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叶晶菁 《化工环保》2007,27(5):489-489
生物柴油的典型生产方法是将植物油或动物脂肪进行酯交换反应,在槽式反应器中约需1.5h。美国HydroDynamicsInc公司宣称他们采用具有该公司专利技术的冲击波能量反应器(SPR)连续工艺,可将停留时间缩至2~3S。  相似文献   

2.
《化工环保》2007,27(5):467-467
美国UOP LLC公司和意大利EniSPA公司联合开发了一种用植物油生产柴油的工艺。该绿色柴油可与石油基柴油混合使用,沸程与常规柴油产品相同,十六烷值为80(石油基柴油大约为50)。  相似文献   

3.
废油脂制备生物柴油的清洁生产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固定床反应器中,采用自制固体催化剂催化废油脂与甲醇发生酯交换反应制备生物柴油。最佳反应条件为:甲醇与废油脂摩尔比6,液态空速2h,反应温度290℃。废油脂预处理简单,酸值为180mg/g时,生物柴油的产率可达85%。所制备的,仨物柴油各项物性数据均符合我国轻柴油的标准,也完全达到德国和美国生物柴油的指标要求。该生物柴油制备方法属清洁生产工艺,无废水产生。  相似文献   

4.
酶法合成生物柴油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29  
生物柴油是一种清洁可再生的生物能源,是石油燃料的理想替代物。酶法合成生物柴油具有提取简单、反应条件温和、醇用量小、甘油易回收和无废物产生等优点。综述了脂肪酶与固定化脂肪酶、全细胞生物催化剂在生物柴油生产中应用的新进展,并对我国生物柴油产业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信息与动态     
<正> 用膜生物反应器技术改善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处理效果Chemical Engineering,2010,117(8):10一种新一代碳增强型膜生物反应器(MBR)系统可以改善含高浓度难生物降解有机物工业废水的处理效果。该系统可经济地回用废水或达标排放。这种绰号EcoRight的新型MBR将在2011年初实现工业化。该技术由沙特阿拉伯-美国石油公司首先提出,与西门子水技术公司共同开发。EcoRight的关键技术创新包括采用颗粒活性炭(GAC)而不是粉末活性炭(PAC)吸附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在含PAC的MBR系统中,PAC会造成  相似文献   

6.
<正>Chem Eng,2015-01-07位于丹麦哥本哈根的Novozymes公司推出了称为Eversa的新型酶,被认为是第一项由废油生产生物柴油的商用酶解决方案。该工艺可将用过的食用油或其他低等级的油转化为生物柴油。目前在食品工业中使用的大多数植物油都来源于大豆、棕榈或油菜籽,并且通常含有低于0.5%(w)的游离脂肪酸(FFA)。该公司称,现有的生物柴油工艺设计已经难以处理含有超过0.5%(w)FFA  相似文献   

7.
庞晓华 《化工环保》2004,24(5):327-327
为减少空气污染,美国环境保护署(EPA)于近日正式出台了减少柴油污染法规。该法规对柴油含硫量作出了具体的规定,并对各种类型的柴油机车实施排污控制。柴油含硫质量浓度需从当前的3000mg/L减少至2007年的500mg/L,而到2010年要最终将柴油含硫质量浓度减少至15mg/L。  相似文献   

8.
生物柴油对柴油机排放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近年来生物柴油作为柴油机燃料时污染物排放特征的研究结果,以及使用生物柴油对环境和人类健康影响的研究.介绍了对生物柴油常规污染物和非常规污染物的重要研究成果,还介绍了目前关于生物柴油排放污染物的细胞毒性、致突变性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9.
邢英 《化工环保》2007,27(1):46-49
介绍了生物柴油的特性、能耗及生物柴油的制备方法(直接混合法、微乳液法、高温热裂解法、酯交换法、超临界甲醇法)和生物柴油在工业应用巾存在的主要问题,阐述了国内外生物柴油的产业发展现状,展望了该产业在我田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生物刺激与生物强化联合修复柴油污染土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闯  张全 《化工环保》2015,35(2):142-146
从柴油污染土壤中筛选分离出一株高效降解柴油的菌株CY-1,考察了自然衰减修复、生物刺激修复、生物强化修复以及生物刺激-生物强化联合修复等4种修复方法对土壤中柴油的降解能力及降解过程中几种土壤微生物酶活性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该菌为假单胞菌属;采用生物刺激-生物强化联合修复初始柴油质量分数为2.70%的柴油污染土壤,经过31 d的降解,柴油质量分数降至1.09%,柴油去除率达59.6%;经生物刺激-生物强化联合修复,土壤脱氢酶活性和荧光素二乙酸酯水解酶活性最高;通过生物刺激处理可使土壤脲酶活性和磷酸酶活性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11.
庞晓华 《化工环保》2004,24(5):339-339
位于英国Billingham的生物燃料公司计划投资3780万美元在英国Seal Sands新建一套生物柴油装置,该装置将使用大豆或甲醇作为原料。装置建成后可以生产250kt/a的生物柴油、19.6kt/a的医药级丙三醇、2.7kt/a的技术级丙三醇和6kt/a的硫酸钾肥料。生物燃料公司已确定奥地利  相似文献   

