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贵州百花湖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季节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揭示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对放养鲢、鳙鱼控藻的响应特征,分四季对百花湖的水质及浮游植物进行了调查和分析。浮游植物种类较多,共检出浮游植物147种,绿藻在种类组成上占绝对优势,共计76种,其次为硅藻31种、蓝藻27种、隐藻、甲藻和裸藻各4种,金藻仅1种。浮游植物丰度在9.69×106~150.89×106 cells/L之间,生物量在3.57~16.80mg/L之间;蓝藻在丰度上占优势,其主要物种类群是假鱼腥藻属;硅藻则在生物量上占优势。浮游植物组成随季节变化而不同,冬季以蓝藻、硅藻和绿藻为优势类群;春季硅藻和绿藻减少而蓝藻增加;夏季以蓝藻、硅藻和隐藻为优势类群;秋季以蓝藻、硅藻、隐藻和绿藻为混合优势类群。百花湖浮游植物形成以假鱼腥藻占绝对优势的群落结构可能与放养鲢、鳙鱼有关。  相似文献   

2.
苏南水库硅藻群落结构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总被引:11,自引:8,他引:3  
为了解我国东南湿润区丘陵山地型水库硅藻的群落结构特征和控制因素,于2015年6月硅藻水华敏感期对苏南地区18座水库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和水质进行调查,分析了营养盐、水深、库容等因素与硅藻及其它浮游生物的关系.结果表明,硅藻达到轻度水华水平(硅藻细胞含量介于100~1 000万cells·L~(-1))的水库有10座,对供水和景观功能产生明显影响;苏南地区水库普遍处于中营养和富营养水平,总氮浓度普遍偏高,磷及营养状态指数与硅藻生物量的关系密切;苏南地区水库中的浮游植物在数量上以蓝藻门中的席藻为主,在生物量上则以硅藻门、绿藻门和蓝藻门为主,其中硅藻门浮游植物平均占总浮游植物生物量的46.8%,是浮游植物异常增殖的主要门类;硅藻门中,主要是针杆藻、小环藻、曲壳藻和直链藻这4个种属占优,特别是针杆藻和小环藻,平均占硅藻总生物量的51.6%和21.4%;较深的水体,利于硅藻成为主要优势藻门;较大的水库流域库容比和较高总磷水平会导致水库营养水平和叶绿素浓度增加,促进浮游植物从硅藻门向绿藻门、蓝藻门演替,增加藻类危害的风险.因此,对于该地区水库,需要加强流域管理,并且针对水库自身的特点,包括水深、流域库容比等,确定其特定的富营养化控制策略,从而减少硅藻等藻类水华发生的风险,提升水源地水质安全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3.
浙江汤浦水库浮游植物季节演替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为探索我国亚热带饮用水源水库浮游植物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2011年对汤浦水库浮游植物和22项水文水环境因子进行月度监测.结果表明,调查期间共检出浮游植物7门62属115种,其中绿藻种类最多,硅藻其次;春季水华期间(4月)浮游植物细胞密度达到最高20.88×10~6cells·L~(-1),随后因强降雨影响降至最低0.59×10~6cells·L~(-1)(6月);浮游植物群落组成的时间异质性比空间异质性更为明显,其时空方差分解的结果显示,时间变异占总变异的72.3%,大于仅占2.5%的空间变异;优势种和冗余分析(RDA)表明,硅藻全年优势最为明显,其次是蓝藻和隐藻,再次是绿藻,其中春季由硅藻和蓝藻占优势,夏季由蓝藻和绿藻占优势,秋季和冬季则由硅藻和隐藻占优势;HRT及其驱动的水库离子浓度变化和反硝化过程是主导春季和秋季水体扰动耐受和敏感种类间演变,以及春季水华形成的关键因子;SiO_2、WT和N∶P则是主导冬季和夏季,硅藻、隐藻和蓝藻、绿藻间演变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4.
