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0 毫秒
1.
物种多样性对海拔梯度的响应是植物生态学研究领域的热点。为探究温带半干旱-半湿润过渡地带山区物种多样性沿海拔梯度的分布规律,以吕梁山脉北段饮马池山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群落调查,分析了饮马池山阳坡植物群落α多样性和β多样性对海拔梯度的响应。结果表明:在海拔梯度上,样地内共调查物种29科69属97种,群落物种组成具有明显的温带性质;从低海拔到高海拔植被依次分布有山前山地草原(1 710-1 915 m)、山地灌丛草原(1 915-2 110 m)、山顶亚高寒草甸(2 110-2 200m),灌草丛群落主要分布在1 900-2 100m。植物群落草本层α多样性大于灌木层,随着海拔的升高,植物群落物种丰富度呈"M"型变化趋势,在1915m和2110m处最大;灌木层α多样性指数呈单峰型变化趋势,在2 060m处最大;草本层α多样性指数呈波动变化趋势,α多样性指数在1 900-2 100m处呈下降趋势。Sorensen指数在海拔1 860-1 915 m和2 110-2 153 m之间出现两个最小值,而Cody指数出现两个峰值,表明该海拔地段β多样性最大,样地群落间相似性低,成为物种更替速率较快的过渡地带。在温带山区,以β多样性为指标测量群落间或生境间环境梯度变化较为可行,海拔变化对山地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差异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这对管理和恢复温带山地植被以及维持生态系统稳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揭示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和多样性海拔格局及其驱动因素一直是生态环境研究的热点问题。以芦芽山灌丛土壤细菌群落为研究对象,沿海拔梯度分别在高海拔(2 668-2 689 m)、中海拔(1 835-1 855 m)和低海拔(1 368-1 392 m)选取鬼箭锦鸡儿灌丛、中国沙棘灌丛和黄刺玫灌丛进行植被调查和土壤取样,利用Illumina MiSeq测序技术对3个不同海拔段土壤细菌群落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是灌丛样地土壤细菌优势类群。随着海拔的升高,变形菌门的相对丰度逐渐增加,而放线菌门的相对丰度却逐渐减少,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整体上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线性判别分析(LEfSe)分析表明低海拔样地和高海拔样地土壤细菌群落具有较多的显著差异物种(P<0.05),在组成上表现出一定的特有性,而中海拔样地的特有性相对较低,但多样性相对较高。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以川西周公山柳杉人工林林中5种不同大小(50~100、100~150、200~250、400~450、600~650 m2)的林窗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林窗内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等指标和物种多样性的研究,探讨天然林窗的形成对土壤各理化指标以及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林窗面积的增大,群落各层次的物种数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灌木层、草本层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Simpson优势度指数(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sw)均表现为林窗林下;(2)0~20 cm土壤速效钾含量表现为林窗林下;(3)各物种多样性指数变化与土壤理化指标存在一定相关性,草本层物种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及Simpson优势度指数与土壤pH值呈显著相关关系(P0.05),物种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与速效钾含量呈显著相关关系(P0.05)。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随林龄的恢复轨迹,在广东省龙眼洞林场采用空间替代时间的方法,选取以相同方式经营的6个林龄序列(10、15、20、25、30和34年)的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利用α和β多样性指数分析物种多样性随着林龄的变化趋势.结果显示:(1)共发现植物32科45属51种,其中灌木层物种有23科33属39种,草本层有9科12属12种.(2)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丰富度随着林龄的变化趋势类似,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Simpson优势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随着林龄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其中灌木层和草本层Simpson优势度指数的最大值均出现在20年的林龄;灌木层和草本层的Pielou均匀度指数表现较为平稳.(3)草本层植被群落的Jaccard相似性指数和Morisita-Horn相似性指数沿恢复轨迹呈下降趋势,且草本层植被的Jaccard相似性指数和Morisita-Horn相似性指数呈显著正相关.上述结果表明不同林龄红锥人工林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变化在扰动后的恢复过程中呈现非线性关系,与传统观点一致.未来该红锥人工林林下植被随着恢复时间会维持一个较为稳定的状态.(图4表5参50)  相似文献   

5.
