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0 毫秒
1.
再生水回灌地下水风险管理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发展、城市化速度的加快,缺水问题日益严重。再生水人工地下回灌作为水资源回用的一种新方式,已成为解决区域水资源短缺的一种有效措施。通过对再生水回灌地下水风险分析和对国内外再生水回灌地下水应用与管理现状进行梳理,为我国的再生水回灌地下水风险管理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地下回灌——污水回用的重要战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污水资源化的重要技术方法——地下水回灌在战略上的重要性,并介绍了地下回灌的方法、方式、技术和国内外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南昌市区地下浅部广泛分布有第四系砂砾石孔隙地下水,水量丰富,大部分地方水质较好,地下水的这些性质符合地下水水源热泵系统用水水源的要求。近年来南昌市区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已陆续使用,但经验较少,回灌技术不成熟,监测和管理工作尚不到位和完善,现阶段热泵系统应以局部试用为好,在试用中做好与热泵系统使用有关的水文地质勘察和水资源论证、地下水回灌、热泵用水和地下水定期监测以及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行政管理等各项工作,逐渐积累经验,使今后热泵系统使用地下水真正做到高效、安全和环保。  相似文献   

4.
渗滤液的同质与异质回灌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承受回灌封场单元的稳定化程度、渗滤液与回灌载体的同质或异质关系,提出了渗滤液在其母体垃圾体中回灌的同质回灌概念和渗滤液在非母体垃圾中回灌的异质回灌概念.在异质回灌中,渗滤液可以引到稳定化程度较高的非母体填埋单元回灌,从而明显提高渗滤液中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同质回灌中,渗滤液与回灌垃圾载体性质相似,处理效果较差,其回灌意义基本上是自然蒸发减量化.  相似文献   

5.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回灌综述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渗滤液回灌分为表面灌溉,竖式井,水平井,喷灌和针注四种方法,概括了渗滤液回灌的依据,工艺流程,主要技术参数和每种方法的操作方式及其优缺点,阐述了渗滤液回灌对填埋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回灌运行参数对新鲜垃圾渗滤液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模拟试验装置考察回灌频率与回灌水力负荷对新鲜垃圾柱渗滤液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高频率回灌将导致新鲜垃圾柱渗滤液初期酸化阶段的低pH值和甲烷化阶段的高pH值。高水力负荷将导致新鲜垃圾柱渗滤液pH值下降。因此在新鲜垃圾填埋单元自身回灌初期应采取低频率小水力负荷。  相似文献   

7.
为了纳滤浓缩液回灌处理的进一步规范,采用不同的回灌堆体和方式,研究影响纳滤浓缩液回灌效果的参数。结果表明:炉渣堆体回灌出水电导率过高,出水影响生化处理。垃圾堆体不影响出水电导率。回灌频率增长,出水COD和氨氮降低,水力负荷增长,出水COD升高,氨氮降低。考虑运行成本,3次/d的回灌频率、6 L/(m3·d)的水力负荷回灌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8.
再生水回灌作为再生水回用最有潜力的一种方式,回灌方式有表灌、土壤含水层处理(SAT)、包气带注入和井灌.本文分析了国内外再生水回灌水质标准的不同,指出了我国再生水回灌存在水质标准偏低的问题,综述了国内外再生水回灌过程中的污染物研究动态,提出了再生水回灌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渗滤液回灌能加速生化反应器填埋场的稳定,而回灌参数决定了回灌加速效果.为研究不同回灌条件下填埋场的稳定化进程以选择最佳回灌参数,在考虑含水率、VFA浓度和温度对垃圾降解影响的条件下,基于COMSOL Multiphysics 5.0建立了二维降解-渗流-温度耦合回灌模型并进行了验证;并采用本模型模拟单次回灌量为4 L的点源回灌,回灌频率分别为1、2、3 d·次-1,结果显示2 d·次-1的回灌条件下填埋场最先达到相对稳定状态;对比分析VFA浓度、垃圾降解速率、甲烷菌浓度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高回灌频率更有利于填埋场加速进入甲烷化阶段,而在确保含水率低影响的情况下低回灌频率更有利于进入稳定化阶段,因此实际工程中要综合考虑以选择合适的回灌参数.  相似文献   

10.
通过回灌条件下的水量平衡实验,分析了回灌条件下分运动各个要素(降水,径流,下渗,蒸发)之间的关系,在回灌条件下,土壤蒸发能满足渗滤液的水量平衡,下渗水量通过土壤蒸发作用得以大量削减,土壤水分饱和程度对蒸发量的影响是明显的,土壤水分供给充足时,土壤蒸发能力进行,蒸发量大而稳定。  相似文献   

