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设项目安全成本作为安全管理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指标,其构成与核算是建设行业安全管理的必然要求。试图探讨将安全成本理论应用于工程建设领域的有效途径,在分析安全成本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根据现行建设工程计价体系的组成和特点,提出建设项目安全成本由直接安全成本、间接安全成本和安全风险成本3部分构成。在间接安全成本中建立安全暂列金,以应对无法确定或无法预见的安全费用支出;安全风险成本则按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进行统计。最后,区分预算阶段和结算阶段分别构建了安全成本的构成框架,使安全成本核算具有了较强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在分析地方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的基础上,探讨加强政府监管的必要性,指出政府监管的失效是矿难事故发生的深层次原因.基于公共选择的\"经济人\"假设理论,从地方煤矿监管中涉及的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煤矿企业和煤矿工人等多方利益主体的博弈角度分析政府监管失效的根本原因;根据地方煤矿安全政府监管的实情,提出构建多方利益主体的政府监管体系、运行机制和具体路径选择.该研究成果对提高政府监管执行力,减少地方煤矿事故频发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为明晰政府安全文化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而确立政府安全文化研究与实践的基本理论框架,根据组织安全文化与政府文化的定义,提出政府安全文化的定义,并依次从政府安全文化的主体、载体、主要内容与直接目的等9方面出发,详细探讨政府安全文化的重要内涵。在此基础上,深入解析政府安全文化的建设思路与路径。结果表明:政府安全文化建设是推进政府安全监督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和提升政府安全监督管理水平的一条重要思路和措施,政府安全文化的建设思路与路径主要包括4方面内容,即建设内容、建设方向、核心理念与建设途径。 相似文献
4.
为对我国出口产品的安全状况进行了解,为我国产品召回制度的建立提供数据支持,统计分析了2006年1月至11月间美国与欧盟对源产于中国的消费品实施召回或其他安全措施的情况,结果表明:我国出口至美国的消费品被召回的次数与件数超过了其他任何国家,分别占总数的52.5%与60.1%,出口至欧盟的消费品被采取限制性措施的次数占总数的49.5%;涉及产品主要包括儿童玩具及用品、电子电器、机械产品等.因此,我国应尽快建立并完善缺陷产品召回制度,建立国家产品伤害监测系统,完善产品安全标准体系. 相似文献
5.
如何用最小的投资获取最大的效益,这是现代社会经济运行环境下提出的客观要求.同样,在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上,人们也希望用有限的安全投资,去实现企业尽可能高的安全水平,在获得可接受的安全水平下,尽可能去节约企业的安全投资,保证企业最大的经济效益.从安全经济学的角度论述煤炭企业的安全成本及安全投资比例,期盼找到煤炭企业安全和经济效益的最佳平衡点. 相似文献
6.
对某地区机械制造业的安全状况进行调查,通过对整个行业的安全投入数据和事故数据的统计,分析了该行业的安全投入现状、事故发生现状及二间的关系,认为造成该行业事故多发的主要原因是安全投入不足和人均劳保费用偏低,提出了机械制造业提高生产安全水平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从安全生产作为一种"公共产品"的视角,分析中小企业供给与需求状况,得出目前中小企业安全生产处于"供给低、需求低"的非正常状态,说明劳动力市场对安全供求的调节已经失灵;通过对安全管制下中小企业日常安全管理行动的调研,结合相关研究成果,说明中小企业安全生产管制存在"管制失灵";对安全生产管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以完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为前提,以加强中小企业安全生产监管信息库建设为基础,以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安全生产三大机制为手段将中小企业安全生产引入良性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8.
安全投入不足是煤矿安全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安全投入与安全成本的概念存在着严重的模糊性.为此,笔者重新给出了安全成本的定义:在基准的安全标准下,发生的与安全有关的费用总和,包括安全投入和事故损失两部分.为了进一步明确安全成本与生产成本间的界限,还提出了从采矿方法、地质采矿技术条件、生产工艺环节等3个方面对安全成本与生产成本间的界限进行界定,以及对事故损失按照可列的直接经济损失、隐含的直接经济损失、可列的间接经济损失和隐含的间接经济损失等4个层次分别进行计量的建议.最后提出了发展煤炭科技、严格煤矿设计审查制度、制定煤矿安全成本统计标准、变革煤矿税费体系等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9.
Objective: Vehicle safety rating systems aim firstly to inform consumers about safe vehicle choices and, secondly, to encourage vehicle manufacturers to aspire to safer levels of vehicle performance. Primary rating systems (that measure the ability of a vehicle to assist the driver in avoiding crashes) have not been developed for a variety of reasons, mainly associated with the difficult task of disassociating driver behavior and vehicle exposure characteristics from the estimation of crash involvement risk specific to a given vehicle. The aim of the current study was to explore different approaches to primary safety estimation, identifying which approaches (if any) may be most valid and most practical, given typical data that may be available for producing ratings. Methods: Data analyzed consisted of crash data and motor vehicle registration data for the period 2003 to 2012: 21,643,864 observations (representing vehicle-years) and 135,578 crashed vehicles. Various logistic models were tested as a means to estimate primary safety: Conditional models (conditioning on the vehicle owner over all vehicles owned); full models not conditioned on the owner, with all available owner and vehicle data; reduced models with few variables; induced exposure models; and models that synthesised elements from the latter two models. Results: It was found that excluding young drivers (aged 25 and under) from all primary safety estimates attenuated some high risks estimated for make/model combinations favored by young people. The conditional model had clear biases that made it unsuitable. Estimates from a reduced model based just on crash rates per year (but including an owner location variable) produced estimates that were generally similar to the full model, although there was more spread in the estimates. The best replication of the full model estimates was generated by a synthesis of the reduced model and an induced exposure model. Conclusions: This study compared approaches to estimating primary safety that could mimic an analysis based on a very rich data set, using variables that are commonly available when registered fleet data are linked to crash data. This exploratory study has highlighted promising avenues for developing primary safety rating systems for vehicle makes and models. 相似文献
10.
