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太阳是地球表层环境的主要能量来源,大量地质记录表明太阳辐射量变化引起地球环境的剧烈变化。人类能源消费是将地质历史时期储存的能量在较短时间内以热能形式释放出来,其实质相当于额外增加了太阳辐射量。本文以太阳辐射变化为纽带,将当前世界能源消费总量与引起地球环境剧烈变化的太阳辐射变化量(△TSI)进行比较,发现当前人类能源消费总量已约占十到百年尺度地球表面接收太阳辐射变化量的1/2,如果以地球陆地面积计算,当前人类释放的化石太阳能已与太阳辐射十年尺度变化量相当。如果太阳辐射变化可以直接引起气候变化,那么,当前由于人类能源消费而快速释放的热能也可能直接引起地球(尤其是陆地)的增温。提出地表能量平衡的“贮水池效应”,除了考虑温室气体变化引起的能量向系统外逃逸效率高低变化外,还应考虑能量输入增减对地表能量平衡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绪论 本文对大约四十亿年这段地质时期中与地壳构造和活动变化有关的矿化过程进行了研究。在地球历史的最早阶段,整个地壳是炽热、脆弱而活动的。年龄老于27亿年的多数矿床,其物质都是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地幔,这些矿床缺少在不稳定条件下易于分散的那些金属。大约在27亿年,最稳定的而且较冷却的克拉通地壳单元发生了演化,因而使各类矿床相续增  相似文献   

3.
一、大气污染状况现在已经知道,大气受到了三大威胁。第一是由于矿物燃料的燃烧,排入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森林的破坏所造成的影响。能源趋势表明,矿物燃料的燃烧量可能继续增加。随着天然气、煤和石油的燃烧量日渐增加,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累积量也随之增加。因为二氧化碳对地球有一种保暖作用,所以科学家们担心,  相似文献   

4.
工业革命以来,世界范围内的人工肥料的生产、化石燃料的使用以及农业上豆科作物的种植使自然环境中活性氮数量上升了1个数量级.人类对氮循环的这种重组尽管增加了粮食的产量,但是也越来越引起广泛的环境问题.其中1个环境问题就是硝酸盐在淡水和海岸带生态系统的累积.在这里,我们建立的生态系统,有机氮在自然界稳定的  相似文献   

5.
第四纪是地球发展史的最新一章,地壳发育的最新一幕,第四纪沉积物,作为一定地质过程在特定地质环境中形成的产物,在它形成以后又受着各种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作用和改造,留下了许多环境历史和环境变化的遗迹,记录着这许多自然过程。第四纪沉积物的研究对于恢复和重建第四纪地质时期的地球发展史可提供丰富的科学史料,同时对于探索前第四纪地质历史时期地壳演化规律,阐明某些古老的地质作用和地质规律具有普遍意义,也为将来自然变动的  相似文献   

6.
新疆北部地壳的发展演化历史十分复杂,从太古宙至今,经历了30亿年的长期演变,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矿产资源和矿床分布格局。本交通过对该区地壳演化历史的研究,划分出四个成矿阶段,着重探讨了各阶段的构造、岩石和成矿作用特征,论述了部分贵重、有色金属矿产在地壳发展演化过程中的分布规律,指出了新疆北部有色金属矿产的主要类型及我矿方向。  相似文献   

7.
基于受体模型与地统计的城市居民区土壤重金属污染源解析   总被引:29,自引:20,他引:9  
陈秀端  卢新卫 《环境科学》2017,38(6):2513-2521
选取西安城市居民区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绝对主成分分数/多元线性回归(APCS/MLR)与地统计相结合的方法解析其中As、Ba、Co、Cu、Mn、Ni、Pb、Sr、Zn、V的主要来源、各来源对各元素的贡献量、各来源贡献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相对于西安市褐土背景值西安城市居民区土壤中Pb、Cu、Sr、Co、Zn、Ba、Ni、As、Mn、V的累积程度依次减弱.西安城市居民区土壤中10种重金属的污染有自然源、交通源、化石燃料燃烧源这3种主要来源.As、Mn、Ni、V的来源以自然源为主,平均贡献量分别为69.63%、74.28%、68.65%、77.09%,其空间分布上表现为西北部低而东南部高的规律.Co、Pb、Sr、Zn的来源以化石燃料燃烧源为主,平均贡献量分别为59.84%、42.22%、44.50%、44.44%,空间分布上表现出自城市中心向外逐渐增加的特征.Ba以自然源和化石燃料燃烧源为主,平均贡献量分别为41.67%和48.27%;自然源、交通源、化石燃料源对Cu的平均贡献量分别为37.00%、20.47%、26.50%.  相似文献   

