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我国沿海地区是海岸带出露地热水盐度往往偏高的区域,现代海水入侵造成热水变咸需存在有利的水动力学条件,其深入研究涉及热力-水文-化学(THC)多过程耦合。通过水化学以及数值模拟试验的方法研究地热水与海水的关系,探讨新洲地热田咸水特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新洲地热田位于深大断裂附近,出露地热水温度高达98.40℃,地热水均为Na-Cl型,其TDS平均值为2.2g/L,具有典型的咸水特征,并利用离子比例系数初步分析了地热水与海水的混合作用;利用数值模拟试验分析了海水入侵的水动力特征,并据此提出新洲地热田海水入侵水动力的新概念,即地热水由于浮力的驱动沿深大断裂上升,且在断裂周围形成区域上的低压漏斗,其影响可达数公里,而海水由于具有较高盐度及密度,其在海水区域形成具有较高静水压力的区域,为海水的入侵提供了水动力条件。该研究结果可为海岸型地热田海水入侵以及地壳深部高温高压状态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漳州地热田成因模式及其与控制构造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分析漳州地区区域构造的水文地质特征及漳州地热田居里面深度等值线图,发现漳州地热田居里面深度的中部隆起带正好与相对阻水的F5断裂相吻合,得出漳州地热田的成因是由F2断裂汇集西部水源及F5断裂提供深部热源且具阻水而成的的结论,并进一步提出大房农场西侧山前是本区具有地热资源开发的远景地带.  相似文献   

3.
山东济南北部地热田富水规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查明济南北部地热田的富水规律,并为该地区的地热资源开发提供科学指导,通过对该地区的钻探、物探以及水化学等资料的分析,查明了该区地热田的大致范围为:南起济南岩体,北到齐河—广饶断裂,西起焦斌—庙廊断裂,东至鸡山断裂,总面积约770 km2。济南北部地热田的热源主要来源于北部齐河—广饶断裂沟通深部热源,济南岩浆岩的侵入作用对地热资源的形成也起到积极作用。地热水主要赋存于北东向与近东西向断裂构造的破碎带及附近,深部灰岩热储的岩溶发育较差。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辽宁省海城市西荒地地热田的区域地质构造、地热水的赋存状况进行了分析,在对地下热水化学组份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本区地下热水在医疗及医疗旅游方面的价值,以及在此方面开发利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5.
冲乎尔盆地赋有丰富的地热资源,但开发利用却很缓慢。本文结合冲乎尔盆地相关情况,推测出冲乎尔盆地地热资源的成因和储量,对地热资源的开发条件进行分析,为实际利用提供参考。调查结果表明:调查区断裂构造发育,为地热流体的循环、运移和深部地热形成热对流提供了条件;区内的断裂裂隙、破碎带和松散岩石的发育,为地热资源提供了良好热水储存空间;大规模侵入岩浆岩和变质岩的发现表明深部发生过较为剧烈的岩浆活动,为地热提供了热源。经分析,研究区的水中含有大量矿物质,可开发利用的方向是饮用矿泉水、生活饮用水、渔业、农业等。该地热田区位条件较好,若可充分利用地热资源,则可以满足冲乎尔盆地周边稳定的地热资源需求。  相似文献   

6.
江西省龙南县汤湖地热田地表热水温度62~72°C,涌水量3095 m3/d。热水中偏硅酸、锂、锶、氟及氡含量较高,微硫化氢气味,无生物、化学污染,可用于采暖、医疗、洗浴。  相似文献   

