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复合制剂对富营养化水体中氮磷的去除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等温吸附模型评价了沸石粉的吸氨性能,结果表明该沸石粉易于吸附NH3-N. 在此基础上,研究获得了一种有效去除富营养化水体中氮磷污染物的复合制剂. 该复合制剂成分为沸石粉和聚合氯化铝,其最佳质量配比为95∶5. 在ρ(NH3-N)和ρ(TP)分别为10和1 mg/L的模拟水样中,复合制剂投加量越大对NH3-N和TP的去除率越大,但去除率增大趋于缓慢;当接触时间为4 d时,复合制剂趋于达到吸附平衡,NH3-N和TP的去除率基本达到最大. 复合制剂除磷效果受pH影响明显,在pH为7时,其对氮磷的去除效果最佳;随着温度的升高,复合制剂对NH3-N和TP的去除效果略有提高. 将复合制剂用于实际污染河水中,其对NH3-N,TP和浊度的去除效果明显,同时也能去除少量的CODCr. 在对富营养化水体的修复中,投加复合制剂可以作为修复工程的辅助技术进行应用.   相似文献   

2.
环渤海盐碱地区模拟生活污水冷冻处理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环渤海地区污水资源化的过程,基于冷冻技术,通过模拟生活污水人工冷冻试验,研究了冷冻温度、污染物初始浓度、机械搅拌等因素对环渤海盐碱地区生活污水冰融水水质的影响,同时考察了人工冷冻试验对含盐生活污水中CODCr与NH3-N处理效果的影响. 结果表明:在-11~-2 ℃的室内人工低温环境中,冷冻法可使污水中CODCr与NH3-N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0%和85%以上;冷冻温度越低,污水冷冻速率越快,CODCr和NH3-N的去除率越低;污染物浓度越高,污水冰融水水质越差;机械搅拌对污水处理效果的影响不很明显.   相似文献   

3.
采用生物膜工艺处理低浓度有机污水的中试研究   总被引:12,自引:7,他引:5  
采用曝气生物滤池及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处理低浓度有机污水,曝气生物滤池以悬浮填料为生物载体,进水ρ(CODCr)为50~150 mg/L,实验规模均为12~36 m3/d.结果表明,采用生物膜法的曝气生物滤池及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对低浓度有机污水均有较好的处理效果,水力停留时间是影响处理效果的关键因素,CODCr的去除率为40%~70%,NH3-N的去除率受水力停留时间影响较大,为3%~90%;对比采用颗粒填料的曝气生物滤池与生物接触氧化2种工艺,曝气生物滤池处理效果稍好,但差别并不明显;与生物接触氧化工艺相比,采用新开发的中空悬浮填料的曝气生物滤池CODCr去除率提高25%,NH3-N去除率提高10%.   相似文献   

4.
填埋场渗滤液水质特性在Fenton处理过程中的变化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在CSTR和间歇操作两种模式下考察了早、晚期渗滤液水质特性在Fenton处理过程前后的变化。结果表明NH3-N ,NO3- -N ,Cl- 质量浓度变化很小 ,F- 质量浓度则有较大的增加 ,而IC(无机碳 )值下降较多。渗滤液中的CODCr和TOC均得到不同程度的去除 ,且晚期渗滤液的去除率高些 ,造成这种不同处理效果的原因主要是渗滤液中高分子量有机物 (HighMolecularWeightOrganicMatter ,HMWOM)与低分子量有机物(LowMolecularWeightOrganicMatter,LMWOM)的比例存在较大的差异。此外 ,文中CODCr和TOC的去除率大多低于文献 [1]的数值.   相似文献   

5.
矿化垃圾处理垃圾渗滤液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试验研究了矿化垃圾细料与土壤作为生物反应床填料处理渗滤液效果的差异,以及加管通风条件对矿化垃圾柱和土壤柱处理渗滤液效果的影响. 结果表明:矿化垃圾细料对渗滤液中CODCr和NH4+-N的去除效果明显好于土壤. 在水力负荷为40 L/(m3·d)和布水时间为2.0 h的条件下,矿化垃圾细料对渗滤液中的CODCr和NH4+-N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去除率分别达73%和66%;而土壤对CODCr和NH4+-N的去除率分别只有52%和42%;加管通风条件使矿化垃圾对渗滤液的处理效果明显提高,对CODCr和NH4+-N的去除率分别提高了9%和26%.   相似文献   

