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春风柳上归     
正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宫莺娇欲醉,檐燕语还飞。迟日明歌席,新花艳舞衣。晚来移彩仗,行乐泥光辉。这是诗人李白的《宫中行乐词八首·其七》。我最喜欢的就是"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这两句。春天来了,春风是春天最多情的画笔,吹到哪里哪里就诗意盎然。每年的春天我都要回一趟故乡,去看看故乡门前那条被春风荡开笑容的小河,去看看河岸边诗一般盎然而多情的柳树。每年的这个季节,走在被春色涂抹的故乡  相似文献   

2.
"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德国诗人荷尔德林的这一优美诗句,经海德格尔在他的《荷尔德林和诗的本质》中予以阐释而广为流传,引人无限遐思。无论古今中外,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梦想,始终是人类的共同追求。  相似文献   

3.
喜爱小动物可以说是孩子们与生俱来的天性。当他们发现许多可爱的小动物时,往往会情不自禁地、兴致勃勃地观察起来。《动物怎样生活》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有生命的物体"单元的第一课。我的这节环保课,就是围绕着"动物怎样生活"而展开的。我首先向学生出示6种小动物图片,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出:"每个组领养一种小动物"这一驱动性任务。接着启发学生,要养好这些小动物我们首先要了解什么?从而自  相似文献   

4.
正天空中飘着星点的小雨,漫步在小路上,这是一种诗意。当天空中落下的雨滴不再温和,成为酸雨时,这还是诗意吗?环保一直以各种各样的活动形式出现。近日,我校进行了"拒绝十大不文明行为"系列教育活动,其中也有关于保护环境的内容。只是就这次活动而谈,今天、明天或者一个月之内,我们可以做得很好,但是之后呢?如果环保不能成为一种意识、一种习惯,再多的活动也只是部分人的"三分钟热度",过后即忘。静观蓝天白云,是生活的向往。但有一天,天  相似文献   

5.
<正>"断舍离"三个字源自于瑜伽中的"断行"、"舍行"、"离行",是引导人们放下心中执着烦脑行为的思想。是一种通过舍弃,将心中无用之物整理得一干二净,让人生变得愉快的方法。《断舍离》作者:[日]山下英子译者:洪逸慧出版社:中信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年7月党的十九大报告要求"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这使我想起几年前曾经读过的一本书。那本书的名字叫《断舍离》。乍一看到报刊上介绍《断舍离》,望文生义地以为是谈父母应如何教育培养孩子的书。看完文章  相似文献   

6.
杨长寨 《环境教育》2014,(12):90-91
正《绿色生活》是山东省济南第三中学的环境教育校本课程。该课程是根据当地及学校自身资源、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的。其中第一节——"环境与环境问题"介绍了环境科学的几个基本概念,这对于学生科学地认识环境问题十分有帮助,但如何形象教学,让学生更好地接受这些概念,这对教师是个考验。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生活中的典型环境图片展示,联系身边的小事,组织同学们分析讨论和归纳总结,使学生系统地了解当今世界的主要  相似文献   

7.
每次阅读《环境教育》期刊,都有一种别样的享受,我最喜欢去寻找低碳方面的文章,低碳生活虽然是人人熟知的热词,可怎样才算是低碳生活了,怎样合理而更有效地减少CO2排放了,每次我都能在《环境教育》中寻找出不同的答案,《环境教育》让我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8.
<正>暑假在家,我静静地翻看了《绿色承诺》这本书,读后我感觉心情非常沉重。本书一共从八个章节来讲述了人类地球的资源和生态环境,这么严峻的形势,让我深感责任重大。而在本书中,让我最感到印象深刻的是哪一章呢?对!就是那章水——生命之源。"人能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水。"对于人类生存来说,水的重要性仅次于空气。在成人体内,  相似文献   

9.
正当我们为印度洋大海啸夺走了数万人的生 命而惋惜、而奉献、而反思的时候,今年第一期 的《环球》杂志竟然刊发了这样一篇文章《人 类无须敬畏大自然》。在这篇文章中,著名科学家 何祚庥说:"我要严厉批评一个口号,即所谓'人 要敬畏大自然'"。 这篇文章说,从历史来讲,在人类发展的早 期,人类对自然的抵御能力很有限,所以一些进  相似文献   

10.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环境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国庆 《环境教育》2005,(3):36-36,45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有着丰富而广泛的教育资源。以苏 教版教材为例,中高年级课本中就有几十篇课文直接或间接地涉及到环保 主题。正面揭示的有:《走,我们去植树》、《沙漠中的绿洲》、《访问环保 专家方博士》、《海洋--21世纪的希望》等;反思的有:《特殊的葬礼》、 《天鹅的故事》、《狼和鹿》、《生命桥》等;有些课文虽然不是严格意义上 的环保主题,但也蕴含了很多环保方面的因素,如:《鸟语》、《美丽的丹 顶鹤》、《珍珠鸟》、《游天然动物园》等。除了这些"课本资源"外,无处 不在的社会资源和生活资源,以及课堂上经常出现的"生成资源"也为我 们进行环境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 环境教育呢?我的基本策略是:  相似文献   