12.
Chemical Engineering,2013,120(8):10典型的流化催化裂化装置(FCC)每年可产生大约200t的干气,这种混合排放气通常作为炼油厂燃料而被烧掉。然而,该排放气中含有大约40t的乙烯,如制成汽油或柴油可具有更大的价值。美国霍尼韦尔国际公司(Honeywell)旗下的环球油品公司(UOP LLC)正在开发一项用乙烯生产汽车燃料的新工艺,单程转化率大于40%。  相似文献   

13.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近日联合下发通知,明确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对利用废弃的动植物油生产纯生物柴油免征消费税的通知》中所称“废弃的动物油和植物油”的范围,正武将包括地沟油等废弃动植物油生产纯生物柴油.纳入免征消费税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4.
乙二醇废水处理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阎岩 《化工环保》1992,12(2):74-78,82
文介绍了国内外处理乙二醇废水的研究现状。在多种处理方法中,湿式氧化法、电解法、臭氧法虽有较好的处理效果,但其投资、处理费用高,难以实现工业化;生物法(厌氧-好氧,特殊微生物)是目前较为经济、合理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5.
李援  王亭  王岽  郦和生 《化工环保》2018,38(3):344-347
采用原位修复法处理石油烃污染土壤,考察了土壤中石油烃的自然降解情况,研究了土壤改良剂和生物营养剂对石油烃降解的促进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将总石油烃含量约为5 g/kg的实验土样降解30 d,自然降解时总石油烃降解率为7.8%;当单独加入1.0%(w)的土壤改良剂时,总石油烃降解率达36.0%;当单独加入1.0 g/kg的生物营养剂时,总石油烃降解率为51.6%;最佳促进剂配方为土壤改良剂加入量1.0%(w),生物营养剂加入量1.0 g/kg,此条件下总石油烃降解率为80.1%。  相似文献   

16.
清洁柴油生产技术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璇  朴香兰  朱慎林 《化工环保》2004,24(2):99-102
对比中国和美国柴油标准的变化,介绍了清洁柴油的生产技术及其进展,包括柴油加氢及非加氢脱硫、脱芳烃等技术,重点论述了非加氢脱硫技术,并指出加氢脱硫技术仍是目前国内生产清洁柴油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7.
德国电厂烟气脱硫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德国SO_2污染控制概况目前世界上普遍应用烟气脱硫装置的三个工业化国家为日本、美国和德国。应用脱硫技术最早的是日本、至今已约27年,美国22年,德国(主要指原西德)15年。  相似文献   

18.
国外动态     
1993年1月即将生效的欧洲共同体标准,要求降低柴油的硫含量及其燃烧后排气中的颗粒物浓度。为了达到这个更严格的新标准的要求,必须对普通柴油进行处理,如脱硫。专家认为,生物柴油可以达到新标准的要求。因此,各国对生物柴油的兴趣重新高涨,特别是在欧洲,如意大利、法国、瑞典、西德等,有许多公司正在积极研究和开发生物柴油的应用。豆油、菜子油、葵花子油等植物油,以及屠宰场的废动物脂肪等,经过酯化可制成生物柴油,可代替普通的矿物柴油,用作卡车、公共汽车、拖拉机等的燃料油。生物柴油的物化性质与普通柴油极其相似,其  相似文献   

19.
美国ExxonMobil化学技术特许有限公司将其新的Olgone技术进行了工业化,这是一种催化法从芳香剂中去除石蜡的技术。如果石蜡不被去除,将会对下游设备、吸附剂、滤网和催化剂产生干扰。虽然Olgone技术采用的基本化学原理与常规的黏土处理系统相同,但得益于一项专利的催化系统,Olgone技术的处理能力是黏土的4~6倍。该催化系统是为低温烷基化反应而特别设计的。Exxon—Mobil公司在自己的芳香剂工厂使用该技术已有数年,现在将其应用于其他公司。一套Olgone技术装置每年可减少85%的黏土废物。  相似文献   

20.
《化工环保》2005,25(3):250-250
该专利公开了一种生物细胞载体的制备方法。其制备工艺为:(1)制备生物细胞载体专用树脂;(2)制备生物细胞载体的中空纤维;(3)生物细胞载体致孔剂处理。该发明具有制备工艺简单,操作方便,生物细胞载体比重小、柔软、耐生物腐蚀和纤维壁微孔分布均匀,纵横交叉密度大等优点,适用于培养生物细胞的生长载体、废水处理工程的微生物生长载体、水净化工程的反渗透膜和蓄电池的隔离膜等。/CN1556207,2004—12—2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