祁连山是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安全屏障和水源涵养区,灌丛群落在水源涵养和安全屏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探究祁连山灌丛群落结构随海拔和经度的变化规律,选取了甘肃省永登县奖俊埠林场(祁连山东段)、甘肃省古浪县夏玛林场(祁连山中东段)、甘肃省民乐县海潮坝森林公园(祁连山中段),分析灌丛群落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物种重要值、地上生物量和盖度在海拔2 700—3 100 m的变化。结果发现,(1)随着海拔的升高,银露梅(Potentilla glabra)的优势度逐渐下降,金露梅(Potentilla fruticosa)的优势度增加,高山绣线菊(Spiraea alpina)和山生柳(Salix oritrepha)在3个海拔梯度的优势度变化不显著。(2)随着海拔的升高,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地上生物量和盖度递增,且各海拔之间差异显著。(3)随着经度的增加(自西向东),地上生物量和盖度呈递增趋势,而Pielou均匀度呈递减趋势;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在海拔2 700 m呈递减趋势,在海拔2 900 m和3 100 m呈递增趋势。...  相似文献   

6.
大尺度环境条件下物种多样性的响应是植物生态学的热点问题,有关元谋干热河谷内的特殊环境条件如何影响物种多样性以及干热河谷植被的分布上限问题仍然存在争议。以元谋干热河谷10个海拔梯度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样方调查法,探讨了植被盖度、物种丰富度、α多样性以及β多样性对不同海拔梯度的响应。结果表明:(1)干热河谷内群落的总盖度与海拔之间呈现非线性变化趋势,随着海拔升高,群落的总盖度总体呈现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最低值(63%)出现在海拔1 400m处,最高值(89%)出现在海拔2 000m处;灌木层盖度与海拔呈现显著正相关趋势,最低盖度(28%)出现在海拔1 100m处,最高(68%)出现在海拔2 000m处;草本层盖度与海拔呈现出显著负相关趋势,最低盖度(53%)出现在海拔2 000 m处,最高(73%)出现在海拔1 100 m处;(2)丰富度指数(S)总体上呈现出沿着海拔梯度的升高而增强的趋势,变化范围为2~15;Shannon-Wiener指数(H′)及均匀度指数(J)与丰富度指数的变化趋势一致,变化范围分别为0.53~1.06、0.12~0.23;Simpson指数(D)则与之呈现出相反的趋势,变化范围为0.08~0.02;(3)相异性指数SI在海拔1 400~1 500m处达到最大值(0.8),Cody指数较小,为0.5,表明此处β多样性最小,物种更替速率最慢,群落处于较稳定状态。结果表明,干热河谷植被的分布并不随着水分的增加而呈线性增加,且干热河谷植被的分布上限在海拔1 400~1 500m处。研究结果对维持和管理河谷植物多样性,实施生态建设工程,合理开发利用当地资源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针对五台山亚高山-高山带南坡灌丛草甸群落多样性沿海拔的分布方式进行研究,对研究地海拔2 200-3 000m植物群落进行野外调查,分析了灌丛草甸群落盖度、α多样性和β多样性对海拔梯度的响应。结果表明,样地内共调查物种19科44属52种,区系成分具有明显温带属性,兼有北极-高山分布类型。从低海拔到高海拔植被依次分布有金露梅(Potentilla fruticosa)灌丛草甸群落(2 201-2 700 m)、鬼箭锦鸡儿(Caragana jubata)灌丛草甸群落(2 700-2 800 m)、高山嵩草(Kobresia pygmaea)草甸群落(2 800-3 011 m),灌-草结构群落主要分布在2 200-2 800 m。在海拔梯度上,植物群落草本层盖度总体上大于灌木层,均值分别为75.78%和41.64%,草本层盖度和群落总盖度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而灌木层呈相反变化趋势,且波动较大。随着海拔的升高,Patrick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Pielou指数均呈显著下降的分布格局。Cody指数在2 201-2 296 m和2 800-2 903 m之间达到峰值,而Sorensen指数出现最小值,表明在2 201-2 296 m和2 800-2 903 m海拔范围内β多样性最大,是物种更替速率较快的过渡地带。在整个海拔范围内,灌丛草甸群落主要分布在2 200-2 800 m之间,海拔变化对灌丛草甸群落多样性差异产生重要的影响。研究结果有助于认识该地区灌丛草甸群落组成及其多样性格局,也将为灌丛草甸资源的生态保护和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研究沿海拔梯度对植被群落的影响,有助于人们进一步理解未来气候变化背景下,高寒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响应模式。选择念青唐古拉山东南坡的典型生境,包括从海拔4 775 m到5 305 m全部范围内的植物群落。沿着海拔梯度每隔约30m设置1个样带,并在各个样带上随机设置样方,调查样方内物种数、物种高度、物种盖度、物种频度。采用群落多样性指数、应用双向指示种分析法(TWINSPAN)和除趋势对应分析(DCA)等方法,对西藏念青唐古拉山东南坡高山草甸植物群落进行了分析。TWINSPAN将所有植物群落划分为5种类型,分别为:香柏(Sabina pingii var.wilsonii)+高山嵩草(Kobresia pygmaea)灌丛草甸群落;高山嵩草+圆穗蓼(Polygonum macrophyllum)草甸群落;高山嵩草+矮生嵩草(Kobresia humilis)草甸群落;高山嵩草草甸群落;流石滩冰缘植被群落。这些群落分别位于不同的海拔高度。分类结果很好地反映了植物群落类型分布与地形、海拔的关系,并在DCA二维排序图上得到了较好的验证。念青唐古拉山东南坡草地植物群落多样性在高海拔、低海拔地区较低,中间海拔高度地区较高。植物群落多样性指数呈现出草本层灌丛层流石滩冰缘的特征。多样性指数与海拔高度之间的趋势模拟均呈负二次函数关系,单峰式函数关系能较好地表达不同海拔梯度植物群落多样性和均匀度与海拔之间的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9.
