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劣质重油加工污水处理场会排放大量臭气,造成严重大气污染。臭气中,硫化氢、氨气、非甲烷总烃(VOC)对人体危害巨大,是国家恶臭污染排放标准中规范的重点物质。为实现恶臭气体达标排放,利用组合式生物除臭技术(BRI)处理辽河石化炼油污水处理场恶臭气体,开展小试实验实现VOC类物质达标排放后,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生产过程,持续监测显示:该技术对辽河石化三高型原油炼油污水处理场的高浓度臭气治理效果明显,硫化氢排放速率仅为国标限定值的11.1%,VOC排放速率仅为限定值的0.89%,而氨气则完全实现了零排放。与常规生物技术相比,BRI技术处理效果优异,稳定性能良好,且具有强抗冲击负荷性能,是处理高浓度的含硫、含氮、含烃类恶臭气体的最佳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2.
含硫原油炼制过程的恶臭污染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含硫原油炼制过程中,原料、中间体、产品中含流量富,恶臭污染源数量增多,污染加重.恶臭污染的防治办法有改进炼油生产工艺、加强环保管理、采取污染治理措施等。  相似文献   

3.
天津市恶臭投诉现状与对策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人民环保意识的逐渐增强,恶臭污染作为一种扰民污染近些年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针对恶臭污染的投诉时有发生。本文针对天津市2006年6月至2007年5月期间的恶臭投诉进行统计、分析,反映了天津市恶臭投诉的时间和空间分布,恶臭污染投诉主要集中在6月-10月,投诉的对象主要是化工、石化、喷漆涂料等工厂以及餐饮业、野外焚烧等,投诉的区域与城市的发展规划和工业布局有关,针对以上特征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中国石油独山子石化扩建工程是根据国家进口哈萨克斯坦含硫原油、实施原油进口多元化战略需求建设的重点工程。工程建设指挥部明确提出工程建设“零事故、零伤害、零污染”的HSE目标。  相似文献   

5.
加工高硫原油恶臭污染及其控制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加工高含硫原油炼厂恶臭污染现状的详细调查,在针对炼油生产的各个环节、各种工况所发生恶臭污染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相应的治理措施,并对各种处理效果作了评价。  相似文献   

6.
由于石化园区规划涉及环境问题广泛、复杂,因此,在开展规划环评过程中需要着重关注的内容与其他园区的环评侧重点有所区别。本文以某石化固区规划环评为例,根据石化园区的行业特点,在总结国内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该石化园区的规划环境影响指标体系和规划环评中应重点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恶臭污染是大气、水、废弃物等物质中的异味通过空气介质作用于人的嗅觉思维而感知的一种感知(嗅觉)污染[1]。除硫化氢和氨外,这些恶臭物质大都为有机物,而且是挥发性有机物(VOCs)。本方案提供了一套通用的恶臭异味治理装置,针对恶臭异味的化学组分,从根本上治理恶臭废气污染。  相似文献   

8.
以兰州某石化公司化工污水处理厂恶臭治理项目为例,在确定恶臭气体的污染源源强的基础上,采用AERMOD模式预测污染物扩散情况。结果表明,添置除臭装置后,NH3的臭气浓度减少了90%,VOCs的臭气浓度减少了88%。同时,当恶臭污染物浓度达到环境质量浓度标准时,NH3的臭气强度为1.40级,VOCs的臭气强度为0.82级,人们仍能感觉到气味。因此石化企业在进行恶臭治理过程中需综合考虑污染物的环境空气质量浓度标准和臭气强度,以期改善环境空气质量。  相似文献   

9.
典型工业恶臭源恶臭排放特征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恶臭污染具有主观性和复杂性特点,结合使用仪器分析和嗅觉方法,可以从成分和感官两方面充分反映恶臭污染特征.本文参考USEPA TO14A和GB/T 14675-93方法,选择天津滨海新区内的6个不同类型的工业恶臭源,包括制药、喷漆、炼油、石化、树脂合成和橡胶,采集了各类源工艺流程中通过有组织方式排放的恶臭废气,测定了废气的感官臭气浓度并定量分析了其中的恶臭VOCs物质.使用臭气浓度、恶臭指数及统计学方法进行研究,结果发现,炼油源和制胶源的废气具有非常严重的感官刺激性.甲硫醇等硫化物是炼油源和制胶源的主要特征恶臭物质;苯乙烯和甲苯分别是合成树脂源和喷涂源的特征恶臭组分;对苯二甲酸(PTA)源和制药源属于混合型恶臭源.甲苯是喷漆源和制药源的标识组分;二硫化碳是制胶源的标识组分;间,对-二甲苯可以用来标识石化PTA污染源;炼油源的标识组分为三氯乙烯、氯乙烷和1,2-二溴乙烷;苯乙烯是合成树脂源的标识组分.  相似文献   

10.
结合多年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针对城市垃圾填埋场目前运营方式及存在的恶臭污染问题进行了分析,重点对恶臭的发生与环境影响、恶臭污染水平的测试、相关规定与科学运用以及治理技术与对策方面的技术要点进行了总结,概述了点源、面源和渗滤液恶臭控制的合理途径和控制准则。  相似文献   

