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指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发展成为物质文明与生态文明建设同步推进的重要举措之一。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有效推进,关键在于其能力的培育与提升。从省域政府的视角,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能力评价会是其能力建设的一个重要抓手。虽然中国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已发布多种评价体系,但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能力评价方面却尚在探索阶段。为此,在文献回顾和政策梳理基础上,借鉴动态能力理论,从投入能力、运营能力和组织能力三要素视角构建省域层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与TOPSIS方法,以中国大陆31省、市、自治区为样本,进行2020年各省市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能力的实证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各省市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能力上表现出集聚效应,东部地区具有显著的能力优势,尤其是福建、北京、江苏、广东等省市表现出较强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能力,西部和东北地区处于相对落后状态。(2)按照能力强弱,31省市可以分为高、中、低3个等级,其中高等区的组织能力具有优势,运营能力次之,而投入能力除直辖市外其他省相对较小;中等区省市在发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能力上善于借助政府力量,通过加强投入与运营来引领发展...  相似文献   

2.
发展农村沼气建设生态家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超贤  林瑞如 《生态环境》2004,13(3):459-460
以沼气建设为核心的“猪沼果”等生态家园技术模式的推广,在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种模式,在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能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高效利用资源、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和改善农村环境卫生,从而实现家居温暖清洁化、庭院经济高效化和农业生产无害化的生态家园富民目标。  相似文献   

3.
生态示范创建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全面构建生态文明体系、探索高质量发展道路的重要载体和实践平台,也是助力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举措和主要抓手。通过分析安徽省生态示范创建概况、相关政策以及创建主要成果,剖析安徽省在生态示范创建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探索新时期深入推进生态示范创建的路径建议,以期为安徽省及其他省份下一步开展生态示范创建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是促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绿色发展的重要手段。目前长江经济带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实践正在有序推进,但长江干流和支流的省际大规模横向补偿进展缓慢。为促进长江经济带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建设,优化长江经济带流域横向生态补偿路径,本文梳理了长江经济带流域横向生态补偿主要制度文件,并对主要试点实践进行考察,分析其所面临的困境,应明确补偿具体内容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建立健全横向生态补偿监督考评体系,建立发展型横向生态补偿支撑体系以及推动完善流域各部门协调运作机制以进一步促进长江经济带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制度的建设。  相似文献   

5.
经济地理学角度的区域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平星  孙威 《生态环境》2010,26(6):1507-1512
传统生态补偿以保护与改善生态环境、优化资源利用为目的,已不能体现其在生态保护、环境建设和区域发展方面的全部价值。新的区域发展形势对生态补偿机制提出了新的要求,生态补偿被认为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和区域之间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区域可持续发展和区域间协调发展是我国经济地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之一。如何从经济地理学的视角看待区域生态补偿,成为通过区域生态补偿机制的实施实现生态良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三位目标和谐发展的重要命题。从经济地理学的经典理论出发,在探讨区位论、产业结构演替理论、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传统生态补偿的缺失和不足,并在现阶段我国以构建区域可持续和有序发展格局为目标的规划工作——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基础上,就区域生态补偿的理论基础、目标导向和实施机制进行了探讨,将经济地理学的空间区位论、地域功能理论、区域发展空间均衡理论等充实到区域生态补偿的理论基础中,明确了以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导向,探索了政府主导、市场参与的区域生态补偿的实施模式,最后分析了实施难点、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6.
生态敏感性评估是对区域生态系统的生态环境问题、生态潜在风险进行的预测与分析,是区域生态安全评价和生态保护的重要依据。以“生态敏感性”和“ecological sensitivity”为关键词进行文献检索,采用CiteSpace软件进行分析,系统梳理了生态敏感性评估研究进展和应用案例总结,讨论现阶段研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对未来生态敏感性研究提出展望。结果表明:生态敏感性从20世纪90年代提出以来,已形成了较成熟的生态敏感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在不同尺度生态敏感性评估与时空演变格局2方面取得较大进展;生态敏感性被广泛应用到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生态区划、生态修复、城市开发边界划定等规划设计与生态保护实践。未来研究需重点加强生态敏感性影响因子遴选、不同尺度评价方法以及敏感性分区阈值方法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九五”期间张家界市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在掌握其区域自然特征和生态环境现状的基础上,运用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分析了张家界市环境质量变化原因和趋势,指出了张家界市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并提出了若干对策来引导张家界市的生态环境建设,以实现其建设生态城市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快速城市化背景下,生态问题已直接影响到资源、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互联网+"理念及技术不断发展的信息化条件下,基于对生态文明内涵及新时代发展特征的梳理,系统地挖掘了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人居、生态制度和生态文化5个子系统内涵;针对城市化过程中的现实状况,构建了城市街道尺度的包含25个2级指标的生态文明建设(ECC)指标体系,并界定了约束性指标和引导性指标。同时,基于生态问题的复杂性和广泛性,以及ECC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应用遥感以及信息技术的原理和方法,结合"互联网+生态"等理念和技术,构建了城市街道尺度生态物联网(EIOT)模式。在此基础上,针对区域ECC特点,提出了基于GIS技术的ECC信息管理系统,作为现阶段实现生态文明规划与管理的有效途径。该研究对于实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与现实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9.
天津市生态环境信息管理系统是为实现“生态环境数据”的录入、查询、统计而设计开发的专业管理软件系统。系统服务器端采用微软的“SQL Server”作为数据库开发工具来实现“多用户”的网络化使用要求。客户端采用Visual Studio 6.0开发套件中的Visual Basic作为桌面应用程序的开发工具。该系统包括数据录入、编辑、删除、排序、过滤、统计和导出等功能。  相似文献   