目前电子政务系统中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相关的处理结果不能及时通知到相关人员,将MAS(移动代理服务器Mobile Agent Server)引入电子政务系统,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本文阐述了MAS系统基本概念、系统结构和两种接口方式的应用原理。实践证明,将MAS引入电子政务系统能提高政府部门的办公效率,缩短工作人员的响应时间,完善电子政务系统。 相似文献
12.
企业对安全生产成本控制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安全生产状况.从安全成本的构成模型出发,对我国安全生产成本进行了定性分析,并结合模型分析的结果提出了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3.
劳动安全卫生费用模型(图2)反映了预防投资、事故费用、总费用与企业安全水平之间的关系.最小值M点是一个正常的企业应当追求的状态,该状态使企业在总投资最小的情况下,达到较好的安全水平.图4是因未感觉间接费用而造成对费用模型的扭曲.图5、图6是企业极度忽视安全卫生而又得不到惩戒时使费用模型受到的扭曲.扭曲的费用模型使企业预防投资的经济动力减弱或失去.蔑视劳动者生命价值的结果最终也会损害企业经济的发展.对所有扭曲的情况,既需要社会、法律的约束,也需要安全经济学的引导. 相似文献
14.
煤炭安全成本是煤炭生产的一种"附加性成本",它是煤炭企业安全工作质量的综合反映,是安全决策和安全工作评价的重要指标.对于煤炭企业来讲,安全生产的特殊性决定了安全成本在煤炭生产成本中占有很高的比例.研究煤炭安全成本及其变化趋势,对于促进安全与生产的协调发展,合理控制安全投入和优化安全成本结构,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结合煤炭生产实际,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地提出了安全成本分析指标,并在现场调研的基础上,利用调研资料,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对安全成本进行了变动趋势分析,建立了煤炭安全成本分析模型.通过模型分析得出了安全成本随安全保证程度而变化的规律.安全成本趋势分析及相关分析模型的建立,为煤炭企业进行安全管理与决策提供了有效的分析手段.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我国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管制效果影响因素和管制力度相对不足的问题,构建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煤矿企业和煤矿员工四方博弈模型.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地方政府对煤炭企业的监管效果受到企业预期损失、安全生产管理成本和中央政府给予举报者的奖金额的影响.从而,可以得出结论:大多数中小煤矿企业有其自发管理的动力,地方政府监管力度较低;企业需要改进管理方法,降低管理成本,合理制定员工事故赔偿额标准,降低员工的遵守规章的难度,并适度提高对员工遵守规章行为的奖励力度,以降低员工从事不安全生产行为的概率. 相似文献
16.
为健全我国安全生产法律制度体系,提高安全监管效率,采用规制理论,提出安全生产规制范畴并分析其构成要素.结合当前实际情况,将我国安全生产规制按规制主体的不同可划分为3种类型即立法规制、行政规制和司法规制,并按内容的不同总结归纳为6个方面的规制,即作业场所安全条件及安全健康标准规制、安全投入及工伤保险规制、安全生产管理及责任规制、安全生产市场准入规制、安全生产监管规制、事故责任追究规制.在此基础上,绘制出我国现行安全生产规制体制的运行模式图,认为安全生产监管规制和事故责任追究规制是保障其他各种规制得到有效落实和确保规制目标得以实现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地方铁路是全国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状况对全国铁路安全总体形势有着重要影响。虽然地方铁路安全总体保持稳定,但问题和隐患不少,安全管理和监管相对薄弱。首先介绍地方铁路现状,然后在分析地方铁路监管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加强监管的工作建议。分析表明:企业、地方政府和行业监管部门各负其责,形成合力,才能共同推进地方铁路安全发展。 相似文献
19.
Risk compensation denotes offsetting behavioral responses to safety improvements. Theoretical arguments suggest that, when drivers are required to drive safer cars or drive in a safer manner, they will tend to increase their driving speed or drive in some other risky manner.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review critically the theory and evidence on risk compensation. Our general conclusion is that the application of risk compensation theory, especially to some types of regulations, is questionable, and the empirical support for significant offsetting behavior is weak. Specifically—(1) the role of limitations in processing information is not appreciated, especially regarding risk perceptions and the learning component associated with new regulations; (2) the types of regulations and types of driving behavior are not adequately distinguished; and (3) the empirical studies haves mixed results and are subject to important limitations. 相似文献
20.
英国1972年罗本斯报告(Roberns Report)和1974年《工作健康安全法》(Health and Safety at Work Act)开创了被后人称之为“罗本斯模式”(Robens Model)的合作型监管体系。将其特点总结概况为一个核心理念和六项支持措施。在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强国家治理体系建设和《安全生产法》亟待修订的背景下,罗本斯模式的经验值得我国安全生产监管领域认真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