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污水处理率的提高,污泥产量逐年增加,对污泥脱水的要求也日益提高,为改善污泥脱水性能,化学调质被越来越广泛的研究和应用.以污泥毛细吸水时间(CST)、机械脱水泥饼的含水率以及加药成本为指标,考察了几种有机和无机调质药剂对生活污水厂剩余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并最终确定了最佳的调质药剂.通过大量试验筛选,含水率95.1%左右的剩余浓缩污泥经加药调质后CST明显减小,再经板框压滤最终泥饼含水率可降至50%以下,且加药成本较低.  相似文献   

2.
采用污泥调质和机械压滤脱水的实验方法,研究了半焦添加量和压榨压力对基于半焦的城市污泥调质与机械压滤脱水泥饼含水率的影响.结果 表明: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城市污泥机械压滤脱水泥饼含水率随着半焦添加量的增加、压榨压力的增大而降低,当半焦添加量为4 g/100 mL污泥(含水95%),压榨压力为1.6 MPa时,压滤泥饼的含...  相似文献   

3.
酱油污水污泥脱水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提高酱油污水污泥的脱水性能及絮凝剂的利用率,降低污泥的处理成本,实验考察了酱油污水污泥的含水率、丝状菌、厌氧时间和pH等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明确对其进行机械脱水的适宜条件.结果表明:机械脱水前浓缩污泥适宜的含水率为97%,此时,调质后的污泥有最低的比阻和最高的药剂利用率,最佳用药量与干泥的质量比小于0.3%;丝状菌的数量和长度可以影响污水污泥中水分的存在形式,并改变污泥的脱水性能;在厌氧过程中,污泥的ρ(还原糖)和污泥脱水性能有较强的相关性;当pH接近污泥的等电点时,污泥的比阻变小.   相似文献   

4.
以佛山市镇安污水厂污泥为对象,以污泥沉降比、污泥比阻(SRF)、毛细吸水时间(CST)、泥饼含水率和脱水率为指标,研究比较了添加单一絮凝剂、有机-无机复合絮凝剂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探讨了助凝剂对污泥脱水的影响。结果表明:1)单一絮凝剂作污泥调理剂时,以阳离子聚丙烯酰胺(PAM)脱水效果最好,其最佳投加量为30~60 mg/L。有机-无机絮凝剂复合作污泥调理剂,比之单一絮凝剂,污泥脱水效果有明显改善。2)添加石灰、粉煤灰等助凝剂,可显著提高污泥脱水效果,并能大幅降低絮凝剂添加量。在实验范围内,阳离子PAM 9 mg/L、粉煤灰30 g/L、生石灰30 g/L为最佳污泥调理药剂组合。  相似文献   

5.
污泥的加药调质条件对脱水性能的影响很大,在加药调质中,根据污泥性质,正确选择凝聚剂和絮凝的种类、规格和投加量是很关键的。在具体的调质工艺过程中,还有一些值得注意的环节。污泥脱水效果不佳,并不一定是脱水机的性能、污泥性或调质药剂等原因所至,有可能是在具体的调质工艺操作中的一些易忽视的环节出了问题,而这些对污泥调质效果往往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6.
厌氧消化污泥进行隔膜板框压滤脱水试验,针对板框压滤机腔室厚度、压力变化、调理药剂、运行控制方式等因素对脱水效果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在腔室厚度为30mm、压榨压力为1.8Mpa、CPAM、Fe Cl3投加量分别为3‰和1.67%、采用多次进料多次压榨的条件下,可以稳定实现泥饼含水率≤60%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董丽  柴志福 《环境工程》2019,37(3):40-43
以城市污水处理厂机械脱水后的剩余污泥为对象,研究了不同pH条件下酸碱调质对污泥电渗脱水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电渗脱水过程的前30 min污泥含水率下降迅速,之后逐渐变缓。Matlab拟合结果表明:含水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与高斯函数(二维)高度吻合(R~2>0. 99)。pH5时,pH越大电渗脱水效果越差。说明微酸性环境有助于污泥的电渗脱水;当pH为5时,脱水所得泥饼的含水率为32. 5%,耗电量和腐蚀量分别为201. 7 k W·h/t和20. 1 kg/t,为试验最低值。  相似文献   

8.
以上海某生活污水厂浓缩污泥为研究对象,以泥饼含水率和毛细吸水时间(CST)为评价指标,系统对比研究了芬顿(Fenton)、超声波-聚合硫酸铁(PFS)、十二烷基磺酸钠(SDS)-氢氧化钠(NaOH)、溶菌酶和蛋白酶K共5种污泥调理方法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强化效果。研究结果表明:5种调理方式中Fenton调理的脱水效果最好,调理后污泥泥饼含水率和CST分别为64.8%、43.3 s,但其产生的强酸性废水和污泥可能会影响后续的处理处置;技术经济综合分析发现,超声波-PFS联合调理是相对最优的污泥调理方式,超声波作用时间为30 s,PFS投加量为15.0 mg/g时,污泥的泥饼含水率可达到70.51%;蛋白酶K的调理效果明显优于溶菌酶;然而,研究发现SDS-NaOH联合调理会导致污泥脱水性能恶化。  相似文献   

