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事故概况我矿1981年4月9日在六中段607采场进行中深孔落矿时发生过一次早爆事故。这次爆破使用导爆管雷管578发和电雷管2发,炸药1643公斤,导爆索1300米。各孔内均装一个导爆管传爆的母药包和一根导爆索进行复式起爆;导爆索在孔口外留30厘米并用导爆管传爆,所有导爆管分排用簇联法连在  相似文献   

2.
1991年3月4日,我矿一坑在一次总装药量为5t的落矿大爆破中发生拒爆事故。这次大爆破系采用非电微差导爆管加导爆索网路,母线由两个采场各引出2根导爆索顺向并拢组成。起爆方法,使用2发8~#工业火雷管各连接一根8m长导火索,并将起爆雷管用绝缘胶布缠包数层于距母线末端0.5m处  相似文献   

3.
导爆管被激发以后,爆轰波受管壁的约束,可在200毫米长度以内的断药管中传爆;在导爆管端部经烟熏法试验证明,喷焰最大宽度约4.5~8毫米,长仅20毫米以内。我们利用导爆管在约束条件下喷焰可以增长,增宽的特点,用一端封闭的普通塑料管作为傅爆原件进行试验,当数根爆导管一端套上塑料套管接头后,喷焰在其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4.
瞎炮的预防     
所谓瞎炮也就是在爆破作业中发生的拒爆现象,也称哑炮。这不仅影响爆破功能,如果未及时发现或处理不当,往往因各种原因引起瞎炮爆炸,造成人身伤亡事故。 爆破作业中产生瞎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应针对主要原因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 (一)起爆材料质量不合格,造成拒爆。如导火索、雷管受潮变质;导火索芯药不匀,有断药现象,电雷管脚线绝缘不良等都能引起拒爆,造成瞎炮。预防措施就是要建立严格的检查和试验制度,对质量不合格的起爆材料不准出库使用。 (二)操作不当引起拒爆,如导火索与雷管接触不严;装药、充塞不当使导火索或导线受损折断;电雷管脚线折断;网路联接错误等都能引起拒爆,造成瞎炮,预防措施就是要提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起爆网路可靠性理论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对高耸构筑物爆破拆除3种起爆网路可靠性的计算与分析,电子数码雷管起爆网路系统通过在系统连接形成起爆网路后对全爆破网路进行高安全性和可靠性功能检测,确认网路中的每一发雷管都是完好的,来确保起爆网路系统的可靠性,使其可靠度达到99.91%,比复式导爆管雷管接力式簇并联起爆网路提高了6.39%,比单式导爆管接力式簇并联雷管起爆网路提高了16.48%。为使高耸构筑物能够按照爆破拆除设计方案安全、准确地倒塌在预定范围内,应优先选用安全性好、可靠性高的电子雷管起爆网路系统进行实际爆破拆除。  相似文献   

6.
无起爆药延期电雷管 为了解决现有工程电雷管起爆药对热与机械作用敏感、容易引起爆炸事故的问题,冶金工业部武汉安全技术研究所研制成功无起爆药延期电雷管。 这种电雷管借助装填有猛炸药的起爆元件,由燃烧迅速转为爆轰来代替起爆药,从根本上提高雷管的安全性能。经实验室和工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燃烧转爆轰试验装置和试验方法,新装置的规格及试样量与常用的发射筒烟花类似。根据烟花中烟火药剂作用的不同,对黑药开爆药、白药开爆药、笛音药、发射药、效果药等典型烟花爆竹用烟火药剂进行了燃烧转爆轰试验,若验证板出现变形深度超过17 mm、撕裂和破碎则视试样发生燃烧转爆轰,判定试样为白药,否则为黑药。结果表明,在同等装药条件下,烟火药剂的组成成分是决定是否发生燃烧转爆轰的关键,以KCl O4为氧化剂的开爆药和以笛音剂为主要成分的笛音发射药都被定为白药,而以KNO3为氧化剂的黑火药开爆药被定为黑药。将试验结果与时间-压力测试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燃烧转爆轰的测试结果可避免对黑火药开爆药的误判。与时间-压力试验相比,燃烧转爆轰试验方法试验药剂量更大,操作更简单,判据更准确。  相似文献   

8.
以引信传爆序列中传爆管——主装药界面间的爆轰传递为例,研究了非均值炸药的冲击起爆理论,推导了飞片起爆和透射冲击起爆过程中爆轰界面的关键参数p 和τ的计算关系式,对临界起爆能量的计算以及传爆序列的安全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由于导爆管起爆系统具有一系列独特的优点,因此国内从露天矿到井下矿山,从一般爆破到某些特殊爆破都迅速推广应用。同时在使用技术及该系统的发展方面,近两年来也有不少重要改进、革新和创造。最早使用的传爆元件是由联结块和传爆雷管组成。一个传爆元件最多只能连接4根  相似文献   