7.
《资源调查与环境》2017,(2):132-137
在对福州地区各地热异常区综合地质调查的基础上,首次综合分析各地热田的出露条件与地形特征、区域岩性结构、区域断裂构造、区域地壳结构与地球物理特征、地下热水循环深度与热储温度、水文地球化学特征等。福州地区NE、NNE向断层与NW、NWW向断层交汇的盆地、溪谷等低洼区域,且地下水具有高含量F-、SO2-4、SiO2和Sr的区域为潜在地热异常远景区。这些认识可为福州地区查找新的潜在地热异常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安徽和县香泉镇因泉水香气飘溢而得名,泉水温度为47~50℃,水中富含硫、钙等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根据在该区开展的地热地质调查、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测量、抽水试验以及岩土水样分析测试等工作,在阐述和县香泉地热地质背景的基础上,对区内地热田热储、地热资源量及热水特征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香泉镇地热田属裂隙-岩溶型带状热储,赋存中低温岩溶热水,水化学类型为SO_4-Ca·Mg型,属氟、偏硅酸理疗热矿水。根据香泉镇地热资源分布特点、地热流体特征以及开发利用现状,提出供暖、理疗、温室种植、养殖的梯级开发利用方案,并提出开展区内地热流体动态监测、加强废水排放以及开发利用管理的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9.
西藏地热系统的稀碱金属特征及开发利用潜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藏地热系统中发现地热流体稀碱金属含量的世界最高值以及喜马拉雅地热带最大水热系统羊八井地热田的稀碱金属测定,为研究全球唯一陆壳相聚超厚地壳上喜马拉雅地热带的特殊热源机制提供了令人信服的地球化学依据。羊八井电厂热排水回收稀碱金属也为综合利用地热流体,消除环境污染,提高电厂经济效益创造了不可多得的机遇和方案选择。  相似文献   

10.
本文描述了在近地表沉积物中普查地热标志的形成机理,指出了气晕形成的共同性,简述了工作方法。提出的结果揭示了在气体和地热田区域背景上,产生于高渗透性岩石带中的气和热异常地段形成时的共同趋势。根据受地段水文地质特征和岩石物质成分制约的差别,可以明确异常的性质。  相似文献   

11.
甘肃武山地热田水化学与地热水起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武山地热田地热水和地下冷水的水化学和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武山地热水的出露温度为18.2~42.1℃,TDS含量为238~255 mg/L,属于低矿化度的HCO3型水。相对于地下冷水,地热水有更高的S iO2、F含量,说明经历了比冷水更长的循环深度。水化学特征表明武山地热水为大气降水与岩石相互作用的初级阶段。武山冷水和地热水的同位素沿着西北大气降水线分布,由于地热水的水岩相互作用时间较长,有更低的δD和δ18O值,说明武山地热水是大气来源的。综合运用各种地热温标估算武山地热水的热储温度范围在70~106℃之间,按照甘肃东部的平均地温梯度(35℃/km),得出武山地热水循环深度为1.74~2.77 km,属于中低温地热系统。此研究为今后可持续开发武山地热水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中国地热资源特点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地热能是一种绿色低碳、可循环利用的可再生能源。中国地热资源丰富,以中低温资源为主,高温地热资源主要受中国地质构造特点及其在全球构造中所处部位的控制,主要集中在藏南-川西-滇西和台湾两个地区。但是,中国地热产业处在起步阶段,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低,地热资源的利用绝大部分以直接利用为主,地热发电明显落后。针对中国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5 条促进地热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建立国家级地热产业核心技术研发平台;尽快启动干热岩勘查开发利用示范工程建设;制订优惠扶持政策,推动地热产业步入快速发展轨道;积极推广地热尾水回灌技术,切实保护环境;尽快出台全国性的地热资源管理法规,以推动中国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的法制化管理。  相似文献   

13.
以海南省乐东县福报地热田内分布的基岩热水井为研究对象,利用水文地球化学信息和环境同位素技术分析地下热水的形成机制。结果显示,本区地下热水以高偏硅酸、低矿化度为特征,水化类型为HCO_3-Ca型。氢氧同位素特征、Cl-SO_4-HCO_3及Na-K-Mg三线图表明,本区地下热水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受地壳深部地热水影响较少。地下热水中~3H、~(14)C同位素年龄测定结果表明区域地下热水不存在大尺度的径流模型,且在出露过程中混入了常温水。  相似文献   

