叶》2011,(6):90-95
准格尔部崛起理解今天的中亚地缘政治格局的形成,其关键在于准噶尔。准噶尔的兴衰与西北中俄边界的形成关系重大。蒙古帝国崩溃后,蒙古分裂为东西两部。东蒙古即成吉思汗后裔,是为鞑靼,一向被  相似文献   

2.
侯蓓丽 《绿色视野》2008,(12):43-45
普氏野马有6000多年的进化史,是目前地球上唯一存活的野生马,保留着马的原始基因,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普式野马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生活在我国卡拉麦里自然保护区。但是从2007年8月至今,先后有4匹普式野马在通过马路时被汽车撞死,此事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3.
野马的故事     
本期“生态热线”刊登的《野马的故事》,讲述发生在马年的关于马的事情。人们为了挽救普氏野马——这种濒临灭绝的野生动物,进行了种种不懈的努力,人类的行为真的能使这一物种在地球上继续生存繁衍吗?这是摆在严峻的现实面前、需要用事实来回答检验的一个大大的问号。破坏、毁灭很容易,恢复、保护却很难。但愿有更多的人认识这一点,但愿当我们认识到这一点的时候没有为时已晚。  相似文献   

4.
白臀叶猴因其雄性臀部具有三角形白色臀斑而得名,它又叫黄面叶猴,海南叶猴,在中国仅分布于海南岛,国外分布于老挝、越南、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白臀叶猴体长约0.61~0.76米,尾长约0.56~0.76米,重10公斤左右。白臀叶猴的体色绚丽多彩,它除了黄面之外,臀部、肛门及尾巴均是白色,  相似文献   

5.
绿色书架     
《野马:重返卡拉麦里》张赫凡著,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23.80元前几年,美国影片《马语者》风靡世界,片中那个能用特殊语言与马进行交流的奇人汤姆·布莱曼克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野马:重返卡拉麦里》的作者张赫凡完全可以称得上是一位“马语者”,不过与她朝夕相处的可不是普通的马,而是珍贵的普氏野马。在这本书中,张赫凡着重描述了她看到的野马的社会结构和独特性格:野马有很强的社会性,也像人类社会一样存在着等级,实行着家长制管理,常常会为了争权夺势、娶妻纳妾而展开血腥搏斗;它们之间也有动人的爱情、揪心的离别和泣泪…  相似文献   

6.
<正>野骆驼、普氏野马、蒙古野驴,一个个比大熊猫都珍稀的濒危动物,在他的镜头里散发出最真实自然的美。他曾8次进入"死亡之海"罗布泊无人区、7次登上海拔4500米的阿尔金山国家自然保护区、60余次奔赴准噶尔盆地东峰的卡拉麦里山无人区,经历多次"生死时刻",只为拍摄最真实的野生动物,呼吁人们保护这些神秘的精灵。寻找蒙古野驴荒漠险送命冯刚是上海人,中学时代就对摄影有着浓厚的兴趣,他曾经用废旧的铁罐组装放大设备,居然还真能用。22岁时他到新疆支边,后来在乌鲁木齐市第六中学做英语教师,但并没有放弃过摄影爱好。冯刚爱看央视的《动  相似文献   

7.
志刚 《环境教育》2004,(12):49-54
南极概况 南极洲又称第七大陆,是地球上最后一个被发现,唯一没有土著人居住的大陆。南极大陆为通常所说的南大洋(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的南部水域)所包围,它距中国北京的距离约有12000公里。南极大陆的总面积为1390万平方公里,居世界各洲的第五位。整个南极大陆被一个巨大的冰盖所覆盖,平均海气为2350米,是世界上最高的在大陆。  相似文献   

8.
西藏野驴是青藏高原大型草食动物,体形与蒙古野驴、骡相似,耳尖,背部脊线、鬃毛和尾尖较深,吻端上方、颈下、胸部、腹部、四肢等处为乳白色,与躯干两侧颜色界线分明。西藏野驴生活于高寒荒漠地带,夏季在海拔5000多米的高山上生活,冬季则到海拔较低的地方;好集群,雌驴、雄驴和幼驴终年一起过游荡生活,  相似文献   

9.
志钢 《绿叶》2007,(Z1)
野马是一个极度濒危的物种,目前全球仅剩千余匹,其中我国约有250匹。21年前,林业部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在新疆建起了“野马繁殖研究中心”(以下简称“野马中心”),担负起挽救这一物种的重任。然而,在长期的人工饲养过程中,近亲繁殖、失去野性、养尊处优成为这一物种存活下去的新威胁。于是,“野放”势在必行,却前途未卜——  相似文献   

10.
善待生灵     
春天了,气温渐渐回升,我想到了去年的新疆准噶尔盆地之行,又想到了前年冬天,在那里野放的第一批野马。野马圈养在盆地西部的一个牧场上,那儿离克拉玛依油田不远。从盆地西部返回的时候,老司机告诉我,远处的那个牧场,是野马饲养场。野马是从国外引回的,准备野放,这里是它们的老家。我们开车过去,在圈外远远地望了一会儿。我是外行,是不是野马,看不出,分不清。有消息说,前年冬天野放的20多匹野马,在野外死了两匹,其余的经受住了严冬的考验。春天收回来之后,经过观察和研究,科学家们认为,这些野马还不大适应野放的环境,死  相似文献   

