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横滨市下水道普及率按人口计算达99.7%,已建成运营11家污水处理厂和2座污泥处理中心。污水处理厂产生的含水率99%的污泥通过管道输送到污泥处理中心后,经浓缩、消化及脱水后进行焚烧处置。消化池沼气用来发电或作为焚烧炉燃料,污泥焚烧灰以改良土、水泥原料等形式完全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为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并削减温室气体排放量,近年来横滨市还发展了污泥合成燃料技术。  相似文献   

2.
1.前言按日本城市规划中央审议会确定:下水道建设目标是到1995年使水处理的人口普及率达约54%,到2000年达约70%,到21世纪早期的某个时期达到90%。水处理的人口普及率在1988年底只达42%,单从大城市看基本上达到欧美发达国家相似水平,但中小城市和村镇则普及率很低。根据这种情况,为在今后有力地推进下水道事业,应当进行下述技术开发和实际应用工作。  相似文献   

3.
横滨市污水处理系统始建于1950年,此后,这个城市一直积极地开展这方面的工作。1962年第一个污水处理厂开始投产,到1990年3月,其下水道设施达到了85%(这其中包括处理设施)。本文主要记载了横滨市废水处理系统的现状和它的显著发展(在这方面,横滨市己走在了日本其它城市的前面)。同时阐述了实现这一发展的组织、技术、行政管理以及资金来源情况,例如:全面集中的污泥处理,综合污水处理系统的改进,工业废水的控制,废水和污泥的有效利用,下水道的管理等。此外本文还探讨了未来21世纪的任务,其中包括先进的废水处理设施,水环境方面的综合信息系统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1、绪言我国的下水道约占总人口的普及率的30%,比欧美低。因此,在制定第五次下水道整备五年计划时,下水道的设备普及率指标进一步扩大为55%。由于这种加快下水道处理场的整备,可以想象到从处理场产生的下水道污泥的量也将剧增。污泥的最终处理情况,主要是焙烧后作填筑用,由于增大污泥量的处理因而要求综合化研究,尤其要注意运用气体发电等的节  相似文献   

5.
自二次大战以来,大多数国家的粮食生产都在迅速发展。在1974~84年间,发展中国家粮食平均每年增长3.1%1985年为2.6%,但人口增长迅速,在这10年里,发展中国家人口每年增加2.1%,1985年达2.7%。由于人口增加太快,特别1985年欠发达国家的人口增长率高于粮食增长率,因此,每年增加的粮食都被新增人口消费掉了,所以一部分欠发达国家至今粮食仍然不足,或是依靠进口或是依靠援助。所  相似文献   

6.
随着城市人口的发展,生活污水不断增加。主要的解决办法,是发展下水道事业,增加污水处理厂及其处理能力。上海这样的大城市也不例外。还需应地制宜地选择和建造很多污水处理厂,才能实际解决生活污水处理问题。由此,开展对污水处理设备的节能研  相似文献   

7.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研究表明,许多欧洲委员会国家对急速加剧的空气与水污染负有责任,并呼吁立即采取行动。英、法对大量向大气中排出 SO_2有责任,英国每年排出 SO_2达480万吨,法国350万吨,西德至少每年排出 NO×300万吨,CO11oo万吨,碳氢化合物250万吨。研究表明,西班牙在 EEC 国家中排出颗粒物最多,每年为150万吨,其次是西德,每年69.6万吨。意大利每平方哩施用化肥与农药最多,为其它 EEC 国家的两倍。希腊在 OECD 国家中按人口的污泥处理设施最少,仅0.5%,瑞典最多,为100%,西德为85%,英国84%,法国50%。尽管所有 EEC 国家都缺少记录,但西德每年研究环境的费用达3亿美元,英国  相似文献   

8.
为了控制害虫和病害,每年要往环境中施用大约200万吨农药。这个数量相当于世界上每人施用农药0.5公斤,价值达130亿美元,其中三分之二用在西方工业国家,11%用在计划经济体制国家,其余20%用在发展中国家。由于世界上大多数人居住在发展中国家,而这些国家的人口增长得又很快,因此  相似文献   

9.
赵兴 《环境保护》1991,(8):29-30
垃圾是人类生活中必然要产生的废弃物品。随着都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人口的高度集中,生产活动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垃圾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垃圾已经成为现代都市越来越严重的环境问题。由于人口稠密,地域狭小,人与土地的矛盾空前尖锐,垃圾所带来的问题在东京这座现代化大都市中表现得更为突出和严重。东京都的面积不到日本全国土地面积的0.6%,人口只是全国人口总数的10%,但东京都每年产生的垃圾量却占全国垃圾总量的15%,达560多万吨(1987年统计)。这就给垃圾的收集、清运以及最终处理带来巨  相似文献   

10.
垃圾焚烧烟气调查及控制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生活垃圾日益增多,人均日产垃圾1kg左右,并且以每年不低于8%的速度递增,2000年我国城市垃圾清运量达1.5亿t。目前我国城市垃圾约有一半未经处理,  相似文献   

11.
污水污泥污水污泥主要是在处理下水道中的污水过程中产生的。下水道中的污水是由民用的,工业的及地表污水所组成的混合物。由于污水的沉积,在处理它时不可避免地要产生污泥。在英国,估计每年要处理3,000万吨污水污泥(或120万吨的干污泥)。每年,为了维持基本的管理和维修,需要耗资大约2.5亿英镑,平均每人5英镑。污水污泥主要来自污水的沉积物和一些有机物的残余物。这些有机物是为了处理某种污水所使用的添加剂。还有些过程需用化学法除去磷酸盐,也会增加总的污泥量。由这些过程所产生的污泥总量大约是所处理的污水量的百分之一。污水污泥是含有98%水分的细泥,极易腐败。其固体成份70~80%是有机物质,包括油质,脂肪及大量的不同种类的  相似文献   