人类改造自然的行为——建闸筑堤对湖泊生态系统有着重要影响,由于缺乏生态监测对比数据,对阻隔湖泊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及其响应特征缺乏足够认识.为探明阻隔湖泊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演变趋势,选取了鄱阳湖典型阻隔湖泊——军山湖,于2007~2008年和2012~2013年对其浮游植物进行丰枯水期调查,重点分析群落结构特征.结果表明,2012~2013年共检出浮游植物6门53属,主要由绿藻(种属数占47.2%)、硅藻(22.2%)、蓝藻(14.8%)、裸藻(9.3%)等组成.丰水期优势种属为飞燕角甲藻(Ceratium hirundinella)(生物量百分比20.5%)、鱼腥藻(Anabeana spp.)(18.5%)和微囊藻(Microcystis spp.)(12.9%);枯水期优势种属为卵形隐藻(Cryptomonas ovata)(生物量百分比38.4%)、颗粒直链硅藻(Aulacoseira granulata)(15.2%)和微囊藻(10.5%).浮游植物细胞数量主要由蓝藻(85.4%~87.0%)构成;丰水期生物量主要由蓝藻(45.0%)、甲藻(21.1%)、硅藻(15.6%)和绿藻(11.5%)组成;枯水期生物量则由隐藻(38.2%)、硅藻(31.3%)和蓝藻(21.1%)组成.与2007~2008年军山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相比,主要变化趋势有:①丰水期,浮游植物优势种从2007~2008年的甲藻-硅藻,甲藻绝对优势型转变为2012~2013年的蓝藻-甲藻,蓝藻绝对优势型;枯水期,从2007~2008年的甲藻-硅藻,甲藻绝对优势型转变为2012~2013年的隐藻-硅藻-蓝藻,隐藻绝对优势型.②浮游植物细胞数量由2007~2008年的2.66×106cell·L-1上升至2012~2013年的6.77×107cell·L-1,生物量由2007~2008年的0.72 mg·L-1增加至2012~2013年的12.30 mg·L-1.总之,军山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中贫营养型的甲藻比例减少,金藻消失,富营养型的蓝藻和隐藻增加.因此,通过建闸筑堤对湖泊进行人为阻隔后,湖区水体交换时间的延长,水流流速的变缓等水文条件的改变均促进了浮游植物富营养指示种在军山湖湖区内的生长聚集.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于桥水库群落结构及其环境影响因子,于2013年5月(春季)、8月(夏季)、10月(秋季)分别对于桥水库的浮游植物及水质进行了同步监测调查,并应用冗余分析(RDA)建立了浮游植物丰度与水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于桥水库处于中-富营养水平。浮游植物共计7门94种(属),以绿藻、硅藻、蓝藻为主。优势种主要为四尾栅藻(Scenedesmus quadricauda)、单角盘星藻(Pediastrum simplex)、水华微囊藻(Microcystis flos-aquae)和梅尼小环藻(Cyclotella meneghiniana)。浮游植物丰度范围在43.14×10~4~330.59×10~4cells/L之间,生物量范围在0.35~2.60 mg/L之间。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存在季节差异,春季以金、硅藻为主,夏、秋季以蓝、绿藻为主。夏、秋季浮游植物丰度、生物量高于春季,应防控于桥水库夏、秋季蓝、绿藻水华的爆发。RDA结果表明,水温、总氮是影响于桥水库浮游植物丰度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6.
剑潭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特征与水环境因子关系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2010年6—12月对剑潭水库浮游植物群落及11项水环境因子进行了采样调查,并对调查区域内的54种浮游植物和11个环境因子进行了典范对应分析(CCA).结果表明,调查期间共检出浮游植物7门78属103种,浮游植物群落组成以绿藻为主,硅藻其次;藻类细胞密度季节差异大,7月最高,为8.04×106cells·L-1,12月最低,为2.23×105cells·L-1,浮游植物群落变化规律为夏季的蓝藻和绿藻向秋季的隐藻、蓝藻、绿藻,以及冬季的绿藻、硅藻转变,剑潭水库富营养化程度较蓄水初期有加剧趋势,且富营养程度夏季比冬季严重.CCA分析结果表明,水温和TP是影响剑潭水库浮游植物群落分布最主要的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7.
