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动态法测试水吸收型空气净化器A和活性炭过滤吸附型净化器B对甲醛的去除性能,探索更为合理的方法以评价空气净化器对气态污染物的去除性能.对净化器A去除甲醛的短期测试结果表明,净化器对甲醛浓度为0.3、0.5、0.8和1 mg/m3的连续空气流均有明显的净化效果,对甲醛的去除速率在0.91~2.78 mg/h之间.对净化...  相似文献   

2.
俞慧  李思航  丁洋  王辉  韩金保 《环境污染与防治》2023,(10):1387-1391+1401
为了解基于不同净化原理的室内环境空气甲醛净化方法的净化性能以及协同净化的效果,选取常用的净化原理代表性产品(活性炭、光触媒净化产品、生物酶甲醛清除液)作为研究对象,基于环境舱进行了甲醛净化性能测试。结果表明:(1)活性炭的原料特性影响其甲醛净化能力,净化效果表现为椰壳活性炭>果壳活性炭>竹木活性炭;日常所用光源的不同对光触媒净化产品的甲醛净化效果影响不大;生物酶甲醛清除液的净化效果取决于其稀释比例。(2)3种净化方法中基于物理吸附法的活性炭的甲醛净化性能最优,基于光催化氧化法的光触媒净化产品次之,之后是基于生物酶降解法的生物酶甲醛清除液。(3)净化产品的联用均提高了甲醛去除率,但提高程度有限。活性炭分别与光触媒、生物酶联用时表现出比光触媒与生物酶联用更高的甲醛去除率。研究结果对设计和开发具有高效甲醛净化能力的新型复合材料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利用PCO技术,针对现有的室内挥发性有机污染物,设计一种能与建筑空调系统的通风换气设备相结合的折流式管状反应器,以甲醛为目标污染物,对其净化效果进行实验分析。结果表明:折流式管状反应器对于甲醛的降解处理效果高于传统的管状反应器,其转化率及矿化率均大于传统管状反应器;相较于波长较长的黑光灯,波长为254 nm的杀菌灯利用率更高,实验效果优于黑光灯;不同初始浓度下甲醛的反应有效度η基本不受催化层厚度影响;以波长254 nm的杀菌灯为紫外光源时,由于光强衰减快,使得催化层厚度对传质速率无明显作用;以波长为365 nm的黑光灯为紫外灯源时,甲醛η值随催化层厚度增加而增大,故在此实验条件下的光催化反应中,紫外光吸收量、反应速率以及反应有效度均会随催化剂负载量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4.
以集中空调中处理室内可挥发性有机物(VOCs)为应用背景,搭建了试验台.实验研究了真空紫外灯(主波长254 nm,185 nm)降解甲醛的影响因素以及产生O3的情况.研究表明,在产生的O3浓度低于室内空气质量标准(0.16mg/m3)的情况下,真空紫外灯也能够高效地降解空气中低浓度甲醛(<1 mg/m3);甲醛降解率与反应器空气流速及甲醛初始浓度成反比;降解速率与甲醛初始浓度成正比,与反应器空气的流速成反比;绝对湿度对真空紫外灯降解甲醛有一定的影响;反应器空间大小对甲醛降解影响比较显著.应用于集中空调系统净化室内空气中VOCs,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特殊植物类群空气凤梨对大气污染物甲醛的净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空气凤梨是一类生长在空气中、不需要土壤、生长所需的水分和营养可以全部来自空气的特殊植物。它们常被用来指示与修复大气重金属污染物和有机污染物,但尚未应用于甲醛净化研究。为了探讨空气凤梨对甲醛的净化效果,我们以2种空气凤梨为实验材料,吊兰为对照材料,通过密封箱内甲醛熏蒸及在封闭的实际环境中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松萝铁兰、硬叶空凤和吊兰3种植物在甲醛胁迫下,外部形态和生理指标有一定的变化,但未受到明显的伤害。更重要的是,3种植物对甲醛均有相当强的净化作用。6~8 h后,2种空气凤梨对甲醛的净化可达到与吊兰相近的效果。而在2 h内,空气凤梨净化甲醛的速度远远大于吊兰,这可能是与空气凤梨叶片表面覆盖有亲水性的鳞片层有关。上述结果表明,空气凤梨是比吊兰更快速有效地净化甲醛的植物类群,可选择应用于室内甲醛污染去除。  相似文献   

6.
针对室内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搭建了带风道式反应器的模拟环境舱实验系统,选取甲醛、甲苯和苯为目标污染物,研究了光催化对各污染物的降解性能及其之间的相互影响。通过装置的优化,还对紫外光下目标VOC降解的主要副产物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单组分VOC的降解实验中,该净化器对3种污染物均具有良好的降解效果,其中对甲苯和苯的降解性能相似,对甲醛的降解性能更优。2组分VOCs降解实验中,目标组分会受到另一组分的不同程度影响;甲苯和苯无论是作为影响组分还是目标组分其实验结果均较接近;甲醛对甲苯、苯的降解影响明显大于两者的相互影响,即甲醛对两者的降解反应阻碍更大。甲苯的主要副产物为苯、苯甲醛和苯甲酸,苯的主要副产物为苯酚。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制开发的环境友好、安全、经济的新型室内空气净化催化剂,可用于室内空气甲醛的催化氧化,在各种湿度的室温条件下甲醛可以完全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在不同的空速下,甲醛的转化率分布为100%(5万空速)、95%(10万空速)和60%(20万空速)。该催化剂使用时不需要光源和任何其他附加的外在条件,室温工作,节约能源,运行费用几乎为零,在家用空气净化器、家用空调和中央空调系统中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具有推广价值。此外,该催化剂还可以在室内环境下有效净化空气中的一氧化碳,催化剂表面对吸附的病毒和细菌有明显的杀灭作用…  相似文献   

