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习习 《环境教育》2004,(2):52-53
1964年的春天是寂静的。 蕾切尔·卡逊,这位被后人尊称为“生态运动之母”的奇女子,在夕阳下山的那一刻寂静地离开了人间。按照她生前的意愿,牧师朗读了《海的边缘》的最后一章,然后把她的骨灰撒在了希普科特的海岸。浪潮拍击,只有大自然在为她说话,为她祈祷。因为当时,为着《寂静的春天》,几乎所有的世人都成了她的反对者。 做为一名杰出的海洋生物学家,卡逊曾撰写有《在海风下》、《海的边缘》和《我们周围的海》,这些都是当时美国的畅销书,并使她赢得了卓著的声誉。她本可在这个自己熟悉的领域内,继续获得更多的荣誉。然而,一封普通读者的来信却改变了她。  相似文献   

2.
王正甲 《环境教育》2007,(11):58-59
美国著名的海洋生物学家雷切尔·卡逊曾在其著作《寂静的春天》中讲述了一个发人深思的故事:一个原本美丽、安宁的小镇,在人们的开发过程中逐渐发生着可怕的变化,"一些不祥的预兆降临到村落里:神秘莫测的疾病袭击了成群的小鸡,牛羊病倒和死亡。到处是死神的幽灵,农夫们述说着他们家庭的多病,城里的医生也愈来愈为他们病人中出现的新病感到困惑莫解……一种奇怪的寂静笼罩了这个地方……这是—个没有声息的春天。"  相似文献   

3.
钟厚涛 《绿叶》2011,(6):105-110
现代工业文明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给自然环境带来了难言的灾难。卡逊曾这样痛心疾首地写道:"当人类向着他所宣告的征服大自然的目标前进时,他已写下了一部令人痛心的破坏大自然的记录。"(《寂静的春天》)面对着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  相似文献   

4.
正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人生追求。江苏省海安市绿色教育社社长陈学宾,74岁的他身患癌症仍东奔西走,搬书架、摆图书,热心环保宣传,让环保名著在社区"漂流"。"近期,我有幸阅读了《寂静的春天》这部环保名著,作者是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书中描述了人类可能即将面临一个没有鸟、蜜蜂和蝴蝶的世界。正是这部不同凡响的名著,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人们对野生动物的关注与保护,唤醒了人们的环保意识与自觉行动。阅读了这部名著,我不仅笃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  相似文献   

5.
尹传红 《绿叶》2014,(4):103-111
正整整50年前的那个春天,远在大洋彼岸,一位年仅57岁的优雅女士,怀着对这个世界的深情眷恋和深重忧虑,撒手离去。她留下了一部给全球带来极大震撼的警世之作——《寂静的春天》,还有纷纷扰扰的"争议"。有人说,只要春天还听得到鸟叫,我们就应该感谢她——蕾切尔·卡逊(Rachel Louise Carson,1907~1964)。这句话或许有点儿夸张,但今天应该没人会否认,现代环境运动的肇始,当以1962年《寂静的春天》问世为标志。  相似文献   

6.
<正>环境保护(简称环保)是由于工业发展导致环境污染问题过于严重,首先引起工业化国家的重视而产生的,利用国家法律法规和舆论宣传而使全社会重视和处理污染问题。1962年美国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出版了一本名为《寂静的春天》的书,书中阐释了农药杀虫剂滴滴涕(DDT)对环境  相似文献   

7.
李大光 《绿叶》2014,(6):48-53
正2014年4月14日是自然女神蕾切尔·卡逊(Rachel Louise Carson,1907年5月27日—1964年4月14日)逝世50周年。1962年,美国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发表了震惊世界,后来又对世界具有重大影响的惊世之作《寂静的春天》("Silent Spring")。卡逊向人们揭示了人对自然的冷漠,勇敢地将滥用DDT的行为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1962年该书销售了50万册。《寂静的春天》发表后,她承受了巨大的来自化学工业界和政府部门的压力和攻击,她被说成是"杞人忧天者","自然平衡论  相似文献   

8.
《绿叶》2004,(1)
《寂静的春天》,第一次关于杀虫剂、灭草剂等农药危害人类生存环境、破坏地球生态平衡的环保预言和环境文化经典。作者蕾切尔·卡逊(RachelCarson),身患癌症的美国海洋学家,向  相似文献   