9.
田禹  王宁 《环境工程》2004,22(2):9-12
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 ,确定冻结时间和污水污泥的浓度对污泥粒径、沉降性及过滤性能的影响 ,明确用冻结熔融法对污水污泥进行处理的适宜条件。研究表明 ,冻结熔融法能够使污泥粒子粗大化 ,显著提高污泥的沉降性和过滤性能 ;浓缩后的污泥所需的冻结时间更短 ,过滤性能优于化学调节法 ,且冻结熔融法不需要添加混凝剂 ,不会增加泥饼重量 ;经冻结熔融法预处理的腐乳污水污泥机械脱水后 ,可获得含水率为 6 0 %的泥饼 ,较化学调解法下降 18% ,污泥体积下降 30 % ,在促进大豆类污水污泥的资源化回收与利用 ,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电导率对城镇污泥电渗透脱水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电渗透脱水技术对经机械脱水的城镇污泥泥饼进行深度脱水,考察了使用添加Na2SO4溶液以及使用去离子水清洗的方式改变污泥的电导率对污泥电渗透脱水效果与能耗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添加的Na2SO4的量的增加,污泥的电导率从1103μS/cm上升至2575μS/cm,电渗透脱水后污泥的最终含水率从51.2%降低至45.7%,脱水效果有所提高,但是由于初始阶段通过污泥泥饼的电流的增加,脱水过程中所需能耗也相应上升23.3%~69.2%.随着对污泥清洗次数的增加, 污泥的电导率从988μS/cm上升至371μS/cm,电渗透脱水后污泥的最终含水率从52.3%增加至53.1%,脱水效果有所下降,但是由于初始阶段通过污泥泥饼的电流的降低,使得所需能耗降低15%~24%.因此,对电导率较低的污泥使用电渗透脱水技术进行深度脱水,可以在保证脱水效果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降低能耗.  相似文献   

11.
污泥的处理与处置是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机械脱水过程中,采用投加药剂提高污泥脱水效果,根据不同污泥组成,选择不同类型高分子聚丙烯酰胺.本文以某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泥为处理对象,考察污泥含水率、污泥沉降性能等指标,通过实验室小试,对8种聚丙烯酰胺(WS1-WS8)的溶解性能、粘度性能和脱水效果进行对比试验研究,优选出2种PAM及其配比浓度,以离心脱水一体机为脱水设备,进行上机应用试验,并通过对比泥饼含水率,确定最佳絮凝剂为WS7.  相似文献   

12.
简述了污泥调理方法和调理剂的分类,分析论述了污泥调理时应注意的各种影响因素;污泥调理剂应以脱水性能好、用量少、产生二次污染小为优选.通过对市政污泥进行絮凝过滤试验,研究三种类型聚丙烯酰胺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投加率为0.03%时,污泥脱水性能最好,过滤水量达65.3 ml,抽滤泥饼含水率最小,为71.8%;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投加率为0.05%时,污泥脱水性能最好,过滤水量达66.1 ml,抽滤泥饼含水率为72.5%;非离子型聚丙烯酰胺投加率为0.06%时,污泥脱水性能最好,过滤水量达65.2 ml,抽滤泥饼含水率为74.1%.证明了对有机物含量高的市政污泥,宜选聚合度较高的阳离子型有机高分子调理剂,其消耗量少,调理效果好.  相似文献   

13.
堆存污泥的深度脱水及后续处置一直是制约污泥填埋场发展的难题.焚烧是实现填埋场堆存污泥最大量减容的有效途径,而高效的深度脱水过程却是污泥焚烧处置的必要前提.以抽滤曲线、毛细吸水时间(CST)和泥饼含水率为评价指标探究了聚合氯化铝(PAC)-生石灰-秸秆粉末组合调理剂对堆存污泥深度脱水的效果,并分析了各因素的影响强弱关系和经济成本;此外,通过热重试验建立TG-DTG曲线,分析脱水后干化泥饼的焚烧特性.结果表明:聚合氯化铝(PAC)-生石灰-秸秆粉末组合调理剂中各成分对城市堆存污泥CST削减的影响大小表现为PAC>生石灰>秸秆粉末,PAC和生石灰主要通过吸附架桥或压缩双电子层作用促进结合水向自由水的转变,而秸秆对压滤过程中构建骨架结构起到重要作用;当PAC、生石灰和秸秆粉末添加量(干基比)分别为35%、20%、29%时,堆存污泥的泥饼含水率和CST均达到最优,分别为56.3%和47.9 s,且组合配方经济成本优势显著;脱水干化后的泥饼点燃温度相较原状污泥有所提高,秸秆粉末的添加保障了泥饼在焚烧过程中的可持续性燃烧,泥饼燃烧过程中最大燃烧失重速率(Tm)达到3.828%/min.研究显示,PAC-生石灰-秸秆粉末组合调理剂通过改变堆存污泥的化学性能和压滤性能增强了污泥深度脱水的效果,同时改善了干化泥饼的燃烧行为,对堆存污泥的减量化及焚烧处置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向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Membrane Bioreactor,MBR)中投加污泥增活剂,与普通MBR进行试验对比,考察了污泥增活剂-MBR复合工艺对污染物去除的强化作用及对混合液污泥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污泥增活剂不仅提高了COD和氨氮的去除效果,而且由于增活剂与污泥形成的生物团粒的有效作用使系统总氮去除率提高10%以上。污泥增活剂-MBR中污泥混合液胞外聚合物(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EPS)含量高于MBR,上清液溶解性微生物产物(soluble microbial products,SMP)和Zeta电位相对较低,及EPS与SMP和Zeta电位的变化对应规律,说明污泥增活剂使EPS含量升高,促进了污泥活性的提高。较低的SMP浓度将降低膜自身污染的程度,活性炭的作用可使泥饼层结构疏松,能够减缓泥饼层带来的膜通量下降。  相似文献   

