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推进城镇化,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必然要求。我国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带动了经济更快的发展,给人民的生活也带来了更多的便利。但是城镇化发展,必然要加大城市基础设施配备,如电梯、变压器、高楼中的水泵、中央空调等。而这些设施均会产生低频噪声。低频噪声是指频率在200赫兹(倍频程)以下的声音。在人  相似文献   

2.
唐元 《绿叶》2010,(12):31-34
突破中等收入国家陷阱,继续保证经济快速增长,绿色发展战略是重要途径。环境资源约束、应对气侯变化、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动力需求是决定走绿色发展之路的三重原因。12条措施建议,旨在促进绿色发展,加快产业转型。  相似文献   

3.
图片新闻     
<正>2015年7月7日,美国国会众议员康明斯在马里兰州的巴尔迪摩市宣布太阳能新政。奥巴马政府7月7日宣布,将在全美安装总装机容量达3亿瓦的太阳能光伏设施,帮助美国居民,尤其是低收入和中等收入社区更便捷  相似文献   

4.
宅基地征收对盘活农村土地资产、缓解城乡矛盾具有重要意义。在宅基地征收过程中,宅基地征收直接影响着农户就业及福利。以CHIP数据为基础,通过Logistic、OLS、分位数等模型探究了宅基地征收对农户就业及福利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宅基地征收促进了农户非农就业,在就业选择、就业时间、劳动力配置3个方面解放了农村劳动力。②宅基地征收提升了农户福利,失地农户家庭可支配收入、消费支出、幸福感和健康水平显著提高,尤其以高等收入/消费农户群体提升的最为显著。基于研究结果,提出政策建议:完善被宅基地征收农户再就业保障与中低等收入/消费农户群体福利保障机制;扩大宅基地征收政策宣传,提升农户自主权。  相似文献   

5.
如果中国的环境管理摆脱企盼的个个达标——整体达标的这个真理论统摄的框束,进入价值论的视野之后,首先面临的是价值多元的访惶。这种价值的多元性与真理的一元性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后者人们的思想和行动必然是统一和一致的,而前者人们的价值观念和价值活动必然依照主体的需要和尺度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于是公正、效率、自由和秩序这些价值目标从不同的角度得到学者们的青睐。不同的价值目标自然缘于不同的利益要求,难免会造成价值的冲突和碰撞。既然我们面临的是一个多元的价值群体,那么我们有必要首先来熟识一下这些价值的内容特…  相似文献   

6.
成人教育作为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用现代的教育手段和形式来完成,这其中远程教育是新世纪的首选。现代社会必然发展终身教育,这是新世纪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终身教育要打破传统教育观念的界限,以适应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7.
张厚美 《环境教育》2012,(11):64-67
加快环境管理战略转型,是促进环境保护更加全面、更加深入地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加快环境管理战略转型,是促进环境保护更加全面、更加深入地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其成效应当体现在环境质量改善上。一、在认识上要从宏观层面研判环境问题,以全局视野和战略思维考虑环保工作环境问题既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问题。离开经济发展谈环境保护,就容易形成两张皮,导致先污染后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七大报告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突出强调建设生态文明,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和重大任务。  相似文献   

9.
能源是影响人类福祉和大多数经济活动的基本要素。从能源可获得性、能源经济性和能源清洁性3个维度选取13项指标,运用几何平均数法评价92个国家1990—2018年的能源发展水平。结果表明:①研究期内92个国家的能源发展指数(EDI)差距在逐步缩小。②研究期内能源发展向好趋势显著,但过程缓慢。能源发展得分高、中、低的国家在时空分布上明显不平衡,能源发展得分高的国家主要分布在北美、西欧和大洋洲,得分中等的国家主要分布在中东欧、亚洲和拉丁美洲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得分低的国家主要分布在非洲、南亚和西亚。③研究期内92个国家能源发展指数的增速和位次变化差异明显。就增速变化来看,中等收入和部分低收入国家得分快速增长,高收入国家平稳增长;就位次变化来看,部分欧洲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位次快速提升,非洲和南亚国家大幅下降。④多数国家自身条件有限,无法推动能源转型,而适宜的转型路径可提高能源的可获得性、可负担性,通过能源的清洁化可提高环境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人类面临的最为严峻的现实问题之一是水资源危机,如何在迅速变革的世界中实现水资源安全迫在眉睫.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生活方式改变,使水资源更加紧张,实际上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各个地区有所不同.通过计算与比较中部河南省、西部甘肃省典型地区2006-2012年城镇各收入群体虚拟水消费量,分析了地区间虚拟水消费的特征与差异性,并通过收入群组的虚拟水消费多样性指数与虚拟消费掠夺现象分析,初步揭示了通过调整消费模式,实施地区内部与区域间虚拟水战略,实现趋向可持续性消费模式的空间与潜力.  相似文献   