10.
导爆管与毫秒雷管组成的非电毫秒雷管起爆系统,近10年来应用日益广泛,而且随着采矿、水利、铁道等事业的迅速发展,又对雷管的延期段数和延时精度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研究提高非电毫秒雷管的延时精度势在必行。根据我们几年来对非电毫秒雷管的研究,非电毫秒雷管延时精度的提高,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管道内氢气的爆燃转爆轰及其抑制过程,对单个障碍物管道中氢气-空气混合物燃爆过程以及多级泄爆进行了二维数值模拟。基于氢气-空气19步详细化学反应动力学机理,以及k-ε湍流模型、概率密度函数输运方程和同位网格SIMPLE算法,采用计算流体软件Fluent进行模拟。结果表明:密闭管道无泄爆时,在距点火端1.5 m左右爆燃转为爆轰;泄爆口的位置对管道内氢气-空气预混气体的爆炸参数有重要影响,泄爆口位于管道中部时,能降低管道内爆轰超压,泄爆效果较好;位于管道中部单个泄爆口泄爆时,有效降低爆轰超压,管道中部设置2个泄爆口时,能通过压力和混合气体的泄放将管道中已经发生的爆轰衰减为爆燃;当有3个泄爆口泄爆时,管道中没有发生爆轰,达到良好的泄爆效果。  相似文献   

12.
影响导爆管爆速和毫秒雷管秒量及精度的因素很多,我们对几个主要因素进行了试验分析。其试验条件是:导爆管材质是高压聚乙烯,其外径为3毫米,内径为1.4毫米,装药量为(16±1)毫克/米。  相似文献   

13.
1975年1月,广东某露天矿在铜室大爆破中发生了一次迟爆事故。这次爆破采用92.4.4铵油炸药,阜新十二厂产的过期电雷管(据称拒爆率70%)。两个药室(药量分别为1.8吨和0.6吨)和80个地脚孔同时起爆。药室用4个电雷管并联起爆,并在炸药周围加5个火雷管助爆。起爆后,1.8吨药室拒爆,但经过约20分钟,人员前往检查时,又突然爆炸。事故发生后,为查明迟爆原因,曾用同批电雷管和炸药进行试验,证明这些雷管不能起爆炸药,但能使炸药爆燃,产生棕色烟雾。  相似文献   

14.
本文所研究的内容为国家“七五”攻关项目之一(75—29—01),即“高强度高精度导爆管起爆系统研制”的组成部分,其鉴定成果达国际先进水平。高强度高精度导爆管起爆系统由高强度导爆管(NONEL)和高精度雷管组成预装药炮孔药温可达70℃左右。使用高强度导爆管是否可靠?使用高精度雷管是否安全?作者回答了这两个问题。 将高强度导爆管浸入85℃的水溶液中、恒温保持24小时,用8号工业雷管,一次引爆率为100%。而在非常温条件,导爆管中药粒物理性质会发生变化,敏化剂表面会被氧化,管腔氧浓度会下降,从而有可能影响导爆管的可靠性,只要适当增加导爆管每米的含药量,是能够保证高强度导爆管可靠性的。 高精度雷管使用的是含DDNP雷管,因而DDNP(二硝基重氮酚)在系统中的安全性最为重要。将数百发高精度雷管置入80℃的条件,恒温20小时以上,均未发生爆炸。理论分析指出:高精度雷管许用环境温度可达103℃;在预装药条件下,其起爆药的热分解形不成爆炸。 在江西德兴铜矿、辽宁南芬铁矿的几次大型工业试验中,上万发高强度高精度雷管起爆均安全可靠,并创下了我国采矿业中的新纪录——一次80万吨的大区微差爆破。  相似文献   

15.
雷管内部爆轰波压力测量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锰铜压阻法对雷管内部不同截面的爆压直接进行测量 ,通过实验实测 ,得到了 8#雷管内部 3个截面处的爆轰压力数据。最后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及误差产生的原因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乳化油炸药中的柴油渗入聚乙烯导爆管,是导致深孔预装药爆破中产生拒爆的主要原因。在分析柴油渗透的有关因素及其依从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以共混聚合物来提高导爆管抗渗油性的途径.实验证明,据此制成的改性聚乙烯导爆管,对机械化混装炸药车预装药爆破,不失为一种安全而经济的起爆器材。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导爆管起爆系统已较为广泛地应用于我国矿山各种爆破作业中。但现行的导爆管起爆方法,对于炮眼比较集中、炮眼数量多的爆破作业区,存在着连结网路零乱不易检查、容易产生漏接或连结不牢靠、当爆区长度较大时还需考虑导爆管的固有延期而增加了网路设计的复杂性等缺点。为寻求更为经济、安全可靠、简便且易于检查的导爆管起爆系统起爆方法,我们对导爆索与导爆管的几种连结方式在现场进行  相似文献   

18.
非电导爆管起爆系统,是七十年代的新技术,具有安全、经济和使用方便等优点,在冶金、国防、交通、建筑和水利等工业部门已广泛应用。导爆管是该系统的主要器件。现场使用和性能研究表明,导爆管的传爆性能与其传  相似文献   

19.
根据我国金属矿山及其它爆破工程施工中经常碰到的一些爆破安全问题,即炸药、雷管等火工品在贮、运、销毁时发生的安全问题;工程中常发生的早爆、拒爆、延迟爆炸以及爆炸后产生的有害效应等安全问题,并参照有关的事故案例,编写了100多个问答,供从事爆破工作的同志们参考。谬误之  相似文献   

20.
起爆药雷管生产中产生大量有毒废水,且其运输、贮存存在安全隐患。为克服这些困难,笔者自行制备无起爆药雷管。采用圆筒式金属内管中装填超细PETN(季戊四醇四硝酸酯),作为起爆元件,代替起爆药部分,研究装药密度对内管燃烧转爆轰(DDT)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内管壁厚1~2 mm,内径Φ4.0 mm,长25 mm,装压密度为0.8~1.14 g/cm3的范围内,内管能可靠实现燃烧转爆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