白水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省彭州市境内,地处龙门山脉东南部,从海拔1400~4800m依次覆盖着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亚高山针叶林、高山亚高山灌丛、高山草甸和流石滩植被.通过对白水河保护区山地东南坡不同海拔高度的样方调查,研究了该区域植物群落a多样性及其沿海拔梯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乔木层物种的丰富度及Shannon指数随海拔上升呈明显的线性下降趋势;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丰富度及Shannon指数随海拔上升呈抛物线下降趋势.乔木物种从海拔1400m的12种至林线下降为2种;灌木和草本植物分别从35种和38种至山顶下降为5种和20种.乔木层物种的均匀度在2800~2900m由于出现单一的冷杉群落而突然降低;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的均匀度则较为一致,波动不大.乔木层物种的优势度随海拔升高而逐渐上升,并在2900m急速升高;灌木层和草本层的优势度呈浅波状变化.乔木层物种随海拔升高在不同群落类型间出现明显的物种替代现象,表明海拔梯度包含了多种环境因子的梯度效应,影响着植物群落的分布、结构及物种多样性.  相似文献   

10.
白水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省彭州市境内,地处龙门山脉东南部,从海拔1400~4800 m依次覆盖着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亚高山针叶林、高山亚高山灌丛、高山草甸和流石滩植被.通过对白水河保护区山地东南坡不同海拔高度的样方调查,研究了该区域植物群落α多样性及其沿海拔梯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乔木层物种的丰富度及Shannon指数随海拔上升呈明显的线性下降趋势;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丰富度及Shannon指数随海拔上升呈抛物线下降趋势.乔木物种从海拔1400 m的12种至林线下降为2种;灌木和草本植物分别从35种和38种至山顶下降为5种和20种.乔木层物种的均匀度在2800~2900 m由于出现单一的冷杉群落而突然降低;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的均匀度则较为一致,波动不大.乔木层物种的优势度随海拔升高而逐渐上升,并在2900m急速升高;灌木层和草本层的优势度呈浅波状变化.乔木层物种随海拔升高在不同群落类型间出现明显的物种替代现象,表明海拔梯度包含了多种环境因子的梯度效应,影响着植物群落的分布、结构及物种多样性.图4表1参20  相似文献   

11.
2020年1、5、8、10月采用固定样线法对凉山地区昭觉县鸟类多样性进行野外调查,共记录鸟类11目38科107种;其中,东洋界物种69种,古北界物种28种,广布种10种;留鸟76种,夏候鸟24种,冬候鸟3种,旅鸟4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6种;《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Ⅱ鸟类4种;中国特有种4种。从季节上看,夏季鸟类物种丰富度最高,但秋季鸟类多度最高,冬季物种丰富度与多度均最低;各季节均有优势种,夏季与秋季鸟类物种相似性最高。区域内9种生境中,针叶林鸟类物种数最多,灌丛鸟类多度最大,其中,针叶林与常绿和落叶阔叶混交林鸟类相似度最高。鸟类物种丰富度与多度最大值均出现在海拔2 100~2 400 m处,最小值均出现在海拔3 300~3 600 m处;海拔2 100~2 400 m与海拔2 400~2 700 m处物种相似性最高。该研究进一步丰富了凉山山系鸟类多样性本底资料。  相似文献   

12.
