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网室盆栽试验,研究了施加磷矿粉(PR)、羟基磷矿粉(HA)、豆渣(SM)、骨碳(BC)及硫酸亚铁等土壤改良剂对油菜(Brassica oleracea L.)自铀矿区污染农田土壤吸收铀(238U)、镭(226Ra)及钍(232Th)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下油菜茎叶对238U、226Ra及232Th的富集系数分别在3.6×10-3~6.2×10-3、6.2×10-3~10.0×10-3及0.9×10-4~2.0×10-4之间.上述不同改良剂处理均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植物对238U、226Ra及232Th的吸收,以SM、HA处理效果较显著,其中SM处理下238U、226Ra及232Th的富集系数分别比对照降低42.9%、39%和71%.SM及HA对降低铀矿区污染土壤中植物对上述核素的吸收和富集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采用考虑弥散的数学模型计算272厂铀尾矿中~(238)U、~(230)Th、~(226)Ra、~(210)Pb和~(210)Po的释放和迁移过程。结果表明:在300年的时间尺度上,272厂铀尾矿中的~(210)Po、~(230)Th、~(210)Pb不能到达距离200m处的水井;水井中~(238)U和~(226)Ra的活度浓度和累积活度均呈指数增长;~(238)U、~(226)Ra的活度浓度将分别经过10、50a左右超过《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的总α放射性≤0.5Bq/L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面向矿山废弃地复垦的炉渣污泥人工土壤的理化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添加不同比例的燃煤电厂粉煤灰和炉渣对城市污泥进行钝化,配制成不同灰渣比例的人工土壤,对人工土壤的pH、电导率、养分含量、重金属含量以及持水、渗水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污泥人工土壤pH介于7.5~8.0之间,属于弱碱性土壤;电导率变化范围为2.93~3.71 mS/cm,表明盐分含量较高。污泥人工土壤中有效态养分含量随炉渣比例提高而增加,所有配比人工土壤有机质和有效磷、速效钾的含量达到高肥力水平。人工土壤中Cd、Ni、Pb、Cu、Zn含量均明显低于国家农用标准(GB 4284-84、GB 8173-87)。粉煤灰渣对污泥中有效态Cd、Ni、Pb和Cu有钝化作用,使其向无效态转化,对Zn则有活化作用。炉渣对Cd、Ni的钝化作用要优于粉煤灰,而粉煤灰对Pb、Cu的钝化作用要优于炉渣。添加炉渣提高了污泥人工土壤水分的蒸发量,减弱了人工土壤的持水能力,但加入炉渣使人工土壤的渗透系数显著增加,提高了其渗水性能。  相似文献   

4.
自燃煤矸石山表面构建覆盖层,需要具备一定的低渗透性能以有效阻隔空气,防止煤矸石山内部发生自燃。本研究通过室内实验,测定煤矸石山构建覆盖层涉及的碾压材料包括黄土、粉煤灰及掺有粉煤灰的混合土样的界限含水率、一维压缩特性及压实特性,揭示和分析7种覆盖材料配方的压缩压实特性,表明覆盖材料通过碾压可有效阻隔空气,起到阻燃作用;将粉煤灰掺人到一般黄土材料中,可减缓混合土样击实曲线的陡峭性,从而降低材料在碾压中对含水率的敏感度。实验旨在为进行煤矸石山覆盖层碾压提供科学的实验数据及设计参数。  相似文献   

5.
对内电解技术在人工湿地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研究,通过静态实验对铁屑/炉渣、铁屑/粉煤灰、铁屑/活性炭组成的内电解基质进行了比选,确定铁屑/炉渣为最佳组合,其对COD、NH3-N、TP去除率高,对出水的pH值影响较小.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其最佳反应条件,即铁/炉渣投加比为1∶1,每100 mL废水投加量为20 g,反应时间6...  相似文献   

