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是地下水污染防治的重要基础工作,能够为制定和实施地下水污染防治管理政策提供依据。综合考虑地下水脆弱性、污染源危害性、水资源禀赋等因素,建立了基于地下水脆弱性、地下水污染源荷载、地下水功能价值的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体系,将其应用于重庆市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中。评价结果表明,重庆市地下水污染高、较高、中、较低、低风险区分别占研究区总面积的0.65%、12.70%、21.10%、22.30%、43.25%。同时,对重庆市地下水污染高风险区的风险防控提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涕灭威对地下水污染敏感区的预测与区划试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涕灭威在室内模拟试验与田间试验的结果,详细剖析了影响涕灭威农药在土壤中残留和移动的各种因子,建立了涕灭威农药对地下水污染的敏感性模型,并就涕灭威农药在江苏使用后对地下水可能造成污染的情况进行了预测与区划试点,结果与用美国环保局提供的PRZM模型计算结果和田间实测结果基本一致,本模型可用于预测涕灭威农药在其它地区使用后对地下水可能造成污染的情况。  相似文献   

3.
地下水污染模拟预测在地下水污染防治的不同阶段工作中重要性日益凸显,为保证模型应用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制定标准化的地下水污染模拟预测流程十分必要。在对国内外的地下水污染模拟预测标准体系进行详细介绍的基础上,指出了目前中国地下水模拟预测标准体系构建存在的问题,结合中国相关标准目前的应用现状,提出加快构建地下水污染模拟预测标准体系、增强地下水污染模拟预测标准的约束性、提高地下水污染模拟预测标准的精细化程度等对策和建议,旨在为今后地下水污染模拟预测标准体系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可渗透反应墙是20世纪末出现的一种地下水原位修复技术,是目前地下水修复研究领域中的热点.可渗透反应墙设置在受污染的地下水流动路径的横截面上,通过墙体或反应器内填充的反应材料与地下水的接触,降解和滞留水中的污染组分,达到修复地下水的目的.填充的反应材料,根据受污染地下水中主要污染组分的不同而有所不同,零价金属、螯合剂、吸附剂或者微生物等是目前的主要选择.污染区的水文地质条件是可渗透反应墙应用的前提;反应材料和系统结构的筛选、反应器尺寸和水力停留时间的确定是其设计的关键;数值模拟、柱体实验是完善设计的重要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5.
针对地下水中药物及个人护理品(PPCPs)类污染展开综述,介绍了PPCPs类污染物的定义、分类、危害及其在地下水中来源、分布和自然衰减机制,分析并总结目前关于地下水中PPCPs类污染研究存在的问题,据此展望了研究发展方向,提出未来应以地下水特征为研究基础、建立完善的地下水PPCPs类污染环境风险评价体系、推进PPCPs作为地下水示踪剂等研究建议。  相似文献   

6.
“济南市东郊地区地下水污染现状及污染途径的研究”是济南市建委、市环保局于1987年5月下达的科研项目,目的是对济南东郊地区地下水的污染现状,污染途径以及污染发展趋势进行研究,并提出较为切实可行的防治意见,为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本项目的主要任务有:(1)对该地区地下水采用先进的分析手段,分析和研究不同水期的水质状况,并根据分析结果对地下  相似文献   

7.
地下水是京津冀地区重要饮用水源和战略资源,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京津冀局部地区出现了地下水重金属和有机物污染现象,严重威胁当地居民饮水安全。结合京津冀地区地下水污染现状及其污染源特征,构建了以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为框架的京津冀地区地下水污染防控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以京津冀地区地下水污染防控为目标层;以区域地下水环境状况、污染源及其周边地下水环境状况、地下水型水源情况、重点污染源状况以及地下水监测情况为准则层;以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压力—状态—影响—响应关系为依据,采用PSIR模型构建指标层,共设计了32个指标,其中压力、状态、影响、响应层指标分别有12、9、2、9个。同时,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已构建的指标体系进行了优化,提出了京津冀地区地下水污染防控工作需要优先保障饮水安全和控制工业园区、加油站、垃圾填埋场等重点污染源。  相似文献   

8.
纳米零价铁原位注入是六价铬污染地下水的有效修复技术之一。为验证其场地修复效果,在北京某电镀厂搬迁后的遗留六价铬污染场地,现场制备纳米铁并通过原位注入对场地内六价铬污染地下水进行原位修复现场中试研究。选取6 m×6 m实验场地,在地下水中六价铬污染浓度最高为2 mg·L~(-1)的中心点设置注射井并在四周设置4口监测井。实验结果表明,原位注入纳米铁药剂具有良好修复效果,修复后该实验场地范围内地下水中六价铬浓度均低于地下水质量Ⅳ类标准0.1 mg·L~(-1),注射井中六价铬还原率达到99%。通过对注射井及监测井地下水中pH、溶解氧、氧化还原电位等检测指标进行跟踪监测和相关性分析,发现氧化还原电位与污染物浓度变化相关性最强,可以作为污染物变化的表征因子。该中试研究结果对于六价铬污染地下水的原位修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地下水污染程度评价是地下水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以场地浅层地下水为研究对象,基于目前国内工业场地有无防渗措施的分类原则,综合考虑污染源和场地包气带特征因子,构建了地下水污染源强分级评价指标体系。将修正的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应用于污染源危害性分级,并将改进后的DRTAS模型应用于包气带阻控性分级,利用矩阵法构建两方面多因素耦合模型,最后形成了适合典型工业场地的地下水污染源强分级评价的方法。选择4个典型污染场地对评价方法进行实地验证,分析结果表明,对于已建的或拟建的有防渗措施的项目,污染源危害性是造成场地地下水污染的主因;对于已建的无防渗措施项目,污染源危害性和包气带阻控性共同决定地下水污染源强。场地评价结果与水质监测报告结论相符,说明本研究建立的分级评价方法对于地下水污染的预防和控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突发性污染地下水泄漏对周围水环境的影响具有重要研究意义。借鉴时序蒙特卡罗(SMC)方法来模拟污染源运行状态,并结合相应的河流水质模型,对污染地下水泄漏后造成的河流水质超标风险概率进行研究;利用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污染物泄漏时水环境造成的人体健康风险进行评价。以某铬盐场为例验证该方法的稳定性和实用性。结果表明,该场地受污染的地下水对人体健康产生的危害程度为中级,其超标风险概率随模拟时间的增加而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1.
人类对地下水的要求愈来愈高,不仅是数量的增加,而且对水质也有不同要求.随着工农业的发展,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地下水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为了探寻优质地下水和防治地下水的污染,需要加强对地下水质的研究. 利用高分子大网状吸附树脂对有机物的  相似文献   