广东南水水库富营养化与浮游植物群落动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水水库是广东省第三大水库,属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于2011年1~12月对该水库的水文、水质和浮游植物进行了每月一次、为期一年的调查,采用营养状态指数(TSI)进行了水质综合评价,分析了浮游植物群落的动态变化规律,选择冗余分析(RDA)研究了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环境因素。结果表明:南水水库现为贫营养型,全年浮游植物的种类变化不大,共鉴定出浮游植物6门50属(种),优势种以适应贫营养的种类为主,且浮游植物的丰度、生物量及叶绿素a浓度都较低,其均值分别为8.72×104~2.51×105cells/L、0.031~0.423 mg/L和0.83~2.80 mg/L。浮游植物群落主要以硅藻、甲藻和绿藻种群为主,硅藻种群全年占优势,甲藻和绿藻在不同季节优势度有变化,体现出从硅藻型到硅藻-甲藻型,到硅藻-绿藻型,再到硅藻-甲藻型的变化过程。温度、氮磷比和水体稳定性的季节变化是影响上述浮游植物群落动态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长江源区浮游植物群落特征,作者于2017年5月初、8月初和9月底对长江源区干流及其支流浮游植物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共记录浮游植物8门175种,其中硅藻门、绿藻门和蓝藻门分别占总种类数的57.1%、21.1%和16.6%;舟形藻(Navicula sp.)、桥弯藻(Cymbella sp.)、针杆藻(Synedra sp.)、等片藻(Diatoma sp.)、异极藻(Gomphonema sp.)、曲壳藻(Achnanthes sp.)等河流型硅藻为长江源区优势种。密度介于5.3×10~4~216.8×104cells/L,平均密度为67.2×10~4cells/L,整体呈现支流高于干流的趋势。浮游植物密度、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Margalef指数显示长江源区整体水质良好。Pearson相关性和RDA分析表明总氮是影响长江源区浮游植物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该研究对长江源区水生态保护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9.
该研究于2015年夏季蓝藻暴发期对海河干流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进行调查分析,并以此为基础评价海河干流水域的营养水平及水质污染类型。研究结果表明:4次调查共鉴定浮游植物6门56种(属),其中绿藻门29种(属),蓝藻门13种(属),硅藻门8种(属),甲藻门、裸藻门、隐藻门各2种(属),主要优势种为蓝藻门的微囊藻、巨颤藻、小席藻和色球藻。浮游植物的平均丰度为15 319.4×104个/L,蓝藻门种类对总平均丰度的贡献为95.67%;浮游植物平均生物量为17.87 mg/L,蓝藻门占总平均生物量的53.31%;海河浮游植物丰度和生物量的分布呈现一致性,从上游至下游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依据浮游植物丰度及3种浮游植物群落指数评价结果表明,海河干流水域的水体均为重度富营养化状态,污染状态为中污型。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采用不定期、小水体地稀释置换已暴发蓝藻水华的海河干流水体这一应急处置蓝藻水华方式,未对海河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营养状态及污染水平产生本质上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空难对湿地浮游植物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浮游植物已经广泛应用于环境影响评价.包头"11·21"空难对南海子浮游植物的种类、种群结构、优势种(属)、细胞密度、种类数和细胞密度的空间分布产生了重要影响.调查表明:南海子浮游植物有5门27属,其中蓝藻门有5个属,隐藻门有2个属,硅藻门有5个属,裸藻门有2个属,绿藻门有13个属;蓝藻门和绿藻门为南海子的优势门类,其中微囊藻、平裂藻和栅藻为优势属;南海子浮游植物的Margelef种类丰度指数为0.9646,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0.7647,空难后南海子水体污染严重;浮游植物(特别是富营养化指示藻类)的种类数和细胞密度的高值区主要出现在污染水域.南海子水质的浮游植物生物学评价结果表明,空难事故后南海子水体已属于严重富营养化水平.   相似文献   

11.