6.
矿山边坡生态恢复和重建是矿区生态环境建设的有效途径,而绿化基质是矿山边坡生态恢复和重建的重要因素。基于正交实验和盆栽实验,以土壤、活性污泥、炉渣、粉煤灰、保水剂、尿素和秸秆等物质为基质原料,研究绿化基质的理化性质及出苗率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黄土相比,绿化基质pH相对较低,仍属于碱性土壤,而电导率、有机质和铵态氮相对较高,表明盐分和养分含量较高;污泥的配比含量是影响绿化基质入渗、蒸发、pH、电导率、有机质和出苗率等指标的关键因素;各因素对出苗率的影响强度从大到小依次为:污泥和粉煤灰、秸秆、土壤和炉渣、尿素、保水剂;基质的最优配比为:保水剂(11~15 g)、污泥和粉煤灰(150∶600)、土壤和炉渣(375∶375~600∶150)、尿素(0 g)、秸秆(30 g)。  相似文献   

7.
青海省今后凡利用煤矸石、粉煤灰、炉渣等工业废弃物作建材主要生产原料的企业 ,将享受在一定期限内免征税收、减免土地使用税等优惠政策。青海省政府日前出台了鼓励发展新型墙体材料和节能建材的政策 ,主要内容包括 :凡企业利用本企业外的大宗煤矸石、粉煤灰、炉渣作主要原料 (不低于 3 0 % )生产新型墙体材料的所得 ,以及本企业综合利用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工业废弃物作主要原料 (不低于 3 0 % )生产的新型墙体材料的所得 ,自生产经营之日起 ,5年内免征企业所得税 ;如果上述类型产品属于《享受税收优惠政策新型墙体材料目录》中的材料 ,经…  相似文献   

8.
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是一种节能环保的先进燃烧煤技术,但其燃烧产物固硫灰的综合利用是个重要难题.将CFBC固硫灰和普通粉煤灰复合化处理,研究了复合混合材对水泥胶砂物理性能和水泥净浆膨胀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固硫灰和粉煤灰复掺存在超叠加效应,在合适的互掺比例和细度下复合混合材具有比单掺更好的水泥胶砂强度;掺加30%复合混...  相似文献   

9.
株洲市是一个以铁路枢纽为特点的重工业城市。现有城市人口近40万人,大小工厂500多个,以冶金、化工、机械、火电和建材工业为主。全市(不包括市辖县)1982年排出工业废渣100万吨,其中冶炼渣13万吨,粉煤灰和炉渣58.1万吨,煤矸石12万吨,化工渣10.4万吨,  相似文献   

10.
环境中天然辐射所造成的公众年剂量当量约为1~2mSv,占公众辐射剂量的80%以上,其中主要是以~(238)U为母体的铀系、以~(232)Th 为母体的钍系和~(40)K 等放射性核素造成的。因此,对环境样品中天然放射性核素的监测是环境监测的重要内容。特别是  相似文献   

11.
以山西某钢铁厂各工艺单元产生的固体废物为研究对象,采用实验对比研究的方法,测定汞的分布特征及其浸出毒性。结果表明:(1)汞的最优推荐分析方法为DMA-80或Lumex RA-915+汞分析仪直接测定汞含量较低的烧结钢渣、高炉渣及转炉渣,微波辅助酸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间接测定汞含量较高的除尘灰和粉煤灰,可以提高数据的精确度和可信度。(2)除尘灰及粉煤灰中汞浸出质量浓度分别为0.25、0.12 mg/L,超过《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 5085.3—2007)限值(0.1mg/L),因此除尘灰和粉煤灰属于危险固体废物,应采取无害化处理措施后综合利用;烧结钢渣、高炉渣及转炉渣属于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可安全无害堆放或使用。  相似文献   

