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了查明厦门市杏林湾水库上游水域水华期和非水华期水质变化情况,对17个水体主要指标(温度、pH、氧化还原电位、溶解氧、盐度、电导率、浊度、透明度、叶绿素a浓度、总碳、总有机碳、总氮、铵态氮、硝态氮、亚硝态氮、总磷和正磷酸盐的浓度)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水华期和非水华期叶绿素a浓度(μg/L)分别为121.31±18.8...  相似文献   

2.
3.
通过对黄柏河流域四座梯级水库水质的监测,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期间水质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监测期间水体透明度、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总磷均处于Ⅰ、Ⅱ类水质,而衡量总氮对水质的影响还应考虑其余指标。洪水季节水质略差于其余各月,相关机构可采取一定措施进行改善。  相似文献   

4.
在水资源日益危机的情况下,保护水源不容忽视,尤其做为饮用水水源的大型水库,库区水质的富营养化提示了水质有机污染的程度,而氮、磷是富营养化的重要元素.本文运用了托马斯和坂本的判定标准,以总磷、无机氮、总氮几项指标的含量来划分水库水质的营养程度,并采用了Caalson提出的TSI指数来评价水质的营养状况,确认控制水库上游污染源,是保护水库水质的重要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大溪水库水质时空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利用2011—2015年大溪水库常规水质调查数据,综合分析了大溪水库主要污染物浓度、水质等级和富营养化指数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解析.结果表明:总氮、总磷、叶绿素a和高锰酸盐指数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差异(p0.05),总氮、总磷浓度表现出与降水季节性变化的一致性,在夏季最高;Chl-a浓度在夏、秋季高,冬、春季低,与总磷呈现显著正相关(p0.05),与氮磷比呈显著负相关(p0.05);COD_(Mn)呈现夏、秋季高于冬、春季的季节变化规律;在空间上,按空间分布特征将大溪水库分为3个区域:河口区Z1、湖心区Z2和大坝区Z3,分区统计结果显示,Z1区水质最差,而Z2和Z3区水质较好.2011—2015年的水库水质等级评价表明,全库83%的区域达到了地表水III类水质要求,仅Z1区域范围内处于地表IV类水限定范围内,约占水库面积的17%;2011—2015年间全库区水体富营养化指数(TLI)低于50,属于中营养状态.大溪水库水质的季节性波动受降水影响显著,以地表径流和入库河流携带输入外源污染为主要污染源,调整当地土地利用结构,减少农业施肥量与旅游业污水排放,削减入库水体的污染物浓度,是保护大溪水库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对博尚水库的水质现状、富营养状况、年内变化、年际变化及主要污染物质入库量分析评价,找出污染特性,并针对污染特性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林爱新 《福建环境》1999,16(6):19-20
对莆田市主要饮用水源地-东圳水库的一次同异常现象进行调查分析,弄清水质变化的原因,提出水质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8.
魏德莹 《福建环境》1995,12(2):25-26,29
通过三年东张水库库区水质监测及库区范围内污染源调查,对库区水质变化状况进行了综合分析,并针对性地提高保护东张水库水源地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9.
10.
杜文毅 《福建环境》2002,19(5):21-23
进行两次自来水异味调查监测,分析近年来安砂水库水质状况,水库呈富营养化,主要污染因子是总磷和总氮,进而提出改善水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根据临安市环境监测站2006-2016年里畈水库的监测数据,采用Mann-Kendall非参数统计检验法对里畈水库水质变化趋势进行分析.趋势分析表明,pH和溶解氧的值总体呈上升趋势,氨氮、总磷和高锰酸盐的值总体呈下降趋势,11年间里畈水库水质总体呈上升趋势;总磷是影响里畈水库水质类别的主要因素.对各参数突变次数及时间分析表明,总磷突变最为复杂;溶解氧和氨氮变化趋势最为简单;水质突变主要集中在2007年和2016年.  相似文献   

12.
张坤锋  昌盛  张琦  王恩瑞  谢琼  张茉莉  樊月婷  杨光  付青 《环境科学》2022,43(12):5509-5521
饮用水源水质保护是保障饮用水安全供应的重要环节,分析饮用水源水质及时空变化可为水源地水质提升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基础.因此,本研究结合我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和加拿大环境水质指数部长理事会(CCME-WQI)对粤港澳大湾区磨刀门水道及受其供水的杨寮水库、乾务水库、竹银水库、竹仙洞水库和大镜山水库群丰水期及枯水期10种常规水质指标进行评价,探讨水质的时空分布特征并进行江库连动和库库连通供水模式下水质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珠海市磨刀门水道和5个水库水质中氨氮(NH4+-N)、总磷(TP)、总氮(TN)和氯化物这4个指标均不同程度地超过了Ⅲ类水质标准限值,最大值分别为2.22、0.28、5.38和1620 mg·L-1.受到咸潮上溯和地表径流等影响,水质指标表现出明显的时空差异(P<0.05).CCME-WQI值表明,珠海磨刀门水道输水水库群水质质量总体一般,空间上水质质量优劣排序为:杨寮水库(93.21)>竹仙洞水库(84.71)>竹银水库(82.57)>乾务水库(77.62)>大镜山水库(68.35)>磨刀门水道(63.40).水质相关性分析表明大镜山水库和竹银水库水质情况受到了磨刀门水道的影响,是改善水源水质的主要治理对象.  相似文献   