10.
西部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环境损害与监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西部地区是重要的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大规模的矿产资源开发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生态环境损害,成为制约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在辨析矿山生态环境损害相关概念的基础上,阐述了西部12省(市、自治区)矿产资源概况与开发特点,剖析了矿山土地毁损、生态完整性破坏、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和环境污染等主要生态环境损害问题与不利影响,并从严格执行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政策,健全国家层面的矿山生态环境监管机制,制定西部地区矿山生态环境损害的监测、风险评估、保护与恢复治理的专项规划,以及落实地方各级政府和企业的矿山生态环境损害责任4个方面,提出了我国西部矿产资源开发生态环境监管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加强我国西部地区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以及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1.
图书与报告     
生态服务开发:彻底改变欧盟的供需 生态服务——以环境为引导的租赁、租界、合营和分享——包括“出售”产品的使用而不是产品本身。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马山镇为研究对象,探索拥有风景旅游资源的乡镇在待开发与开发中的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可能性与对策。作者从现状调查着手,研究并分析了马山镇资源优势以及合理利用的可能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环境目标规划原则、生态经济规划指标以及经济发展中工业建设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协调对策。  相似文献   

13.
1 《农村生态环境》系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主办、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学术期刊,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本刊宗旨是及时报道生态环境领域学术研究的动态、理论、方法和成果。主要内容包括:(1)全球重大环境问题的生态学影响;(2)自然保护、自然资源开发和可持续发展的研究;(3)转基因生物产品的生物安全性研究;(4)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控制的理论与方法;(5)农村与城镇生态系统的优化模式研制;(6)农村生态环境管理及相关政策的研究。欢迎从事生态、环境和资源研…  相似文献   

14.
开展生态产品总值(GEP)核算是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必要措施,也是将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的重要举措。基于30 m分辨率土地覆盖数据,通过构建核算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对重庆市2010—2020年GEP进行核算。结果表明:1)2020年,重庆市GEP为75 011.16亿元,GGI指数(GEP与GDP比值)为3.0;从三大服务看,调节服务产品价值占绝对主导地位,为全市GEP的91%;从各区县GEP看,奉节县GEP最高,渝中区最低。2)2020年GEP比2010年增加21.29%,GDP比2010年增长216.72%,实现了“两山”价值双增长。3)从GEP空间分布看,秦巴山、武陵山等重要生态屏障区GEP较高,城镇化较高的渝西城区域GEP较低;“三大片区”中GEP表现为,渝西片区>渝东北片区>渝东南片区。研究结果可为重庆市生态环境保护、生态产品价值考核和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立提供重要支撑和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在遥感生态指数(Remote Sensing Ecological Index,RSEI)的基础上引入PM10作为大气环境质量指标,提出了改进的遥感生态指数(Improved remote sensing ecological index,IRSEI),并基于IRSEI分析了宁夏2000-2020年的生态环境质量时空分布格局与演变,以及宁夏生态环境质量的变化趋势,此外还深入讨论了不同的指标归一化方式对IRSEI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2000-2020年,宁夏生态环境质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又上升”的趋势,21年间IRSEI从0.329上升至0.426,总体上升了约29.48%;空间分布上,生态环境质量等级为“优”和“良”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宁夏北部、南部以及黄河流域沿岸,生态环境质量等级为“差”和“较差”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宁夏中部。2)宁夏生态环境质量改善面积远大于退化面积,21年间改善面积占比达到54.42%,且极强改善区域集中在宁夏南部,中部以较强改善为主,退化面积占比为14.98%,主要分布在北部城市区域。3)趋势分析结果表明,宁夏生态环境质量呈改善趋势的区...  相似文献   

