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基于自然情境的环境教育活动,是以感性经验为基础、以学生参与活动为主体、以运用和验证环境科学知识分析解决环境问题,形成科学的生态观为主要目的学习方式。它以教育“互动”为中介,彰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是一种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指导的活动,以学生自主活动和直接体验为基本方式,以培养个性、情趣、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2.
3.
本文分析了高中语文教学中环境教育的特点,指出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环境渗透教育的原则,并对教学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环境教育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保障。但当今的许多学生并没有采取有利于环境的方式。如何尽快改变这一现状?本人认为,研究性学习将会对环境教育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6.
地理活动化教学是以教育性、探索性、创造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索、主动操作、自主活动为特征,以达到促进学生认知、情感、个性等全面和谐发展为目的的一种教学组织模式。它要求教师将“活动”思想渗入课堂设计和教学过程中,创设“活动”情境,培养学生 相似文献
7.
课堂教学有机渗透环境教育中学化学课本中有许多知识点涉及到环保。如果把这些内容与环境教育有机结合,就会使得原本枯燥的化学课变得生动起来,有效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讲述空气污染原因时,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英国伦敦“光化学烟雾”等一些曾经震惊世界的环境污染事件,帮助学生认识空气污染给人类造成的巨大伤害和惨痛教训。同时结合某些化工企业排放有害气体影响周围居民的事件,让学生自己分析空气污染的危害,体会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紧迫感。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一些地区的酸雨频率一度达到30%以上,因燃煤产生的二氧化硫已经成为空气污染… 相似文献
8.
“研究性学习”课程,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是实践性很强的学习,学生必须通过亲身去做,才能够体会到“如何做”。学生通过自己做一做,用自己的眼睛看一看,这要比被告知一个结果或答案更有意义。作为化学教师,在参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选取了化学与环保这一社会热点问题作为研究课题,在符合其科学性要求的同时,增添活动的趣味性,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问题情境中来,激发学… 相似文献
9.
10.
历史是一面镜子,“以史为鉴可以明得失”,从“吸取前人教训”、“鉴往知来”的角度,充分挖掘历史学科独特的环境教育功能,能给学生以深刻而发人深省的教育与启迪,这是历史这一学科实施环境教育的一大优势和特色。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如何发挥历史学科在环境教育方面的优势和特色呢?首先,教师必须具有高度的敏锐感,善于挖掘教材中的环境教育素材。纵观中国古代历朝历代统治者的统治政策,我们就会发现里面隐含着古人朴实的环保意识。汉初、唐初的统治者都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在恢复和发展生产的同时,也使因战乱引起的荒野千里的… 相似文献
11.
12.
环境问题是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重大问题,全球性的资源与环境危机,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构成了现实的威胁。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当今的历史潮流。环境保护,教育为本。早在1987年年联合国就提出把20世纪的最后10年定为“环境教育10年”,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上,环境教育被列会议议程之一,今年联合国将再度召开世界环境教育大会,并制定21世纪第一个“环境教育十年”。可见,环境教育已经引起联合国重视。随着我国“四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环保事业也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这样必然对环境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最近,中 相似文献
13.
环境教育是落实我国环境基本国策的措施之一,是提高全民环境意识的重要形式。而中学阶段的环境教育是整个环境教育过程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是培养跨世纪人才的迫切要求。目前,学生课业负担较重,专门开设环境教育课难度较大。为此,从《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的要求出?.. 相似文献
14.
生物教学中开展环境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堂教学是实施环境教育的主渠道我们深入挖掘教材中环境教育的知识点,根据教材内容的不同,区别对待,因材施教。对教材中直接体现环境教育的内容,如高中生物中的“生物与环境”、“生态环境的保护”等章节,教师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指导学生收集有关的信息资料,在课堂上师生互动,共同分析讨论,获取知识。对教材中未直接介绍环境知识,但与环境保护有密切关系的内容,如“动物生命活动调节”一课,讲到运用昆虫激素防治害虫,可以减轻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对此,我们联系生产实际,从昆虫激素在生产上的应用,化学农药的污染及危害等方面进行引申、扩展和… 相似文献
15.
16.
环境教育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包括环境意识在内)的基本手段之一,其主要内容包括:环境科学知识、环境法规知识和环境道德伦理知识。我国现行环境教育大致可分为:学校环境教育;在职环境教育;社会环境教育。在职环境教育可 相似文献
17.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基本国策,环境教育是环境保护的一项基础工作,是整个国家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青少年学生是国家的未来,环境保护的好坏将取决于他们的环境意识和环保水平。因此,在各学科教学中加强环境教育十分重要。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生物学教学中如何渗透环境教育谈点粗浅的体会。 相似文献
18.
环境教育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包括环境意识在内)的基本手段之一,其主要内容包括:环境科学知识、环境法规知识和环境道德伦理知识。我国现行环境教育大致可分为:学校环境教育;在职环境教育;社会环境教育。在职环境教育可提高环境从业人员综合环境素质,更新其业务知识,投资少、见效快。 相似文献
19.
高中环境教育课程(以下简称“课程”)的改革与发展,是环境教育的核心问题,本文从21世纪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对目前课程改革的理论认识和实践经验,以及课程教材,模式,结构的弊端作简要的分析,并以课程价值观与质量观,基础教育的性质与课程目标的确立,课程教材,模式与结构的改革三个方面进行探讨,论述了课程在素质教育和提高教育质量中的地位和作用,从当前课程重理论,轻实践的偏向,提出了从实际出发,持科学态度,转变旧观念,在系统论指导下,吸取课程改革的历史经验,以原有教条垢弊端为突破口,优化“必修加选修”,“学科加活动”,“显性加隐性”的弹性化“课程”的结构,在改革实践中,不断深化和完善课程体系,提高环境教育的质量,以适应未来社会和人持续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议程》建议“学校应让学童参与地方和区域的环境卫生研究,其中包括安全的饮用水、卫生和食物及生态系统等,并使他们参与有关的活动。”因此,环境教育应从学校向社区辐射,结合社区进行的环境教育。一、开展社区调查,辨别环境问题开展社区调查是辨别社区环境问题的必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环境意识的基础。开展社区调查,教师首先应将学生按居住地分组,与学生商讨并选择社区作为环境探究的地点,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调查,对社区的需要、资源进行评估。方法可以是在社区内进行观察或是访问社区领导。内容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