12.
以多年期赤泥和煤矸石为主要原料,分析了其化学成分和物性特征,通过设计不同的原料配比和烧结温度,探讨其最佳工艺条件以及各种参数指标,试图为赤泥的大宗化利用提供一种新的途径。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多年期赤泥与煤矸石质量比为20∶80,成型压力为6 MPa,烧结温度为1 100℃左右保温2 h。烧结砖体"泛霜"现象基本消失,抗压强度为12.18 MPa、吸水率为21.6%,满足国家粉煤灰普通烧结砖GB5101-2003中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利用处理啤酒废水的粉煤灰废渣作为固氮菌的载体,与常规的氮肥、钾肥和磷肥复混生产粉煤灰微生态复混肥的依据、原理与工艺.粉煤灰微生态复混肥总养分31%,其中养分比例为N∶P2O5∶K2O∶有机物=1∶2.01∶0.96∶0.79,固氮菌数6.9×107个/g,粉煤灰占质量分数44.03%.通过小白菜等作物的种植试验表明,粉煤灰微生态复混肥具有改良土壤结构,长效缓释,均衡作物营养,增强作物抗逆性和抗病能力,改善作物品质等优点,对作物植株性状的生长优势明显优于常规施肥法.  相似文献   

14.
河道底泥中重金属含量较高,重金属的迁移性及生物有效性是限制疏浚底泥土地施用或用作废弃场地修复基质资源化利用途径的主要因素。以沈阳细河待疏浚底泥为材料,通过盆栽实验的方法研究了河道底泥与碱性粉煤灰、炉渣和锯木屑配比基质中重金属在紫花苜蓿体内累积、迁移及生物有效性的变化。结果发现,配比底泥基质上紫花苜蓿生物量、株高及株径均好于纯底泥处理,其中底泥、粉煤灰、炉渣、锯木屑以2:0.5:0.5:0.5配比的s2处理中紫花苜蓿生物量是纯底泥处理的11.7倍。与底泥对照相比,配比底泥基质上植株体内重金属含量极显著降低,而且地上部重金属含量显著低于根部含量;底泥基质中紫花苜蓿地上部和根部对Cd、Cu、Pb、Zn的富集系数(BCF)显著低于底泥处理,但转移系数(TF)无显著变化,富集系数(BCF)和转移系数(TF)均小于1.0。紫花苜蓿种植后底泥基质中重金属含量显著低于农用污泥重金属控制标准,除Cd含量略高外,Cu、Pb和Zn含量低于土壤环境质量三级标准。这些结果表明,城市重污染河道底泥经过合理处置后,重金属浓度、活性及生物有效性降低,在其土地施用或废弃地修复中可以用作一些耐性植物的生长基质。  相似文献   

15.
通过RESRAD程序模拟估算了某尾矿库伴生放射性污染清除水平,同时对尾矿库中的232 Th模拟估算参数进行设定,并对剂量约束限值的确定、照射情景分析、照射途径设定、模式参数设定、计算机模拟估算清除水平及估算结果分析等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此尾矿库中232 Th及其长寿命子体所致最大年有效剂量约为10.7mSv/a,超出了预设的0.25mSv/a的剂量约束限值;致癌风险0.023 5,远超出人们的可接受水平;当在剂量约束限值为0.25mSv/a时,此尾矿库土壤中的232 Th清除水平为0.047Bq/g。通过分析表明,该尾矿库开放前,必须采取一定措施,进行清除工作。  相似文献   