11.
雨水就地处置方式的环境风险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雨水的就地处置正在成为一种新的处理雨水的方法,但是由于雨水径流水质的不稳定性,回灌可能会对环境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在实施雨水回灌前需进行环境风险评价。通过对上海市雨水径流中常见污染物质含量分析(包括重金属,微生物,阴阳离子以及常规水质指标4个方面),对各种监测和实验数据进行详细分析,得出在严格控制回灌区域,保证回灌雨水水质的前提下,雨水回灌不会对环境带来不利影响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回灌参数对渗滤液浓缩液回灌中盐分的截留有一定的影响,为更科学合理地选择回灌参数,该文采用成都某垃圾填埋场的渗滤液浓缩液,对装填了填埋龄为15 a垃圾的9个垃圾柱开展了不同回灌参数对渗滤液浓缩液回灌中盐分截留的影响研究,将一种新型的绝对接近关联度的建模方法用于对回灌参数影响的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回灌负荷对盐分截留的影响最大,4.5、6 L/d回灌负荷的敏感因子分别为2.785 5和2.779 3,其次为24 L/h的回灌速度、中央布水的回灌方式、6 L/h的回灌速度,影响最小的分别为3、6次/d回灌频次和分散布水的回灌方式,因此在实际回灌工程中,回灌负荷需优先控制,其次应控制回灌速度。  相似文献   

13.
采用成都某垃圾填埋场的渗滤液浓缩液,对装填了填埋龄为15年垃圾的垃圾柱开展了回灌实验,研究了回灌负荷、回灌频次、回灌速度以及回灌方式对回灌出水盐分的影响;基于实验结果,利用一种新型的灰色绝对接近关联度分析方法进行建模,研究了回灌出水盐分对各参数的敏感性。研究结果表明:以0号垃圾柱的回灌出水盐分为基准,回灌出水盐分对回灌参数的敏感性大小为:回灌负荷(6 L/d)>回灌速度(24 L/h)>回灌负荷(4.5 L/d)>回灌频次(6次/d)>回灌频次(3次/d)>回灌方式(中央布水)>回灌速度(6 L/h)>回灌方式(分散布水),因此降低回灌出水盐分优先控制的因素为回灌负荷和回灌速度。  相似文献   

14.
回灌法处理城市垃圾埋场渗沥液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30  
在调研了国内外文献和模拟试验的基础上,阐述了用回灌法处理城市垃圾填埋场渗沥液的依据、工艺流程和技术参数,提出了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渗滤液回灌对填埋垃圾含水率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模拟实验研究了不同的渗滤液回灌频率、回灌量和回灌速率对压实密度不同的垃圾的含水率的影响。研究表明,由于通道流的存在和影响,渗滤液的产生时间提前于填埋垃圾达到其有效贮水率的时间;渗滤液回灌频率越高、回灌量越大、回灌速率越慢、垃圾体温度越低、垃圾压实密度越高,则填埋垃圾的有效贮水率越大、含水率越高。在实施渗滤液回灌操作时,须综合考虑滤液回灌频率、回灌量、回灌速率、垃圾温度和垃圾压实密度等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渗滤液的反渗透浓缩液回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反渗透处理渗滤液会产生一定量浓缩液,浓缩液的污染物浓度远高于渗滤液。对浓缩液回灌于填埋垃圾体进行实验,结果表明:浓缩液回灌对有机污染物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厌氧条件下COD去除率为81.56%,BOD5去除率为82.5%,NH3-N去除率为60%~70%;浓缩液回灌的最佳水力负荷为32.38mL/(L·d),此时回灌浓缩液COD浓度<75000mg/L时,COD去除率达85%以上;回灌的浓缩液pH为9时,COD去除率最高;而pH为11时,NH3-N去除率最高。  相似文献   

17.
生物反应器填埋场渗滤液回灌影响特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模拟实验,研究了渗滤液回灌前加热、加入厌氧污泥进行微生物接种、变化渗滤液回灌频率等操作运行方式对生物反应器填埋场渗滤液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回灌前对渗滤液进行加热、加入污泥进行微生物接种有利于生物反应器填埋场渗滤液有机污染物浓度的快速下降;较低的渗滤液回灌频率有助于生物反应器填埋场快速进入产甲烷阶段.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不同填埋结构下渗滤液回灌对填埋垃圾产生的渗滤液水质的影响,进一步验证"生物反应器"的原理,为今后垃圾填埋场合理选择填埋方式及渗滤液回灌的开展提供相应参数。  相似文献   

19.
城市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回灌处理及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垃圾填埋场及其渗滤液水质的特性以及渗滤液回灌工艺的类型。介绍了生物反应器垃圾填埋场的净化机理。渗滤液回灌在加速填埋场稳定化进程及渗滤液处理中的作用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宋延冬  左俊芳  朱正贤 《环境工程》2012,30(2):33-36,10
以宜昌、宁国、蒙城垃圾填埋场为例,介绍了碟管式反渗透(DTRO)——浓缩液回灌工艺,研究发现:浓缩液回灌方式应根据垃圾填埋场的地理特征和业主的具体要求来确定。山谷型填埋场可以采用石笼回灌法,施工简单,成本较低,另外也可采用两层生物滤化床方式,成本稍高,但效果较好;平原型填埋场宜采用两层生物滤化床方式,而采用石笼回灌法容易出现短流现象。浓缩液回灌对渗滤液电导率无明显影响,不会影响后续反渗透系统的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