12.
蒙尘 《环境》2011,(11):14-15
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这是法国文学家雨果在小说《悲惨世界》里的说法。在近年来持续不断的强降水考验前,国内一些外表光鲜亮丽的大城市,都没能交上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但如果将目光转向国外的一些排水系统,我们会惊奇发现,有些下水道干净得可以用来参观,有些下水道大得可以通过汽车或小船,而有些排水系统更是设置得犹如宫殿一般。  相似文献   

13.
正为遏制农用残膜影响土地可持续耕作,宁夏2014年开始多举措治理农田"白色污染",截至目前,整治农用残膜涉及土地面积近8 hm2,残膜回收率达77%。记者从自治区农牧厅了解到,宁夏每年推广覆膜面积约20 hm2,由此每年产生的废旧地膜达2万t。以往残膜回收主要依靠农民人工捡拾,由于回收麻烦、经济效益低,农民积极性不高,残膜在土地里越积越多,直接影响农田可持续耕种。2014年起,宁夏开始在吴忠、固原等3个地级市11个县(区)大范围治理农用残膜污染,预计整治面积10 hm2。截至目前回收农用残膜9 560.5 t,回收率达到77%以上  相似文献   

14.
国内信息     
我国的城镇已从1949年的132个,增加到1990年的467个,人口由2741万,发展到1.5028亿人,预计到2000年城市数量将达到640个。城镇生态环境保护,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水资源、供水排水等设施的发展水平。目前,有8个中等城市建有集中污水处理厂,共建有11座,其中二级处理厂9座,日处理污水能力为27.5万m~3,污水处理率达20.4%;小城市为12个,建有污水厂15座,其中二级处理厂10座,还有一些县镇建有污水厂,但城镇水域的污染仍很严重。总的说来,北方污染重于南方。工业废水排放量占70%,污  相似文献   

15.
世界人口达58亿城市人口大增造成资源紧张据新华社今日上午专电:联合国人口基金会29日发表年度报告说,目前全世界人口总数为58亿。报告在分析人口发展趋势时指出,尽管绝对人口增长率有所下降,但由于全球人口基数大,现在平均每年新增人口都在8600万以上.这...  相似文献   

16.
1 我省城市发展简况 城市,是一个地区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和对外交往的中心,是工业集中、商贸集中、人口密集的地方,也是能源资源消耗大、环境与生态问题较为突出的地方。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建市工作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1978年,我省只有6个城市;1990年,发展到11个;1995年,我省已有23个城市。 1978年,我省城市人口只有285万人,到了1995年,全省城市人口翻了一番以上,达580多万人。23个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 ,除我国经济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外 ,一个显著而直观的巨大变化 ,就是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了。 1 980年 ,全国设市才 2 2 3个 ,城市人口为 1 91 40万人 ,城市化水平为 1 9. 3 9% ,到 1 995年发展到 6 4 0个城市 ,人口达 3 5 1 71万人 ,城市化水平提高到2 8.85 %  相似文献   

18.
马恒 《环境》2005,(10):28-29
据中国室内装饰协会环境检测中心统计,我国每年由室内空气污染引起的死亡人数已达11万人,即每天约304人死于室内空气污染。令人触目惊心的数字背后,是不断发生的装修污染事故。但由于相关法规的滞后,受害消费者很难找到责任人“埋单”,维权之路非常艰难。  相似文献   

19.
余辉 《环境科学研究》2014,27(11):1243-1250
琵琶湖富营养化全面有效的控制得益于对流域污染源的系统控制. 琵琶湖流域污染源系统控制包括通过立法与监管严格控制工厂与企业的污水排放、城镇污水管网与大型污水处理设施的高度覆盖、农业集落污水处理设施的全覆盖三部分,流域污水处理系统的全覆盖及高度处理技术的普及是其最为成功的经验之一. 琵琶湖流域城镇下水道普及率达86.4%,主要污染物——TN、TP及CODMn的去除率分别高达90.0%、98.7%及94.6%. 琵琶湖流域同时实施了净化槽普及、设置农业集落排水处理设施、初期雨水净化处理及农田循环灌溉等具有地方特色的面源治理对策. 通过综合治理,琵琶湖主要入湖污染负荷明显减少,与1985年相比,2012年CODMn点源污染负荷减少了76.8%,TN减少了45.5%,TP减少了65.6%. 与之比较,我国的湖泊治理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有针对性的地方排放标准的缺失及执法力度的不足、城镇污水深度处理及运营管理技术上的差距、面源污染对策的严重不足.   相似文献   

20.
冀小元 《陕西环境》1996,3(1):25-27
1水资源短缺导致水的必然回用我国人口占世界的22%,淡水只有世界的7%,人均供水量只占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居世界第88位。北方80%以上的城市供水不足,包括北京,水源污染每年给中国造成400亿元人民币的直接损失。我国600多座城市中,有300多座城市缺水,其中有110个严重缺水,年缺水量达58亿立方米,连南方的深圳、三亚、海口等市也缺水。如果城市人口到2010年增至6亿多,那么由于抽水马桶、淋浴器和洗衣机的使用增加,城市居民生活用水将急剧增加,城市缺水首先发生在华北,然后发展到沿海城市,最后延伸到内地。我国每年约使用5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