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通过对浙江省环境保护及相关产业现状的调查,基本摸清了当前全省环境保护产品、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服务和洁净产业等4个方面的发展情况,并从规模、地域、产业结构和效益等方面对其当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分析,找出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当前浙江"生态省"建设的现状,提出了浙江省环保相关产业发展的对策和思路,为决策和管理部门提供环境保护及相关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2.
生态功能分区是自然资源合理管理及持续利用的基础。依据生态功能分区的基本原则,在综合考虑关中—天水经济区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特征的基础上,选取土地利用类型、植被归一化指数(NDVI)、干燥度指数、河道和水源地以及古城等因子,建立生态功能分区的指标体系。基于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对区域进行生态功能分区并对各分区生态环境的保护目标及发展方向提出科学规划。结果表明,研究区可被划分为6个重要生态功能区:(1)农业种植区,整治重点为提高耕地质量,防治土壤次生盐碱化;(2)植被保护区,整治重点为保护现有植被,封山绿化,营造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养林;(3)防旱抗旱区,整治重点为合理利用牧草地资源,选用蒸散较小的耐旱植被涵养水源,控制土壤干旱化;(4)河道保护区,整治重点为注重河道水质的改善和河道两岸的水土保持工作;(5)水源涵养区,整治重点为加强保护水源涵养林,提高林分质量和功能;(6)古城保护区,整治重点为保护古城历史环境、建设古城生态环境、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研究结果为明确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和生态整治重点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将熵权法引入环境绩效评估,构建了中国省级环境绩效评估系统框架和评估指标体系,以2009年为评估基准年,系统研究分析了中国30个省份的环境绩效指数特征。结果表明:(1)中国综合环境绩效指数大多数处于良好和优秀水平,其中16个省份处于平均值(76.15)以上,江苏(87.32)和宁夏(64.97)分别排名首位和末位;(2)ArcGIS分级结果显示,中国省级综合环境绩效指数处于优秀和良好水平的省份分别有8个和22个。全国综合环境绩效呈现典型的区域空间分布格局,东部地区综合环境绩效总体优于中部、西部地区,区域环境绩效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环境治理投入有很大关系;(3)东部环境健康绩效优于西部,且中部和西部该项指标值皆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西部地区生态保护绩效劣于全国平均水平。资源与能源可持续利用绩效同样呈现出东部优于中部优于西部的顺序。环境治理绩效表现最优的为中部地区,其次依次是西部、东部地区。(4)熵权法引入到环境绩效评估系统中,可以较为准确地反映环境绩效实际情况,但也有少数评估指标的赋权与实际情况有所偏差,需要进一步加强熵权法应用到环境绩效评估系统中的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4.
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Tobit模型,对中国4 319家环保产品生产企业和2 791家污染设施运营企业的绩效和影响因素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环保企业整体绩效低下,相对规模过小和技术无效是造成中国环保企业绩效低下的主要原因。环保产品生产企业的显著影响因素为所有制、从业特征、研发人员和出口合同额;污染设施运营企业的显著影响因素为企业聚集、所有制、从业特征和上市情况。不同影响因素对两类环保企业的影响强度不同,在制定促进环保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时,应对两类企业进行差别化对待。  相似文献   

5.
浙江金洲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大型管道专业制造企业 ,是全国最大的管道科研生产基地之一 ,其主要防腐产品大口径涂敷钢管、钢塑复合管、铝塑复合管和热浸镀锌钢管畅销国内 2 0多个省市 ,产量位居同行业榜首。公司在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 ,将环保工作与创业宗旨、企业命运紧密结合 ,把节能降耗、清洁生产、污染防治、生态保护作为工作重点 ,使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同步规划、同步发展、同步提高。从建厂初期的简单设施中萌芽环保意识进展到 1 997年已超前控制烟尘排放 ;从 1 985年靠集资搞环保发展到现今投入近千万资金积极遵循环保这个“导航…  相似文献   