13.
三峡库区巫山段三期蓄水前后水质状况及其变化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长江巫山段六个断面2005年和2007年枯、平、丰的水质监测结果,通过对培石断面2005年和2007年的对比,可以看出三期蓄水前后长江水质比较稳定,仍为Ⅱ类水质。通过对2005年和2007年培石断面的各实测指标比较分析可以看出DO、CODMn、BOD5、TP指标2007年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而NH3-N、TN则呈现升高的趋势。但各支流由于受干流回水顶托影响,水环境趋于复杂,部分河段出现水华现象,需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4.
为了保障人民的饮水安全,今年全国首次对水库取水口周边土壤进行监测,了解水源地的土壤环境质量.宜兴通过对横山水库取水口土壤的分析,以《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中土壤自然背景值为对照进行评价,利用单项污染指数和综合污染指数进行等级划分,同时对比宜兴农田、菜地、茶园的土壤状况和江苏地区其他类型土壤的污染状况,对饮用水源地的土壤保护工作进行思考,建立土壤环境质量定期调查和例行监测制度,全面提升土壤环境综合监管能力.  相似文献   

15.
南四湖及入出湖河流水环境质量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南四湖作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重要的输水通道和调蓄湖泊,其水质状况一直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根据南四湖流域主要入出湖河流14个监控断面及湖内5个监测站点的数据,从年际、年内、不同时间段和不同监测站点等进行了南四湖及河流水质变化趋势的综合分析. 结果表明,2007与2000年相比,南四湖入出湖河流监控断面的ρ(CODCr)总体下降率达到84.2%,ρ(NH3-N)总体下降率达到79.7%. 南四湖及河流水质总体上出现了大幅度的改善,但距离稳定达到调水水质Ⅲ类标准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受水文情势、底泥释放和污染源以及各项污染控制措施等因素的影响,南四湖及入出湖河流监控断面水质改善存在一定的波动现象,水体富营养化形势严峻. 提出了科学合理地计算与分配南四湖养殖承载力和流域水环境承载力,重视非点源的控制与治理,大力推进“退耕还湿、退渔还湖”策略,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6.
三峡工程库区巫山段干支流水质变化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采用巫山县环境监测站2002年到2008年监测资料,对三峡工程蓄水后库区巫山段水质进行了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蓄水后三峡库区长江干流巫山段总体水质良好;未受到重金属、石油类和挥发性酚类物质污染;总氮和总磷指标偏高;水体处于中营养状态水平。蓄水后一级支流总磷、总氮指标升高,水质类别上升,水质有恶化的趋势;水流变缓,气候条件和营养盐浓度适宜,在一级支流回水敏感区的部分河段爆发了“水华”,富营养化的潜在风险升高。在营养水平和气候条件相当的情况下,支流回水区常爆发“水华”而干流未出现“水华”现象,说明水动力条件是发生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诱发因子。  相似文献   

17.
赵海生  乔俊 《环境科学与管理》2012,37(10):60-62,101
采用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对丹河晋城段在2006年-2010年间6个断面水质进行了综合评价,分析结果表明6个断面水质在2010年均能达标,各类水质污染物中,氨氮在丹河晋城段超标范围最广,超标程度较深,是影响丹河水质的主要污染物。同时应用Speraman秩相关系数法对丹河晋城段6个断面在近5年间的水质变化趋势进行探究,分析结果表明丹河晋城段6个断面中水东桥和后寨两个断面水质呈显著好转趋势,其它4个断面水质变化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18.
九龙甸水库水质预测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1996年-2001年间水质监测数据的灰色系统处理,对九龙甸水库水质进了行中长期预测。结果显示九龙甸水库水质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将保持稳定,能达到规划的地面水Ⅱ类水质功能区要求。  相似文献   

19.
对博尚水库的水质现状、富营养状况、年内变化、年际变化及主要污染物质入库量分析评价,找出污染特性,并针对污染特性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