6.
Fenton试剂对垃圾渗滤液中腐殖酸的去除特性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采用Fenton试剂处理反渗透浓缩渗滤液,通过腐殖酸相对含量(UV254),CODCr,TOC,腐殖酸对CODCr去除的贡献比(α)及氧化/混凝去除率比(φ)等表征手段,比较不同初始pH,H2O2投量〔c(H2O2)〕和Fe2+投量〔c(Fe2+)〕对渗滤液CODCr和UV254的去除效果. 结果表明:在试验范围内,UV254去除率(48.5%~78.2%)高于CODCr去除率(40.3%~62.5%);腐殖酸对CODCr去除的贡献比(α>0.77)远高于反应前(αWTBZ〗00.61),说明腐殖酸的降解影响和控制着整个体系CODCr的去除. 混凝作用(CODCr coag,UV254 coag)受氧化作用(CODCr oxid,UV254 oxid)的影响并与之拮抗,氧化作用越大混凝作用越小. 当c(H2O2)/c(Fe2+)>2时,氧化作用占优势;当c(H2O2)/c(Fe2+)<1.2时,混凝作用占主导. 当初始pH为4.0,c(H2O2)为240 mmol/L,c(Fe2+)为40 mmol/L,反应时间为2 h时,CODCr和UV254的氧化/混凝去除率比最大(φCODCr8.6,φ <sub>UV2546.0),CODCr,UV254,HA和FA去除率分别达到62.5%,78.2%,95.0%和62.7%.   相似文献   

7.
辽河流域重点行业产污强度及节水减排清洁生产潜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基于环境统计数据,分析了辽河流域重点工业行业单位产值的新鲜用水量,CODCr和NH3-N等的产生强度,并与松花江、海河、淮河流域及全国平均水平进行对比,研究了其产污特征. 建立了情景分析模型,预测了2015年在经济保持一定增长率、重点工业行业产污强度保持不同水平情景下的流域总污染物产生水平. 结果表明,2008年辽河流域工业新鲜用水强度,CODCr和NH3-N产生强度均低于全国同期工业平均水平,也低于松花江、海河和淮河流域水平. 造纸及纸制品业CODCr产生强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5.04倍;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与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CODCr产生强度、医药制造业CODCr和NH3-N产生强度也较高,表明这些行业的清洁生产潜力较大. 根据辽河流域污染物产生量削减潜力情景分析,其中的高方案比较合理. 该方案下,2015年CODCr和NH3-N产生量预计比2008年分别减少14%和9%,表明该方案有利于污染排放总量的削减.   相似文献   

8.
高含氮印染废水强化脱氮处理组合工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考察UASB-A/LO/O(缺氧/低氧/好氧)组合工艺的实际应用效果,将该工艺应用到规模为6 000 t/d的实际工程中,考察其对高含氮印染废水处理效果,同时采用微生物高通量测序对A/LO/O工艺中的微生物菌群结构进行解析.结果表明:在前处理废水进水流量为100 m3/h,染色废水进水流量为150 m3/h,同时A/LO/O工艺污泥回流比为50%左右情况下,CODCr、NH3-N和TN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1.6%、95.5%和73.5%;染色和前处理废水在改良UASB内均实现了高效厌氧氨化,染色废水厌氧出水中ρ(NH3-N)/ρ(TN)保持在80%以上,前处理废水厌氧出水保持在85%以上;调节UASB运行参数可对VFAs(挥发性脂肪酸)进行有效调控,从而为后段反硝化工艺提供高品质碳源,实现高效脱氮;A/LO/O系统对CODCr、NH3-N、TN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其脱氮性能主要靠变性菌门(Proteobateria)发挥作用,该系统中低氧池的微生物种类最为丰富且发生短程硝化反硝化,对污染物去除贡献最大,当低氧池△ρ(CODCr)/△ρ(TN)在18.6左右时,TN去除率最高,达到82%.研究显示,该组合工艺对工程中高含氮印染废水的脱氮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稀土Ce/SnO2光催化剂,以XRD、SEM等测试手段对其进行晶型、粒径、形貌等的表征。催化剂为四方晶系金红石结构,平均粒径在40~50 nm之间。在可见光条件下,用制备的光催化剂降解模拟水产养殖废水中的NH4-N,实验结果表明,对NH4-N去除效果的影响顺序为:Ce的掺杂比>煅烧温度>NH4-N初始浓度>催化反应时间>催化剂投加量。根据正交以及验证实验,光催化降解最优反应条件为:Ce/SnO2投加量为0.8 g/L,Ce掺杂量为1.0%,煅烧温度为500℃,NH4-N初始浓度为50 mg/L,催化反应时间为2 h。NH4-N去除率可以达到92.7%。  相似文献   