16.
电动力学技术修复苯酚污染土壤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电动力学技术对苯酚污染砂土的修复进行了实验研究.探讨了苯酚污染砂土电动力学修复的可行性及在不同电场强度下苯酚的迁移特征和机制.研究了采用添加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LAS)和控制液(柠檬酸和NaOH)等对迁移效果的影响,以及苯酚在砂土中的迁移和分布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在电场作用下苯酚在砂土中发生富集.在电场强度为2.0V/cm时的苯酚富集效果明显,比在电场强度为0.5 V/cm时苯酚多增加30%,且向阳极的迁移距离增大了12 cm;在阴极添加不同浓度的LAS,苯酚在砂土中的富集效果不同,LAS浓度越大向阳极迁移得越快富集效果越明显,当LAS为0.046 0 mol/L时苯酚最高增加了143%;向阳极添加NaOH,苯酚在阳极区增加了136%,比向阴极添加柠檬酸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7.
污泥土地利用是目前国内外污泥处置的主要方式和鼓励方向,在中国西北黄土地区更有前景和意义.污泥富含有机质和营养元素可弥补黄土的贫瘠缺陷,改善黄土肥力、增加植物产量.污泥施入黄土后,灌溉水对污泥重金属的淋滤迁移和污染风险是值得研究的课题之一.研究旨在了解重金属Cu、Zn、Cd在黄土层中的淋滤迁移特征,为黄土地区污泥的土地利用及重金属污染控制提供实验依据.实验选择污泥中含量或毒性大的Cu、Zn、Cd 3种重金属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模拟土柱对表层堆肥污泥中2种源强的重金属进行1年灌溉用水量的淋滤对比实验,测定淋滤前后土柱中和渗出液的Cu、Zn、Cd总量、有机质及pH值,以期分析重金属在黄土中的淋滤、迁移特征.结果表明,淋滤作用可使堆肥污泥Cu、Zn、Cd发生少量迁移并富集于土柱中、上部,大部分或绝大部分重金属仍滞留于耕作层(0~20 cm);淋滤使堆肥污泥Cd与Cu向下迁移约30 cm,Zn向下迁移约20 cm;渗出液呈弱碱性,其中Cu、Zn、Cd 3种重金属的浓度较入渗水均有增多,但随渗出液从黄土柱中溶出的重金属量极少.实验表明,耕作层重金属源强对Cu、Zn、Cd在土柱剖面中的淋滤、迁移和滞留作用以及溶出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堆肥污泥土地利用可以明显改善黄土肥力,灌溉对耕作层污泥有机质的淋滤损失量较小.并得出,堆肥污泥在黄土地区的土地利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基于瓦斯燃烧的余热利用,对煤矸石进行高频率的干湿/冷热交替处理,加速煤矸石结构风化粉化,提升风化产物的保墒-透气-蓄肥等土壤学性能。结果表明煤矸石在50℃下经30次干湿/冷热交替后粒径显著下降,粗砂(5~10 mm)比例下降43%,细砂(<1 mm)含量上升35%,持水率可达12.78%,达到砂土持水标准,持水率、微粒含量、毛管孔隙度与循环次数呈正比;颗粒粉化主要受矿物溶出产生溶蚀裂隙、矿物重构并干燥产生盐结晶强化裂隙涨裂,以及黏土矿物的不均匀性膨胀/收缩的影响;风化产物种植紫花苜蓿,发芽率在80%以上,发芽时间、茎长等优于低扰动样品。本研究结果可为瓦斯与煤矸石的能源化、资源化协同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粉煤灰烧制陶粒过程中烟气二氧化硫的释放规律,同时对烧结前后粉煤灰与陶粒中不同形态硫含量和硫平衡进行了分析,探讨了烟气中二氧化硫的来源和转化机理.结果表明,烟气中约55%的二氧化硫来源于硫酸盐的还原,其余主要来自有机硫燃烧和亚硫酸盐的分解.烧制每千克陶粒所产生的二氧化硫量约为7.8g.高温烧结过程中粉煤灰球内形成的还原性气氛导致了粉煤灰中硫酸盐向二氧化硫的还原转化.  相似文献   

20.
2、天然放射性核素水中的天然放射性核素,可经水或饵料蓄积于鱼贝类体内。其中主要有~(40)K、U、Ra、~(210)Pb及~(210)Po,以~(40)K为甚。因K的存在比是0.0118%,所以测出K即可知~(40)K含量。鱼类、甲壳类、软体类等K的含量,在淡水或海水中大约是2~3mg/克(鲜),~(40)K的含量则为1.5~2.5pci/g(鲜)。环境监测中,测定总放射性时一般测到的大部分是~(40)K。海水中K的浓度是380mg/L,海生物中K的浓缩系数大约是10,淡水中K的浓度比海水低2个数量级,淡水生物中K的浓缩系数是10~3的水平。 U大部分是~(238)U,海水中约有3μg/L,在海生物中的浓度报导的有数种,两壳贝(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