8.
臭氧/紫外联合降解甲醛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臭氧单独作用、紫外光单独作用和UV/O3 3种条件下分别对甲醛进行降解试验,研究表明,臭氧和紫外在降解甲醛的试验中存在明显的协同促进作用。单独臭氧对甲醛降解效果并不显著。紫外单独作用时,对甲醛几乎没有降解作用。在UV/O3条件下,甲醛的降解率大大提高,特别是在高浓度臭氧条件下,降解率高达63%。臭氧浓度增大,降解率增大;紫外光强度增大,降解效果提高;气体流量增大,降解率下降;湿度增大,降解率提高。对甲醛降解试验进行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光照强度和臭氧浓度增大,一级反应速率增大,提高臭氧浓度要比加强紫外强度更能促进甲醛的降解。  相似文献   

9.
盆栽吊兰净化空气中的甲醛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动态箱模拟法研究了甲醛浓度、气体流量、光照强度对盆栽吊兰净化甲醛速率的影响,初步分析了吊兰茎叶和土壤对甲醛的净化贡献.结果表明,白天净化速率为0.24~1.88 mg/h,夜间净化速率为0.06~1.29 mg/h.吊兰对甲醛具有长期的净化作用,且净化速率白天大于晚上.在吊兰耐受范围内,通过提高入口气体甲醛浓度或流...  相似文献   

10.
真空紫外灯动态降解空气中低浓度甲醛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集中空调中处理室内可挥发性有机物(VOCs)为应用背景,搭建了试验台。实验研究了真空紫外灯(主波长254nm,185nm)降解甲醛的影响因素以及产生O3的情况。研究表明,在产生的O3浓度低于室内空气质量标准(0.16mg/m^3)的情况下,真空紫外灯也能够高效地降解空气中低浓度甲醛(〈1mg/m^3);甲醛降解率与反应器空气流速及甲醛初始浓度成反比;降解速率与甲醛初始浓度成正比,与反应器空气的流速成反比;绝对湿度对真空紫外灯降解甲醛有一定的影响;反应器空间大小对甲醛降解影响比较显著。应用于集中空调系统净化室内空气中VOCs,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基于膜吸收技术自制双层平板式膜吸收器,搭建净化低浓度甲醛和氨气污染模拟系统,考察不同膜结构参数、进气流量、吸收剂流量等因素对其净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聚偏氟乙烯PVDF对低浓度甲醛和氨气的净化效率高于聚四氟乙烯PTFE。对同一材质膜,随着膜孔隙率的增大,甲醛和氨气的净化率呈上升趋势。随着进气流量的增加。甲醛和氨气的净化效率降低;而吸收剂流量对其净化效率影响不大。对于所有实验条件,平均膜孔径为0.22μm的PVDF4#在进气流量ug=120L/h时,甲醛和氨气的净化效率最高,分别达94.7%和96.3%。  相似文献   

12.
旋流式饮食业厨房油烟净化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一种湿法油烟净化器 ,该净化器对饮食业油烟气中的油雾和异味均有良好的净化效果 ,着重探讨了两种净化效率与风速、压力降、润湿剂的关系 ,得出最佳操作条件。  相似文献   

13.
基于膜吸收技术自制双层平板式膜吸收器,搭建净化低浓度甲醛和氨气污染模拟系统,考察不同膜结构参数、进气流量、吸收剂流量等因素对其净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聚偏氟乙烯PVDF对低浓度甲醛和氨气的净化效率高于聚四氟乙烯PTFE。对同一材质膜,随着膜孔隙率的增大,甲醛和氨气的净化率呈上升趋势。随着进气流量的增加,甲醛和氨气的净化效率降低;而吸收剂流量对其净化效率影响不大。对于所有实验条件,平均膜孔径为0.22 μm的PVDF 4#在进气流量ug=120 L/h时,甲醛和氨气的净化效率最高,分别达94.7%和96.3%。  相似文献   

14.
针对建筑环境中的低浓度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利用光催化氧化技术设计了一种折流式反应器,并在密闭环境和开放环境下,选取甲醛为目标污染物,对其降解效果进行实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对于3种不同初始浓度,环境舱中的甲醛含量均可被降低到国家标准限定值以下;密闭环境中的一次通过效率为6.42%~13.64%;开放环境中的总降解效率为70%~95%,且与循环比呈正相关。流态模拟表明,反应器内无渠道流现象,后半部分的流速受阻力作用而较小。此外,在类似于实际应用条件的开放环境下,建立了降解效率模型,并通过实验验证了模型结果的正确性,根据此模型,可通过循环比来预测反应器的总降解效率。  相似文献   

