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人为泥石流灾害严重等级的定量模糊综合评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神府-东胜矿区人为泥石流的调查分析,选择15个因素(含5个主控因素)作为其严重程度的评价因子,确定了四值逻辑(严、中、轻、否)评判的定量标准。应用模糊综合评判和分层定量模糊综合评判两种方法对该煤田65条泥石流沟的严重等级进行综合判别,准确性达93.1%,它为保护该地煤田建设和工农业生产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滑坡,泥石流区域危险度二级模糊综合评判初探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将二级模糊综合评判的数学模型用于滑坡、泥石流区域危险度的评判。选取了对滑坡、泥石流影响较大的岩石风化系数、地震烈度等18个参评因素。按其属性分为地质、地貌、气候、植被、人类活动等5个类别。先在同类因素之间进行初级评判,再利用初级评判的结果进行类之间的二级评判。以云南昭通地区的11个县(市)为例介绍了滑坡、泥石流区域危险度二级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与步骤。  相似文献   

3.
王念秦  姚勇 《灾害学》2008,23(2):5-9
基于模糊数学中多级模糊评判的理论和方法,结合泥石流灾害的具体特点、成因、机理分析,建立了一种新的泥石流灾害易发性的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且运用层次分析法中权的最小平方法来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以西安市临潼区大水沟泥石流为例,选用典型评判指标,建立二级近似推论,进行泥石流易发性的两级模糊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4.
在选取沟谷纵比降、山坡坡度、沟谷沉积物厚度、山坡堆积厚度、流域相对高差、每平方米世理数、最大粒径、沟宽等8个因子为泥石流沟谷危险度划分的主要因子的基础上,运用关联度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北京市北部山区重点泥石流沟进行了危险度划分。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所划分的危险度与实际情况基本符合。其中,模糊综合评判法较关联度分析法列加理想一些。  相似文献   

5.
在选取沟谷纵比降、山坡坡度、沟谷沉积物厚度、山坡堆积物厚度、流域相对高差、每平方米节理数、最大粒径、沟宽等8个因子为泥石流沟谷危险度划分的主要因子的基础上,运用关联度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北京市北部山区重点泥石流沟进行了危险度划分。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所划分的危险度与实际情况基本符合。其中,模糊综合评判法较关联度分析法更加理想一些。  相似文献   

6.
黄河积石峡水电站库区泥石流危险度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选取一次(可能)最大冲出物方量、泥石流发生频率、流域面积、主沟长度、流域相对高差、流域切割密度、泥沙补给段长度比7个因子为泥石流沟谷危险度划分的主要因子的基础上,对评价因子隶属度的确定作了分析和阐述,并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黄河上游积石峡水电站库区16条泥石流沟进行了危险度划分.  相似文献   

7.
主要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天山公路沿线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分区评价。以天山地区国道217线(K576+800~K690+000段)公路沿线地质灾害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野外现场调查资料与已有地质资料的分析,建立了适合高寒山区实际地质环境条件的公路沿线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该评价指标体系中评价因子的权值,运用两级模糊综合评判法对研究区的地质灾害分区进行定量评价。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得出每一区段的危险性评价结果,按地质灾害危险性等级对研究区进行区划。此评价结果可供今后该段公路沿线地质灾害防治参考。  相似文献   

8.
泥石流危险等级评价的模糊数学方法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本文在文献[1]泥石流危险度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泥石流危险性评价的模糊数学方法。文中首先根据有关资料建立了评定因子的隶属函数以及各因子在评定泥石流危险性中权重的模糊子集,并在此基础上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技术提出了确定泥石流危险等级模糊向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北京山区泥石流灾害保险的风险评判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泥石流是北京山区主要的自然灾害,在1989-1999年期间,泥石流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3.09亿元.对泥石流灾害保险风险的评判是首先按北京山区各区县的泥石流危险度分区划分风险区,然后对各风险区进行灾害危险性和灾害易损性评判.在危险性评判中,按各风险区的泥石流危险度等级赋予危险度评判指标值.在易损性评判中,选择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人口密度和人口自然增长率等4个因素作为评判指标,并分为两个层次进行评判.第一层次是经济易损性与社会易损性评判,第二层次是泥石流灾害易损性评判.最后用泥石流灾害保险风险分析数学模型,计算出各风险区的泥石流灾害保险风险度,并由此绘制了北京山区泥石流灾害保险风险区划图.  相似文献   

10.
灾害损失评估的三参数区间数模糊综合评判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灾害损失评估的新途径进行了探索.根据模糊数学理论,将三参数区间数概念用于解决模糊综合评价对象的某些属性的不确定性问题,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灾害损失评估的三参数区间数模糊综合评判数学模型,并给出了它在灾害损失评估中的应用.实例表明,该方法能使评判结果更加客观可信.  相似文献   

