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地质灾害易发区划分是进行地质灾害防治的基础工作。针对泰安市泰山区地质灾害分布特点,进行区内地质环境特征和危险性分析以及综合危险性指数(含潜在地质灾害强度指数和现状地质灾害强度指数)计算,对区内地质灾害易发程度进行定量评价,将泰山区划分成地质灾害高易发区、中易发区、低易发区和不易发区等4个等级,为今后开展地质灾害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天水市地处我国甘肃省东南部地区,区域内黄土分布面积较广,覆盖程度较厚,地质环境脆弱,滑坡、泥石流、崩塌、不稳定斜坡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文章结合近几年天水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缺陷,提出了加强天水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意见。  相似文献   

3.
深圳地区地质环境特征与地质灾害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深圳地区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以及气候条件等地质环境特征的调查分析,总结研究了该地区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及地质灾害与地质环境之间的关系,并对深圳地区地质灾害的防治提出了加强地质灾害调查与研究工作、应用先进的监测技术创建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系统和提高地质灾害防治的勘察设计和管理水平等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4.
威远县地质灾害活动频繁,崩塌和滑坡等地质灾害分布广泛。通过对威远县地质灾害分布特征的研究发现,研究区地质灾害点多,但其分布具有一定的区域性,主要分布在低山区。针对这一特性,以威远构造特征为背景,结合区域地质灾害调查资料,分析地质灾害发育的影响,得出背斜构造不仅为地质灾害的发生提供构造条件,而且控制着研究区内的地貌格局,地层岩性是决定地质灾害发育的物质基础。通过本次研究将进一步了解该区地质灾害发育规律及形成原因,对该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5.
为有效防治南安市地质灾害,针对南安市地质灾害易发育、数量多、类型全、分布广、稳定性差、突发性强和危害性大等特点,在南安市地质灾害详查工作的基础上总结了南安市地质灾害发育、分布及稳定性特征,分析了主要控制因素和诱发因素,南安市地质灾害发育类型主要为滑坡、崩塌和不稳定斜坡,地质灾害诱因主要为降雨和人类工程活动。  相似文献   

6.
歙县地质灾害的分布特征及易发区划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歙县是安徽省地质灾害多发的山区县,本文根据调查资料,概括歙县地质灾害的发育状况及分布特征,综合分析影响的地质灾害形成发育的地质条件及人类经济活动等因素,结合现状地质灾害发育情况,判定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将全县划分为地质灾害高易发区、中等易发区、低易发区和不易发区四个区,从而明确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点区域、重点地段和重要隐患点,使地质灾害的减灾防灾工作的有所侧重,有的放矢,使有限的投入资金发挥出最大的减灾效益。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地质灾害比较严重的国家,在地质灾害防治过程中,还没有一套现成的安全管理办法,笔者对全国最大的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一巴东县黄土坡B标段滑坡治理工程安全管理实践进行总结分析,以期与同仁探讨地质灾害防治安全管理有效办法,减少施工中的人员和财产损失。  相似文献   

8.
煤矿地质灾害的地球物理特征与勘察实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阐述煤矿地质灾害防治的重要意义的基础上,分析矿井地质灾害防治中不同地质灾害的地球物理特征,通过工程实例说明,地球物理勘察在矿井地质灾害防治中所能解决的有关地质问题和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9.
我国属于山地地质灾害多发国家,山地地质灾害具有危害程度大、波及范围广和发生频率高等特点.本文主要对我国山地地质灾害的现状进行研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希望能为山地地质灾害的防治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0.
为了考察影响地质灾害易损性及其防治效率的影响因素,本文采用两次超效率DEA模型,结合地质灾害的成灾原理,在得出我国各省(市)地质灾害易损性评价值的基础上,对各省(市)地质灾害防治效率水平进行了定量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地质灾害易损性及其防治效率水平均与我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和资源开发利用的合理程度有一定的关联.  相似文献   

11.
黄土洞穴的环境灾害效应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黄土洞穴本身是一种地质灾害,对黄土地区的运输、管道、拦蓄水工程、厂房、民居等各类工业与民用建筑构成不同程度威胁;还可促发其它地质灾害的发生和发展,恶化黄土高原地区的生态环境和地质环境。文章根据野外和室内研究所积累的资料,对黄土洞穴的地质灾害效应以及环境变化效应进行了初步研究。其研究成果不仅为黄土洞穴工程灾害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而且还可进一步了解黄土地区水土流失的发育规律及其第四纪以来的地质环境变化状况。  相似文献   