研究山地植物多样性的海拔梯度分布规律,对揭示草本植物物种多样性对环境变化的响应机制至关重要。以派墨公路沿线森林草本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分析了不同海拔段(2 300~3 500 m)林下草本植物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α多样性、β多样性)的变化格局。结果发现:1)调查区内共分布物种29科47属60种,群落物种组成具有明显的温带性质;2)林下草本植物α多样性指数呈波动变化趋势,除Pielou指数外,海拔对Patrick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均具有显著性影响,且在较低海拔和高海拔处呈现较高的多样性;3)林下草本β多样性Sorensen指数在海拔2 337~2 557 m和2 971~3 203 m出现两个最小值,而Cody指数在海拔2 337~2 557 m和2 971~3 203 m呈上升趋势且在2 337~2 557 m和2 971~3 203 m出现2个峰值,表明该海拔地段β多样性最大,在这两个海拔段内群落间相似性低,成为物种更替速率较快的过渡地带。本研究能够为公路沿线森林生态系统草本植物多样性的保护提供理论指导和支撑。  相似文献   

13.
海拔梯度和土壤环境是影响山地植被群落结构的关键因素,为揭示泥石流频发区植被群落的空间分布与演替规律,通过SPSS主成分分析、皮尔逊相关性分析和CANOCO5.0二维排序研究云南小江流域泥石流频发区山地生态系统土壤环境因子和植被群落的垂直梯度分异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在海拔梯度上,土壤的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与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类似,从高到低依次为温带地带性土壤、北亚热带地带性土壤和亚热带地带性土壤;草本植被大致可以划分为鹅绒委陵菜(Potentilla anserina)–扭黄茅(Heteropogon contortus)群落、醡浆草(Oxalis corniculata)–牛尾蒿(Artemisia dubia)群落和苞茅(Hyparrhenia bracteata)群落3类;因该区地质灾害及人为干扰严重,生态环境恶化,原生乔木群落已极少分布,现以华山松、云南松人工林为高山主要植被类型,松柏混交林为亚高山主要植被类型,桉树、新银合欢人工林为低山主要植被类型.从典范对应分析(CCA)排序结果来看,不同植被群落与土壤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存在明显分异.综上,海拔梯度、土壤有机质、土壤全磷和重金属(铜、锰)含量是影响泥石流频发区植被群落格局的主要因素.图2表7参35  相似文献   

14.
分析生物多样性、土壤肥力、水源涵养、固碳能力等4种生态系统服务间的权衡与协同关系,从而为大青山植被合理经营提供理论依据。以内蒙古大青山白桦(Betula platyphylla)天然次生林、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人工林、虎榛子(Ostryopsis davidiana)天然灌丛和天然草地等4种植被类型为研究对象,利用均方根偏差(RMSD)对区域生态系统服务的权衡与协同关系进行了研究,并对各生态系统服务的贡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4种植被类型生物多样性为:白桦天然次生林(2.81)虎榛子天然灌丛(1.84)华北落叶松人工林(1.80)天然草地(1.78);土壤肥力为:白桦天然次生林(71.14 g·kg~(-1))华北落叶松人工林(57.01 g·kg~(-1))虎榛子天然灌丛(52.50 g·kg~(-1))天然草地(35.58 g·kg~(-1));水源涵养为:白桦天然次生林(618.42 t·hm~(-2))华北落叶松人工林(603.30 t·hm~(-2))虎榛子天然灌丛(573.85 t·hm~(-2))天然草地(561.02 t·hm~(-2));固碳能力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468.92 t·hm~(-2))虎榛子天然灌丛(415.31 t·hm~(-2))白桦天然次生林(291.97 t·hm~(-2))天然草地(129.37 t·hm~(-2))。4种植被类型生态系统服务之间均属于权衡关系,其中白桦天然次生林的生物多样性分别与水源涵养、土壤肥力和固碳能力呈中等程度的权衡(ERMSD=0.149、0.159、0.145),表现为水源涵养具有较高的收益。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固碳能力与生物多样性、水源涵养和土壤肥力呈较高程度的权衡(ERMSD=0.214、0.183、0.184),表现为固碳能力具有较高的收益。各植被类型的4种生态系统服务存在一定差异,白桦天然次生林的水源涵养能力强于其他生态系统服务,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固碳能力占重要地位。