11.
随着现代石油化工业的快速发展,我国进口原油不断增加,船舶石油运输污染事故的频繁发生给我国沿海水域生态环境及国家、人民财产和人身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分析影响中国海上石油运输污染防治管理的主要因素,提出了石油运输防污染管理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2.
密闭化填埋作业条件下的场内恶臭污染分布情况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剧,填埋场恶臭逐渐成为影响城市生活的重要污染.对于场界范围内的恶臭发生源通常要依靠经验确定,难以对填埋场界范围内的恶臭污染强度分布及变化规律进行科学的描述.利用电子鼻与GPS定位仪对生活垃圾填埋场内的恶臭污染情况进行检测,通过GIS软件作图绘制恶臭污染等强度曲线,对场内强污染源释放点进行确定,发现覆盖膜破损及焚烧火炬尾气排放是造成场内恶臭污染的主要原因.对填埋气产量估算分析表明提高填埋气处理能力是控制恶臭污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某化工区典型高污染过程VOCs污染特征及来源解析   总被引:10,自引:9,他引:1  
高松  崔虎雄  伏晴艳  高爽  田新愿  方方  衣学文 《环境科学》2016,37(11):4094-4102
使用在线色谱观测了冬季某化工区典型雾霾污染时段VOCs污染特征,同时应用PMF模型对化工区VOCs来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观测期间VOCs主要组分是甲苯、二甲苯、C3~C4烷烃和氯仿等,有机硫组分是化工区异味的主要来源之一.2个高污染时段内主要污染因子为异丁烷、正丁烷、丙烷和丙烯腈这4种组分.VOCs和NOx具有夜间高而白天低的日变化特征,体现了其主要受化工区排放源的影响.O_3的日变化特征反映出明显的光化学反应过程,表明由于化工区VOCs排放影响,虽时处冬季,区域仍受到较明显的光化学污染影响.PMF解析得到6个因子,分别表征合成材料、涉硫工艺与废水处理、工业有机溶剂使用和石化工艺,排放贡献率分别是48.0%、24.0%、14.7%和13.3%.化工企业的废水处理单元为区域异味的重要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14.
为应对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土壤修复开挖过程中的异味污染问题,建立异味风险预测模型,评估其潜在风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通过构建异味暴露概念模型,综合考虑土壤气扩散、土壤VOCs挥发、地下水溶质挥发等过程以估算污染源强释放速率,并结合高斯扩散模型模拟污染源向周边区域扩散过程,再以臭气强度作为异味表征手段,预测得到周边环境中的VOCs大气浓度及其对人体的嗅觉感官效应. 某修复地块土壤开挖面积为2 800 m2,深度3 m,涉及苯、甲苯、乙苯等9种异味物质,对其开挖过程中的异味扩散风险进行预测. 结果表明:在开挖速率为150 m3/h的情况下,VOCs快速释放并扩散至周边20 m处某居民点形成的混合气体中以氯苯、苯、乙苯、甲苯这4个组分为主,浓度分别为6.86、2.35、1.56、0.85 mg/m3. 进一步采用异味活度值(OAV)及ln(OAV)对VOCs的异味特征进行分析,识别得到乙苯为混合体系中的关键致嗅物质,故以该组分来表征VOCs的气味特性. 由此得到,居民点呼吸区VOCs对应的臭气强度为3.09,开挖过程中周边居民将明显感到臭味. 基于模型敏感性分析识别了影响异味风险的关键参数,主要为敏感目标距离(xair)、土壤污染浓度(Cs)、土壤开挖速率(Q)、土壤空气体积比(θair)及大气风速(Uair)等. 从降低公众受异味影响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包括优化土壤修复工艺、控制区域土壤状况以及关注气象影响等控制对策,以期有效控制土壤中异味扩散引起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5.
废矿物油再生利用过程易产生环境污染,环评工作有一定难度。本文从项目选址、回收工艺、产品要求、废气与固废的环境影响及防治措施等方面分析了废矿物油再生利用项目环评报告编制的重点。着重分析了回收工艺应符合《废矿物油回收利用污染控制技术规范》(HJ 607-2011)的要求,从源头控制污染;回收产品应符合《燃料油主要技术要求》SH/T0356-1996中4号柴油的标准;应特别关注恶臭的影响分析及其污染控制措施。同时对该类工程环评证书资质类别的管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某石化工业区VOCs浓度特征及活性物种,利用法国Chromatotec公司生产的airmo VOC expert C2-C6和airmo VOC expert C6-C12分析仪联用系统在2018年夏季对该工业区VOCs进行连续监测.结果表明:①研究期间,石化工业区φ(TVOCs)(57种VOCs物种体积分数之和)为93.7×10-9±87.5×10-9,其中烯烃占比最高,达44.9%,当φ(TVOCs)日均值越高时烯烃占比越高.体积分数较高的物种主要为低碳烯烃、低碳烷烃、正己烷、甲苯和苯.②石化工业区φ(TVOCs)呈显著的夜高昼低变化特征,且各组分变化趋势相近,其中烯烃变幅高于其他组分.③各排放物质中对O3生成贡献较大的主要是乙烯、丙烯、顺-2-丁烯、甲苯等物质,而对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贡献较大的主要是甲苯、异丙苯、间/对二甲苯等物质.④通过PMF解析发现,石化工业区内催化裂化及裂解、催化重整及废水废液处理、油储设施溢散的贡献率分别为51.7%、34.8%、13.5%.⑤降低石化工业区VOCs活性可以明显降低O3超标率,若同时降低VOCs活性与φ(NOx)可更有效地降低O3超标率.研究显示,石化工业区VOCs排放强度较大,应对催化裂化及裂解等重点排放单元,以及乙烯、丙烯和甲苯等活性物质的排放进行控制,降低VOCs整体活性,并协同控制区域内NOx排放,从而减少O3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