丹江口水库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大坝加高蓄水后,水体流动性变差,水体营养盐容易累积,造成局部区域水华暴发风险加剧。该文基于2018年12月-2019年11月实测数据和文献调研,分析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运行对丹江口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的影响,主要结论:(1)丹江口水库采样点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在0.06×10~6~11.9×10~6cells/L之间,汉库和丹库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差异不大,但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和浮游植物种类季节性差别较大,夏季浮游植物细胞密度最大,平均值是5.57×10~6cells/L,浮游植物种类变化由春季的蓝藻、隐藻和金藻,向夏、秋季的蓝藻和绿藻,以及冬季的蓝藻、隐藻和硅藻转变;(2)建库至今,丹江口水库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增加了一个数量级,浮游植物种类组成由适应河流的固着型硅藻,经过硅藻-绿藻-蓝藻型逐渐发展为硅藻-隐藻-蓝藻-绿藻型,水库富营养化程度有增加的趋势;(3)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常运行后(2018-2019年),与2014-2015年运行初期相比,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增加幅度升高,但浮游植物种类有降低的趋势。从消落带营养盐释放、污染物累积、水动力条件改变3个方面初步分析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丹江口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的影响,对丹江口水库水华防控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石岩水库叶绿素a时空分布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宋云龙  张金松  郭小雅  朱佳  王丽  陶益  张丽 《环境科学》2017,38(8):3302-3311
2013年4月至2014年6月对典型调水供水型水库石岩水库蓝藻、绿藻和硅藻叶绿素a浓度[ρ(Chla)]及相环境因子进行监测,分析了ρ(Chla)时空分布特征,探讨了藻类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石岩水库ρ(TChla)为9.59~123.29μg·L~(-1),平均52.03μg·L~(-1),其中蓝藻ρ(Chla)为4.54~76.30μg·L~(-1),平均为28.39μg·L~(-1);硅藻ρ(Chla)为3.16~46.09μg·L~(-1),平均为15.02μg·L~(-1);绿藻ρ(Chla)为0.77~26.21μg·L~(-1),平均为8.62μg·L~(-1).2013年4~12月上旬以及2014年5~6月优势藻为蓝藻,其他时期硅藻占优势,绿藻全年处于较低水平.石岩水库ρ(Chla)空间异质性低,整体呈现由南向北逐渐降低的空间分布特征,汛期整个库区和高温无雨期南半库区存在蓝藻水华风险.径流污染是石岩水库藻类叶绿素a空间异质性的主要原因.相关分析和CCA分析显示:水温是3种藻类的首要影响因子,汛期径流量与蓝藻相关性极大.氮磷比与3种藻类负相关,磷是石岩水库藻类生长的限制性因子.蓝藻主要相关因子还包括TOC、TN、pH、透明度和硝酸盐氮,硅藻主要相关因子还包括硅酸盐、TOC、硝酸盐氮和COD,绿藻主要相关因子还包括TOC、COD、pH、透明度和硝酸盐氮.  相似文献   

13.
2012—2013年于春、夏、秋、冬四季对小溪港进行4次水环境质量调查,利用种类组成、种群数量、优势种、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和SI(污生指数)等指标分析小溪港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并对小溪港水环境质量状况进行评价. 结果表明:小溪港浮游植物共8门51种,其中绿藻门的种类数最多,共26种,占总种数的50.98%;其次为硅藻门,共9种,占17.65%;蓝藻门5种,占9.80%. 浮游植物数量年均值为184.16×104 L-1,主要为蓝藻门、绿藻门和硅藻门;峰值出现在夏季,为292.43×104 L-1,之后为春、秋和冬季. 小溪港的优势种共4门7种,分别为蓝藻门的微囊藻(Microcystis spp.),绿藻门的星芒衣藻(Chlamydomonas stellata)、丝藻(Planctonema sp.)、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硅藻门的小环藻(Cyclotella spp.),隐藻门的啮蚀隐藻(Cryptomonas erosa)、尖尾蓝隐藻(Chroomonas acuta). 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均显示出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其年均值分别为1.81、1.55、0.51;SI年均值为2.44. 总体上,小溪港水质污染状况为中污染.   相似文献   

14.
