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污染物总量控制是目前我国广泛应用的一种控制区域环境质量达标的方法 ,在总量控制中 ,环境容量分配的科学化、合理化和各点浓度的合理值计算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就此做些研究 ,以确保实现从局部到区域的环境质量达标。  相似文献   

2.
首次指出了物元分析隶属函数及运算模型在区域污染物总量控制动态化管理中的应用.研究成果是对扬州市的10年污染物总量控制系统性、宏观性的展开,丰富了区域污染物总量控制的理论体系,且进一步表明:该成果不仅为污染物总量控制进行动态化、规范化管理提供了科学的技术支撑,也为促进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的转变,实施循环经济的决策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广州南沙小虎岛和沙仔岛地区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特征及环境质量和污染现状 ,通过对简便易行且富有实效的总量控制方案的开发研究和具体实施 ,提出了适合该区域总量控制地块划分的原则、依据和方法 ,最终确定区域总量控制污染控制地块划分和水污染物总量控制的具体方案。  相似文献   

4.
提出总量目标控制是企业环境管理的核心,为企业在发展生产的同时控制和削减污染物的总量,指出可行的实施意见。  相似文献   

5.
文中所说“总量控制”,全称是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当污染物超出环境容量,总量控制一般以削减现有总量的方式出现,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减排”。结构减排在减排中占据主导的核心地位。实践表明,“节能必减排,减排促节能”。节能减排相结合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现环境与发展“双赢”的一种有效途径,也是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节能减排与应对气候变化密不可分,是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支撑面。控制温室气体(以CO2为代表)排放强度,是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的深化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基于水污染物总量控制思路,以陕北能源化工基地某工业园区为研究对象,分析工业园区主要水环境问题及原因,分别对园区企业和集中污水处理厂提出排水水量、水质控制要求,从工程技术措施和管理手段上提出了明确的解决方案和要求。结果表明,各项减排措施实施后,COD、氨氮、石油类物质分别削减49.4%、71.0%、72.6%,园区排水总量控制在1.18万t/d,最终保证园区水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要开展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就要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要求政府“两个文明”一齐抓,努力提高经济实力,提出了中国环保的出路在于改革创新,要在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在政策、制度上进一步经,并把环境科技的创新摆上议事工程。  相似文献   

8.
浙江省地方环境标准制定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环境标准是对国家环境标准的补充和完善。为加大污染控制力度,适应新形势下环境管理和执法要求,有效改善和保护环境质量,针对浙江省主要环境问题和现行国家环境标准的不足,结合产业发展方向和环境保护目标,制定浙江省地方环境标准十分必要。主要从浓度控制与排放总量控制相结合、敏感或特殊有毒有害污染物控制、行业污染控制和相关环境质量等方面提出了地方环境标准的制定思路。  相似文献   

9.
区域污染物总量控制动态化管理技术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近十年江苏省扬州市社会经济环境方面几十个指标上万个数据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揭示出区域污染物总量控制与社会、经济、环境建设和发展相关联性,总量控制具有宏观性.区域污染物总量可纳入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行政首长政绩考核中.首次建立区域污染物总量控制考核指标体系水平等级的评定模式和动态管理的应用技术.该成果不仅为城乡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区域实现污染物总量控制动态化、规范化管理提供技术支撑和启示.  相似文献   

10.
“十三五”总氮、总磷总量控制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总量减排作为环境保护的重要抓手,以COD和氨氮等主要水污染物为控制指标,不断推进,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截至2013年,中国COD和氨氮较2010年分别下降了7.81%和7.11%,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随着总量减排工作的持续推进,COD和氨氮的排放总量基本得到有效控制,相应的环境污染问题也得到明显缓解,但总氮、总磷等新的环境污染问题开始凸显。重点分析了中国总氮、总磷总量控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提出相应的总量控制政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随着各项环保措施的深入实施,北京市大气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的难度逐渐加大。对北京市"十二五"时期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工作进行了经验总结,并分析了"十三五"时期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形势和减排压力。在此基础上,从6个方面提出了北京市"十三五"期间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2.
本文提出了一套适合于我国中小城市大气污染总量控制研究的技术路线和模型。通过环境容量规划和污染综合治理规划的有机结合,从而达到以优化的方式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对镇江市的应用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技术路线和模型是合理可行的。所给出的总量控制方案既能符合经济发展的需要,又能经济有效地控制并改善区域的大气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13.
在水体污染物总量控制分配中,科学合理地分配污染物排放指标是实施水体环境管理的关键.将应用在经济领域衡量居民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基尼系数引入环境领域,提出环境基尼系数这一新概念用于解决流域内各分区污染物总量控制分配的问题.以乌梁素海流域为例,分别以流域内各分区人口、水资源量和国内生产总值(GDP)作为流域内基尼系数的分配指...  相似文献   

14.
根据中国中小型钢铁企业污染物排放情况,确立了污染物排放削减潜力评估方法。采用污染物排放削减潜力的数学模型,计算当前生产水平下实施清洁生产和末端治理后对SO2产生量和烟粉尘排放量的削减率,并预测中长期实施清洁生产和末端治理后,污染物产生量和排放量的削减潜力。结果表明,通过采取清洁生产措施和末端治理技术,中小型钢铁企业2020年在4种不同模式下,SO2产生量削减率分别为61.8%、66.4%、73.3%、84.7%;烟粉尘排放量削减率分别为37.9%、44.1%、53.4%、68.9%。通过污染物排放削减潜力的初步研究,不仅从宏观层次上说明了实施清洁生产和末端治理技术的积极意义,而且计算出不同经济发展模式下污染物产生量和排放量的削减量,为行业或区域污染物总量的指标分配和总量控制方案的制订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周小敏 《污染防治技术》2000,13(2):89-90,92
污染物总量控制是对污染源浓度控制的改革,有利于环境质量的改善,应运而生的排放污染物总量收费代替了排放污染物浓度收费,促进了总量控制工作的深入开展,调动了企业治理污染的积极性。总量收费政策执行时间不长,但已受其他政策制约。  相似文献   

16.
基于常熟河网原型调水实验和水功能区划,建立了感潮地区河网水量水质模型,对常熟河道水质降解系数及水环境容量进行了计算,并按照点源和面源对区域内污染源进行统计,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常熟河网水污染物总量控制值和现状削减量的计算,为该地区的水污染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环境保护部有关负责人在2008年7月7日向媒体通报,根据国务院关于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及考核实施方案和办法的有关规定,环境保护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统计局、监察部,完成了2007年度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五大电力集团公司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情况的考核工作。结果表明,全国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与2006年相比首次双下降。  相似文献   

18.
区域环评是项目审批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近年来,开发区的环评要求逐年提高,而开发区工业企业的不确定性给环评造成了很大的难度,尤其给污染物的估算带来较大误差。针对这种情况,以两个省级开发区为例,介绍了化工、电子行业的特征因子排放情况,为区域环评中进行类似行业的污染源估算提供类比依据,同时也为环保审批提供审批依据。  相似文献   

19.
基于中国刚性减排的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在分析总量控制体系基本逻辑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以减量定增量的水污染物新增量计划指标分配思路,在强力削减污染物存量的同时,对区域新增建设项目的污染物新增量进行量化和约束性控制,保障减排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20.
总量监测是总量控制工作的核心问题,实施总量监测迫切需要制订一套切合实际、可操作的总量监测规范。与以往工业废水监测规范不同,其目的和适用范围也不同,就总量监测规范制订的原则,关键技术内容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