由此可知,适当调整经营措施,提高人工林的生物多样性,同时注重改善天然林的固碳能力,可维持内蒙古大青山森林生态系统服务的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为提升人工林林分质量,发挥人工林生态效益,以亚热带优良乡土树种壳斗科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乐昌含笑(Michelia chapensis)、深山含笑(Michelia maudiae)人工林和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林分林下物种数量、物种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土壤理化性质等指标及其差异,明确土壤中制约人工林林下植被多样性的理化性质指标。结果表明,(1)灌木层中,红锥与含笑人工林林下植被Shannon-Wiener指数(1.61±0.51,1.23±0.30)低于天然次生林(1.95±0.40),且二者林下物种成分与天然次生林有显著差异,人工林植物优势种以(Maesa japonica)、石楠藤(Piper puberulum)为主,天然林优势种以广东润楠(Machilus kwangtungensis)、黧蒴锥(Castanopsis fissa)等乔木幼苗为主。草本层红锥与含笑人工林的Shannon-Wiener指数(2.55±0.50,2.53±0.31)高于天然次生林(2.34±0.38)。(2)0-20 cm土层内,有机质、全氮、全磷含量均表现为红锥人工林[(34.74±13.29)g·kg~(-1),(1.56±0.49)g·kg~(-1),(0.43±0.13)g·kg~(-1)]含笑人工林[(28.20±9.97)g·kg~(-1),(1.27±0.34)g·kg~(-1),(0.30±0.10)g·kg~(-1)]天然次生林[(22.78±8.52)g·kg~(-1),(1.07±0.33)g·kg~(-1),(0.25±0.04)g·kg~(-1)];20-40 cm土层内,人工林与天然林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仍表现为红锥人工林[(24.22±7.51)g·kg~(-1),(1.23±0.32)g·kg~(-1),(0.42±0.11)g·kg~(-1)]含笑人工林[(21.80±8.34)g·kg~(-1),(1.04±0.28)g·kg~(-1),(0.29±0.11)g·kg~(-1)]天然次生林[(16.15±6.42)g·kg~(-1),(0.83±0.23)g·kg~(-1),(0.24±0.04)g·kg~(-1)]。除硝态氮外,其余土壤理化性质均因林分类型不同而呈现显著差异(P0.05)。(3)有机质、氮、磷三者是影响林下植被多样性的关键因子。土壤有机质含量与林下植被多样性的相关性最强(P0.05),氮、磷含量与草本层的相关性显著(P0.05),草本层与灌木层相比,更易受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林窗是植被演替和森林循环的重要驱动力,研究林窗大小对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的影响有利于揭示林窗干扰在生态系统恢复中的作用.以川西莲花山马尾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划分出5种不同面积(81-625 m~2)的林窗共计15个和3个非林窗(林下)作对照(CK),对其群落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水平(丰富度指数D、Simpson优势度指数H’、Shannon-Wiener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J_(sw))和林下生物量(灌木层生物量、草本层生物量)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在总面积为5 493 m~2的样地中,共记录到维管植物99种,隶属56科84属;草本层和灌木层物种数随林窗面积增加均呈单峰格局,前者的物种数变化较后者明显.(2)总的来看,林窗下的D、H、J_(sw)值较林下大,H’值较林下小,且400-450 m~2面积的林窗下灌木、草本各物种多样性指数值达到一个较高水平.(3)林窗内的生物量显著大于林下生物量,200-250 m~2林窗下的生物量最大.(4)群落各层次物种多样性指数与对应层次地上、地下、全株生物量的相关性均不显著.因此认为,大面积林窗(400-450 m~2)有利于增加马尾松人工林林下群落物种丰富度,提升林下群落物种多样性水平;而中等面积林窗(200-250 m~2)则有利于增加林下生物量.  相似文献   

17.
野生药用植物资源是我国中医药事业和产业的重要物质基础,并与生态平衡密切相关,然而药用植物资源和物种多样性在人工林恢复中随林龄的变化知之甚少.以广东省乐昌林场选取近自然经营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5、10、15、20、30和60年林龄)为研究对象,分析药用植物多样性及组成结构随林龄的变化轨迹.结果表明:(1)6个林龄下共有林下植被74科131属和178种,其中药用植物有58科86属105种.(2)杉木人工林林下植被和药用植物物种丰富度随林龄无显著的线性关系,林下植被灌木层物种多丰富度最大值出现在林龄10年(22.33),草本层出现在林龄20年(14.33).灌木层药用植物物种丰富度最大值出现在10年和20年的林龄(16.00),草本层为20年林龄(8.67).(3)杉木林草本层和灌木层的药用植物Jaccard和Morisita-Horn相似性指数比林下植被的草本层和灌木层更高;杉木人工林林下植被灌木层、草本层和灌木层药用植物随林龄间隔Jaccard相似性指数降低,而草本层药用植物增加.综上,近自然经营的杉木人工林可以培育较多药用植物,停止人为扰动后药...  相似文献   

18.