11.
新疆环保研究所荒漠生态定位研究站(以下简称定位站)位于天山北麓,准噶尔南缘、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03团九、十连之间地理坐标为北纬44°30′20″东径87°31′2″面积约为3平方公里。生态农业的研究是定位站工作内容之一,1984年筹备建站至今,已初具研究规模。现有初级实验田3亩,次级实验田5亩,农业生产田35亩。土质大部分为粘土,另有少部分沙土和碱土。有养鱼实验池一个,使用面积2.3亩,深平均1.2米,容量1839.8方。有机井一  相似文献   

12.
新疆奇台荒漠草地自然保护区多样性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6年7月下旬首次对新疆奇台荒漠草地自然保护区进行了综合调查。初步调查到脊椎动物4纲、21目、39科、约90种。其中有鸟类61种,兽类22种,两栖、爬行类7种。建议实施再引入计划,使原来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许多珍稀物种,特别是有蹄类动物,如野马、野驴、赛加羚、野驼、鹅喉羚等,重新返回其家园。以维护该地区独特的动物物种多样性的格局。  相似文献   

13.
胡杨树下     
《绿叶》2020,(8)
正宇宙万物,生命最美。胡杨,是杨树家族中人类的珍爱,被誉为大漠英雄树。它将生命的意义推向极致——"活着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后千年不朽"。胡杨又称胡桐,蒙古语意为"陶来",是当今世界最古老的杨树品种,被誉为活化石。额济纳的胡杨林,拔地而起约有丈八高耸的胡杨树,需数人合抱,树皮呈灰褐色,树干上沟壑纵横不规则的裂纹,树根可  相似文献   

14.
野马,马科动物的惟一纯血种,也是惟一保留着6000万年前基因的珍稀物种,被誉为活着的基因库。中国是野马的故乡,仅仅在19世纪,野马在我国新疆的种群还十分庞大,然而,由于人为的原因,野马的数量急遽下降,最终灭绝。  相似文献   

15.
南极洲又称第七大陆,是地球上最后一个被发现、唯一没有土著人居住的大陆。南极大陆为通常所说的南大洋(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的南部水域)所包围,它距中国北京的距离约有12000公里。南极大陆的总面积为1390万平方公里,居世界各洲第五位。整个南极大陆被一个巨大的冰盖所覆盖,平均海拔为2350米,是世  相似文献   

16.
奇趣大自然     
《环境教育》2003,(6):30-31
旅人蕉:贮水本领大地球上已发现的植物约有四十余万种,草的种类约占三分之二。这近三十万种植物,统称草本植物。草本植物体形一般都很矮小,墙隅小草长不及二寸,稻子、小麦也仅1米上下。但是在草本植物这个大家族里,也有身躯庞大的“金刚”,它叫旅人蕉。这尊“金刚”粗一抱,高七丈,有六七层楼高,是世界上最大的草本植物。  相似文献   

17.
野马     
我是一匹野马, 一匹久违了草原的野马。 当我还是马驹时, 我在草原上飞驰。 用我的前蹄, 越过柔软的草丛, 跨过清漱的小澳。 和我的同伴们一起, 接受风雨雷电的洗礼, 享受来自大自然的气息。 后来,我长大了, 可革原失去了以前的美丽, 那是因为一种生物入侵, 它们毁了草地, 它们污染了小澳, 它们让我颠沛流离, 可我却无能为力…… 我开始为命运叹J忽, 生命里没有了精彩的演蜂, 没有了快活的路戏, 没有了伴我的鸟善虫鱼。 孤独的我,象个幽灵, 在记忆中搜寻肴逝去的涟漪。 再后来,我老了, 最后,我将死去, 一匹没有草原…  相似文献   

18.
昆士兰毛鼻袋熊,有袋目,袋熊科,分布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州东部、南部和中部的半沙漠化草原地区。它的长相虽然不善,却是地地道道的食草动物。昆士兰毛鼻袋熊雄性体长在1米左右,身高约0.35米,体重约35公斤。雄性的体长和体重都要超过雌性一点,尾长0.6米,体毛颜色通常呈褐色,夹杂着  相似文献   

19.
青海隆宝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1986年7月由国务院正式批准的青海省第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以黑颈鹤为主的水、涉禽.它位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结隆乡,海拔4200米左右,这里洼地连片,沼泽毗连,溪流众多,泉水涌流,是个约有90平方公里的沼泽滩.隆宝滩四周环山,东西长约25公里,南北宽平均约4公里,这里泉水、溪流纵横交错、曲折蜿蜒,把地面切割成无数块孤立的小岛,岛上杂草茂盛,成片的湿草,沼泽地围绕着五个水深0.2米至0.3米的明水  相似文献   

20.
粱江涛 《环境教育》2011,(11):60-60
正在向地球袭来的美国失控卫星预计将于9月23日下午坠地。荚媒体报道称,这枚与大巴大小相似的卫星可能坠落于地球任何地方,而人类的预警时间只有20秒。英国《每日电讯报》9月22日报道称,目前,美国宇航局(NASA)和美国国防部的专家都在追踪这颗直径1米、总重约6吨的高层气象研究卫星,它向地球进行的速度是每秒8公里,预计其碎片将散落于直径为800公里的区域内。(9月23日武汉晚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