16.
准确快速地确定生态监察目标,以信息化的手段辅助现场执法以提高现场环境执法效能,是饮用水源地生态环境监察的关键.基于高空间分辨率卫星数据,在构建饮用水源地生态环境监察分类体系的基础上,实现了利用卫星数据提取水源保护区的风险源信息,并对水源地所有风险源实现空间定位和准确统计.基于卫星数据和平板电脑,结合遥感技术、地理信息技术和定位技术,开发了水源地保护区现场执法系统,实现了现场数据的快速采集和“图属”一体化的业务集成,该系统可为水源地生态环境现场监察提供有利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7.
沙河涌是穿越广州市中心城区的重要排涝河涌,也是广州市147条黑臭河涌之一。在全面梳理河涌现状及存在问题基础上,系统采用“三源-四洗-五方针”综合整治措施后,黑臭消除了,河涌实现了“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目标。为保持沙河涌长治久清的治理效果,采用了低水位运行和再生水补水等生态自修复模式。本文通过对沙河涌水生生物监测评价,定量分析阐明了自修复模式对水体长治久清具有明显效果,为城市河涌水生态修复实践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体系框架设计是生态环境标准体系建设的基础。按照标准体系设计的基本原则,结合我国生态环境管理工作实践,提出了由生态环境管理领域和技术内容类别二维构成的生态环境标准体系框架。体系框架中,领域维包括保护地管理、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土保持、沙化与石漠化控制、开发建设工程生态环境保护、外来物种环境风险管理、转基因生物环境安全、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城市生态环境保护、森林生态保护、草原生态保护、荒漠生态保护、湿地生态保护、内陆水域生态保护、海洋生态保护、流域(区域)生态保护和综合17个大类,技术维包括术语、分类与信息、区划、质量、保护与恢复、监测检测、评价和综合8个大类,并就每个大类的相关内容和标准作了详细说明。  相似文献   

19.
城镇生态环境是国家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目前中国城镇化快速发展过程中出现了重污染天气、黑臭水体、土壤污染、城市热岛效应等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环境监测是掌握城镇生态环境质量状况、环境管理和环境执法的基础,遥感技术在城镇生态环境监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主要从通常关注的空气质量、水体水质、土壤污染和生态资源4个方面,从遥感数据源、遥感监测模型方法、存在问题等方面概述目前中国城镇生态环境遥感监测的总体现状,指出目前存在城镇复杂地表高反射噪声与气溶胶多次散射引起污染气体反演的不确定性、现有算法无法适用于高浑浊的城镇黑臭水体和高清洁的饮用水源地这两类特殊光谱特征水体、城镇土壤污染难监测、城镇地表温度与生态要素高精度反演等技术瓶颈,以及时空分辨率低、监测精度不高、技术体系缺乏、专题产品少、业务应用程度低等问题与不足,提出中国城镇生态环境综合监测亟需攻克的系列监测要素精度提升关键技术、业务应用模式、服务模式等发展趋势,为中国新时期生态环境保护、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城镇化建设等重要工作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20.
Chart.  M 《产业与环境》1998,20(1):29-29
工商业日益增多地注重产品的环境表现,考虑到产品环境影响的产品设计与开发是一个新领域“生态设计”或“为环境而设计”系指在这一阶段对环境因素的系统考虑,为了超越这一阶段而向“为可持续性而设计”或“可持续产品设计”方向推进,将需要新的结构、技能和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