10.
为进一步提高多级土壤渗滤(MSL)系统对污染物的去除性能,通过对比不同形状土壤模块(方形结构和U形结构)的MSL系统,典型污染物去除率及微生物群落结构,探究生物炭对MSL系统污染物去除机理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水力负荷下,生物炭可显著提高MSL系统对污染物的平均去除率(P<0.05),并表现出快速启动与抗冲击负荷能力,对CODCr、TP、NH3-N、TN的平均去除率为87.74%、96.23%、97.65%、89.38%;U形结构可提高MSL系统对CODCr、TP、NH3-N、TN的平均去除率,但与方形结构无显著性差异(P>0.05)(TP除外);生物炭提高了MSL系统中氨氧化细菌以及反硝化菌属的相对丰度,强化了系统对氨氮的去除;U形结构提高了亚硝酸盐氧化细菌的相对丰度,使脱氮过程更加顺利.因此,生物炭通过调节MSL系统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改善系统水分运动状态,增强了系统对典型污染物的去除能力与抗冲击负荷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组合MBR工艺中试系统处理高氨氮生活污水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低碳氮比〔ρ(BOD5)/ρ(TN)〕、高氨氮生活污水为研究对象,对强化缺氧/好氧+膜生物反应器(A/O+MBR)组合工艺系统的运行稳定性和处理效果进行中试研究.结果表明:在A/O工艺中引入纤毛填料,强化了组合工艺去除有机物及氨氮的效果,缓解了膜组件污染;根据进水负荷和温度变化,优化了工艺运行参数ρ(MLSS)和混合液回流比,系统稳定运行期间的HRT为6.7~11.9 h,膜通量为11~20 L/(m2·h);处理系统对BOD5,CODCr,氨氮及SS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97.4%,87.2%,97.5%和100%,处理水ρ(BOD5)≤ 6 mg/L,ρ(CODCr)≤ 40 mg/L,ρ(氨氮)≤5 mg/L;由于碳源缺乏,组合工艺对TN和TP去除率较低,分别为28.5%和26.8%,但处理水中的TN和TP以硝态氮和溶解性磷酸盐为主,是植物吸收氮源和磷源的主要形式,因此对符合再生水水源要求的处理水可作为城市绿化及农田灌溉用水回用,不仅可补充植物与作物生长必需的氮磷营养元素,而且为城市生活污水资源化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缺氧-好氧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处理低温生活污水效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冬季冰封期城市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难于达标的问题,基于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BBR)处理效率高及抗负荷能力强等特征,采用缺氧-好氧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处理低温生活污水,重点考察了其对低温生活污水的处理效能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8 ℃的低温,好氧MBBR内悬浮型填料填充比为40%,水力停留时间为(HRT)6 h,ρ(DO)为7~8 mg/L的条件下,该工艺对CODCr和NH4+-N的去除效果最佳,二者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8.70%和65.72%;当缺氧MBBR内悬浮型填料填充比为50%,内循环回流比为200%时,TN的去除率可达65.65%,此时,整体反应器对CODCr和NH4+-N的去除率分别为90.70%和71.65%.结果还表明,由常温转为低温环境后,缺氧-好氧MBBR的处理效率有所下降,但通过调整反应器内填料的填充比,ρ(DO)和HRT等参数,可保证对CODCr和NH4+-N的去除仍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洞庭湖水质因子的多元分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年1—12月在洞庭湖湖区采集360个水样,测定pH、ρ(DO)、ρ(BOD5)、ρ(TP)、ρ(CODMn)、ρ(CODCr)、ρ(NH3-N)、ρ(TN)、粪大肠菌群及ρ(Chla).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采样断面水质因子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虞公庙、鹿角断面水质主要影响因子为ρ(DO)、ρ(BOD5)、ρ(TP)、ρ(CODMn)、ρ(CODCr)、ρ(TN)、ρ(NH3-N)及ρ(Chla);南嘴、目平湖、横岭湖和万子湖断面水质主要影响因子为ρ(TP);小河嘴断面水质主要影响因子为ρ(TP)、ρ(BOD5)和ρ(Chla);东洞庭湖断面水质主要影响因子为ρ(BOD5)和ρ(Chla);岳阳楼和洞庭湖出口断面水质主要影响因子为ρ(DO)、ρ(CODMn)、ρ(CODCr)、ρ(NH3-N)和ρ(TN). 主成分综合得分对各断面水体受污染程度排序为虞公庙>鹿角>东洞庭湖>岳阳楼>洞庭湖出口>南嘴>横岭湖>目平湖>小河嘴>万子湖.   相似文献   