8.
从18世纪后期至19世纪初完成产业革命的先进国家的经济在不断发展。生产形式也从手工业向机械化大工业发展,特别最近数十年间,伴随着未曾有过的产业经济的繁荣,进入了大量生产、大量消费的时代。此间,支撑产业活动的能源需求及供给也急骤增加。另外,在物质、经济繁荣的同时,地球的自然界、生态系开始发生剧烈变化,地球的危机也随之而来。谈论的地球危机之一,由于大量而长期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使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上升,即由于所谓“温室效应”导致地球的大气温度上升,故引起地球环境不断恶化。另外,最近人们担  相似文献   

9.
工业革命以来,全球性生态问题日趋严重,气候变暖、水土流失、环境污染、森林植被遭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突出问题,严重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科学研究证明,大量的工业污染物和有害废弃物累积于大气、水体、土壤和生物圈中,特别是大量化石燃料燃烧释放的污染物和温室气体进入自然界,超出地球系统的正常承载阈值,是诱发全球性生态危机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地球的演化具多阶段历史,不同阶段特征各异,但1800Ma前后的变格是地球演化过程中的重大转折时期,引起地球上部层圈全方位的重大变化,本文论述了不同阶段演化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1.
根据断面域兴安、松嫩地块各时代地层和花岗质岩石及所估算的地壳各结构层的K、U、Th含量,研究了岩石的热产生率及其变化、以及岩石圈的热结构和温度分布,揭示了兴安、松嫩地块热产生率与老性及时代的关系。兴安、松嫩地块均以高热流为特征,特别是松嫩地块为明显的高热异常区。岩石圈内的温度分布结合地球物理信息的分析表明,两地块深部地壳可能存在低速高导的部分熔融体。  相似文献   

12.
地球和类地行星的对比研究表明,地球是类地行星中唯一充满生机的行星:地球表面被大气、水和生物圈所覆盖;地球表层岩石圈以板块运动方式处于活跃而复杂的运动之中。而其他类地行星表面是没有水和生命的干旱世界,其壳的晚期演化远不如地球活跃。为探讨这一差异的形成原因,本文对大量空间探测资料进行了综合分析,并从类地行星原始物的含水量、各类地行星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各类地行星的质量等方面论证了地球是唯一有液态水存在的行星。说明了水在地球壳层演化各阶段的行为。最后,指出了液态水的存在是造成地球壳幔具有复杂演化历史的重要原因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通过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综合研究,建立了断面域兴安、松嫩地块地壳—上地幔结构及岩石组成模型,估算了地壳—上地促各结构层的元素丰度(地壳53种,地幔34种)。根据不同结构层的元素丰度,建立了兴安、松嫩地块地壳—上地幔垂向地球化学分带。兴安、松嫩地块化学组成的横向对比表明每个地块都有其独立演化历史。与华北地台南缘化学组成对比表明两地块与华北地台无明显成因联系。  相似文献   

14.
工矿业活动是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由于早期企业管理体系不完善和环保意识薄弱等原因,我国工矿业土壤环境问题突出.本文对2005—2022年中国知网、万方、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发表的关于我国工矿业土壤重金属污染的138篇文献(包含141处场地)进行Meta分析,并通过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我国工矿业地及周边土壤中Cd、Pb、Zn、Cu、As的污染情况、分布特征及行业特征. Meta分析随机效应模型的计算结果表明,与土壤背景值相比,我国工矿业场地及周边土壤中Cd、Pb、Zn、Cu、As的含量分别增加了897.42%、233.34%、232.34%、196.83%和171.29%.重金属污染分布结果显示,东南沿海及长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工矿业土壤污染更严重,北方地区污染较轻,Cd是首要污染物.从行业特征看,化石燃料开采场地及周边土壤中Pb、As含量与背景值差异不显著;有色金属矿开采导致土壤重金属含量显著升高,其中Cd污染十分突出,土壤Cd含量的增幅高达964.40%. 49.21%的有色金属矿区土壤存在极强潜在生态风险;化石燃料开采场区土壤污染较轻,潜在生态...  相似文献   