15.
室内空气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日益受到关注,目前空气净化系统作为室内空气污染最有效的控制方式,逐渐受到人们的青睐。针对市场上常见的空气净化器和新风净化机这2种空气净化系统,为探究2种系统净化方式的异同,分别构建了内循环、外循环净化理论模型,实际实验验证模型具有正确性。应用模型对影响两系统净化效果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空气净化器对PM_(2.5)去除效率高于新风净化机,且均随着风量、一次通过净化效率、时间的增大而升高,随着房间体积的增大而降低,新风净化机存在最佳建筑物换气次数。室外PM_(2.5)浓度不影响2种空气净化系统对PM_(2.5)的去除率,但随着室外浓度增大,室内PM_(2.5)剩余浓度升高。  相似文献   

16.
空气净化器检测用环境试验舱研制及性能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制一种大型环境试验舱,该舱整体构造主要由内舱、外舱、空气净化系统、污染源发生装置和空气采样系统组成。其中,内舱为测试舱主体部分,体积为30 m3。对舱的性能进行评价测试,结果表明:温度和相对湿度的偏差分别为δT≤2.5℃和δRH≤5%;环境舱内外压差在0~5 Pa时,舱体泄漏量为0.03~1.02 m3/h;清洗后,舱内单项污染物本底浓度小于20μg/m3,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小于90μg/m3;以质量分数为37%的甲醛溶液作代表性污染物,4种投放量下回收率分别为86.6%、83.4%、82.9%和81.5%;舱内温度为21℃,相对湿度为40%时,甲醛、苯、甲苯等3种污染物自衰减分别为6.7%、8.9%和4.7%。实验结果表明该试验舱应用性能良好,可用于检测空气净化器性能及净化效率。  相似文献   

17.
为了对市售被动式室内空气净化产品的净化效果有深刻具体的认识,选择销售份额较大的4种甲醛清除剂进行实验舱测试。结果表明:(1)甲醛清除剂对甲醛的净化过程均随时间呈对数衰减,可见甲醛浓度越高,甲醛清除剂对甲醛的净化速率越快。(2)不同的甲醛清除剂的净化速率都有一定差异,即使24h净化率均在90%以上的甲醛清除剂,净化速率也不同,净化率达到90%以上所需要的实际时间可相差数倍。(3)《室内空气净化功能涂覆材料净化性能》(JCT 1074—2008)中对甲醛清除剂根据其对污染物24h的净化率进行了分级,消费者可据此对净化产品的优劣有初步判断。而净化速率和饱和净化量则可在消费者购买甲醛清除剂时起到更具体和明确的指导作用,并可在消费者具体使用时,根据饱和净化量,对甲醛清除剂用量和甲醛清除剂持续作用时间有初步的判断。  相似文献   

18.
对生物膜填料塔 液相生物处理的组合系统净化低浓度甲醛废气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组合系统对甲醛废气的净化效果明显优于单独生物膜填料塔净化系统,甲醛净化效率提高35%以上,甲醛生化去除量增大50%以上.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甲醛在生物膜上的生化降解反应为慢速生化反应,需要采取强化甲醛液相生化降解反应、提高反应速率的措施,来提高废气中甲醛的生物净化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相对湿度是文物保存环境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参数,NOx耦合水分对于文物的破坏性很大。在前期开发的空气净化器的基础上,研究了空气净化和湿度调节系统集成技术和参数,考察了空气净化器各单元对NOx的去除率,并评价了流量和相对湿度的影响,结果发现不同净化单元的设置合理有效。相对湿度低的情况下,氮氧化物去除率较高,达到96%以上,但在相对湿度较高的情况下则降低为66%。将空气净化器串联了调湿装置后,发现调湿器调湿效果显著,在各种环境湿度的情况下能有效的保持展柜的湿度。但在降湿效果上有待提高,调湿器的结构以及参数需要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20.
针对办公环境PM2.5的净化问题,现场测试了以3种不同过滤面积的驻极体空气过滤器为核心过滤元件的空气净化器的过滤性能,并与普通高效微粒空气过滤器(high-efficiency particulate air,HEPA)、初效碳纤维滤层和活性炭滤网等进行了对比.测试点为上海某三楼办公室座位区离地面1.1m处人体坐姿呼吸平面.采用蜡烛烟雾作为室内微细颗粒污染物的来源.分别测试了40 min内PM2.5的质量浓度衰减值和相应运行功率,并计算了净化器处理风量和洁净空气量.结果表明,过滤面积在0.20~0.54 m2范围内驻极体过滤器的过滤效率随面积增加而提高;过滤面积为0.29 m2的驻极体处理风量最大;以洁净空气量与功率的比值作为指标,可以直观判断出净化效果最好的是初效滤网叠加过滤面积为0.54m2的驻极体过滤器;该工况下40 min内PM2.5浓度衰减率与HEPA几乎相同且均接近70%,但是洁净空气量大于HEP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