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个橙色的逃生舱载着4名“逃生者”从19层高处缓缓降落。北京市安监局科技处副处长何川介绍说,北京有高层楼宁近万栋,北京正在考虑制定高层楼宇应急装备配备指导意见,以提高突发事件时人员尽快疏散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庞文铸 《安防科技》2008,(12):72-73,41
电梯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因此电梯的运行质量一直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电梯困人、故障停梯、电梯运行不正常等问题是高层楼宇中人们抱怨较多的话题,抱怨、投诉甚至要求仲裁的事件逐年增多.本文对电梯的应急救缓做了初步的探讨,包括日常管理中对电梯应急救缓的基本要求提供了参考做法、电梯应急救缓的方式以及电梯的应急管理措施等.  相似文献   

3.
"呼家楼街道高层商务楼宇应急疏散演练,现在开始!"2013年6月20日上午9点整,随着北京市安监局局长张家明的一声令下,2013年北京市安全生产月应急演练周活动正式拉开序幕. 本次演练以现场实战演练的形式组织实施,主题为"加强应急演练,提高自救互救能力".演练主要模拟了北京市朝阳区泰达时代广场商务楼的一家海鲜酒楼发生原因不明的火灾,街道及物业公司启动火灾应急预案,指挥楼内人员疏散,消防支队赶到现场实施灭火救援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为科学评估城市高层公共建筑事故灾难应急能力,基于我国对高层公共建筑事故灾难应急能力管理制度和标准要求,设置了高层公共建筑事故灾难应急能力的构成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级指标的权重,提出了我国高层公共建筑事故灾难应急能力评估的体系框架,并以南京市某高层公共建筑为实例,运用模糊综合法对该高层公共建筑的事故灾难应急能力进行了定量评估。该高层公共建筑事故灾难应急能力定量评估得分为83.636 3,级别为“好”。研究表明,该评估方法能较为准确、客观地反映出高层公共建筑的事故灾难应急能力,并可根据定量评估结果,有针对性地进行高层公共建筑事故灾难应急能力的提升和完善,为科学评估并提升高层公共建筑事故灾难应急能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导弹也能民用?听起来仿佛是天方夜谭。然而,一款将导弹技术应用于城市高层楼宇灭火的新产品,将这个梦想变成了现实。  相似文献   

6.
<正>一、引言随着电子通讯技术的发展,人们安全意识的提高,楼宇对讲产品已经走进千家万户,在智能化住宅小区得到广泛应用,给人们带来安全、舒适、通讯方便的服务。楼宇对讲免提系统是由一个门口机和若干室内机组成,系统以其安装便利、操作简单、造型时尚、贴近生活而受到用户  相似文献   

7.
2012年以来,我国各地发生的重大安全事故频频见诸媒体,事故导致死亡的人数动辄几人至数十人,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为此,许多地方和企业针对这类情况,开展了各种事故应急演练,旨在提高人们的应急自救、互救能力,掌握更多的应急逃生知识。但是,仅这样做是不够的。应急演练是需要不断地完善、提高的一个长效机制,是人们加强自我保护和保护他人的一个重要方式。如果应急  相似文献   

8.
作为应急管理中的主要工作内容,应急决策在整个应急管理工作中具有战略意义,为了对危机情境下的应急决策主体进行聚类分析,定量计算不同决策主体之间相应决策文本的区别。借鉴最长公共子序列模型(LCS)的原理,从决策文本中提取主题词,根据决策文本的特点将其分为“目标”和“行动”2级,结合样本总体确定替换矩阵、空位罚分规则和目标函数,构建高层应急决策文本相似性比对分析模型;运用Needleman Wunsch算法对该模型进行求解;通过对得到的地震情景下的高层应急决策文本的分析,证明模型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为了避免序列长度差过大对聚类分析的结果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对相似性得分的概念,并通过与VSM算法得到的结果进行比较,证明该模型在应急决策文本相似性分析中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9.
《中国安防》2013,(Z1):71
2012年由于外部经济环境的严峻与调控政策下房地产市场的持续走低,使楼宇对讲市场面临不小的考验。依稀记得在2011年对部分楼宇对讲企业进行采访时,不少企业高层将2012年的发展规划更多定位在了扎实练就内功、以管理出效益上。也许正是由于业内企业对整体经济环境不容乐观下的前瞻认识与谨慎前行,2012年楼宇对讲市场发展虽有磕绊但整体依然表现出令人惊喜的活力。无论是产品技术立足于数字化  相似文献   

10.
大学的应急通信系统组织网络建设对高层大学宿舍楼火灾疏散至关重要。为了研究高层大学宿舍楼发生火灾时,基于组织传播进行应急通知,以及火灾疏散风险评估问题,并充分考虑大学宿舍楼多种情景多种周期的风险差异,通过建立火灾疏散周期风险评估模型,耦合基于组织传播的应急通信系统模型,对北京某高层大学宿舍楼的多情景火灾疏散的应急通知方案优化和周期风险评估进行了案例研究。通过分析基于组织传播的应急通信系统模型,提出了3种应急通知优化方法,形成了21种优化方案。结果表明,减少系统环节数量,提高各环节的传递效率,选择合适的通知顺序,加强晚休时间的安全管理,降低人员密度,能够有效降低火灾疏散周期风险。  相似文献   