15.
有机质在自然界(大气圈、水圈、地壳等)中分布十分普遍。有机地球化学是研究地质体内有机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它们在地球史中时间、空间上的分布、演化规律的一门科学。有机质的演化直接影响到大气圈、水圈、地壳能量的演化。由于有机质参与地质作用影响到元素分散和富集。有机质是组成可燃性矿产的物质基础,象石油、煤、油页岩等。有机质对沉积放射性铀矿床、沉积有色金属(铜、钴、镍、钒等等)矿床的形成以及对稀有、分散、放射性元素的表生地球化学循环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地球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地壳元素分布的不均一性.这种不均一性往往控制和影响着动植物的发育,形成了生物生态的地域性差异.当元素分布的不均一性超过了正常变化范围时,就会使人类和动植物出现各种具有地域性分布特征的疾病.这就是地方病.由于这种地方病和地壳的地球化学特征有关,所以又被称为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北京地区的地方病,主要有地方性甲状腺肿和地方性氟中毒.  相似文献   

17.
<正>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对地球的演化发展以及矿产的形成和分布规律增添了新知,极大地丰富了地球科学。根据地质学、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的研究对地球发展和地壳形成的规律有了新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要重新理解原有的矿产形成和分布规律的概念。其中包括根据现代地球科学的知识,重新提出油气起源、油气运移以及油气藏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世界上许多地方相继报道了最老的地球矿物年龄,其最大年龄值可达4276Ma±6Ma。这些在地壳最早期形成时保留下来的信息,为研究早期地壳演化提供了重要线索和依据。 根据所报道的最老矿物的寄主岩石特征,推断地球上有最老的硅铝壳,并且它们在3800Ma以前就存在,从而不支持最早期的地壳都是基性的论点。 根据最老矿物年龄研究,可建立地壳早期演化模式。Krner(1989)根据对南非斯威士兰西北部地质及同位素年代学研究提出的早太古宙地壳生长、变形和演化史模式,是一个很好的实例和典范。世界各地前寒武纪地壳演化各具特色,但总体上都不同程度地服从全球演化规律。因此,Krner(1989)建立的模式,对研究世界其它地区前寒武纪地壳的演化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正> 一九八四年八月,在莫斯科将召开第二十七届国际地质大会,现将大会中有关讨论地球化学和宇宙化学的分组内容介绍如下: C11:地球化学和宇宙化学 召集人:V.L.Barsukov(苏联);M.H.Grünfelder(瑞士);B.Hitchon(加拿大) C11·1·1:地球化学旋回及控制化学元素在地壳中分布的自然规律 内容包括: 化学元素的地球化学旋回的规律及地壳、海洋和大气圈的演化;地壳的化学结构模型及控制元素分布  相似文献   

20.
为合理利用兰炭并节约煤粉工业锅炉运行成本,采用70 MW双燃料煤粉工业锅炉进行试验,在不同伴燃条件下将兰炭和煤粉作为单一燃料进行燃烧。结果表明:作为单一燃料,兰炭燃烧过程稳定,满足替代燃料的基本条件;对比点火后10 min内的点火特性,兰炭和煤粉燃烧过程中炉膛温度变化量分别是388.659℃和585.072℃,氧含量变化量分别为11.736%和8.089%;伴燃可优化燃烧进程,降低兰炭着火难度并改善炉膛内的温度分布情况,更有利于后续的烟气净化;当锅炉负荷70 MW时,采用燃油+长明火伴燃和无燃油伴燃时,炉膛上部温度分别为1 017.382℃、989.126℃,燃烧强度与伴燃强度为正相关关系;在相同负荷下,兰炭的初始NO_x及SO_2排放量均低于煤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