14.
一株高适应性Nitrosomonas eutropha CZ-4的脱氨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英  向斯  程凯 《中国环境科学》2019,39(8):3365-3372
从垃圾渗滤液中分离得到了一株亚硝化单胞菌Nitrosomonas eutropha CZ-4,其16S rDNA序列与N.eutropha C91的相似性达99%.研究了pH值、温度、游离亚硝酸浓度、盐度等对其生长的影响,并测试了其在垃圾渗滤液、黑臭水和富营养化湖水中的脱氨效果.结果表明,该菌的最适生长pH值为7.3~8.7,最适生长温度为30.9℃,游离亚硝酸和盐度对该菌的半数抑制浓度分别约为0.11mg/L与2%.在最佳发酵条件下,该菌的最大氨氮去除速率为58mg/(L·h),最短倍增时间为8.2h;在不同类型的污水/地表水(初始氨氮浓度为0.66~603mg/L)中,该菌的最大氨氮去除速率为11.4mg/(L·h),最短倍增时间为10.9h,最低残余氨氮浓度为0.11mg/L.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蒲河中致嗅类VOSCs(挥发性有机硫化物)的污染水平、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采用吹扫捕集(P&T)与气相色谱(GC)/火焰光度检测器(FPD)联用方法,测定水样中14种致嗅类VOSCs的质量浓度,采用相关性分析确定水质因子〔ρ(DO)、ρ(NH3-N)、ρ(CODCr)、ρ(BOD5)〕对ρ(∑VOSCs)空间分布的影响. 结果表明:所调查的27个采样点中各目标化合物均有检出,ρ(∑VOSCs)的范围为85.82~1 766.04 ng/L;DMS(甲硫醚)为最主要的污染物,ρ(DMS)平均值为114.29 ng/L,检出率为96.30%,变异系数为0.42. ρ(DO)与ρ(∑VOSCs)显著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为-0.751,对ρ(∑VOSCs)的空间分布影响最大;其次是ρ(NH3-N),Pearson相关系数为0.441;ρ(CODCr)和ρ(BOD5)与ρ(∑VOSCs)不相关.   相似文献   

16.
为有效去除水体中的营养盐,以美人蕉生态浮床为研究对象,将曝气时间设置为0(对照)、4、8、12 h/d,曝气量均为2.4 m3/(m2·d),研究曝气时间对植物生态浮床去除水体中营养盐的影响,在培养的0、3、5、7、18、28 d对美人蕉株高进行测量,同时监测水体中ρ(DO)、ρ(TN)、ρ(TP)、ρ(CODCr)、ρ(NH3-N)、ρ(NO3--N),试验结束后对美人蕉根际细菌总数进行测定. 结果表明:①与对照组相比,曝气4和8 h/d情况下ρ(DO)及TN、TP、NH3-N、NO3--N去除率均差异显著;②曝气4 h/d下美人蕉长势最好,并且在试验的第28天美人蕉株高达109 cm;③曝气4 h/d下ρ(DO)最高,并且对水体中营养盐的去除效果最好,试验至第28天,ρ(DO)为11.29 mg/L,TN、TP、CODCr、NH3-N、NO3--N去除率分别为75.10%、69.32%、65.75%、73.29%、78.79%;④试验至第28天,曝气4 h/d情况下美人蕉根际细菌总数达1.01×106 mL-1,显著高于曝气0、8和12 h/d下的细菌总数(分别为4.12×105、9.07×105、7.77×105 mL-1). 研究显示,该试验条件下,曝气4 h/d对水体中营养盐的去除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究MBR进水CODCr负荷对雌激素去除的影响,设置了不同进水ρ(CODCr)下的3组MBR,检测其对E1(雌酮)和EE2(17α-乙炔基雌二醇)的去除效果,并通过污泥浓度、污泥粒径以及微生物数量分析,揭示MBR污泥特性对E1和EE2去除效果的影响. 结果表明,尽管进水ρ(CODCr)差异较大,但3组MBR均取得了较好的CODCr及NH3-N去除效果. 出水ρ(SEs)(SEs为类固醇雌激素)随进水ρ(CODCr)的增加而降低,当初始ρ(SEs)均为50 μg/L时,进水ρ(CODCr)为93.00、295.27、504.40 mg/L的MBR出水中ρ(E1)、ρ(EE2)平均分别为3.26、3.02、1.17 μg/L和4.76、4.46、2.64 μg/L. 随着初始ρ(SEs)的提高,出水中ρ(E1)、ρ(EE2)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当初始ρ(SEs)升至200 μg/L时,MBR出水中ρ(E1)、ρ(EE2)平均值分别为5.61、5.64、3.82 μg/L和8.14、7.87、6.57 μg/L. 相同条件下,MBR对E1的去除效果显著优于EE2.相关性分析表明,E1、EE2去除负荷均与CODCr去除负荷显著负相关,与NH3-N去除负荷显著正相关(P<0.05),MBR中E1、EE2的去除是由有机物共代谢和硝化共代谢共同作用的结果,硝化过程与雌激素降解过程呈相似的环境条件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