12.
杭州市地下水氮污染类型及污染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杭州市地下水氮污染进行了系统全面的调查.在此基础上,着重研究分析地下水氮污染类型、各类氮的来源及在地下水中积累的原因.这不仅对预防地下水的氮污染具有实际应用价值,而且对氮在地下水中的地球化学行为的进一步了解也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3.
针对近年来频频出现的污染企业向沙漠地区地下排污造成地下水污染这一问题,以腾格里沙漠地区某化工厂地下水污染为研究案例,提出适合沙漠地区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的优选方法。在综合考虑修复技术的经济、技术和社会效益基础上,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修复技术优化指标体系,运用多准则决策分析模型(multiple criteria decision analysis,MCDA)中的消去和选择转换法(ELECTREII)对修复技术组合进行优选排序,确定适合该地区的最优修复技术方案。结果表明,5种地下水修复备选技术中可渗透反应墙、抽出-处理、监测自然衰减技术较为理想,综合考虑该污染场地特征以及地下水治理要求,得出最佳修复方案为:对高污染浓度区域采用抽出-处理技术+可渗透反应墙技术联合修复;对于低污染区域采用监测自然衰减技术。该优化方法可为沙漠地区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的选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地下水是维系水系统良性循环和支撑生态系统协调发展的重要保障.针对滇池流域水文地质特征,选择含水层介质、地形坡度、河网距离以及硝态氮单位面积污染负荷4个评价因子对地下水污染风险进行综合评价.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4个评价因子的权重并进行图层叠加分析,将地下水污染风险划分为敏感区、易污染区和一般防控区进行分区防控.最后提出防治措施,以期为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水体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正确地判断哈尔滨市地下水水质现状及变化趋势,对研究区地下水脆弱性进行研究。根据研究区水文地质背景条件,选取地下水水位埋深、含水层介质、地形坡度、上覆地层介质、单井涌水量5个参数作为评价因子,利用DRASTIC模型对哈尔滨市地下水脆弱性进行评价,并结合MapGIS实现了地下水环境脆弱性分区。结果表明,地下水脆弱性指数为77~123。其中,松花江及阿什河河漫滩是全市地下水脆弱性最高的区域(指数为108~123),地下水极易受污染;一级阶地区、江北水产养殖场及研究区东北部属于中等脆弱区(指数为93~108);中南部岗阜状高平原区属于低脆弱性地区(指数为77~93),受污染风险较小。研究结果能客观地反映区域内的地下水防护性能,有效地为规划部门及地下水资源管理部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6.
PRB修复渗滤液污染地下水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可渗透反应墙(PRB)原位修复地下水污染技术,具有经济、高效等特点。采用PRB技术治理渗滤液污染的地下水,反应介质的选择和介质配比是一个关键问题。因此,以渗滤液污染地下水为研究对象,分别用零价铁粉、活性炭、沸石和陶粒4种混合介质,设计了5个PRB反应器,分别为A、B、C、D和E,对PRB修复渗滤液污染地下水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了试验研究。设计的反应器充分考虑了反应器的渗透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混合介质反应器A、B、C、D和E对CODcr,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了79.6%、75.6%、77.0%、78、9%和79.9%;对NH4^+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7.3%、82.1%、92.1%、98.8%和88.5%。验证了PRB技术处理垃圾渗滤液对处理地下水污染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粘土覆盖层对防治污水渗漏污染地下水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实际类比的研究方法,对粘土覆盖层防治水明渠渗漏污染地下水的作用进行了探讨,并确定了粘土覆盖层防止地面污水渗漏污染地下水所必需的临界厚度范围。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实际类比的研究方法 ,对粘土覆盖层防治污水明渠渗漏污染地下水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并确定了粘土覆盖层防止地面污水渗漏污染地下水所必需的临界厚度范围。  相似文献   

19.
土壤及地下水有机污染的化学与生物修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土壤及地下水有机污染的化学与生物修复技术研究的最新进展。比较详细地介绍了土壤及地下水有机污染的化学修复、生物修复、化学与生物相结合修复的具体方法、治理效率及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一、岩溶地下水的污染问题岩溶地下水是埋藏在石灰岩等可溶性坚硬岩石的裂隙溶洞中经常运动着的水资源。由于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结果,向地面水和土壤排放了有害物质,从而渗透到岩溶地下水中。当这些外来物质的量达到破坏地下水原有用途的程度时,岩溶地下水就受到了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