11.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城市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推动力之一。农民在放弃农业生产转移至城市务工的同时,必然使农村劳动力转移产生机会成本,导致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实际收入较少、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因此,在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机会成本视角下,探究农村劳动力转移对经济增长的真实贡献是十分必要的。分析了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及转移状况,在机会成本下通过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机会成本对第二、三产业总产值和第一产业总产值进行回归分析,得到机会成本每增加1%,其贡献率分别为0.716%、0.870%。在考虑三大产业对GDP贡献率的前提下,得出劳动力转移对我国GDP的真实贡献率为0.638%。在农村劳动力转移背景下,城乡收入差距在进一步扩大。基于此,提出了农村劳动力转移有利于城市和农村经济共同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正>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要求,是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长期任务。按照我国《循环经济促进法》的规定,循环经济是指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进行的减量化、再利  相似文献   

13.
正西方发达国家几乎没有例外都走过了"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中"先污染后治理"的循环,从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是"中等收入陷阱"的另一张面孔。那些已经实现了工业化的国家,在解决环境问题方面有两个共同特点,其一是经历的时间过程比较长,其二是向不发达地区转移高污染高能耗的落后生产力。新常态下,我们面临的除了共性问题之外,还有自己时空过程  相似文献   

14.
农村环境保护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工作,非一朝一夕就可以看到成效。农村环境保护更是战略问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5.
发展生态第三产业是生态城区建设的必然要求.本文以长沙市芙蓉区为例,在分析了芙蓉区第三产业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生态第三产业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6.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保护和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必然要求,也是树立负责任大国形象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7.
叶檀 《环境教育》2015,(3):23-24
春节海南游客多到针插不进,但让当地人失望的是,与用集装箱从日本拉回消费品的热情相比,游客在当地的消费热情不算太高。官员的烦恼也是中国消费的烦恼。中国消费者愿意消费,却减少了在本土的消费量,中高收入群体消费国际化。政府当然不可能闭关锁国,咣,关上国门不许中国消费者购买日本大米、日本电饭煲。据《新闻晨报》援引日本当地电视台的节目称,今年春节前后的10天时间,估计有多达45万中国  相似文献   

18.
实践证明,生态文明理论是推动企业科学发展的重要思想,建设生态文明是贯彻以人为本理念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9.
非人类存在物法律主体资格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生态伦理观将彻底改变传统人类中心主义伦理观,人类道德共同体的范围不断得到扩展。这是历史的必然,具有革命性和科学性,是对法学理论的创新和超越,也是对传统民法的突破,它以新的法哲学理念为坚实基础,是现代环境保护的必然要求,是现代环境法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20.
农村环境保护在建设生态文明进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要求。农村环保是一项系统工程,抓好农村饮水安全,一致认为是农村环保的重点。本文以丹棱县为例,通过分析影响农村饮水安全的环境因素空间分布特点,胁迫强度,结合重要水源分布情况,土地利用规划布局,了解分析区域面临的水源污染风险程度,并以村镇为单位,进行了生态风险排序。结果表明,丹棱县生态低风险区域面积为164.46km2,占区域面积的38.39%;风险中等的为134.77km2,占区域面积的31.46%;风险高的为129.13km2,占区域面积的30.15%。生态风险较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双桥镇、杨场镇南部、仁美镇,以及张场镇部分区域。本研究对于农村生态环境评估工作具有方法上的借鉴意义,结果可为环境管理决策者优化决策提供参考,以便优先对一些关键地段、敏感地段进行生态环境综合整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