11.
泥石流堆积泛滥区危险度的评价与应用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泥石流堆积泛滥区危险度是指山地沟谷一旦发生泥石流后,在堆积区不同地段泛滥成灾的程度或最大威胁程度.本文探讨了泥石流堆积泛滥区危险度评价的指标体系,划分了四级危险度。应用泥石流二维非恒定流理论建立了危险度评价的数学模型。以云南东川市城区为实例,模拟了100年一遇超标准泥石流泛滥成灾过程,并作出泥石流堆积区的最大流速分布图、最大泥深分布图和危险范围内的危险度分区图.通过数值模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根据危险度评价结果,提出了该数学模型在减灾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根据阵流估计泥石流堆积参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泥石流堆积是泥石流产生灾害的主要方式,也是进行泥石流灾害评估的主要依据。根据泥石流堆积的形态特征提出了堆积的元过程叠加,将堆积与间歇性的阵流运动联系起来;利用近20年来蒋家沟泥石流阵流序列的观测数据,估计了堆积的相关因子,如速度、流深、流量、堆积厚度等。这些因子表现出一定的频率分布特征,它可能改变过去确定论的泥石流观念,同时也为提出新的泥石流评估模式提供了定量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泥石流风险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当前泥石流灾害评价研究中的问题,论述了引入风险概念的重要性。简要介绍了泥石流危险度的研究方法。根据人的价值理论改进了泥石流灾害易损度评价体系,提出了社会易损度的定量化方法。将可能造成的人员伤亡在风险评价的成果中单列出来,解决了对人的社会价值评价难题。改进了泥石流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对今后泥石流灾害评价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不同容重的泥石流淤积厚度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泥石流的淤积厚度是泥石流灾害评估和防治的最重要的参数之一,但迄今还没有较好的方法计算不同容重的泥石流淤积厚度。本文通过研究泥石流屈服应力的特点,提出了用地区参数和泥石流体积浓度来计算泥石流屈服应力,进而计算泥石流淤积厚度的方法。采用本文方法计算已发生泥石流地区不同容重泥石流的淤积厚度,可以很好地应用于泥石流灾害评估和防治。  相似文献   

15.
熊炜  范文  李喜安 《灾害学》2012,(4):92-97
通过对陕西省丹凤县竹林关镇大柴沟泥石流进行现场勘查分析,总结了泥石流的孕灾背景,揭示了泥石流的典型特征和基本物理力学参数,在此基础上,分别从泥石流的物质来源、形成环境、诱发条件等三大条件分析了泥石流的形成机理,归纳了大柴沟泥石流具有典型的滑坡激发性、周期暴发性、强烈致灾性等特点,对泥石流的危险性进行了现状分析和预测评价。结果表明:软硬相间的岩层和强烈的构造运动是造成岩体变形破碎的主要原因,为泥石流提供了丰富的物源,垂直高差较大、沟道狭窄为泥石流提供了良好的孕灾环境,百年一遇的暴雨是大柴沟泥石流形成的诱发条件,同时受暴雨影响,沟内产生多处浅表层滑坡堵塞沟道,为泥石流聚集了能量,以至形成规模更大、破坏性更强的泥石流。研究过程采用了实测计算与经验公式估算相结合的多种方法进行对比研究,也充分验证了经验公式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6.
四川省泥石流风险评价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刘希林  苏鹏程 《灾害学》2004,19(2):23-28
通过对1990年和2000年四川省泥石流灾害易损度的对比分析,得出了泥石流灾害风险度10年来的变化情况.攀枝花市、泸州市、眉山市、绵阳市、广元市、宜宾市、广安市、巴中市和凉山州的泥石流灾害风险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大.特别是眉山市、广安市和巴中市增幅较大.通过对泥石流灾害风险的定量计算,得出了2000年四川省泥石流灾害风险评价结果.凉山州、甘孜州、阿坝州、攀枝花市和雅安市为四川省泥石流灾害高风险区.  相似文献   

17.
泥石流危险度的改进集对分析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泥石流危险度的正确评估是泥石流灾害治理和工程措施的基础,但泥石流危险度评价是一个极其复杂的不确定性问题.基于集对分析理论,探讨了泥石流危险度的集对分析改进新方法,即基于样本评价指标实测值与讨论泥石流标准危险度类别间的接近程度,判别集对同异反,进而应用模糊联系度的概念挖掘样本与讨论类别相邻类别的集对同异反有效信息,以综合定量分析样本的危险度,从而提高评价结果的町靠性和准确性.实例应用及与其他方法对比结果表明,基于改进的集对分析方法来评价泥石流危险度是有效可行的,町以取得理想的结果,且操作简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