15.
含油污泥调质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某炼油污水处理厂产生的含油污泥,采用调质-机械分离方法进行处理。考察温度、pH值和搅拌时间对含油污泥调质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以PR—A复合药剂为调质剂,在温度为70℃-80℃,pH值为4.0—5.0,搅拌时间为30min条件下,经55kPa(绝压)抽滤后,含油污泥的处理效果最好,滤饼含水率可达到70.3%,进一步方便含油污泥的后续处理,有利于污泥的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  相似文献   

16.
磁场对污泥脱水性能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原污泥和磁化后污泥性质的分析,比较污泥在不同磁场强度、不同磁化时间下的比阻值、抽滤速率和泥饼含水率的变化,最终得出磁场能够改善污泥的脱水性能,并确定出最佳磁化调理时间。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减量化效果,采用H 2O 2联合PAC技术强化调质与脱水效果,分析了H 2 O 2投加量、反应时间、PAC投加量、初始pH等因素对污泥破解及脱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独投加H 2 O 2,在H 2 O 2体积投加百分比为0.5%、反应时间为10 min的条件下可取得良好的溶胞效果,SCOD溶出率提高了近3倍;H 2 O 2联合PAC有利于污泥脱水性能的改善且不受初始pH(4.5~7)的影响,对于含水率为80%的污泥,调质、真空抽滤后的含水率可下降15%;在H 2 O 2的投加体积比为0.5%、反应时间为10 min、PAC投加量为绝干泥质量百分比2%~7%的条件下,污泥含水率随PAC投加量的增大而降低。  相似文献   

18.
基于煤粉具有疏水性能强、热值高等特点,采用真空抽滤脱水实验法考察了煤粉投加量、粒度对污泥调质与机械脱水效果的影响。通过测试污泥调质前后的比阻及其分子结构,初步探讨了基于煤粉的污泥调质与机械脱水的机理。结果表明:当煤粉粒度为150~425μm、煤粉投加量为2.5 g/100 m L污泥时,污泥经机械脱水后滤饼含水率由调质前的75.22%降至56.60%,抽滤时间从调质前的300 s降至120 s,污泥比阻值从调质前的2.65×106s2/g降至6.37×105s2/g,污泥热值从调质前的8.04 MJ/kg提高至17.92 MJ/kg;煤粉改善污泥机械脱水性能的机理主要表现在煤粉能显著降低污泥比阻并增强污泥疏水性能。可见,基于煤粉的污泥调质不仅能显著地改善污泥的机械脱水性能,还能提高污泥的热值,为污泥的能源化利用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9.
污泥脱水中PAC与PAM联合使用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正交试验作单因素分析,对PAC与PAM的投加量、投加方式等因素对污泥脱水效果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AC,PAM用量分别为240mg·L-1,60mg·L-1,配制溶液的百分比例分别为4%,0.1%时,投加方式为先加PAC,搅拌后再加PAM,污泥脱水效果较好,形成的泥饼含固率达到22%,且药剂费比单独使用PAM经济。  相似文献   

20.
利用实验室分离的丝状真菌Aspergillus niger SS5对柠檬酸污泥进行了污泥脱水前的生物调理.结果表明,菌液浓度和调理时间是影响污泥脱水性能的主要因素,调理后污泥的脱水性能、沉降性能均有明显改善,调理后的污泥负电荷减少,粒径显著增大,结合水含量比未投加菌液的空白对照降低了近40%.同时,真菌调理显著降低了上清液COD及污泥各EPS层的蛋白质和多糖含量,EPS中蛋白质的降解与污泥结合水含量、D50和Zeta电位显著相关,是影响柠檬酸污泥脱水性能改善的重要因素,且有机物的降解并未导致污泥pH值的显著变化,这和柠檬酸污泥拥有较大的酸碱缓冲容量有关.采用20mL/g DS的Aspergillus niger SS5调理柠檬酸污泥,调理3d可使泥饼含水率降至71.98%,且调理过程无化学药剂加入,更有利于柠檬酸等食品发酵类工业污泥的后续资源化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