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废水除磷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贾晓燕 《重庆环境科学》2003,25(12):191-192
磷是水体富营养化的控制因素,废水除磷是预防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手段。按除磷机理分,常见的除磷方法有生物除磷法、吸附除磷法、化学除磷法,而以综合应用该三种方法原理的人工湿地除磷法最具有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污水化学除磷处理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污水化学除磷技术中化学凝聚沉淀法、结晶法、吸附法的工艺原理和特点,以及目前它们的研究和应用现状,阐述了污水化学除磷技术的最新发展动向,提出进一步开发技术、经济两方面都满意的吸附材料是污水化学除磷技术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含磷污水淋滤条件下土壤中磷迁移转化模拟实验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以土柱实验为基础,结合磷在土壤中的化学转化机理,将磷在土壤中的形态分为可溶态磷、吸附态磷和沉淀态磷,根据磷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模拟实验,分析了这3种形态的磷在土壤中迁移转化的规律:可溶态磷进入土壤中,主要随水分作溶质迁移,在迁移的同时,不断转化为吸附态磷和各种沉淀态磷;吸附态磷由可溶态磷生成,并与可溶态磷一起发生沉淀反应生成沉淀态磷,但固着于土壤颗粒上,不发生迁移;沉淀态磷由可溶态磷和吸附态磷生成,在土壤中主要参与化学转化;沉淀态磷在土壤中有随水分迁移的现象。  相似文献   

4.
为降低污水除磷成本、再生循环利用高效除磷剂、回收水体中磷,在此提出并研究了一种新型的化学除磷技术——固定化活性氧化镧(La2O3)化学除磷及其真空再生技术。该技术利用电解实现镧的固定,运用真空原理,实现氧化镧的再生和磷的回收。通过归纳各种常规除磷和新型除磷方法的特点,以及新型除磷方法的技术可行性,得出固定化活性La2O3化学除磷法较常规的除磷方法运行成本低,无污泥及二次污染产生,除磷效率高,可循环利用氧化镧除磷剂.回收利用水中的磷.  相似文献   

5.
铁-铈水合氧化物吸附剂除磷的间歇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共沉淀法合成铁-铈水合氧化物脱磷吸附剂,进行其对水溶液中磷酸盐吸附的速率曲线、pH值影响曲线、吸附等温线等的测定。结果显示,该复合吸附剂在pH=2~6范围内均具有良好的吸附除磷效果,其最大静态吸附量是粉末活性氧化铝的1.8倍以上。对富磷吸附剂的解吸及再生试验显示,该吸附剂可循环使用,一次再生后吸附容量约为新鲜吸附剂容量的90%。  相似文献   

6.
磷酸铁沉淀对生物除磷所需钾离子的吸附竞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磷酸铁沉淀是化学-生物同步除磷系统的产物,其电负性对生物除磷必需的钾离子产生静电吸附。磷酸铁在纯水、污水2种介质中对K+的吸附试验结果表明:钾离子吸附率随磷酸铁含量的增加而增加,磷酸铁对钾离子的吸附程度弱,磷酸铁吸钾量占活性污泥吸钾量的21%~29%,混合污泥中磷酸铁含量升高至一定程度时,会对活性污泥吸钾产生拮抗作用,除磷效果下降。  相似文献   

7.
污水化学除磷技术的现状和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综述了化学除磷的各种方法,原理,特点及其在使用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化学除磷技术—固定化活性氧化镧的化学—吸附除磷技术。通过将其和一般的化学除磷技术进行对比,介绍了该技术所具备的开发潜质。  相似文献   

8.
桑沟湾表层沉积物性质及对磷的吸附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研究桑沟湾表层沉积物对磷的吸附动力学曲线和吸附等温线,并结合沉积物的表面电荷性质及磷的形态分析,考察了沉积物对磷的吸附性能和吸附机制.结果表明,桑沟湾表层沉积物对磷的吸附过程包括快吸附过程和慢吸附过程,可用快慢二段一级动力学方程描述,等温线符合Langmuir交叉式模型.夏季沉积物样品的最大吸附量高于春季样品,粒级较小的沉积物吸附能力较强.沉积物样品对磷的最大吸附量Qm在0.047 1~0.123 0 mg·g-1之间,吸附/解吸平衡磷浓度(EPC0)范围在0.059 6~0.192 7 mg·L-1,沉积物充当"磷源"的作用.不同站位表层沉积物中无机磷(IP)是磷在沉积物中的主要赋存形态,吸附后的沉积物样品中弱吸附态磷(Ex-P)、铁结合态磷(Fe-P)明显增加.吸附过程包括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以物理吸附为主.  相似文献   