6.
刍议长三角地区的生态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三角地区城市化和工业化带来区域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也导致了长三角生态系统组分比例失调、结构缺损、功能丧失、环境容量萎缩等生态问题.湿地兼有自然"肾"、"肺"双功能.利用长三角地区湿地生态系统的独特性和内在优势,加强湿地生态建设、生态保护、生态恢复与生态重建,拓展环境容量,可保障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实现.从地质地貌、自然史发展、自然经济学和区域发展等角度探讨了长三角地区湿地的生态服务价值的现存价值和理论价值,分析讨论了长三角自然湿地、城市区湿地和农业区湿地的生态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7.
浙江作为经验强省,发展环保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经过30多年的发展,规定了坚实的基础,只紧紧抓住当前四个方面的历史机遇。加大政府对环保产业的领导力度,加快对优势区域,产业基地、示范工程、龙头产品的重点培育,加强对产品认证。简捷开发、国际合作和资金投入的统筹指导,依靠精湛的技术服务和灵活的市场运作,就一定能开创环保产业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8.
以上海市崇明岛为例,利用遥感(RS)影像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分析了2005—2013年崇明岛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在此基础上计算碳储量变化,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2005—2013年,崇明岛耕地面积从740.10km~2减少到577.14km~2,林地和建设用地面积分别从169.63、194.32km~2增加到279.85、260.13km~2;(2)2005—2013年,崇明岛土地利用过程发挥碳源作用,碳储量净损失672.40×103 t,其中林地转变为耕地的碳源作用最明显,引起的碳储量损失占总损失的65.1%;(3)空间上看,城桥镇、堡镇等城镇化水平较高的区域碳储量损失较其他区域更明显,碳储量损失高值区沿交通线呈明显的脉络状分布。可见,城镇化过程可能引起碳排放增长,导致区域生态服务功能退化。贯彻"精明增长"、"底线控制"等理念,划定区域生态底线,优化区域用地布局,完善低碳评估体系,对城镇化过程中实现低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实际情况和机立窑水泥生产的工艺特点,分析探讨机立窑水泥厂大气污染的原因和防治措施,为环境保护管理部门、环境影响评价和环保工程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工机立窑水泥生产工艺通常水泥厂生产工艺分为回转窑(干、湿法)和机械化立窑(又称机立窑)两大类,从其产品的产量、质量和对环境的影响来讲,回转窑生产工艺明显优于机立窑生产工艺,但由于机立窑生产工艺具有投资少、建设周期短、单位产品成本低、对原材料适应性强等优点,在我国中、/J‘规模的水泥工业的发展中,得到了较为普遍的应用。机立窑水泥生产工…  相似文献   

10.
选取长三角地区4家不同装机容量的典型火电厂,模拟不同情景下发电权、排污权以及碳排放权的交易情况,寻求区域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共赢的优化配置方案。结果表明,强控情景下,区域整体经济利润可达最高,为4.85×109元,比基准情景增加7.30%的经济利润,排放物的排放量也最低,SO_2、NO_x和碳排放量分别为1 246.02、3 169.78、18 319 500t,比基准情景分别减排40.32%、4.34%、5.39%。相比发电权交易、排污权交易,火电厂未来应重点关注碳排放权交易。小装机容量机组关停、大装机容量机组多发电有助于实现区域的资源优化配置,达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共赢,但在初始分配、价格体系方面尚需优化完善、形成联动。  相似文献   

