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冬季、春季和夏季分别对南京市人防工程内空气中氡浓度进行了测量.结果显示,对应于不通风、半自然通风、自然通风三种方式,夏季氡浓度最高,为904.2 Bq/m3,是南京市室内平均值的50倍,冬季次之,春季最低,分别为12倍和7.9倍.γ射线空气吸收剂量率和土壤及建筑材料中放射性核素γ能谱分析结果表明,前者为正常本底水平,而后者与全国及南京平均值处于同一水平.根据测量数据,计算了工作人员受到的年有效剂量,为4.29 mSv,是全国平均值(2.30mSv)的1.9倍,且吸入氡及氡子体所致内照射剂量所占比重较大,为84.1%,危害更大.建议采用加强通风的措施降低空气中的氡浓度,以减轻危害.  相似文献   

2.
论述了人造板企业中的砂光粉尘的产生、理化性质、易燃易爆特性和危害 ,提出了应采取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3.
堆浸铀尾矿用作地下充填法采场的充填料是处理铀尾矿的一种方法。将铀尾矿作为充填料时,其内残留的镭衰变产生的氡气会从其表面析出,污染井下作业环境。基于氡在介质中纯扩散的理论,研究了在尾矿介质孔隙率为0.3、铀尾矿中镭活度浓度为3 400 Bq/kg、干燥时铀尾矿的射气系数为0.1、铀尾矿的密度为2.5×103kg/m3的条件下,含水饱和度、孔隙率、覆盖层厚度等物理参数对铀尾矿充填体氡析出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无覆盖层时,含水饱和度在0~0.25的范围内,随含水饱和度增加,铀尾矿介质表面氡析出率先增加后减小,含水饱和度从0增加到0.12时,铀尾矿介质表面氡析出率从5 Bq/(m2·s)增加到11 Bq/(m2·s),含水饱和度从0.12增加到0.25时,铀尾矿介质表面氡析出率从11 Bq/(m2·s)减小到10.5 Bq/(m2·s);有覆盖层时,铀尾矿介质厚度为3 m,添加孔隙率为0.05的覆盖层,当覆盖层厚度从0增加到0.1 m时,介质表面氡析出率减小67.5%,当覆盖层厚度增加到0.5 m时,介质表面氡析出率减小91.8%。  相似文献   

4.
工业噪声对工人的身心健康危害极大,甚至会导致工伤事故率的增高.本文阐述了工业噪声对人的危害,并提出了防护办法.  相似文献   

5.
矿井开采深度和强度的逐年增加,致使深部煤与瓦斯突出等煤岩动力灾害变得更为严重,迫切需要有既行之有效又安全可靠的方法来对其进行预测预报.煤岩体的破裂过程伴随能量耗散及放射性核素氡析出,因此,检测氡的变化可以作为一种对煤岩动力灾害的预测方法.先介绍了我国煤矿井下氡的水平,分析了破裂煤岩氡析出异常机理,研究了煤岩放射性核素赋存的影响因素,再利用自主设计的循环式破裂煤岩氡析出测定试验系统,初步研究了煤岩块试样破坏前后的氡析出变化.结果表明,煤岩块试样在破坏前后,氡浓度出现异常变化,破坏后较完整的煤样氡气放射增加50%以上,破坏后较完整的岩样氡气放射增加1倍以上.这表明氡检测技术在煤矿动力灾害探测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为开展隐伏断层探测,明确断层空间位置和构造属性,在此基础上合理避让或采取有效的工程措施,可以有效减轻地震灾害损失。在昔格达断裂带某区域,采用地下氡气测量法与音频大地电磁法相结合的方法探测隐伏断层。结果表明:2种方法所推断的断层区域较为吻合。地下氡气测量法简单方便,但无法确定断裂结构的深部延伸及产状变化,音频大地电磁法勘探深度大、效率高但干扰因素较多,具有多解性,二者结合的断层探测方法在研究区效果良好,对类似地区开展断层探测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体积含水率对铀尾矿氡析出率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我国南方某铀尾矿库的自然尾矿样品,分析了其粒径分布和主要化学成分,设计并制作了测定铀尾矿氡析出率的室内试验装置,采用RAD7氡检测仪测定氡浓度,SM200水分仪测定铀尾矿的体积含水率,并阐述了试验步骤。采用对照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体积含水率对铀尾矿氡析出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体积含水率的增加,氡的析出率先上升,当铀尾矿体积含水率达到10%~12%时,氡析出率最高;之后,氡析出率随着铀尾矿体积含水率增加而下降。  相似文献   

8.
欧盟民防机制经验及其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突发公共事件产生的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发生过程也不是孤立的,其处置需要多个部门和区域的配合协调.为了应对跨区域灾难,我国政府付出了诸多努力以提高本国应急管理能力.然而,我国横向的管理碎片化问题仍然存在,大大影响了我国的应急管理效果.欧盟作为一个区域一体化组织,其民防机制涵盖多方参与者,跨国、跨区域协调功能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研究欧盟如何成功协调各国在应急管理行动中的关系将为我国有效应对跨区域灾难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9.
彦鹏  工程师  胡全宏 《安全》2020,(1):23-26
双马煤矿在缓坡副斜井掘进工作面掘进过程中局部地段出现氡气,为了保护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保障矿井安全,基于分析研究掘进工作面特殊底层氡气来源、运移规律,以理论指导现场,总结出喷、涂、增、降、检、撤、护七字关键治理技术,从而实现对氡气地质带的有效治理和管控,保障了掘进工作面的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0.
研究不同的废弃活性炭配比对烧结矿的成品率、垂直烧结速度、转鼓指数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保证烧结矿质量的前提下,废弃活性炭的配入比应不大于0.5%,同时检测烧结矿尾气,配入0.5%的废弃活性炭并未造成尾气中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含量的增加,实现了废弃活性炭无害化、资源化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