11.
《环球》杂志刊载的对何院士访谈的文章的第二个小标题是"驳'人要敬畏大 自然'"。 我的理解,"人要敬畏大自然"这个提法有两层含意:一.人类应当尊重大自 然;二.人类应当畏惧大自然。我想,人类的聪明才智发展到今天,没有人会把这 个命题理解为既然"敬畏",人类就只能匍匐在大自然脚下而无所作为。事实上,自 猿猴从树上下来变成人之后,就没有停止过对大自然的改造。中国古话所说的"沧 海变桑田"等,就是对这个过程的概括。  相似文献   

12.
品味蝴蝶泉     
正"大理三月好风光,蝴蝶泉边好梳妆;蝴蝶飞来采花蜜,阿妹梳头为哪桩?"这首优美动听的歌典《蝴蝶泉边》,是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末就蜚声海内外的电影《五朵金花》的插曲。而我对云南大理蝴蝶泉的知晓,也源于电影《五朵金花》。于是,在我退休后选择的第一个旅游省份就是云南。  相似文献   

13.
我国诗歌史上,有一首广为传诵的维吾尔族诗人的名诗,竟是专为一种奇特的被子——芦花被而作。这就是元代著名诗人贯云石的《芦花被》。我国书籍发展史上,出现过两部非常奇特的书——陶宗仪的《辍耕录》、李柏的《槲叶集》。这两部书的奇特,倒不主要在其内容,而在其写作过程中,树叶起了关键的作用。陶宗仪生活于元末明初,浙江黄岩人。虽为一代大儒,却亲自从事农业劳动,并坚持一边耕作,一  相似文献   

14.
<正>最近的天气很不好,我知道这是雾霾,只有风来了,才能吹跑它。我们国家现在倡导节约能源资源,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最近班里画的"低碳环保"图画、"节约用水"手抄报,还有《中小学生守则》最后一条:"节粮节水节电,低碳环保生活。"都是希望我们关注生态环境,呵护自然生态,携手共  相似文献   

15.
正"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句出自《朱子家训》名言,意思是:吃每一碗粥、每一碗饭时,应该想想这粥饭里有多少人的付出,多少能源的消耗,真的是来之不易;我们生活所需的每半根丝、每半缕线,都要常想其中包含多少物质能源和多少人的心血,应该好好珍惜。我特别喜欢这句话,因为勤俭节约是中华的传统美德。所以,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我从节俭做起。  相似文献   

16.
正2020年5月1日《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以来,北京市海淀区坚持以党的建设为统领、全面构建统筹推进的工作格局,做到"三个坚持"实现"三个全面",全区垃圾分类工作取得了良好的工作成效。2020年5月1日《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实施以来,北京市海淀区结合深入落实"两新两高"(以挖掘文化科技融合新动力、构建新型城市形态为总抓手,推动高质量发展、打造高品质城市)区域发展战略的实际,在贯彻  相似文献   

17.
唐宝民 《绿叶》2013,(8):120-122
"我到林中去,因为我希望更谨慎地生活,只面对生活的基本事实,看看我是否学得到生活教育我的东西,免得到了临死的时候,才发现我根本没有生活过……"有一种读书的目的,是为心灵世界寻找一个宁静的精神家园,让浮躁的心灵能得到沉淀。每当我困惑之时,总能想起一本被称为青春圣经的书——美国著名思想家、超验主义哲学先驱梭罗的《瓦尔登湖》。梭罗毕业于美国著名学府哈佛大学,他本可以像大多哈佛毕业生一样,戴着哈佛的光环走入社会,成为政坛明星或财富的拥有者,但他却选择了一个与世俗生活不同的道路——845年,28岁的梭罗在离康科德镇两英里的瓦尔登湖畔的树林里,盖了一间小木屋,他在湖边种植庄稼、蔬菜,在树林里观察植物和鸟类,在湖中泛舟,在湖边思考问题,在林中的小木屋里读各种经典著作,写下了200多万字的日记,写出了美国生态思想史上的经典之作《瓦尔登湖》一书。  相似文献   

18.
小记者证号:HJZJ0070我爸爸是个"低碳生活家",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家现在之所以这么节约,全是被爸爸给带动起来的。连我和妈妈这两个"老顽固"也被爸爸慢慢改变了,也变得节约起来。现在就讲讲爸爸的低碳生活吧!乘公交上班有一天,习惯早起练功的爸爸起床却睡过了头,起来后一连伸了好几个懒腰,朝闹钟无精打采地一瞧,立刻大呼小叫起来:"快,董芳快帮我拿衣服,上班快迟到了!"我妈妈一边手  相似文献   

19.
<正>"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这是南宋诗人辛弃疾一幅描绘春景的工笔画,一幅细腻的田园美景。小时候,我在《千家诗》中读过的,而最让我读而难忘的,就是最末一句:"春在溪头荠菜花"。每到春天,我就会想起这首词。也正因如此,每到春天,就使我想起荠菜。"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其实,不仅是辛弃疾,陆游对荠菜也情有独  相似文献   

20.
熊姣 《绿叶》2011,(2):125-128
卢梭《植物学通信》的中译本已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绿叶》杂志邀请我为此书写一篇书评。我自认要说的话都已写在译后记中,更何况为自己的译著写评论,终究很难脱掉王婆卖瓜的嫌疑。不过,这或许也是一个好机会,可以让我谈谈我在"译后记"中刻意回避的问题,亦即有关卢梭本人的问题,及其对植物学学习以及启蒙和自然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