11.
陈卓  许丹  张敏  夏世斌 《环境工程学报》2014,8(5):1727-1731
用氢氧化钠水溶液预处理,以乙二胺作交联剂,采用环氧氯丙烷和二甲胺对网状植物丝瓜络纤维进行化学改性,制备出改性丝瓜络阴离子交换纤维(LS-AEF),重点探讨了LS-AEF的形态特征并对其形态特征进行了表征分析,还考察了碱预处理对产品吸附水体中的NO-3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LS-AEF引入带正电的胺基基团,可以提高对NO-3的吸附性能;(2)乙二胺剂量对产品吸附性能影响比较大,最佳剂量为9 mL,吸附率达到75%;(3)碱性预处理能够显著提高产品的吸附性能,碱处理前后的产品吸附率分别为76%和85%;(4)吸附过程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12.
基于遥感技术核查水泥企业违法开工建设,有助于环境监察部门及时制止环境污染行为,保护生态环境。选择石家庄地区作为研究区,分析将遥感技术应用于核查水泥企业违法建设行为的可行性,并提出不同核查任务下的最低影像分辨率需求。为实现此目的,首先,选择不同规模代表性水泥企业,开展遥感解译特征分析,建立解译知识库;其次,研究不同规模水泥企业遥感解译标志在不同分辨率遥感影像下的可识别性;最后,根据不同核查任务的特点,提出各任务对影像分辨率的需求。结果表明:(1)煅烧设施、生料贮库、熟料贮库、水泥贮库、联合贮库、原料贮存场是水泥厂遥感识别的重要标志;(2)对于批小建大行为、正在建设的未批先建行为的遥感核查,最低影像分辨率需求为大、中型企业1.0m全色影像,小型企业0.5m全色影像;(3)对于重点区域已建成未批先建行为的遥感核查,最低影像分辨率需求为大型企业2.0m全色影像,中型企业1.0m全色影像配合3.0m多光谱影像,小型企业0.5m全色影像配合3.0m多光谱影像;(4)对于非重点区域已建成未批先建行为的遥感核查,最低影像分辨率需求为大、中型企业3.0m多光谱影像,小型企业2.0m全色影像配合3.0m多光谱影像。  相似文献   

13.
中国土壤环境污染态势及预防、控制和修复策略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在综述中国土壤环境污染态势及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土壤环境污染的预防、控制和修复策略.指出了当前中国土壤环境污染态势严峻,表现出土壤污染范围在扩大,污染物种类在增多,出现了复合型、混合型的高风险污染区,呈现出从污灌型向与大气沉降型并重转变、城郊向农村延伸、局部向区域蔓延的趋势;体现出土壤污染与土壤酸化的叠加、多种传统污染物与新兴污染物相互混合的态势,危及粮食生产、食物质量、生态安全、人体健康以及区域可持续发展.认为以预防为主,预防、控制和修复相结合是中国在相当长时期内的土壤环境保护策略;土壤污染预防需要法律法规、评价标准、管理政策和公众参与,土壤污染控制需要发展物化控制、生物学控制及其协同控制技术,土壤污染修复需要研发工程修复技术、材料、产品与设备,建立技术规范、评价标准和管理体系,推动市场化和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从能源活动、工业生产、农业活动、林业活动和废弃物处置5个方面构建四川省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立足部门主体异质性和温室气体品种异质性双重视角科学研判温室气体排放特征并界定关键排放来源。结果表明:1)能源活动是温室气体排放首要贡献源,能源加工转换和终端能源消费是关键排放领域,区域电力交易在保障能源供应安全的同时间接减缓排放强度。2)工业生产中,四川省作为水泥生产大省带动行业CO2排放占据主导;电炉钢产业示范性发展推动钢铁生产碳减排;资源回收利用导致玻璃生产CO2排放量较小;N2O排放来自硝酸生产的高温催化反应。3)农业活动中,动物肠道发酵CH4排放占据主导,粪便管理N2O排放较显著;水稻种植CH4排放受到规模效应和有机物投入的综合影响。4)林业活动中,森林碳汇对温室效应缓解效果显著,而2021年由于病虫害高发致使虫灾造成的碳库减少量陡增。5)废弃物处置温室气体排放贡献较小,且主要来源于固体废弃物焚烧处理。  相似文献   

15.
以农副食品加工行业为例,构建了工业行业废水治理投资和运行费用函数,分析了废水治理投资和运行费用与废水处理规模、企业性质、废水处理技术、企业所在区域、子行业等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1)农副食品加工行业的单位废水治理投资和运行费用呈现显著的规模递减效应;(2)向非国有制方向发展的所有制改革并非一定能使废水治理成本降低,外资企业的废水治理成本高于国有企业;(3)民营企业废水治理成本较国有企业低不一定是由于废水治理绩效改善带来的,而可能是由于企业环保意识薄弱、压缩治理成本、超标排污导致的;(4)废水治理成本在地区间具有显著差异,西部地区废水治理规模远大于东、中部地区,规模递减效应导致西部地区单位废水治理投资和运行费用最低;(5)技术因素也是废水治理成本的影响因素之一,化学工艺的废水治理投资费用低于生物工艺,但运行费用高于生物工艺。  相似文献   