14.
可持续发展见报频繁 ,因为它关系到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新世纪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这是人们在付出沉重代价后作出的不二选择。地热能储量大、无污染、可再生 ,被认为是一种很有潜力同时也是十分现实的绿色新能源。当前 ,地热能已广泛应用于社会的方方面面 ,它的最大的好处是能满足社会可持续发展。地热能的最新发展趋势是最大限度地用以替代化石能源 ,减轻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15.
中国农村推广浅层地能开发技术前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丛日凤  李娜  王勇 《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34(6):147-149,179
利用热泵技术开采浅层低温地能(热)来满足农村供暖(冷)的需求,同时实现供暖(冷)区域的零污染排放。2007年开始在宁安市渤海镇进行试点建设,带来了可观的环境、经济、社会效益,对改变能源结构,资源的高效利用、不可再生能源资源的持续利用、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村城镇化建设等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和现实意义。浅层地能(热)的开发、利用,在某种意义上讲,是暖通行业能源利用的一场革命。  相似文献   

16.
广东地热水资源农用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广东是我国地热资源最为丰富的省区之一。论文通过从相关文献查询和采样的方法,共收集到广东10个不同区域的15个不同地热水的理化性质指标。重点对其pH值、离子含量、矿化度、氟含量、重金属含量、砷含量等进行分析,并结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对其尾水的农用适宜性进行了初评,结果表明:氟含量是限制其农用性最主要的限制因子,其次是氯化物,矿化度是第三限制因子。广东大部分地区地热水不适宜直接农用,适当稀释后可用作农田灌溉水。为了更好地补给地热水,减缓地热水资源衰减趋势,建议建立科学合理的回灌系统。  相似文献   

17.
地热能的开发正处在发展期,应用范围逐步扩大.对邯郸市地热水进行了水质化验,发现矿化度、氯化物、钠等盐类指标含量较高.调查发现,使用后的地热废水80%以上没有重复利用,也没有经过任何处理直接外排.分析评价了地热水水质,探讨了主要污染物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地热废水再利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青藏铁路沿线(那曲-拉萨段)地热资源的调查,发现该段在直线距离不足240km,离铁路最远不超过55km的区域内,出露的地热显示区(点)近40处,目前开发利用的有5处,开发率不足13%,开发利用方向主要为洗浴和发电。通过对沿线地热能开发利用现状分析研究,得出沿线地热能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开发利用不合理;(2)综合利用率低;(3)环境地质问题严重;(4)深部地热资源勘探不足尤其是高温干热岩的勘探不足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选取广西桂南地区地下热水系统为研究对象,利用氢氧同位素及锶同位素研究手段,对研究区内地下热水中氟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控制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地下热水中氟含量变化范围为0.01~17.93mg/L,其中43%地下水样品中氟含量超过饮用水氟骨症临界值1.5mg/L,高氟地下热水的主要水化学类型为Na-HCO3型,水体中氟含量与温度呈明显正相关性;地下热水氢氧同位素特征显示,研究区地下热水的主要来源为大气降水,同时受一定程度蒸发浓缩及水-岩作用影响,地下热水锶同位素特征显示,研究区地下热水水化学组成明显受长石、云母等铝硅酸盐风化及碳酸盐岩溶解影响;对地下热水水化学开展的因子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区地下热水系统中影响氟迁移释放的主要因素为萤石的溶解与沉淀过程。  相似文献   

20.
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的地震异常信息是否在我国现有的技术手段中有明显的异常体现,引起了人们的思考。本文用收集到的全国“十五”地热观测网中的190个地热前兆观测点的数据资料,对汶川8.0级地震的映震情况进行分析。结果30个观测点震前有前兆异常,86个观测点有同震响应及震后调整。其中有前兆异常的观测点仅占16%,震中距〈1100km出现前兆异常观测点占全部异常点(30个)的77%,占震中距〈1100km观测点(83个)的28%。由此分析了我国地热观测的现状及预测实践中存在的不足。例如观测孔勘选不理想有待筛选改进,数据资源私有应在全国及时实现资源共享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