12.
本文考虑了引发地质灾害发生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选用了影响地质灾害发生的地质条件、地形地貌条件、气候植被条件、人为条件、地质灾害规模、分布密度、活动频次、险情这8个因素作为地质灾害综合危险性指数法的评价因子,对东港区的地质灾害进行易发定量评价,将东港区划分为地质灾害高、中、低和非易发区四个等级。  相似文献   

13.
地面破坏效应强烈和地震地质灾害严重是汶川Ms8.0地震震害效应的显著特点。地震地质灾害的分布与地震断层的分布密切相关,同时还受自然地理、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和控制。论文结合北川县场地条件的分析,对汶川Ms8.0地震中北川县地震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形成条件及诱发因素进行了系统总结。地震地质灾害分布与地震断层的关系表明地震对次生地质灾害起到了主要的控制与触发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衡阳市降水型地质灾害预报预警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本文利用1994—2007年衡阳市地质灾害个例资料和相应的降水资料,分析了地质灾害与降水的关系;划分了地质灾害易发区,并针对不同易发区确定了降水型地质灾害预报预警指标;对预报预警方法进行检验,并提出了改善建议。结果显示:衡阳市降水型地质灾害与前期降水强度、当日降水量等有着密切关系;建立的预报预警方法对衡阳市暴雨突发性地质灾害预报具有较好的地域针对性和准确性,将预报时效延长至24小时,对地质灾害的防御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采用工程地质测绘等手段首先确定了宁海"十里红妆"博物馆拟建场地所存在的潜在的地质灾害(主要是滑坡);然后对各潜在地质灾害点的工程地质条件进行了重点调查,并运用传递系数法对潜在的地质灾害进行了稳定性计算;最后根据稳定性计算的结果、钻探勘察资料分析和野外调查的实际情况对宁海"十里红妆"博物馆拟建场地进行了稳定性评价。  相似文献   

16.
地貌对地质灾害的分布、类型、规模与危害等特征具有重要的影响,宏观及微观地貌指标均能在一定程度上刻画其作用特征。应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详细解译崩塌和滑坡灾害,采用高精度DEM和滑动窗口技术提取地貌分维特征,并用其解析灾害分布的地貌特征。结果表明:灾害体的内部与后壁、前缘、侧壁和邻区均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分异性,崩塌的微地貌分异特征较之滑坡显著,大型、厚层、老(古)崩塌及滑坡分异特征更为突出。计算地貌分维值可有效识别与其同时期的或更早的地质灾害,也可间接挖掘新发生灾害的微地貌复杂性和离散性。  相似文献   

17.
基于AHP-信息量法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洋  唐川  冯毅 《地球与环境》2013,41(2):173-179
四川省通江县是遭受地质灾害威胁较严重的地区,尤其是2011年9月17~18日,通江县发生了持续强降雨,据通江县气象局资料,两天降雨量达到362mm,造成大规模洪灾,并引发了大量的次生地质灾害。本文利用ARCGIS平台,选择年降雨量、海拔、坡度、坡高、植被覆盖率、河流侵蚀及人类工程影响七个影响因子,采用AHP-信息量模型对通江县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结果表明这种方法能合理可靠的评价地质灾害危险性,对通江县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并且对类似区域的危险性评价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综合物探技术在煤矿灾害防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煤矿开采中地质灾害与地质风险的地球物理特征,对采区地震勘探、电法勘探等方法的特点与勘探效果以及在煤矿灾害防治中如何正确运用综合物探技术进行了阐述,并展望了综合物探技术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广西北流市地质灾害多发频发,急需开展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工作。基于Arc GIS分析筛选后选取了坡度、坡向、岩性、地貌、水系、道路、构造、工程切坡强度、最大24 h降雨均值为评价因子。运用信息量模型进行了易发性区划,将北流市划分为极高、高、中、低、极低易发区,分别占研究区面积的27. 75%、21. 83%、29. 38%、14. 44%、6. 58%。从评价成果知,地质灾害主要集中发生在坡度为0~23°;坡向为西北、北、西南和南;地层岩性为岩浆岩类;地貌类型为低山丘陵和丘陵盆地;工程切坡强烈且未加以防护区域;水系、道路和地质构造发育等特征区域。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的线下面积进行检验,结果为73. 6%,说明分区结果合理,能够为北流市地质灾害的防灾减灾工作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韶关市地质灾害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粤北地质地貌、气象条件及人类活动的分析,探讨了韶关市地质灾害产生的原因及发育规律,认为地质灾害与自然条件、人类活动关系密切,并指出地质灾害的防治应以防为主、防治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