冬季长江口及其邻近水域的浮游植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2006年2月19日~3月5日在长江口及其邻近水域进行的大面调查所获样品,报道了该水域浮游植物的群落特征.此次调查共发现浮游植物5门56属116种(包括未定名17种).调查水域浮游植物群落以硅藻为主,其次为甲藻,此外还有少量的金藻、蓝藻和绿藻.主要优势种为具槽帕拉藻Paralia sulcata、离心列海链藻Thalassiosira excentricus、圆海链藻Thalassiosira rotula和辐射圆筛藻Coscinodiscus radiatus.调查区浮游植物的细胞丰度介于(111.11~2315.56)×104 /m3,平均值为914.87 ×104 /m3.近岸和调查区的东北部表层浮游植物丰度较高,其他区域表层丰度较低.浮游植物的垂直分布特征是细胞丰度的最大值出现在表层以下,随深度的增加,浮游植物的细胞丰度先上升后下降.多样性分析表明,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在近岸口门处较高,离岸水域较低.  相似文献   

15.
汾河中下游浮游藻类群落特征及水质分析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3  
王爱爱  冯佳  谢树莲 《环境科学》2014,35(3):915-923
为了解汾河中下游的浮游藻类分布并评价其水质状况,选取18个采样点对浮游藻类进行了调查采集、种类鉴定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①汾河中下浮游藻类植物共计有298种,隶属8门96属,种类较多的依次是硅藻门、绿藻门和蓝藻门,分别有27属127种,41属104种和20属45种,裸藻门、隐藻门、甲藻门、金藻门和黄藻门共8属22种,各样点丰水期的种数均高于枯水期.优势种主要有硅藻门的梅尼小环藻、尖针杆藻、隐头舟形藻、谷皮菱形藻,绿藻门的小球藻,蓝藻门的弱细颤藻、两栖颤藻等,多数为α-中污和β-中污指示种.细胞密度以丰水期较高,枯水期较低.②汾河中下游浮游藻类群落的Shannon-Wieaver物种多样性指数基本介于1~3之间,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基本介于0.5~2之间,Pielou均匀度指数介于0.3~0.8之间.③汾河中下游浮游藻类优势类群在丰水期,大部分绿藻和裸藻与化学需氧量、电导率、氨氮具有较高的相关性,蓝藻受水温和Cr影响较大,硅藻分布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较复杂;在枯水期蓝藻与氨氮、总磷、化学需氧量具有较高的相关性,绿藻和裸藻主要受溶氧和总磷的影响,硅藻主要与总磷、溶氧、pH和Cd等相关.综合分析,汾河中下游各样点水质分别为Ⅰ类~Ⅴ类不等,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水质总体呈富营养型,处于中污染至重污染状态.  相似文献   

16.
分别于2013年4月、8月、10月和2014年1月对南水北调东线水源核心区河流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浮游植物密度进行调查,并利用多样性指数进行水质评价.区域共检出浮游植物5门34科67属118种,春秋两季物种数较多,夏冬两季物种数较少.优势种为蓝藻门小席藻( Phormidium.tenue)、绿藻门小球藻( Chlorella.pyrenoidosa)、硅藻门变异直链藻( Melosira.varians).区域浮游植物密度为3.5 ×105 cells/L,Shannon-wiener指数为2.32,Margalef指数为1.06,Pielou均匀度指数为0.54,水质为寡污-中污水平.  相似文献   

17.