9.
钱易 《中国环境管理》2016,8(2):131-132
<正>一、改变发展模式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工业革命彻底地改变了人类的衣食住行,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的物质生活。但是,随着社会不断的进步,人类的生存环境也出现了诸多问题: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森林锐减、资源短缺、耕地减少、生物多样性丧失、臭氧层耗损、全球气候变化、持久性有机物污染等各种环境问题严重威胁着人类及其子孙的生存和地球的命运。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形势,人类开始进行严肃的思考。回顾历史,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三本书、三次会议。"三本书"是美国学者蕾切尔·卡逊著作的《寂静的春天》、罗马俱乐部发表的《增长的极限》、世界  相似文献   

10.
<正>很多人认为,高中历史教学首先应该关注的是高考。的确,高考命题对于高中历史教学的导向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近年来的高考试题在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方面都是有所体现并增加了份量。1962年,美国女生物学家卡逊出版《寂静的春天》一书,第一个勇敢直言,呼吁人类要保护好自己的生息地,开创了善待环境的新时代。环境史学是史学界关注的新领域,肇端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后来迅速发展并跻身主流史学的行列。环境史学以环境科学和生态学为基础,研究历史上  相似文献   

11.
“感谢大地,正是大地上的山脉、森林、河流与荒原,引领我们走向崇高并保有一个作家和诗人不可或缺的思考和想像。”“为了生命的广大和美丽,我们的路还很长很长。”这是著名作家徐刚在首届全国环境文学作品奖颁奖大会上满怀深情的话语,代表了所有关注人类生存家园——地球命运的人士的心声。提起环境文学,人们自然会想起美国著名女作家蕾切尔·卡逊和她的《寂静的春天》,还有著名作家徐刚和他的报告文学《伐木者,醒来》。《寂静的春天》是环境保护运动的第一声号角,引发了现代世界范围内的群众性的环保运动,“她惊醒的不但是我们国家,甚至是整个世界。”《伐木者,醒来》对中国的环境发出了强劲的棒喝之声,惊醒国人。“我们的同胞砍杀的是我们民族赖以生存的肌体、血管,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是一个天天在流血的国家。”“我仍要在地球上放号——无论我的声音是多么细小——伐木者,醒来!”这是作者向人们敲响的大自然的警钟。优秀的文学作品常常有这样的感召力,不仅冲击人们的视觉,还冲击人  相似文献   

12.
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人类生存环境,来源于良好的环境保护工作。而环保工作既要靠政府和企业,又需要广大公众的参与。对于我国环境保护现状来说,公众参与是相对政府公共管理的主要支撑,是推动的力量,公众参与程度决定着环境保护的整体水平。公众参与是国际社会环境保护的主流趋势。公众参与在世界上开了环境保护潮流的先河。1962年,美国海洋生物专家卡逊发表了著名的环保经典著作-- 《寂静的春天》,唤起大众初步认识到农药化肥对环境和生物的巨大破坏作用。1970年4月22日,美  相似文献   

13.
节能奶奶     
正我有一个节能奶奶。什么?你不信,那我就给你讲讲吧。她出去买菜的时候,从来不乘坐公共汽车和出租车,因为她觉得自行车才是最好的交通工具,既不污染环境,还可以欣赏风景。她还让我爸爸妈妈尽量少开车。有一次,奶奶到我家,看见许许多多的灯都亮着,焦急地说:"开这么多灯干吗?把没用的灯关了,快点!"  相似文献   

14.
所谓男人     
所谓男人,是婚前叫“跟班”,婚后叫“老爷”的家伙。所谓男人,是婚前看你,婚后看报的那个人。当然啦,报纸天天换! 所谓男人,是婚前在床底下找袜子,婚后向太太要袜子的人,要的方法是:“你又把我袜子弄到哪里去了?”婚前他时常“小心求证”:“这东西你还喜欢吗”? 婚后他时常“大胆假设”:“这东西你绝对喜欢,太好了”。那“太好了”的东西包括茅台一瓶,红塔山一条,还有你过生日送你的书:《如可做女人》。你不能为了茅台开始学喝酒,也不能为了红塔山学抽烟,至于“如何做个女人”,你已经做了半辈子了。男人婚前的错误都是可爱的。约会时他早来了10分钟,你又迟到了半个小时,他说:“没关系,我才等你5分钟。”  相似文献   