16.
基于Super-SBM模型测算中国2000—2017年省际能源效率,并在此基础上构建能源利用-经济发展-环境保护(3E)系统综合评价体系,采用变异系数法、三元系统耦合协调模型与灰色GM(1,1)预测模型分析中国3E系统耦合协调度的空间布局及动态演变趋势。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能源效率整体呈先降后升趋势,2000—2014年由0.564降至0.422,2014—2017年由0.422升至0.440,呈东部、中部、西部递减的空间分布特征;(2)研究期内中国3E系统耦合协调度由0.483升至0.672,三大区域差异明显,呈由东部沿海地区向周边省份发展的时空规律;(3)预测结果表明2018—2022年各省3E系统耦合协调度均有所提升。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各大汽车经销商的体系规模日益壮大.作为汽车产业的终端,汽车经销商产生的环境问题逐步凸显,不仅影响了其自身的环境绩效,而且直接影响到上游汽车厂商和当地区域的利益.从资源、能源消耗,废气污染,废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排放,潜在危险事故等方面分析了汽车经销商的生产和服务过程中涉及的主要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8.
结合中国目前环保产业调查的现状及其存在问题,设计了以普查为基础、以抽样调查为主体的环保产业调查方案,并采用按产值规模的分层抽样以及与其等样本量的重点抽样、按行业分类的分层抽样以及与其等样本量的重点抽样4种方法对2004年中国环保产业调查进行了实证.结果表明,重点抽样的误差小于分层抽样,且按产值分层抽样的误差小于按行业分类抽样;抽样实践中应考虑以重点抽样为主,而样本量则可以按产值分类的分层抽样所需的样本量来确定,这样得到的误差会更小.抽样调查能够以更低的成本实现对总体情况的较好估计,也更具实践可操作性,能够为环保产业发展形势的连续观测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一株产絮凝剂的黑曲霉的分离及培养条件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活性污泥中筛选出一株产絮凝剂的霉菌,初步鉴定为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其所产生的微生物絮凝剂对高岭土悬浊液具有良好的絮凝作用.通过培养条件优化,其所产生的微生物絮凝剂对高岭土悬浊液的絮凝率从85.6%提高到98.7%,实验结果表明,(1)黑曲霉孢子最佳接种量为9.33×108 个/L;(2)产絮凝剂适宜的碳源为蔗糖,氮源为尿素,用量分别为30.00、1.600 g/L;(3)最佳培养条件为:查氏液体培养基初始pH 7.0,培养温度30℃,摇床转速180 r/min,培养时间120 h;(4)在最佳培养条件下微生物絮凝剂的产量为1.805 g/L;(5)絮凝性能比较结果表明,微生物絮凝剂的絮凝性能优于传统絮凝剂.  相似文献   

20.
基于2000-2008年突发环境事故资料及社会经济统计数据,研究了上海市近10年突发环境事故的动态变化趋势和空间分布格局;通过系统聚类分析及回归分析法,探讨了引发突发环境事故的内外部因素.研究发现:(1)上海市近10年的突发环境事故逐年递增,年均增加率总体呈先升后降趋势,平均87.9%的事故为水污染和大气污染2类事故;(2)从污染源上看,48.8%的事故由有毒物质泄漏引发的,最常见化学品是二甲苯、氨和氯;(3)从空间分布看,事故集中在上海东北部与西南部区县,以郊区为主,其中宝山区事故发生最为频繁;(4)道路交通事故是上海市风险程度最高的突发环境事故动因,其次为企业管理不善、违反操作规程和规定、操作失误等安全事故以及放射源丢失、被盗事故;(5)监管上的缺陷使工业总产值、人口数、GDP、载货车数、货物运输量、废气排放量和固体废物排放量等社会经济指标与突发环境事故发生次数呈极显著正相关,行之有效的突发环境事故削减措施是加强对污染物或具有环境风险的化学品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处置等各个环节中的监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