作为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林下植物在调控森林结构和功能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华北山地干旱区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 Garr.)天然纯林林下植物群落的调查,探究林下植物物种组成与林分、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及其关键控制因子,旨在为华北山地干旱区林下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维持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在调查的样地中,油松林下共出现植物物种72种,隶属33科65属,其中蔷薇科、菊科、豆科物种种类丰富,占全部种数38.8%;林下灌木的物种多为喜光或兼性树种,与油松林特殊的冠形有关,林下草本以多年生草本占优势。(2)CCA排序较好地揭示了该区油松天然林林下植物的分布格局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生物因子与非生物因子共同对林下物种的分布格局产生作用,对林下灌木层和草本层的解释率分别为59.92%和66.16%;其中,地形因子的作用大于林分因子和土壤因子,在油松天然林林下植物分布格局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林下灌木层物种多样性在下坡最高、上坡最低,并表现为西北坡高于其他坡向;林下草本层物种多样性随坡位的变化与灌木层正好相反,在上坡最高、下坡最低,在所选样方范围内,草本层物种多样性随海拔的升高而升高。  相似文献   

19.
高寒草地是青藏高原生态系统的主体,高寒草地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沿海拔梯度的空间分布格局在气候变化及人为干扰的双重影响下已发生重大变化。为明晰海拔对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的影响,以藏北地区那曲市罗玛镇高寒草地为研究对象,于2018年8月采用样方调查法对不同海拔梯度高寒草地植物高度、盖度、地上生物量及物种多样性沿海拔变化进行调查和统计分析,探讨藏北高寒草地物种多样性和地上生物量在海拔上的变化规律及二者的关系。研究表明:(1)植物盖度和地上生物量分别由海拔4 600 m的89.0%和64.7 g·m~(-2)降至4 800 m的67.3%和41.8 g·m~(-2),即植物盖度和地上生物量随海拔的升高呈线性降低的趋势;(2)不同海拔梯度间植物物种组成存在较大差异,高海拔段中旱生禾本科植物逐渐被耐寒喜湿植物取代;(3)物种丰富度和Shannon-Wiener指数沿海拔呈单峰分布格局,而E.Pielou均匀度指数则呈U型分布格局;(4)物种丰富度和Shannon-Wiener指数与地上生物量呈负二次函数关系;地上生物量与土壤温度呈指数增长趋势,与土壤湿度呈指数降低的趋势。研究结果初步揭示了藏北高原高寒草地不同海拔梯度物种多样性及其生物量的垂直分布差异,以及不同海拔梯度间水热组合差异对物种多样性及其生物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草地群落特征和生产力反映草地对环境的适应,影响草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第二性生产.为了解贵州韭菜坪山区天然草地群落特征和生产力在垂直梯度上的变化规律,以4个不同海拔梯度(2 385 m、2 503 m、2 553 m和2 648 m)天然草地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植物群落调查,采用样方法、刈割法和数据处理探讨不同草地群落的物种组成、密度、盖度、生物多样性、地上生物量、载畜量及它们与海拔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4个草地群落植物共有27种,隶属于16科27属.随海拔升高,各草地群落物种数目由14种降低到5种,群落优势种(含共优势种)的密度分别为113.70、237.30、155.00、32.34株/m~2,盖度分别为88.60%、87.10%、89.70%和63.60%,生物量分别为2 597.40、3 851.90、3 274.90、387.70 kg/hm~2,草地载畜量分别为2.16、2.72、1.64、0.13羊单位/hm~2.此外,物种数目、Pielou均匀度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随海拔升高均呈现逐渐减小的趋势;草地群落随海拔升高的Cody多样性分别为10.00、7.00、7.50;物种数目S、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与海拔高度均呈负二次函数关系.因此,可对中低海拔(2500 m以下)草地采取划区轮牧或季节性轮牧,对高海拔草地(2 500 m以上)采取禁牧或少牧的方式,以保证该区域草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