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妇女与环境》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为迎接今年9月联合国在北京召开的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配合为大会举办的国际非政府论坛活动,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于2月26日至27日在北京大学组织召开了《妇女与环境》研讨会。出席这次研讨会的主要领导有:李德生将军、国家环保局宣教...  相似文献   

2.
首次中美环境合作非政府组织论坛于9月2日至3日在华盛顿举行。论坛的主要目的是在中美两国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领域,促进更为有效的公众参与,尤其是要通过交流,促进中美之间的更多的合作。论坛的议题涉及环境教育中的公众参与,以社区为基础的环保非政府组织,资金来源和和法律问题,网络建设及延伸和环保非政府组织的发展等。近百名来自中美两国的代表参加了会议。国际中国环境基金会(IFCE)和环球中国环境学者学会(PACE)等论坛组织者,为论坛的举行传付出了巨大的努力。首次中美民间环境组织合作论坛召开  相似文献   

3.
环境保护非政府间国际组织在国际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敏 《世界环境》2005,(1):38-42
环境问题严重的今天.不可持续的财富增长和贫困两极分化的进程威胁到整个人类系统的稳定.随之造成全球环境的不稳定。非政府间国际组织在环境保护.特别是国际环境保护的世界舞台上正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今天,保护人权和保护环境的政府间国际组织的机构一般接受非政府问组织的代表作为观察员,例如《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7条第6款:《生物多样性公约》第25条第5款。这一点也能够突出反映环境保护的非政府间国际组织的特殊地位。  相似文献   

4.
中美环境法治交流项目背景由美国律师协会筹资,并与中国国家环保总局宣教中心共同负责实施的中美环境法治交流项目,旨在通过为中国环保领域的政府官员和非政府组织骨干提供赴美国实习的机会,使其对美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学习并掌握相关的工具和技巧,促进中国环境保护中的公众参与,提高政府的公信力,促进中美两国环保部门和机构的交流与联系,推动今后更广泛的合作。赴美实习期间,学员们增强了对美国环境保护政策、法规、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5.
王朗 《世界环境》2009,(6):92-92
美国气候行动合作组织(USCAP)成立于2007年1月22日,是美国各大企业自发组成的一个经济领域非政府联盟。  相似文献   

6.
控制有毒化学品的立法,是环境法领域中新兴的一个部门。本文介绍了美国有毒化学品控制立法的概况,主要包括有关农药污染防治的立法、《净化水法》、《资源保护与回收法》、所谓“超级基金立法”、《有毒物质控制法》等内容。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研究和学习德国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基本做法和成功经验,进而给予我们在环境保护方面诸多启示,包括加强环保教育,进一步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在引导和鼓励中国环境非政府组织方面,可以给予非政府组织宽松的生存空间;赋予非政府组织广泛的环境权利;强化非政府组织的外部监督;广开财路,多渠道筹措环保资金,融资渠道有通过债券市场,股票环保,基金,环保彩票,引进外资,金融机构贷款,排污权交易方式融资;加强中国企业的环境管理和认证;完善中国的环境政策等。  相似文献   

8.
《环境工作通讯》2014,(7):34-34
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协会资深律师大卫·佩蒂特介绍说,美国的公民环境诉讼和中图的环境公益诉讼目标类似.都是为了促使公民通过诉讼的方式确保环保法律法规得到实施,制止破坏环境的行为。美国的公民环境诉讼条款始见于1970年联邦《清洁空气法》。公民诉讼领域的一个关键案例是1972年的塞拉俱乐部诉莫顿案。  相似文献   

9.
中国非政府组织论坛对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行动纲领》的建议书(初稿)(节选)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环境与发展,是当今世界普遍关心的重大问题。破坏性的开发、武装冲突、不合理的消费模式和废物管理等造成的环境恶化,给人类特别是妇女儿童带来更多的灾难:死亡、贫困、残...  相似文献   

10.
李莉 《上海环境科学》2006,25(3):120-122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社会中非政府组织蓬勃发展。环境NGO(环境保护非政府组织)成为国际环境保护领域中的一股新生力量。阐述了环境NGO的定义、属性及其发展过程。分析了环境NGO在国际环保领域所起的作用、前景。指出了环境NGO对中国环境保护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1.
<正>国际环境政策比较研究是政研中心新兴学科之一,主要开展国际环境合作战略研究,双边环境合作机制支持,排污许可制度、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控制、传统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协同等重点领域国际政策比较研究。2018年,开展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控制政策及交通运输结构调整环境效益与成本分析等多项研究,形成《我国港口货物运输"公转铁"环境成本效益定量评估》《美国排污许可证证后实施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借鉴美国经验罚款与企业违法收益挂钩并细化量化》《借鉴美国经验进一步完善我国危险废物监管制度》等成  相似文献   