15.
<正>假如读了《瓦尔登湖》《寂静的春天》,我们就要去做些什么。我们知道有很多志愿者都在行动。像我们这些写环境文学的,写书本,也是一种行动,也是一种投身到这个事业的做法。4月23日,由生态环境部主办,中国环境出版集团有限公司承办的"2018-2019公众最喜爱的十本生态环境好书"推选暨"生态环境好书  相似文献   

16.
在可可西里,生命就像干燥的树枝,“啪”地一声响便已断裂。这也是可可西里给著名导演陆川最深刻的体会:“荒漠、寂静及突如其来的暴风雪,使这里的人们直接面对的就是生存。”从小出生在新疆的陆川,虽然4岁就随父母来到了北京,但三十多年的都市生活,却并没有磨灭他对出生地的热爱。正如其父陆天明所言:“他一直很怀念他的出生地,一直认为自己是西部的孩子。”西部的一切,早已在幼小时就渗透到他的血液中了。这也为他后来拍摄了优秀影片《可可西里》奠定了情感基础。一次偶然的机会,当华谊兄弟影视公司把一篇关于“可可西里藏羚羊被严重盗猎,…  相似文献   

17.
“如果把马军的照片和篮球明星姚明以及影视明星章子怡的照片并肩放在北京街头的广告牌上,路过的行人大多数都会不知道马军是谁。但是,了解马军的人会认为,中国对像马军这样的英雄的需要远比一个体育巨人或者电影明星更为迫切。”这是美国《时代》周刊对马军的评价。今年五月份,马军被《时代》周刊评为“影响世界未来的100人”之一。38岁的马军是因为在1999年出版了《中国水危机》一书而入选的。《时代》周刊认为,《中国水危机》就是“中国的《寂静的春天》”,而马军是中国第一个呼吁为保护环境而采取行动的人。大学毕业之后,马军直接进入香…  相似文献   

18.
保护环境     
请大家回忆一下:十几年前,房子还没拆迁,还没变成现在的小区。春天,每次出门,都能看见在门前的土地上有许多金黄的油菜花。每当这时,我会爱上这花海,爱上这春天!现在拆迁了,再也见不到花海了,最多是在太湖边看到一些,也就没有了小时候的感觉。大家可以在许多草地上看见一些标语,例如:"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绿水青山是我家,大家不要破坏它。""保护环境,造福后代。"……但是,有几个人做到了这些呢?是我们都不识字吗?还是我们无视了它呢?  相似文献   

19.
在我的读书生活中,我为能读到美国科学家蕾切尔·卡森所著的《寂静的春天》而感到幸运。这部1962年出版的划时代意义的作品,阐述了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它用生态学的原理分析了这些化学杀虫剂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带来的危害,指出人类用自己制造的毒药来提高农业产量,无异于饮鸩止渴。在这部惊世之作第一章“明天的寓言”中,蕾切尔·卡逊以她优美的文笔,描写了美国一个小镇在生态良好状态下的美丽和生气:“从前,在美国中部有一个城镇,这里的一切生物看来与其周围环境生活得很和谐。这个城镇座落在像棋盘般排列整齐的繁荣的农场中…  相似文献   

20.
《绿叶》2020,(7)
正李培禹兄的山水风光散文集《西河渡》即将付梓,嘱我写几句"评点"的话。我翻阅着培禹兄的这部文稿,不禁联想到他刚刚获得"第八届冰心散文奖"的另一部散文集,那就是2017年7月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的《总有一条小河在心中流淌》。借此机缘,我把阅读两本书的感受,融在一起说吧,因为在这本《西河渡》之外,培禹兄的散文创作天地很广,题材远不止"游记"类,生态佳作频出,十分精彩。可以说,近几年他凭着一篇篇令同道称赞的作品,大跨步地进入了知名散文家的行列。我与培禹兄是年轻时代的挚友,也是20世纪80年代有着共同爱好的文学青年。我出版的首部长篇小说的初稿就曾经交给他阅读,得到他的认可和鼓励。我们是挚友,也是校友,都在北京二中读过书,也有着共同的朋友圈。据我所知,在年轻时代他就尝试创作过多种多样文学体裁,而且都有很成功的佳作。他写过小说,写过抒情散文,写过杂文,也写过报告文学,但更钟情于诗歌。在《赵堂子胡同15号的思念》(见散文集《总有一条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