9.
剩余污泥中磷的回收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我国磷资源的短缺和城市污泥处理处置的现状,针对磷元素的流动特性,分析了城市污泥中磷回收的必要性。探讨了污泥中磷由固相释放至液相的厌氧消化法、臭氧氧化法、热处理法、超声波溶胞法和焚烧溶出法等方法,并对回收污泥中磷的化学沉淀法、吸附解析法、焚烧热处理法、纳滤法等的原理和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对城市污泥中磷释放与回收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为城市污泥中磷的资源化回收利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0.
家庭用废水主要由洗涤废水组成,如果对洗涤废水中的有害成分加以清除并循环利用,能产生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环保作用。含磷洗衣粉、洗涤剂比不含磷洗涤剂具有更好的清洁作用,但是清洗后的磷化废水是导致水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之一。采用生、熟石灰作为化学沉淀剂去除废水中的磷成分,具有成本低、产生的杂质少等等特点,另外,去磷后生成物可作为肥料或者提取磷的原材料,加以循环利用,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去除有害物的水可以作为中水继续使用,可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1.
膜生物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验采用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实验表明:当污泥浓度为6000mg/L,DO为3.0mg/L以上,进水pH值为7.0—8.5,温度为7—13℃。HRT为8h的条件下,膜生物反应器对COD、BOD,悬浮物、氨氮、总氮、总磷的去除率分别为95%、98%、100%、97%、60%-80%、34%-54%。同时发现,膜生物反应器内部存在部分同步硝化反硝化的条件;对TP的去除率较低,主要是由于系统排泥较少。  相似文献   

12.
采用生产废水和模拟废水为处理对象,系统探讨了石灰法处理磷化废水的反应时间、投药量、搅拌强度和沉淀时间等因素对废水处理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混凝反应时间达到2h,石灰投加量理论用量的2.5倍才可使废水中的磷、钙充分反应生存羟基磷酸钙,从而使含磷废水出水达标。搅拌强度和沉淀时间对除磷效果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3.
除油率和油珠粒径分散度是检验石化含油废水处理效果的两个重要指标。通过测定废水粗粒化处理前后分光光度值和油珠粒径的分布,较为精确地计算出含油废水处理后出水的除油率和油珠粒径分散度。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含油量,显徽镜计数法测定油珠粒径分布,方法简单可靠。  相似文献   

14.
铁碳微电解法去除石油废水中化学需氧量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铁碳微电解法处理石油开采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探讨和分析了pH值、Fe/C比、铁碳投加量和反应时间对微电解处理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铁碳微电解试剂的最佳条件为:pH值为3;铁屑投加量为50 g/L,铁碳质量比为1∶1,微电解反应时间为120 min,化学需氧量去除率最高可达39%.本实验优化了铁碳微电解法对石油开采废水预处理的最佳工艺条件,大大降低了石油废水预处理的成本和负荷,为石油废水消减化学需氧量的初步处理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5.
生物脱氮除磷机理及新工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孙衍增  蒋彬  殷琨 《云南环境科学》2006,25(1):54-56,53
对污水的生物法脱氮除磷机理作了简要的分析,并介绍了几种高效、经济、实用的生物脱氮除磷新工艺。  相似文献   

16.
提取七叶皂苷钠废水中含有七叶皂苷钠、淀粉、色素、胶质。其中七叶皂苷钠易起泡,不易回收和处理,本文采用加抑泡剂(YP1),深度处理回收釜残液,使综合废水浓度降低,经水解酸化3h,好氧生物处理6h,出水CODCr<100mgL,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7.
海藻生物吸附废水中铅、铜和镉的研究   总被引:59,自引:2,他引:59  
对几种大型海藻作国吸附剂,吸附重金属废水中Pb^@+、Cu^2+、Cd^2+的吸附容量和吸附速度进行了研究,得出了它们对Pb^2+、Cu^2+、Cd^2=平衡吸附的等温曲线。实验表明,海藻的最大吸附容量在0.8~1.6mmol/g(干重)之间,吸附容量比其他种类的生物体高得多。吸附速度较快,10min内,重金属从溶液中的去除率可达到90%。实验结果还表明,大型海藻适合于发展成为高效的生物吸附材料用  相似文献   

18.
味精废水有机物及氨氮含量高,给废水达标处理带来一定难度。文章以味精厂生产废水的实际处理工艺为例,重点研究味精废水混凝预处理、厌氧处理、好氧处理、厌氧氨氧化(Anaerobic Ammonium Oxidation,Anammox)脱氮工艺等四位一体工艺的运行参数及处理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工艺能够稳定运行,并且COD及氨氮去除率达96%以上,处理后出水满足《味精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9431-2004)。  相似文献   

19.
硫化物废水的生物处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物脱硫工艺与传统工艺相比,具有明显的优越性。文章介绍了硫化物废水的各种处理技术、特点及原理,综述了国内外生物脱硫的研究现状,重点阐述了硫化物废水生物处理的几个重要的影响因素:溶解氧、pH值、硫化物负荷、反应器及填料的类型,指出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的新型工程茵株将具有更好的脱硫效果。  相似文献   

20.
对某化工厂高氟酸性废水经过试验后,采用二级石灰-氯化钙沉淀絮凝法处理,出水的氟浓度达到了国家规定的一级排放标准,且系统运行稳定,工艺简便,易于施工和运行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