11.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楼宇对讲系统悄然进入中国,伴随着中国房地产的发展而快速成长,目前中国的智能楼宇对讲系统已走在世界的前列。随着物联网和云服务的发展,智能楼宇对讲系统也得到蓬勃发展,它将依托数字化社区的建设,给人们带来更加智能化、人性化的服务,推动智慧社区的建设。智能楼宇对讲系统是智慧社区建设中最核心的子系统,其中用户智能终端、智能家居控制(如执行器、控制器、传感器等)、无线扩展智能终端以及应用软件是楼宇对讲系统的重要集成方向。  相似文献   

12.
正智能楼宇也叫智能建筑,是指以建筑物为平台,兼备信息设施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公共安全系统等,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其优化组合为一体,向人们提供安全、高效、便捷、节能、环保、健康的建筑环境"。智能楼宇安防集成技术是现代建筑技术、安防技术、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电子技术等诸多方面相结合的产物,它以信息采集的数字化、信号传输的网络化、处理计算机化、管理决策的信息化和智能化为特征,是城市楼宇智能化的核心和关键。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落地,为大规模的智能楼宇系统和智能楼宇安  相似文献   

13.
重大事故应急预案评审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重大事故应急预案评审是重大事故应急预案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了进一步提高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完善重大事故应急预案体系,应进行重大事故应急预案的评审。本文主要介绍重大事故应急预案评审的目的及原则,重大事故应急预案评审应遵循的基本准则,以及重大事故应急预案评审的基本方法和内容要求。  相似文献   

14.
正引言随着物联网技术和云计算技术的发展,智能楼宇对讲系统也得到蓬勃发展,未来人们的生活越来越趋向于智能化、网络化。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楼宇对讲系统悄然进入中国,国外厂商的进入带动了中国楼宇对讲行业的发展,此后伴随着中国房地产业的爆发而迅速发展。目前中国的楼宇对讲系统更新换代很快,在行业的竞争发展中,今后国内的楼宇对讲产品功能将趋向数字化、智能化、互联网化和移动化。楼宇对讲系统也已经慢慢地由我们所熟知的模拟对讲步入到数字对讲的时代,它将  相似文献   

15.
根据国务院安委会和市政府工作部署.本市持续数月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聚焦交通运输、旅游、建筑施工、消防、油气管线、危险化学品、冶金、高层楼宇、人员密集场所、粉尘防爆等重点行业领域.进一步加大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力度,组织了隐患全面排查、整改,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高层官员在非常规突发事件应对中的决策行为,通过地震应急演练,从决策建议的影响、决策对象的选择与优先级排序等方面对决策样本进行质性分析。应用NVivo12软件对某次高层官员参与的特大地震应急决策演练中采集的45份决策样本,在结构化处理的基础上确定编码标准,遍历样本并对应急决策编码,得到观测数据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演练中的高层官员决策行为有以下3方面特征:受决策建议影响明显;在灾情、舆情以及基础设施等方面有自主决策;不同层级间对决策权重排序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7.
企业(生产经营单位)对生产事故的应急管理是生产安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应急预案则是其开展应急管理工作的主要依据和基本内容。那么,一个企业究竟应当编制多少个应急预案?这是应急管理工作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高楼大厦的建设,电梯在人们的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电梯实现了垂直运送人们上下楼宇,极大的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为了保证乘客的安全,电梯上安装了很多安全装置,限速器则是电梯上的一个重要安全部件,近年来电梯关人事件频频发生,本文就一起电梯因限速器动作导致的关人事件进行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19.
随着暖房子工程的全面实施,这一惠民工程在全国逐渐展开,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同时,生产安全更不能忽视。由于住宅建筑逐渐向高层发展,在对居民楼宇外墙体进行保温施工时,目前多采用吊篮高处作业的方法,它的特点是展设快、成本低、简单便捷、实用性强,但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和弊端,这就对安全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采取有效  相似文献   

20.
《安防科技》2005,(2):33-34
火灾报警系统与楼宇自控系统的联动 火灾报警系统(FA)是楼宇自控系统(BA)的一个分系统,服务於楼宇自控系统,共同完成对大楼的监控.在我国,由于宏观政策与行业管理的各种原因,消防系统总是作为一个需要独立於其他系统的系统对待,不强调参与到楼宇自控系统里来.这样,一方面,我国的消防自控系统产业取得了非常好的操作环境:另一方面,由於对系统以外的各个方面关心不够,或多或少地存在一定的封闭性,不利於消防电子产业更广泛的拓宽发展出路,不利於与楼宇自控系统及其他子系统紧密结合.为消防电子产业的发展计:增强与其他系统的联动能力是一个紧迫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