分别于2013年3月和2014年1月对白云湖水生态构建示范区的浮游植物进行了调查。2013年3月(构建前)共检出浮游植物3门26属49种,其中硅藻8属13种,绿藻14属20种,裸藻4属16种,分别占浮游植物种类总数的40.8%、32.7%和26.5%。2014年1月(构建后)共检出浮游植物5门27属54种,其中硅藻7属15种,绿藻15属27种,裸藻3属9种,蓝藻1属2种,甲藻1属1种,分别占浮游植物种类总数的50%、27.78%、16.67%、3.70%和1.85%。硅藻门和绿藻门是示范区内浮游植物的主要类群。浮游植物密度由3.2×106cells/L降至1.7×106cells/L,生物量由7.245 mg/L降至2.625 mg/L,Shannon-weiner指数、Margalef指数和Pielou指数分别由0.482、3.202、0.086升高至1.081、3.690、0.188,示范区由富营养状态转变为中营养状态,表明种植沉水植物、投放肉食性、滤食性鱼类及螺类等一系列水生态构建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建议在白云湖及其他富营养化景观水体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滇池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及与环境因子的典范对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13年3、5、7和11月对滇池浮游植物群落进行监测,共检出浮游植物6门31属,主要由绿藻门、蓝藻门、硅藻门组成.浮游植物平均丰度值7482×104 cells/L,3月绿藻门占优势,优势种为栅藻;5、7、11月均以蓝藻门占优势,优势种均为微囊藻.对31属浮游植物与10个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典范对应分析(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CCA),结果表明:电导率、DO、TN、TP、CODMn是影响滇池浮游植物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蓝藻能适应较高氮磷营养盐,还受到电导率、CODMn、DO、pH值影响;绿藻能适应高的水温、pH值和CODMn,同时受到氮磷营养盐、DO、电导率的影响;硅藻能适应高的pH值、CODMn,还受到氮磷营养盐、水温、DO、电导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上海河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为探究上海河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于2018年9~10月(秋季)和2019年7~8月(夏季)对上海中心城区、新城镇和农村地区河道总计44个样点的水环境和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调查.结果表明:①秋季和夏季浮游植物种类均以绿藻门为主,其次为蓝藻和硅藻;浮游植物密度以蓝藻占据绝对优势;浮游植物种类和密度均是夏季秋季,分别高出24%和2.77倍,硅藻门种类略微上升,而裸藻门种类稍微下降;秋季微囊藻(Microcystis sp.)优势度明显(Y=0.16),而夏季则无占绝对优势的优势种.②各地区浮游植物种数无明显变化;浮游植物密度和蓝藻门密度均呈现农村新城镇中心城区的规律,秋季3个地区的浮游植物密度无显著差异(P0.05),而在夏季农村所有浮游植物和蓝藻门密度显著高于中心城区(P0.05),分别高出1.82和1.93倍.③蒙特卡洛检验结果表明,影响秋季和夏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因子分别为透明度(SD)、总磷(TP)、总氮(TN)、浊度(Turb)和TN、 Turb、 SD、 pH.冗余分析(RDA)结果表明,秋季新城镇河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主要受Turb、 TN和TP的影响,农村河道则主要受SD的影响,而夏季新城镇和农村河道浮游植物均主要受TN、 Turb的影响.两次调查时中心城区浮游植物的影响因素均较为复杂.  相似文献   

20.
东南沿海河流-水库系统藻类生长营养盐限制季节变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陈聪聪  饶拉  黄金良  白敏冬 《环境科学》2015,36(9):3238-3247
选取厦漳泉三地市饮用水源地九龙江20条支流以及4个水库开展2013~2014年为期一年的逐月水质与生态调查与监测,并借助GIS、统计分析方法,识别了氮磷营养盐和浮游植物藻类丰度和群落的时空变异性,河流与水库氮磷营养盐限制的差异性以及其控制性的季节性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九龙江支流和水库的营养盐、藻类丰度和群落都分别展示出明显的时空变异性.支流和水库均呈现营养盐氮素浓度冬春季节较高,夏秋季节较低;营养盐磷素浓度大体与之相反.水库藻类丰度于夏季最高,而支流藻类丰度呈现冬春季节较高,夏秋季节较低的趋势.其中,汀溪水库于秋冬春季节和夏季呈现硅藻,绿藻演替;江东库区于冬春,夏秋季节呈现绿藻-隐藻、绿藻-蓝藻演替;石兜-坂头水库以及支流均未出现季节演替现象,优势藻分别为蓝藻、绿藻.RDA排序图较好地显示了浮游植物藻类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水库叶绿素a与氮磷营养盐之间呈现显著相关性,相关关系较强,并且其相关关系在冬春季节呈现营养盐磷的限制性,夏秋季节呈现营养盐氮的限制性.相比于水库,支流叶绿素a与营养盐之间只有夏秋季节呈现显著相关性,且相关关系较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