12.
固体废物是美国主要环境污染物之一,全美每年排放固体废物约39亿吨,这不仅大量占用土地,而且严重污染土壤、水 (尤其是地下水) 和大气,危害人体健康。为此,美国很重视用法律手段管理固体废物,早在1965年美国国会就制定了《固体废物处置法》,1970年国会修正了该法,并更名为《资源回收法》,初步将固体废物资源化提上议事日程,1976年,为适应新的需要,国会通过了《资源保全和回收法》,迄今该法仍是美国重要的固体废物管理的综合性法律,为了进一步推动固体废物资源化,1980年国会又颁行了《固体废物法修正案》,同年国会还制定了《综合环境反应,补偿和责  相似文献   

13.
邹晶 《世界环境》2005,(4):94-95
自然保护选民联合会(LCV)是美国一家旨在反映全国环保运动,并略带有政治观点的非政府组织,也是美国唯一一个竭力促使国会和白宫成为对环境负责任的国家权利机构的无党派和非营利组织。因而,也被称之为环境政治压力团体。  相似文献   

14.
一、美国企业对环境信息的披露 1.美国对企业进行环境信息披露的基本要求 当前.美国环保法律法规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环境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规(见表1)。20世纪70年代。美国通过了《环境预防法》,防止大气、水和土壤质量的恶化;1976年,颁布的《资源保护和恢复法》涉及危险物的使用、保管和处理,其中规定企业要把超标排放的化学物质情况向当地、州政府和联邦环境管理机构报告;80至90年代,对原有的环境法进行了大幅度修订,通过对电脑技术的广泛应用,建立起污染产生影响的模型。  相似文献   

15.
美国是世界环境政策的引领,对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通过系统梳理近年来美国环境政策制定的趋势发现,美国环境立法出现了僵局,但环境政策却以国会"非正统"的立法、联邦行政机构的环境政策制定、法院裁决、联邦行政机构和非公机构合作制定环境政策、地方环境政策、非政府环境政策等新方式出现,环境政策制定相当活跃。因此,借鉴美国经验,我国也可加强系统性环境法律体系的建设、优化行政机构的环境政策制定、积极发挥法院体系在环境政策领域中的作用、推动地方环境政策可先行先试以及参与式环境政策制定模式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如果从1969年的美国《国家环境政策法》算起,美国的环境立法已经走过了24年的历史.在美国的立法史上,这24年可以毫不夸张地被称作环境法大发展的24年.经过24年的立法,今天美国已经建立了一个庞大的联邦环境法规体系.这个法规体系可以粗略地分为两个层次,其上层是独特的《1969年国家环境政策法》,其下层包含污染控制法规系列和资源保护法规系列.一、体系上层:《1969年国家环境政策法》《1969年国家环境政策法》(以下简称《环境政策法》)在美国的联邦环境法规体系中占据最高的和非常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17.
本世纪六十年代以来,随着环境保护工作和环境科学研究的深入,由各种技术操作规范、行政管理制度演绎、发展起来的环境立法,已被世界各国的实践和理论确认为控制污染、保护环境的有效途径。环境立法客观地反映了人们对环境与人这一“系统”的辩证的认识。本文试就苏联(《苏俄自然保护法》1960年,《乌克兰自然保护法》1960年)、匈牙利(《匈牙利人类环境保护法》1976年)、罗马尼亚(《罗马尼亚环境保护法》1973年)、美国(《美国国家环境政策法》1969年)、日本(《日本公害对策基本法》  相似文献   

18.
<正>愿景:成为倡导澳大利亚践行垃圾减量的领导者和实践者任务:让澳大利亚免受垃圾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引领,影响和宣传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表彰环境领域的突出成果;通过教育、创新、参与和研究来提供支撑;通过项目实施来取得相应环境成果。美丽澳洲协会是澳大利亚的一个非常活跃的非政府组织,他们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多项针对垃圾减量和回收的项目活动,特  相似文献   

19.
刘可 《世界环境》2005,(4):88-88
美国主要的投资机构美林投资银行(Merrill Lynch),和另一家美国的环保非政府组织世界资源研究所一起,推出了一套新的股票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20.
技术开发与转让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基础和关键,为促进技术开发与转让领域国际合作进程,11月7日-8日,中国政府与联合国联合在北京举办了应对气候变化技术开发与转让高级别研讨会。来自全球70多个国家的政府官员和国际组织、企业、学术团体及非政府组织代表700多人参会进行交流,以期推动12月上句在波兹南和2009年在哥本哈根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会议取得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